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0330U -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0330U
CN205960330U CN201620739659.3U CN201620739659U CN205960330U CN 205960330 U CN205960330 U CN 205960330U CN 201620739659 U CN201620739659 U CN 201620739659U CN 205960330 U CN205960330 U CN 205960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echanical lock
charging plug
control b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96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祥
殷红军
吕文博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396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0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0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0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包括:壳体;机械锁,可在与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的锁定位置和与充电插座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和电子锁,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该控制杆可在阻止机械锁移动到解锁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机械锁移动到解锁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机械锁上形成有一个通孔;当控制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机械锁被移动到解锁位置;当电子锁的控制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机械锁被移动到解锁位置。因此,当控制杆由于故障不能缩回时,可通过插入该通孔的外部工具将电子锁的控制杆顶推到缩回位置,维护非常方便。

Description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适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插头和充电桩。
背景技术
燃油汽车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国际性的大都市,由于燃油汽车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就更为特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大气污染。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直接使用电能,不会排放出任何污染物。
电动汽车需要经常充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目前,一般通过具有充电插头(或称为充电枪)的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在充电时,充电插头直接插入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上,就可以完成电动汽车的充电,非常方便。
根据国标要求,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为了确保充电安全性,在充电过程,充电插头必须可靠地锁定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不能从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拔下。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头上一般安装有机械锁和。当充电时,充电插头上的机械锁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并且电子锁将机械锁保持在锁定状态,以防止机械锁被意外解锁。
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头中还安装有检测机械锁和电子锁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电子锁以及各个位置检测装置都是独立的部件,必须逐个地安装到充电插头的壳体中。由于电子锁以及各个位置检测装置体积都很小,很难将他们方便且可靠地安装在充电插头的壳体中,导致安装困难,安装效率非常低。
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中,电子锁一般采用电磁铁,该电磁铁的铁芯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当电磁铁的铁芯处于伸出位置时,可阻止机械锁被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将机械锁可靠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电磁铁的铁芯由于故障不能缩回(复位)时,只能将电磁铁从充电插头的壳体中拆卸下来,然后,再人工顶推电磁铁的铁芯,使得铁芯复位。这样操作非常复杂,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插头,适于插接到待充电的电动设备的充电插座上,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壳体;机械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可在与所述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充电插座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和电子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可在阻止所述机械锁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所述机械锁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机械锁上形成有一个通孔;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当所述电子锁的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通孔的外侧开口中插入一个密封堵头,以密封住所述通孔的外侧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充电时,所述机械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并且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在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械锁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枢转支点,在所述第一端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在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头的前端部插接到所述充电插座上,所述充电插头上的第一接合部与所述充电插座上的第二接合部锁定在一起;在充电结束时,可通过将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来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充电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被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从而防止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被意外解锁;在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被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从而允许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具有向下延伸的尾部,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尾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控制杆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当所述机械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适于检测所述电子锁的控制杆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机械式第一微动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控制杆被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二端处于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不接触的缩回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控制杆被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二端处于按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伸出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被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适于检测所述机械锁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机械式第二微动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机械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机械锁按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使得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被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机械锁的底部形成有一个适于按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子锁、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被预先安装在单个安装框架中;所述单个安装框架被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头的壳体中,从而使所述电子锁、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单个安装框架被一同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单个安装框架通过多个螺纹连接件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头的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被压缩在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和所述单个安装框架之间的复位弹簧,当施加在所述机械锁的第二端上的按压力消失时,所述机械锁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充电插头适于给电动汽车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前述充电插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在机械锁上形成有适于与电子锁的控制杆接合的通孔,因此,当电子锁的控制杆由于故障不能缩回时,可通过插入该通孔的外部工具将电子锁的控制杆顶推到缩回位置,而不需要将电子锁从充电插头的壳体上拆卸下来,维护非常方便。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充电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剖视图,其中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
图3显示图2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图4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机械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3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密封堵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剖视图,其中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和
图7显示图6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充电插头,适于插接到待充电的电动设备的充电插座上,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壳体;机械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可在与所述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充电插座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和电子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可在阻止所述机械锁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所述机械锁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机械锁上形成有一个通孔;当所述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当所述电子锁的控制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处于与所述通孔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充电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剖视图,其中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充电插头适于插接到待充电的电动设备的充电插座上。例如,该充电插头可以插接到待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以便给电动汽车充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充电插头主要包括:壳体100、机械锁110和电子锁120。机械锁110安装在壳体100上,可在与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的锁定位置和与充电插座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电子锁120安装在壳体100上,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121,该控制杆121可在阻止机械锁110移动到解锁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机械锁110移动到解锁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图3显示图2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机械锁110上形成有一个适于与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接合的通孔1122。
当控制杆121处于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此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伸入通孔1122中,与通孔1122接合在一起,以阻止机械锁110被移动到解锁位置。
图6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剖视图,其中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和图7显示图6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
当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处于图6和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机械锁110被移动到解锁位置。
图5显示图3所示的充电插头的密封堵头1123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图3、图5至图7所示,在通孔1122的外侧开口中插入一个密封堵头1123,以密封住通孔1122的外侧开口。因此,当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由于故障不能缩回时,可先从通孔1122中拔出密封堵头1123,然后,可通过插入该通孔1122的外部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将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顶推到缩回位置,而不需要将电子锁120从充电插头的壳体100上拆卸下来,维护非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该密封堵头1123可以直接插装到通孔1122中,也可以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拧入到该通孔1122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充电时,机械锁110处于锁定位置,并且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机械锁110被移动到解锁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充电结束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机械锁110被移动到解锁位置。
图4显示图1所示的充电插头的机械锁11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机械锁110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00上,具有第一端111、第二端112和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枢转支点113,在第一端111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1110。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充电时(或称为在充电状态),充电插头的前端部101插接到充电插座上,充电插头上的第一接合部1110与充电插座上的第二接合部锁定在一起。在充电结束时(或称为在非充电状态),可通过将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向下按压到解锁位置来解除第一接合部1110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充电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被向下按压到解锁位置,从而防止第一接合部1110与第二接合部被意外解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充电结束时,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被向下按压到解锁位置,从而允许解除第一接合部1110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具有向下延伸的尾部1121,前述通孔1122形成在该尾部1121中。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控制杆120沿水平方向延伸。当机械锁110处于图2和图3所示的锁定位置时,通孔1122沿水平方向延伸。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该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适于检测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的位置。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包括机械式第一微动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当控制杆121被移动到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控制杆121的第二端121b处于与第一微动开关130不接触的缩回位置,使得第一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控制杆121被移动到图6和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控制杆121的第二端121b处于按下第一微动开关130的伸出位置,使得第一微动开关被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这样,可以根据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来判断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该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适于检测机械锁110的位置。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包括机械式第二微动开关。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机械锁110处于图2和图3所示的锁定位置时,第二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机械锁110被移动到解锁位置时,机械锁110按下第二微动开关,使得第二微动开关被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这样,可以根据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来判断机械锁110的位置。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机械锁110的底部形成有一个适于按压第二微动开关的凸起部1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电子锁120、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可以被预先安装在单个安装框架200中;然后,再将单个安装框架200安装在充电插头的壳体100中。这样,可以使电子锁120、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通过单个安装框架200被一同安装在壳体100中。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单个安装框架200通过多个螺纹连接件21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充电插头的壳体100中。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充电插头还包括被压缩在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和单个安装框架200之间的复位弹簧150,当施加在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上的按压力消失时,机械锁110在复位弹簧150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电子锁120可以为具有电磁线圈的电磁铁。这样,可以利用电磁线圈驱动控制杆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充电插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充电插头,适于插接到待充电的电动设备的充电插座上,所述充电插头包括:
壳体(100);
机械锁(110),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上,可在与所述充电插座锁定在一起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充电插座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和
电子锁(1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上,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121),所述控制杆(121)可在阻止所述机械锁(110)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所述机械锁(110)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械锁(110)上形成有一个通孔(1122);
当所述控制杆(12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110)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当所述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110)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孔(1122)的外侧开口中插入一个密封堵头(1123),以密封住所述通孔(1122)的外侧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在充电时,所述机械锁(11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并且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110)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在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110)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锁(110)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上,具有第一端(111)、第二端(112)和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枢转支点(113),在所述第一端(111)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1110),
在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头的前端部(101)插接到所述充电插座上,所述充电插头上的第一接合部(1110)与所述充电插座上的第二接合部锁定在一起;
在充电结束时,可通过将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来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1110)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在充电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接合的伸出位置,以阻止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被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从而防止所述第一接合部(1110)与所述第二接合部被意外解锁;
在充电结束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一端(121a)处于与所述通孔(1122)分离的缩回位置,以允许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被向下按压到所述解锁位置,从而允许解除所述第一接合部(1110)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具有向下延伸的尾部(1121),所述通孔(1122)形成在所述尾部(112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杆(12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
当所述机械锁(11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通孔(1122)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适于检测所述电子锁(120)的控制杆(121)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包括机械式第一微动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杆(121)被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二端(121b)处于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不接触的缩回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控制杆(121)被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杆(121)的第二端(121b)处于按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伸出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被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适于检测所述机械锁(110)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包括机械式第二微动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机械锁(110)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机械锁(110)被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机械锁(110)按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使得所述第二微动开关被从所述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械锁(110)的底部形成有一个适于按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凸起部(114)。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锁(120)、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被预先安装在单个安装框架(200)中;
所述单个安装框架(200)被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头的壳体(100)中,从而使所述电子锁(120)、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30)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40)通过所述单个安装框架(200)被一同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个安装框架(200)通过多个螺纹连接件(21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头的壳体(100)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插头还包括被压缩在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和所述单个安装框架(200)之间的复位弹簧(150),当施加在所述机械锁(110)的第二端(112)上的按压力消失时,所述机械锁(110)在所述复位弹簧(150)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 头适于给电动汽车充电。
1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插头。
CN201620739659.3U 2016-07-14 2016-07-14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Active CN205960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9659.3U CN205960330U (zh) 2016-07-14 2016-07-14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9659.3U CN205960330U (zh) 2016-07-14 2016-07-14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0330U true CN205960330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9659.3U Active CN205960330U (zh) 2016-07-14 2016-07-14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03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443A (zh) * 2018-04-09 2018-08-17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铁路继电器底座锁住方法
CN11394891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插头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443A (zh) * 2018-04-09 2018-08-17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铁路继电器底座锁住方法
CN108417443B (zh) * 2018-04-09 2020-06-02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铁路继电器底座锁住方法
CN11394891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插头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13948914B (zh) * 2020-07-16 2023-09-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插头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0320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5595548U (zh) 电子锁止机构
CN205960330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5960319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DE102011056558B4 (de) Sich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s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einer Sicherungsvorrichtung
DE102011076927A1 (de)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r Steckverbindungskomponente
CN205666390U (zh) 一种具有电磁锁的充电连接器
CN107919590A (zh) 一种插座和插头的配合结构
CN206022816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05960329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5960331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5960298U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1323140Y (zh) 一种全封闭保护压板
CN107591649A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CN207098150U (zh) 一种新型交流充电装置
CN205604882U (zh) 一种防盗型电磁锁机械解锁装置
CN104577844B (zh) 一种联锁机构及具有该联锁机构的抽屉式开关柜
CN206640036U (zh) 临时接地线在线监控锁闭装置
CN203631866U (zh) 一种金属插销的锁紧机构
CN109826502B (zh) 通装型光交箱智能锁
CN201345510Y (zh) 一种接地杆归位盒
CN202273501U (zh) 一种矿用高压开关柜程序锁解锁装置
CN205092618U (zh) 直流充电桩、充电绳、充电组件及车辆
CN214703748U (zh) 一种防窃电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
CN2812010Y (zh) 电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