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2659U - 一种环保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2659U
CN205952659U CN201620829926.6U CN201620829926U CN205952659U CN 205952659 U CN205952659 U CN 205952659U CN 201620829926 U CN201620829926 U CN 201620829926U CN 205952659 U CN205952659 U CN 205952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funnel trough
funnel
annula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99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99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2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2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265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隔片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最大外径的正投影距离L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上沿与所述其槽底部的垂直距离H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顶部的垂直距离M为3mm‑13mm;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F为1mm‑5mm。该瓶盖在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不掉落瓶盖外壁、而是掉在漏斗机构中的被它收集,该环保瓶盖可以连续多次倾倒、残留液体收集后回流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保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液体容器如食用油瓶、酱油瓶、饮料瓶等上的瓶盖一般只有一个出液口,在向外倾倒液体后,挂在出液口的残液顺着瓶口外壁往下流,导致瓶身、容器外壁到处是残液,时间一长,污染一大片,再加上液体容易粘尘,导致液体容器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瓶口让人产生不愉快感,让使用者很是烦心。虽然现有技术在出液口下面增加了回流槽,这种结构虽然可以使液体回流,但是这些回流结构具有回流速度慢,而且当连续多次倾倒残留液体比较多时,残留液体容易直接从回流腔边缘流出容器外而不是直接经过回流结构流回容器中,不能真正实现收集残留液体的目的。这样结构还有一个弊端是,在倾倒液体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容易直接掉落瓶盖外壁而不是掉落回流机构流回回流孔,再流回容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经过反复验证发现出液口的长度在一定范围是非常合理的,这样既实现了真正的收集残留液体功能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在该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瓶盖,该瓶盖具有漏斗形回流机构,在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不掉落瓶盖外壁,而是掉在漏斗机构中的被收集,该环保瓶盖可以连续多次倾倒、残留液体收集后回流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保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形回流结构,所述漏斗形回流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隔片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
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最大外径的正投影距离L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其槽底部的垂直距离H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顶部的垂直距离M为3mm-13mm;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F为1mm-5mm。
所述出液口内径直径范围在5mm-30mm之间。
所述排气口内径直径范围在0.5mm-12mm之间。
所述盖体具有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位于环形盖体壁内,所述隔片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
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位于所述隔片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
所述二级漏斗槽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以及该环形过度区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所述二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
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为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
所述四级漏斗槽包括单向回流坡和回流壁;所述单向回流坡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与所述单向回流坡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必须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回流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
所述五级漏斗槽为所述四级漏斗槽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最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必须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
所述五级漏斗槽的底部为所述排气口,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流入瓶中。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隔片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槽壁密封连接,也可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和所述四级漏斗槽的槽壁周边密封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排气口上方设有锥形密封柱;在五级漏斗槽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设有导气孔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该瓶盖具有漏斗形回流机构,在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不掉落瓶盖外壁、而是掉在漏斗机构中的被它收集,该环保瓶盖可以连续多次倾倒、残留液体收集后回流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所述瓶盖倾倒液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所述瓶盖倾倒液体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4C处的放大图。
图9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没有所述第四级漏斗槽314及所述第五级环形漏斗槽315时,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槽底沿着其与水平面的倾斜坡延伸至所述回流壁3142,并在该处形成尖角D。
图10展示了所述330排气口位置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上边沿距离范围h,以及所述排气口330与所述回流壁3142之间的水平距离范围W。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般情况下,停止倾倒液体时,停止倾倒的一会瞬间,出液口的液体流出处总是最先掉落堆积的残留液体,堆积的残留液体掉落后滞留的少量残留液体顺着外壁慢慢流下,停止倾倒的时间越长,滞留的残留液体也越少。
参照图1和图2,显示容器倾倒液体时,瓶盖倾斜不同角度,盖体200上边沿最低点220与瓶盖的出液口320之间的垂直距离N(N')不同,停止倾倒液体的一瞬间,堆积的残留液体掉落在盖体外壁的最小角度A(A')不同。
观察图1和图2发现,停止倾倒时,瓶盖倾斜的角度越大,盖体200上边沿最低点220距离出液口320的垂直距离N(N')越短,出液口320的液体流出处321残留液体掉落到盖体外壁需要的出液口320的长度越小。此时,在停止倾倒一瞬间,出液口堆积的残留液体快速掉落在盖体外壁污染了瓶盖。如果出液口320的长度较大,在停止倾倒一瞬间,则出液口320的液体流出处堆积的残留液体快速掉落在了盖体外壁以外外面需要盛装的其它容器中。当这个装有比较长的出液口的容器倾斜角度越小时,堆积的残留的液体已经基本没有了,剩下少了残留液体就沿着出液口外壁流下再进入多级漏斗机构。也就是说出液口越短,倾倒角度越大,残留液体掉落距离越短,堆积残留短时间先掉下来,残留液体容易在停止倾倒一瞬间还没有来得及摆正出液口时已经掉落下来,直接掉在了瓶盖或者瓶身上;当出液口越长,倾倒角度越小,残留液体掉落距离越长,堆积残留短时间先掉下来,残留液体容易在停止倾倒一瞬间还没有来得及摆正出液口时已经掉落下来,这时是直接掉在了瓶盖或者瓶身外面的容器中。也就是说这时的堆积的残留液体掉落在正在倾倒的容器外面的时间小于出液口摆正的时间,从而保护了容器外壁的干净卫生。
所以从收集残留液体的角度,当停止倾倒液体后,出液口越长,留给残留液体掉落盖体外面的容器中的时间也越多,当堆积的残留液体短时间从加长的出液口流下后,少量的滞留的残留液体再顺着加长的出液口外壁慢慢流下。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出液口越长盖子整个高度就越高,产品生产成本就越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普及和环保的理念。
参照图3,图4和图5,一种环保瓶盖,包括扣盖100,盖体200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形回流结构300。所述漏斗形回流结构300包括隔片310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320和排气口330;所述隔片310上设置多级漏斗槽。
所述扣盖100能够扣合在所述盖体200上,其扣合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扣盖100和所述盖体200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为在二者外臂一侧与其制成一体的连接片连接101。
所述盖体200具有环形盖体壁201,所述隔片310位于环形盖体壁201内,所述隔片310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201。
所述出液口320和所述排气口330设置在所述隔片310上。倾倒液体时,所述液体从所述出液口320灌入,空气从所述排气口330排出,液体与空气分别使用不同的通道,倾倒中的液体不会受到瓶内排出的空气干扰而乱喷,顺利的实施两个容器互相灌装。
所述隔片310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回流槽311,二级回流槽312,三级单向回流槽313,四级回流槽314和五级回流槽315。
参照图5,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311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320最大外径的正投影距离L为1mm-5mm。该L足够大,能够保证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流到一级环形漏斗槽后不容易堆积满。如果L太小,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流到一级环形漏斗槽堆积后没有快速流到下一级漏斗槽,如果这时再连续倾倒,残留液体就会从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311的最上沿流向所述盖体200外壁,没有真正实现收集残留液体。而且,L太小,增加了模具制造的难度,即使模具能够制造也不利于注塑成型生产。当然,L也不能太大,虽然L越大收集残留效果越好,但是L太大增加了盖体整体直径,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推广普及,不符合环保节约的理念。
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311最上沿与所述其槽底部的垂直距离H为1mm-5mm。该H足够大也能够保证残留液体不容易堆积。如果H太小,残留液体堆积后没有快速流走,如果连续倾倒,残留液体就会从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311的最上沿流向所述盖体外壁,没有真正实现收集残留液体。当然,H也不能太大,虽然H越大收集残留效果越好,如果太大增加了盖体整体高度,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不仅不利于市场推广普及,也不符合环保节约的理念。
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311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320顶部的垂直距离M为3mm-13mm。设置该M目的之一是M足够大能够保证残留液体不容易堆积,如果M太小,残留液体堆积后没有快速流走,这时如果连续倾倒,这个残留液体就会从所述一级环形回流槽的最上沿流向所述盖体外壁,收集残留液体也就没有真正实现。设置该M目的之二是,所述出液口320越高越容易倾倒液体,而且停止倾倒液体后出液口滞留的残留液体有更多时间掉落所述盖体外的容器中,而不是直接掉落在所述盖体外壁。当停止倾倒后滞留的残留液体因为出液口高度足够掉落在盖体外面的容器中后,还有部分少量残留液体则顺着出液口外壁慢慢流下到与所述出液口外壁相连的下面漏斗机构中。如果继续频繁倾倒液体,又可以继续重复前面的收集残留液体的功效。从而实现连续多次倾倒液体。当然M也不能太大,虽然M越大收集残留效果越好,如果太大增加了盖体整体高度,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推广普及和环保节约的理念。
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F为1mm-5mm。这个尺寸范围能够保证在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不掉落瓶盖外壁、而是掉在漏斗机构中的被它收集。如果这个尺寸过大,要实现停止倾倒一瞬间残留液体不掉落瓶盖外壁、而是掉在漏斗机构中的被它收集,必须增加出液口的高度,这样增加了产品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及环保理念;如果这个尺寸过小,虽然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但是增加了模具制造难度并不能保证模具合理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出液口320内径直径范围在5mm-30mm之间。这个出液口范围可以确保倾倒的液体流速均匀不喷溅,液体从出液口流出空手从排气口进入,真正实现流速均匀时出液口与进气口的最佳压强差。
所述排气口330内径直径范围在0.5mm-12mm之间。这个排气口330范围可以确保倾倒的液体流速均匀不喷溅,液体从出液口320流出空手从排气口330进入,真正实现流速均匀时出液口320与排气口330的最佳压强差。
参照3,图4和图6,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位于所述隔片310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200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在所述隔片310最上沿接近垂直水平面设计,一方面确保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落在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上后,能够快速向下流动,实现出液口残留液体第一级漏斗回流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落在下级回流漏斗槽上的残留液体溢出所述盖体200。
参照3,图4和图6,所述二级漏斗槽312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311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3121,以及该环形过度区3121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3122。所述二级漏斗槽312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3121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3122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所述环形过渡区3121连接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和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使得残留液体能够快速的从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流向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并在经该环形顺滑区3122流向所述第三级单向漏斗槽313。
参照3,图4和图6,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为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能够从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流经该三级单向漏斗槽313,实现所述第三级漏斗收集残留液体的功能。
参照2,图3,图7和图8,所述四级漏斗槽314包括单向回流坡3141和回流壁3142。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3142与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3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必须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314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回流壁31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这样当残留液体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流入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时,产生突然加快流速的效果。如有大量的残留液体流入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所述回流壁3142阻止突然加快流速的残留液体前行,从而只能流入更低级的第五级漏斗槽315,从而实现所述第四级漏斗收集残留液体的功能。
参照3,图4和图7,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为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3142最下沿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必须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315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这样当残留液体从所述四级漏斗槽314流入所述五级漏斗槽315时,更进一步加快流速。
参照3和图4,所述五级漏斗槽315的底部为所述排气口330,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330流入瓶中。
所述出液口320设置在所述隔片310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槽壁密封连接,也可一部分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槽壁密封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四级漏斗槽314的槽壁密封连接。让残留在一级漏斗槽或者二级漏斗槽上的残留液体快速从一级漏斗槽或者二级漏斗槽快速定向流向三级单向漏斗槽最下沿,进入第四级漏斗槽314和第五级漏斗槽315,最终流回排气口330进入容器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收集残留液体的目的。
较佳地,在所述排气口330上方设有锥形密封柱303;在五级漏斗槽315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330设有导气孔座304。所述锥形密封柱303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或者用组装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上,从而使得带有该瓶盖的容器能够密封,让容器内的产品能够保鲜不变质。当消费者使用产品时,只要拨断所述锥形密封柱303或者拔出所述锥心形密封柱303即可使用,使用中残留液体便从拨断密封柱位置的排气口330流回容器中。
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瓶盖,如果没有所述第四级漏斗槽314及所述第五环形漏斗槽315,则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槽底沿着其与水平面的倾斜坡延伸,其最低位置延伸至所述回流壁3142,并在该处形成尖角D。为了让回流液充分回流,所述排气口330必须位于最低位置处,也即尖角D处。然而,尖角D处根本不便于设置所述排气口330,这在模具实际制造中很难实现。即便勉强设置,也无法在该处设置环绕所述排气口330的其它结构,如锥形密封柱,导气孔座等。我们实用新型这个结构的目的是使用在容器盖上,为了达到使用的目的必须在排气口330位置设置其它结构。然而,所述排气口330设置在所述尖角D处时,在模具制作时也是没有办法实际制造出来。排气口的位置必须同时满足能够实现回流的功能及模具实际制造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把排气口设置在回流槽的中间位置而不是隔片310的最低位置,则会导致部分残留液体不能通过所述排气口330进入容器中,这违反了设计者实用新型回流漏斗槽的本意。为此,本申请在设计所述排气口330位置时把孔下沉一定距离,同时,把所述排气口的位置远离所述回流壁一个W的距离,然后环绕所述排气口330设计一个大锥度五级环形漏斗槽。这样就解决了上面的难题。为了把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315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两个形状之间对接,又在这个中间设计了一个所述四级漏斗槽314,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与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315之间顺接圆滑过渡,而且让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收集的液体可以改变方向四面汇集然后流入所述五级环形回流槽315中。
参照图10,所述漏斗形回流结构300中,所述排气口330位置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上边沿距离范围h在0.2mm-5mm之间。所述排气口330与所述回流壁3142之间的水平距离W为0.5mm-5mm之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盖体具有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位于环形盖体壁内,所述隔片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上设置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
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最大外径的正投影距离L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其槽底部的垂直距离H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最上沿与所述出液口顶部的垂直距离M为3mm-13mm,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F为1mm-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内径直径范围在5mm-30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330内径直径范围在0.5mm-12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位于所述隔片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漏斗槽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以及该环形过度区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所述二级单向漏斗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 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为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漏斗槽包括单向回流坡和回流壁;所述单向回流坡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与所述单向回流坡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回流壁31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级漏斗槽为所述四级漏斗槽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最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
所述五级漏斗槽的底部设置所述排气口,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流入瓶中。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隔片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槽壁密封连接,或者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和所述四级漏斗槽的槽壁周边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口上方 设有锥形密封柱;在五级漏斗槽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设有导气孔座。
CN201620829926.6U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环保瓶盖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52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9926.6U CN205952659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环保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9926.6U CN205952659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环保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2659U true CN205952659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992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52659U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环保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26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37A (zh) * 2016-07-30 2016-11-09 东莞市鲸鱼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瓶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37A (zh) * 2016-07-30 2016-11-09 东莞市鲸鱼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瓶盖
CN106081337B (zh) * 2016-07-30 2018-07-24 东莞市鲸鱼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6136089A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азмерами пузырьков в газированной жидкости
CN102906007A (zh) 帮助从倒置容器倾倒的闭合件
JP6400398B2 (ja) 逆止弁付きキャップ
CN205952659U (zh) 一种环保瓶盖
CN106081337B (zh) 一种环保瓶盖
CN203402491U (zh) 一种防漏瓶盖
CN205952656U (zh) 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
CN102152888A (zh) 一种带膜片阀的瓶盖
CN206914973U (zh) 一种带凸台的塑料拱盖
CN207618263U (zh) 新型酱油瓶盖结构
CN207812644U (zh) 一种多球连动防倒灌井盖
CN201761719U (zh) 一种可保持瓶口洁净的液体容器
JP5522691B2 (ja) 注出蓋
CN207537112U (zh) 灌装阀及其排气管
CN106428960A (zh) 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
CN205034495U (zh) 快速配置饮品的浓缩液储放装置
CN202321105U (zh) 一种复合瓶盖
CN210149907U (zh) 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和瓶子
CN203652273U (zh) 一种具有防止口部外侧残留液体的容器
CN108482836B (zh) 一种防止内装液体被调换的容器
CN201010156Y (zh) 连盖防溢油瓶嘴
CN201347231Y (zh) 一种可回流瓶盖
JP4662113B2 (ja) 袋状容器
CN204226633U (zh) 气体密封器
CN202358426U (zh) 一种瓶子的防侧漏及密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