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3952U - 好氧三相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好氧三相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3952U
CN205973952U CN201620878739.7U CN201620878739U CN205973952U CN 205973952 U CN205973952 U CN 205973952U CN 201620878739 U CN201620878739 U CN 201620878739U CN 205973952 U CN205973952 U CN 205973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erobic
phase separator
end plates
downflow we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87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
刘淑杰
陈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 Y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 Y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Qing Y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6208787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3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3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3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二平行设置由底部倒梯形板与顶部矩形板一体成型的端板、分别与所述二端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顶部为矩形腔体的导流板、所述二导流板底端分别向内折叠并与所述端板底部倒梯形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为具有污泥回流缝的底部锥形腔的斜板,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位于顶部所述矩形腔体水平轴线的所述二端板之间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溢流堰及所述溢流堰两侧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对称设有分别沿所述二端板顶部向下悬伸的沉淀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之间成型的污泥沉淀区、所述沉淀隔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成型的导流区、由所述斜板及二端板围成的锥形污泥斗,导流板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Description

好氧三相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沉淀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用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好氧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生物处理技术,在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在一些高浓度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中,经过厌氧的污废水也要通过好氧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对处理效果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污泥浓度(微生物的量)、溶氧效率(微生物活性)和沉淀效率(泥水分离效果),也就是说,好氧活性物法污水处理系统会涉及气、液、固三相的接触与分离问题,并且三相的接触与分离过程要更有利于好氧生化反应的进行。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中,溶氧曝气与生物氧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但与沉淀分离是分开在不同的池体的,为了确保一定的污泥浓度,必须进行大流量的回流,使二沉池的沉淀污泥通过动力回流到曝气池再次参与生物反应过程。在此过程,活性污泥会不断的在好氧和沉淀池间循环流动,一方面耗费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断变化,降低了其生物活性,不利于生物降解反应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好氧生物反应池溶氧效率,实现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有效的截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延长污泥龄,从而提高处理效率,系统内的硝化菌能充分繁殖,硝化效果明显,具有深度除磷脱氮的功能,减少设施占地面积的好氧三相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二平行设置由底 部倒梯形板与顶部矩形板一体成型的端板、分别与所述二端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顶部为矩形腔体的导流板、所述二导流板底端分别向内折叠并与所述端板底部倒梯形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为具有污泥回流缝的底部锥形腔的斜板,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位于顶部所述矩形腔体水平轴线的所述二端板之间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溢流堰及所述溢流堰两侧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对称设有分别沿所述二端板顶部向下悬伸的沉淀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之间成型的污泥沉淀区、所述沉淀隔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成型的导流区、由所述斜板及二端板围成的锥形污泥斗,所述导流板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下方的污泥沉淀区内设置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
进一步地,位于顶部所述矩形腔体水平轴线的任一所述二端板内侧上设置浮渣槽,所述浮渣槽底部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排渣管。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选用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半圆形、T形沟槽的一种。
进一步地,好氧三相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泥回流缝底部锥形腔体内固设于所述二端板上且凹向所述污泥回流缝的挡气板,位于所述二端板上并位于所述挡气板顶部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挡气板为顶角50度至80度的倒V型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选用正三角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二斜板的夹角为60度至90度。
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第一通孔开启与闭合的数量即能够控制污水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流量,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与所述溢流堰顶部高度相差10cm以内,使得污水能够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
进一步地,所述二端板的顶沿固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下部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臂高度的脚杯。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两侧并位于两所述沉淀隔板之间设有挡渣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⑴利用传统三相分离器的特点,又在结构上进行优化,使其适于好氧生物 反应的特点,简单地实现了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中的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大大提高污泥截留量,导流通道形成的水体环流过程可加强污水、氧气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传质,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节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动力消耗,减少设施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处理设施的投资及运行成本。
⑵本实用新型其导流板高度不受限制,通过第一通孔进入污水经端板和导流区之间(导流区)至好氧三相分离器底部区域,同时由第一通孔开关数量来控制污水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流量,倒V型板和第二通孔的配合既可实现杂质沉淀到好氧三相分离器底部,又避免污水池中的污水过多的经污泥回流缝进入污泥沉淀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好氧三相分离器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溢流堰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好氧三相分离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好氧三相分离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好氧三相分离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二平行设置由底部倒梯形板与顶部矩形板一体成型的端板1、分别与二端板1的二侧边垂直连接顶部为矩形腔体Ⅰ的导流板2、二导流板2底端分别向内折叠并与端板1底部倒梯形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为具有污泥回流缝31的底部锥形腔体Ⅱ的斜板3、位于顶部矩形腔体Ⅰ水平轴线的二端板1之间的任一端板1上设置的溢流堰4以及另一端板1内侧上设置的浮渣槽7、溢流堰4底部与斜板3之间设置的排水管8、浮渣槽7底部与斜板3之间设置的排渣管9、溢流堰4与溢流堰4两侧的导流板2之间对称设有分别沿二端板1顶部向下悬伸的沉淀隔板5、沉淀隔板5之间成型的污泥沉淀区Ⅲ、沉淀隔板5与导流板2之间成型的导流区Ⅳ、二折叠斜板3与二端板1之间围成的锥形污泥斗Ⅴ、位于污泥回流缝31的底部锥形腔体Ⅱ内固设于二端板1之间顶角50度至80度的倒V型板10。导流板2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位于二端板1上并位于倒V型板10顶部下方设有第二通孔6。
溢流堰4下方的污泥沉淀区内设置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
溢流堰4选用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半圆形、T形沟槽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二端板1的顶沿固设有长的支撑臂12,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第一通孔21的数量或控制第一通孔21开关的数量可以控制污水的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流量。第一通孔21的底部与溢流堰4顶部高度相差10cm以内,使得污水能够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
本实施例中,溢流堰4由横截面为矩形沟槽构成,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溢流堰4还可以选用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形、T形沟槽的一种。
第二通孔6可选用正三角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二斜板3的夹角为60度至90度。
本实施例中,排水管8排水即为好氧生物处理的出水,曝气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本实施例中,曝气池中加入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效果的固定或悬浮填料。
本实施例中,人工清理的漂浮物放入浮渣槽7经排渣管9可排出。
本实施例中,支撑臂为长支撑臂12,长支撑臂12下部设有用于调节该长支撑臂12高度的脚杯,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溢流堰4两侧并位于两沉淀隔板5之间设有挡渣板。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臂为由端板1顶沿向外沿垂直于端板1方向延伸的短支撑臂11,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臂为由端板1顶沿向外沿垂直于导流板2方向延伸的另一短支撑臂13,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臂为由端板1顶沿向外沿垂直于导流板2方向延伸的另一长支撑臂14,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将至少一个好氧三相分离器通过所述支架臂悬挂安装于好氧生物处理的曝气池中,污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流入好氧三相分离器内,并由于沉淀隔板5阻挡至于所述斜板3位置处,所述排水管8出水即为好氧生物处理的出水;挡气板10用于阻挡曝气池中的气体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内;曝气池中可加入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效果的固定或悬浮填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包括二平行设置由底部倒梯形板与顶部矩形板一体成型的端板、分别与所述二端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顶部为矩形腔体的导流板、所述二导流板底端分别向内折叠并与所述端板底部倒梯形板的二侧边垂直连接为具有污泥回流缝的底部锥形腔的斜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顶部所述矩形腔体水平轴线的所述二端板之间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溢流堰及所述溢流堰两侧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对称设有分别沿所述二端板顶部向下悬伸的沉淀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之间成型的污泥沉淀区、所述沉淀隔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成型的导流区、由所述斜板及二端板围成的锥形污泥斗,所述导流板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下方的污泥沉淀区内设置有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部所述矩形腔体水平轴线的任一所述二端板内侧上设置浮渣槽,所述浮渣槽底部与所述斜板之间设置排渣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选用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半圆形、T形沟槽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泥回流缝底部锥形腔体内固设于所述二端板上且凹向所述污泥回流缝的挡气板,位于所述二端板上并位于所述挡气板顶部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挡气板为顶角50度至80度的倒V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选用正三角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斜板的夹角为60度至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孔开启与闭合的数量即能够控制污水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的流量,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与所述溢流堰顶部高度相差10cm以内,使得污水能够进入好氧三相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板的顶沿固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用于悬吊好氧三相分离器于水池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下部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臂高度的脚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好氧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两侧并位于两所述沉淀隔板之间设有挡渣板。
CN201620878739.7U 2016-08-12 2016-08-12 好氧三相分离器 Active CN205973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8739.7U CN205973952U (zh) 2016-08-12 2016-08-12 好氧三相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8739.7U CN205973952U (zh) 2016-08-12 2016-08-12 好氧三相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3952U true CN205973952U (zh) 2017-02-22

Family

ID=5997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8739.7U Active CN205973952U (zh) 2016-08-12 2016-08-12 好氧三相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39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6293A (zh) * 2016-08-12 2016-12-07 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好氧三相分离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CN110451722A (zh) * 2019-08-08 2019-11-15 四川美富特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6293A (zh) * 2016-08-12 2016-12-07 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好氧三相分离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CN110451722A (zh) * 2019-08-08 2019-11-15 四川美富特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5784B (zh) 好氧三相分离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KR101665631B1 (ko) 오염수 처리장치
CN106186293A (zh) 好氧三相分离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CN102659227A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205973952U (zh) 好氧三相分离器
CN114604970B (zh) 改良型a2o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5973953U (zh) 带导流管的好氧三相分离器
CN202849149U (zh) 好氧三相分离器
CN201317701Y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106145316A (zh) 带导流管的好氧三相分离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CN105967333A (zh) 一种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08911138A (zh) 垂直分区缺氧-好氧-泥水分离一体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03420483B (zh) 一种批序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106830327A (zh) 低能耗耦合膜生物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7418381U (zh) 一种好氧三相分离器
CN208776408U (zh) 间隙曝气搅拌垂直分区缺氧好氧沉淀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9368051U (zh) 一种强化除磷a2o-mbbr污水处理装置
CN205893029U (zh) 一种无动力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3392987U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2832804Y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9734261A (zh)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CN207511918U (zh) 低能耗耦合膜生物反应器
CN103951063A (zh) 一种节能型mbr氧化沟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