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6546U - 井下防砂管柱 - Google Patents

井下防砂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6546U
CN205936546U CN201620856560.1U CN201620856560U CN205936546U CN 205936546 U CN205936546 U CN 205936546U CN 201620856560 U CN201620856560 U CN 201620856560U CN 205936546 U CN205936546 U CN 205936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tubing string
central canal
underground sand
top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65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立臣
俞佳庆
刘合
裴晓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565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6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6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6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中心管以及过滤单元。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固定套设在中心管外,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过滤单元外部向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中心管的内部。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通过流道引导至上接头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

Description

井下防砂管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防砂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油田都是非均质、多油层的砂岩油藏。由于地层之间的压力以及渗透率分布不均匀。由此形成的沿着井筒方向的不均匀的流动剖面有可能会导致油井被砂石侵蚀,这将会严重的降低油井的使用寿命和生产能力。
对于此,油田操作现场多采用防砂筛管来抵御产出液中的部分砂石,但是对于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防砂筛管因其筛孔较大不能完全阻挡砂石对管柱的侵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其可以解决细小砂石侵蚀管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
过滤单元,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网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能够支撑维持所述过滤单元的形状;所述支撑筋固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中心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外开设有流道,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通过所述流道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包括上接头;所述流道将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引导进入所述上接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沿所述上接头的纵长方向开设在所述上接头的侧壁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上接头开设有至少一个阀孔,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阀孔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用于控制过滤后石油产出液的流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为自动流入控制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孔外罩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上接头密封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支承所述过滤单元的支撑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相固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相固接。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通过流道引导至中心管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对砂石侵蚀管柱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井下防砂管柱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井下防砂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中心管;2、过滤单元;21、第一保护网;22、过滤层;23、导流网;24、第二保护网;25、支撑筋;3、上接头;4、流道;5、第一支撑部;6、第二支撑部;7、控制阀;8、阀孔;9、密封套;10、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中心管1、以及过滤单元2。所述中心管1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2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外,所述过滤单元2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2的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2的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2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21、过滤层22、导流网23、第二保护网24;经所述过滤单元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1的内部。
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2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引导至中心管1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对砂石侵蚀管柱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管1为具有内腔的圆柱形的管体。中心管1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上端)可以包括上接头3,上接头3的上端可以与油管(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中心管1靠近油井井底的一端(下端)可以与油管接箍(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具体地,中心管1上端可以设置有外螺纹,上接头3下端设置有与中心管1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类似地,中心管1的下端也可以设置有外螺纹,油管接箍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然地,螺纹的设置形式也不仅局限于此,譬如,中心管1上端也可以设置有内螺纹,上接头3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同理,中心管1下端也可以设置有内螺纹。油管接箍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过滤单元2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外。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5,过滤单元2为一种复合结构,其相对防砂筛管可以更好地抵御细小砂石对管柱的侵害。该过滤单元2可以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2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2内部进行过滤后通入所述中心管1的内部。过滤单元2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21、过滤层22、导流网23、以及第二保护网24。第一保护网21和第二保护网24为网状结构,可以保护设置在第一保护网21和第二保护网24之间的过滤层22和导流网23,导流网23可以将过滤层2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进行导流。
该井下防砂管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网24与所述中心管1之间的支撑筋25。所述支撑筋25能够支撑维持所述过滤单元2的形状;所述支撑筋25固设于所述中心管1的外壁上。具体地,该支撑筋25可以有多个,多个支撑筋25相互之间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譬如可以等距或不等距,环设并固接在中心管1的周向。比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中心管1的外壁上,当然也不限于此种方式,只要能将支撑筋25固接在中心管1外壁上即可。
井下防砂管柱所在层的石油产出液可以自过滤单元2的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2的内部进行过滤。即井下防砂管柱所在层的石油产出液可以依次经过滤单元2的第一保护网21、过滤层22、导流网23、第二保护网24过滤后,再通过支撑筋25之间的间隙流向中心管1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1外开设有流道4,经所述过滤单元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可以通过所述流道4通入所述中心管1的内部。因中心管1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包括有上接头3,因此,经过滤单元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可以经流道4引导进入所述上接头3内。
该流道4通常可以开设在中心管1外。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譬如,该流道4可以沿所述上接头3的纵长方向开设在所述上接头3的侧壁内,进而将所述过滤单元2的内部与所述上接头3的内部进行连通。具体地,经过滤单元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经支撑筋25之间的间隙流向流道4内,然后经流道4引导至上接头3的内部后,经上接头3上端连接的油管(图中未示出)排出至地面。
另外,该井下防砂管柱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流道4相连通,用于控制过滤后产出液流量的控制阀7。与此相配合地,上接头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阀孔8,该控制阀7可以安装在上接头3的阀孔8内。该控制阀7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譬如,为了满足最大量控制并排出石油产出液的需要,根据上接头3的尺寸大小,上接头3通常最多可以开设四个阀孔8来安装四个控制阀7。然而,如若石油产出液的产量较低,不需要安装过多的控制阀7,那么可以拆除一个或两个控制阀7,在拆除控制阀7的阀孔8内安装死堵(图中未示出)进行密封。这样可以保证控制阀7可以根据石油产出液的产量进行合理配置。
通常,该控制阀7可以选用自动流入控制阀(AICD)。其可以自动识别流体粘度(如:油、水、气),产生不同的压降来限制产出液的流动,进而调整井筒中的压力分布,最后实现流入剖面均匀分布,从而达到良好的控气、控水效果。
为了使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从流道4内直接流进上接头3内的控制阀7内,该上接头3的阀孔8外可以罩设有密封套9,所述密封套9与所述上接头3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该密封套9可以通过密封胶圈10与上接头3严密密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井下防砂管柱还可以包括支承所述过滤单元2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可以配合支撑筋25进一步支承过滤单元2于中心管1上。起到稳定过滤单元2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5和第二支撑部6。所述第一支撑部5位于过滤单元2的上端,该第一支撑部5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2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接头3相固接。譬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接。所述第二支撑部6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5的相对侧,也就是过滤单元2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部6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2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管1相固接。当然地,该第二支撑部6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中心管1等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为清楚简要地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将不再对上述部分进行赘述,说明书附图也进行了相应简化。但是应该理解,本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2)

1.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
过滤单元,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网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能够支撑维持所述过滤单元的形状;所述支撑筋固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中心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外开设有流道,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通过所述流道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包括上接头;所述流道将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引导进入所述上接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沿所述上接头的纵长方向开设在所述上接头的侧壁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上接头开设有至少一个阀孔,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阀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用于控制过滤后石油产出液的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自动流入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孔外罩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上接头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支承所述过滤单元的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相固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相固接。
CN201620856560.1U 2016-08-09 2016-08-09 井下防砂管柱 Active CN205936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560.1U CN205936546U (zh) 2016-08-09 2016-08-09 井下防砂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560.1U CN205936546U (zh) 2016-08-09 2016-08-09 井下防砂管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6546U true CN205936546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6560.1U Active CN205936546U (zh) 2016-08-09 2016-08-09 井下防砂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65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855A (zh) * 2020-09-22 2021-01-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调流控水防砂完井管柱和充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855A (zh) * 2020-09-22 2021-01-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调流控水防砂完井管柱和充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6939U (zh) 一种控水稳油二次完井管柱组合
CN105641970B (zh) 一种萃取釜
CN207847606U (zh) 采油控水装置、定向井用完井采油管柱
CN106194124B (zh) 基于基岩地质的地热井
CN107956457A (zh) 采油控水装置、定向井用完井采油管柱及其完井方法
CN205936546U (zh) 井下防砂管柱
CN203201503U (zh) 钻井液滤清器
CN207111067U (zh) 级联式量化切力分离气锚及多级量化气锚组合
CN206785365U (zh) 一种树脂滤砂管
CN205977183U (zh) 基于基岩地质的地热井
CN208407943U (zh) 一种油田地面注水管道脉冲冲洗装置
CN206309296U (zh) 油井生产管柱
CN207332845U (zh) 防砂装置
CN206522127U (zh) 单封隔器管柱适用的地面驱动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CN106268014A (zh) 一种基于松散岩土层地质的地热井
CN209243494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207905783U (zh) 油气开采用筛管
CN208950554U (zh) 一种双精度自洁式滤砂管
CN109025932A (zh) 采油管柱
CN208473721U (zh) 导流体及具有导流体的管柱
CN207376774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防汛雨水井结构
CN106812478A (zh) 管柱及完井方法
CN205977193U (zh) 一种基于风雨操场的地热井
CN204327052U (zh) 负压排液器
CN108252684A (zh) 气井中产套与技套井口环空带压的治理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