CN205990903U -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0903U
CN205990903U CN201621007764.4U CN201621007764U CN205990903U CN 205990903 U CN205990903 U CN 205990903U CN 201621007764 U CN201621007764 U CN 201621007764U CN 205990903 U CN205990903 U CN 205990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xle
blocking
top connection
pole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077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凯
李奔驰
陈华彬
陈锋
郭晓燕
陈建波
任国辉
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077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0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0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0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包括上接头、中心杆、堵塞、滑动轴、减震弹簧和外套筒,的堵塞套设在滑动轴外壁,且堵塞和滑动轴之间设有剪切销钉,的减震弹簧的一端经上限位垫片抵在上接头的端部,减震弹簧的另一端经下限位垫片抵在堵塞和滑动轴连接形成的结构的端部,的外套筒分别与上接头和堵塞连接,且位于上接头和堵塞之间,的中心杆位于上接头和滑动轴连接形成的内腔中,且中心杆的外壁设置有两个台阶,其中一个台阶与滑动轴配合,另一台阶与上限位垫片配合。本实用新型一是解决了在射孔测试联作作业中实现轴向双向减震;二是解决了减震结构在下井前保持刚性状态;三是后续打捞时装置抗拉强度得以保障。

Description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油管传输射孔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射孔测试联作作业中,射孔器在射孔时产生强大的冲击震动波通过管柱联接环节、井内介质和套管壁以爆炸点为中心向其周围传播。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减震、消震和隔离措施,避免管柱和测试工具受到冲击损伤或断裂。而国际现有的减震系统为单向压缩或径向减震结构,如公开号为 CN202181886U,公开日为 2012年4月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实用减震器,包括上接头、减震弹簧、弹性橡胶、下接头、外套管,所述的外套管为通心圆柱体结构,外套管内径设有相互交替设置的减震弹簧和弹性橡胶,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设置于外套管两端,且上接头与下接头分别与减震弹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低刚度高阻尼的弹性橡胶和刚度较大的减震弹簧交替串联来组成减震器的弹性单元,通过低刚度的弹性橡胶隔震与刚度较大的减震弹簧吸震通过交替作用来完成射孔枪的激振能量的吸收,从而达到保护射孔枪管和其他设备仪器的目的。
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单向压缩或径向减震结构,在实际射孔应用管柱会产生拉伸与压缩状态,减震系统均无法解决拉伸减震问题,造成管柱或封隔器损伤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一是解决了在射孔测试联作作业中实现轴向双向减震;二是解决了减震结构在下井前保持刚性状态;三是后续打捞时装置抗拉强度得以保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杆、堵塞、滑动轴、减震弹簧和外套筒,其中:所述的堵塞套设在滑动轴外壁,且堵塞和滑动轴之间设有剪切销钉,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经上限位垫片抵在上接头的端部,减震弹簧的另一端经下限位垫片抵在堵塞和滑动轴连接形成的结构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筒分别与上接头和堵塞连接,且位于上接头和堵塞之间,所述的中心杆位于上接头和滑动轴连接形成的内腔中,且中心杆的外壁设置有两个台阶,其中一个台阶与滑动轴配合,另一台阶与上限位垫片配合。
所述减震结构外套筒上有若干排液孔。
所述的减震弹簧位于中心杆和外套筒之间。
所述的上接头和中心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
所述的中心杆和滑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
所述的上接头的一端用于连接测试工具。
所述的滑动轴的一端用于连接射孔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减震弹簧的一端经上限位垫片抵在上接头的端部,减震弹簧的另一端经下限位垫片抵在堵塞和滑动轴连接形成的结构的端部这样的结构形式,当减震结构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上压缩作用时,下限位垫片压缩减震结构环空内液体,使液体从排液孔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压缩冲击的减震作用。当减震结构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下拉伸作用时,上限位垫片压缩减震结构环空内液体,使液体从排液孔排出,从而实现了对拉伸冲击的减震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减震结构外套筒上有若干排液孔,为下井后的减震结构形成了液体进出外套筒与中心杆之间环空的通道。
3、下井前利用剪切销钉保持减震结构的刚性。下井后在射孔爆轰波作用下剪断销钉,减震结构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在减震弹簧和井筒内液体的作用下,可以减缓由射孔枪爆轰波导致减震结构内部中心杆和滑动轴在减震结构外套筒的剧烈往复运动,从而到达对连接在减震结构以上测试工具减震的作用。
4、所述减震结构内减震弹簧两端装配有限位垫片。当减震结构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上压缩作用时,下限位垫片压缩减震弹簧,同时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在上限位垫片,从而实现了对压缩冲击的减震作用。当减震结构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下拉伸作用时,上限位垫片压缩减震弹簧,同时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在下限位垫片,从而实现了对拉伸冲击的减震作用。
5、本实用新型结构适用于油气井油管传输射孔,能够应用在射孔测试联作作业,在点火起爆过程中减弱管柱产生的拉伸与压缩震动,避免管柱和测试工具受到冲击损伤或断裂。技术特点:国际独创本发明纯机械轴向拉伸压缩一体减震制备工艺与结构,下井前利用剪切销钉保持减震结构的刚性。下井后在射孔爆轰波作用下剪断销钉,减震结构处于自由状态,在单弹簧及特殊机构同时作用下,能在射孔瞬间实现拉伸减震及压缩减震,最大限度的保证管柱和测试工具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上接头;2:密封圈一;3:上限位垫片;4:减震弹簧;5:外套筒;6:螺钉,7:中心杆;8:下限位垫片;9:密封圈二;10:剪切销钉;11:滑动轴;12: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油气井用轴向拉压减震制备工艺及结构原理如下:
将油气井用轴向拉压减震制备工艺及结构连接在下井管串测试工具和射孔枪之间,其中上接头1连接测试工具,滑动轴11连接射孔枪。在管串下井过程中至射孔枪点火前,减震器在剪切销钉10的作用下整体保持刚性状态。点火后,在射孔爆轰波作用下剪切销钉10被剪断,减震器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在减震弹簧4和井筒内液体的作用下,可以减缓由射孔枪爆轰波导致中心杆7和滑动轴11在上接头1和堵塞12内的剧烈往复运动,从而到达对上接头1以上测试工具减震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油气井用轴向拉压减震制备工艺结构利用弹簧双向减震原理如下:
当中心杆7和滑动轴11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上压缩作用时,此时滑动轴11向上运动带动下限位垫片8压缩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另一端在上限位垫片3作用下固定在上接头1。由此实现了对压缩冲击的减震作用。
当中心杆7和滑动轴11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下拉伸作用时,此时中心杆7向下运动带动上限位垫片3压缩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另一端在下限位垫片8作用下固定在堵塞12。由此实现了对拉伸冲击的减震作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油气井用轴向拉压减震制备工艺结构利用井筒内液体减震原理如下:
下井前按具体井况取出若干螺钉6,从而为下井后的减震器形成了液体进出外套筒5与中心杆7之间环空的通道。
当中心杆7和滑动轴11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上压缩作用时,此时滑动轴11向上运动带动下限位垫片8压缩外套筒5与中心杆7之间环空的液体,使液体从取出螺钉6后孔道排出,从而减缓射孔枪爆轰波带来的压缩冲击。
当中心杆7和滑动轴11受到射孔枪爆轰波产生的向下拉伸作用时,此时中心杆7向下运动带动上限位垫片3压缩外套筒5与中心杆7之间环空的液体,使液体从取出螺钉6后孔道排出,从而减缓射孔枪爆轰波带来的拉伸冲击。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油气井用轴向拉压减震制备工艺及结构装配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所有部件上装配密封圈;第二步,以此将上限位垫片3、减震弹簧4、下限位垫片8装入中心杆7;第三步,将中心杆7与滑动轴11相连接;第四步,将滑动轴11,装入堵塞12中,并拧入剪切销钉10;第五步,将外套筒5与堵塞12相连接;第六步,将上接头1与外套筒5相连接;第七步,将螺钉6拧入外套筒5中。

Claims (7)

1.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中心杆(7)、堵塞(12)、滑动轴(11)、减震弹簧(4)和外套筒(5),其中:所述的堵塞(12)套设在滑动轴(11)外壁,且堵塞(12)和滑动轴(11)之间设有剪切销钉(10),所述的减震弹簧(4)的一端经上限位垫片(3)抵在上接头(1)的端部,减震弹簧(4)的另一端经下限位垫片(8)抵在堵塞(12)和滑动轴(11)连接形成的结构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筒(5)分别与上接头(1)和堵塞(12)连接,且位于上接头(1)和堵塞(12)之间,所述的中心杆(7)位于上接头(1)和滑动轴(11)连接形成的内腔中,且中心杆(7)的外壁设置有两个台阶,其中一个台阶与滑动轴(11)配合,另一台阶与上限位垫片(3)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外套筒(5)上有若干排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弹簧(4)位于中心杆(7)和外套筒(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和中心杆(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杆(7)和滑动轴(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的一端用于连接测试工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轴(11)的一端用于连接射孔枪。
CN201621007764.4U 2016-08-31 2016-08-31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Active CN205990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7764.4U CN205990903U (zh) 2016-08-31 2016-08-31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7764.4U CN205990903U (zh) 2016-08-31 2016-08-31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0903U true CN205990903U (zh) 2017-03-01

Family

ID=5810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07764.4U Active CN205990903U (zh) 2016-08-31 2016-08-31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09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017A (zh) * 2017-07-11 2017-09-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射孔双向减震器
CN112576216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震击解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753780A (zh) * 2022-06-14 2022-07-15 成都若克菲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纵向减震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017A (zh) * 2017-07-11 2017-09-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射孔双向减震器
CN107218017B (zh) * 2017-07-11 2018-06-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射孔双向减震器
CN112576216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震击解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753780A (zh) * 2022-06-14 2022-07-15 成都若克菲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纵向减震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0903U (zh) 油气井用纵向双向减震器
CN201588626U (zh) 双制式纵向减震器
RU2408775C1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ясс
CN201358788Y (zh) 膨胀开裂装置
CN102536114B (zh) 机械式井下吸振冲击钻井工具
CN109801682B (zh) 一种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半径等效的炸药模型构造方法
CN201614926U (zh) 用于复合射孔与全通径地层测试联作的减震装置
CN104375167A (zh) 基于弹簧激发震动波的井下煤层地震ct探测用可控震源和方法
CN107218017A (zh) 射孔双向减震器
CN107045579A (zh) 基于油管柱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的井下射孔测试工具串优化方法
CN212671582U (zh) 用于油气储层压裂的组合套管
CN104074499A (zh) 一种压裂杆连接装置
CN202380977U (zh) 气体钻井钻柱用抗疲劳短节
CN103174402A (zh) 一种降低射孔瞬间冲击振动力的纵向减振器
CN207048748U (zh) 一种多孔式液压缓冲的射孔管柱保护装置
CN205532461U (zh) 一种带钢骨架的螺旋式封隔器胶筒
CN109403878A (zh) 一种用于保护顶驱的减振器
CN109723419A (zh) 一种多功能火箭动力的地层改造装置
CN108952615A (zh) 自动密封装置
CN105978401B (zh) 一种输油管道监测系统供电装置
CN215334120U (zh) 一种双向减震器
CN210289657U (zh) 一种井下纵向减振器
CN105275452B (zh) 具有保护随钻测量仪器功能的减振装置
CN202493247U (zh) 一种降低射孔瞬间冲击振动力的纵向减振器
CN106761901A (zh) 矿用煤岩体冲击防止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及装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2

Address after: 100120 Liupu Kang,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Group Logg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enghua District Green Road 610051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1 No. 3 Chuanqing drilling Depart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