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4882U -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4882U
CN205934882U CN201620861102.7U CN201620861102U CN205934882U CN 205934882 U CN205934882 U CN 205934882U CN 201620861102 U CN201620861102 U CN 201620861102U CN 205934882 U CN205934882 U CN 20593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ull
attack
roller
variabl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11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技
欧启彬
江梓丹
黄斯慧
赵佳鹏
熬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8611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488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包括吸油滚轮、除油滚轮、壳体、左侧船体、右侧船体、主船体、集油管道、排出泵和排出管,所述的吸油滚轮与除油滚轮相配合,二者安装于壳体的下部,所述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控制攻角大小的左侧船体和右侧船体,壳体中部上方设有主船体,所述的除油滚轮通过集油管道与主船体内的集油舱连接,所述的集油舱后侧设有排出泵,所述的排出泵通过排出管与外设船只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油层厚度进行攻角变化,适应各种油层厚度的需要,克服如今收油装置的收油船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除油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除油、溢油回收主要方法如下:1.物理处理法机械回收:机械回收有赖于在一定的海况下使用围油栏,围油栏的围油效果,直接受到海面浪高、水流速度和风速等海况条件的限制。2.化学法:喷洒消油剂化学消油剂可以分解表面的浮油,使其沉浮在水面下。被分散的小油滴的表面积远远大于油膜原来的表面积,他们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不断扩散,达到消油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有到来了海洋的二次污染。3.生物处理法:生化补救包括向溢油增加肥料助长和激活噬油细菌和真菌。虽然有一些在浸油海岸线上使用成功的报道,但对海上溢油使的例子还未被证实。使用移植或利用基因工程培养的微生物,还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通过船只进行扫油和围油,油污处理的快速性和除油效率不是很高,我国现有的溢油回收船均由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设计与制造,船型(单体船和侧船体)设计严重缺乏系统性,甚至部分船型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收油处置的能力不足,且由于国内生产的撇油器的回收速率和回收效率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所以现有溢油回收处置船内所配置的撇油器大部分为进口产品,缺乏具有创新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满足重大水上溢油污染事故的溢油应急处置的需求,我国必须突破基于溢油回收功能的船型设计、结构及总体布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左右侧船体的转轮转动和左右侧船体不同攻角的变化的配合,使海上除油装置的前后形成压力差,使得油污进入滚轮,再由除油滚轮与油污回收槽和管道输入集油室;可根据不同的油污厚度通过重物块的调节,进行重心位置的调节,使得滚轮的除油深度不同,适应不同油层;当油污过多时,油污可能会涌过装置,这时,也可以通过重物块来调节挡油板的位置,使得油污不能涌过装置,当遇到大型油污泄漏时,可以由多个海上除油装置横向布置,扩大吸油面积,可能装置的油污储存量不够,此时,主船体也可与外设船只进行对接,增加油污的吸收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包括吸油滚轮、除油滚轮、壳体、左侧船体、右侧船体、主船体、集油管道、排出泵和排出管,所述的吸油滚轮与除油滚轮相配合,二者安装于壳体的下部,所述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控制攻角大小的左侧船体和右侧船体,壳体中部上方设有主船体,所述的除油滚轮通过集油管道与主船体内的集油舱连接,所述的集油舱后侧设有排出泵,所述的排出泵通过排出管与外设船只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吸油滚轮表面采用新型聚氨酯海绵为基体,该基体采用氧化钛溶胶、正十八硫醇为原料制备。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吸油滚轮之间设有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所述的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设有转动控制电机,所述的集油滚轮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转动控制电机来控制吸油滚轮和除油滚轮的转动并控制其转动方向始终保持相反。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壳体两侧通过万向节与左侧船体和右侧船体连接,所述的左侧船体和右侧船体内部设有可转动转轮,所述的可转动转轮的转动由侧船体控制转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主船体内设有驾驶平台、除油装置控制平台、油污收集装置和推进装置构成。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主船体与壳体之间安装有挡油板,所述的主船体背部设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除油滚轮与除油齿连接,所述的除油齿的外形为弧形,除油齿通过集油管道与主船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左右侧船体的转轮转动和左右侧船体不同攻角的变化的配合,使海上除油装置的前后形成压力差,使得油污进入滚轮,再由除油滚轮与油污回收槽和管道输入集油室;可根据不同的油污厚度通过重物块的调节,进行重心位置的调节,使得滚轮的除油深度不同,适应不同油层;当油污过多时,油污可能会涌过装置,这时,也可以通过重物块来调节挡油板的位置,使得油污不能涌过装置,当遇到大型油污泄漏时,可以由多个海上除油装置横向布置,扩大吸油面积,可能装置的油污储存量不够,此时,主船体也可与外设船只进行对接,增加油污的吸收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视图;
图1-图3中,1、吸油滚轮,2、除油滚轮,3、集油管道,4、主船体,5、左侧船体,6、右侧船体,7、可转动转轮,8、集油滚轮控制系统,9、万向节,10、壳体,13、除油齿,15、控制面板,16、挡油板,17、排出泵,18、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左右侧船体的转轮转动和左右侧船体不同攻角的变化的配合,使海上除油装置的前后形成压力差,使得油污进入滚轮,再由除油滚轮与油污回收槽和管道输入集油室;可根据不同的油污厚度通过重物块的调节,进行重心位置的调节,使得滚轮的除油深度不同,适应不同油层;当油污过多时,油污可能会涌过装置,这时,也可以通过重物块来调节挡油板的位置,使得油污不能涌过装置,当遇到大型油污泄漏时,可以由多个海上除油装置横向布置,扩大吸油面积,可能装置的油污储存量不够,此时,主船体也可与外设船只进行对接,增加油污的吸收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包括吸油滚轮1、除油滚轮2、壳体10、左侧船体5、右侧船体6、主船体4、集油管道3、排出泵17和排出管18,所述的吸油滚轮1与除油滚轮2相配合,二者安装于壳体10的下部,所述的壳体10左右两侧设有控制攻角大小的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壳体10中部上方设有主船体4,所述的除油滚轮2通过集油管道3与主船体4内的集油舱连接,所述的集油舱后侧设有排出泵17,所述的排出泵17通过排出管18与外设船只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吸油滚轮1表面采用新型聚氨酯海绵为基体,该基体采用氧化钛溶胶、正十八硫醇为原料制备,这种材料对石油和其他各种油污的吸附能力和保油能力很好,保证吸油的效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吸油滚轮1之间设有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8,所述的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上设有转动控制电机,所述的集油滚轮控制系统8通过控制转动控制电机来控制吸油滚轮1和除油滚轮2的转动并控制其转动方向始终保持相反,二者配合完成吸油和除油的工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壳体10两侧通过万向节9与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连接,所述的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内部设有可转动转轮7,述的可转动转轮7的转动由侧船体控制,通过改变侧船体的角度,使侧船体形成不同得攻角,从而适应于不同的油层厚度,通过改变转动滚轮的转动速度,使得侧船体两侧形成压力差。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主船体4内设有驾驶平台、除油装置控制平台、油污收集装置和推进装置构成,多种设备的相互配合完成除油工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主船体4与壳体10之间安装有挡油板16,所述的主船体4背部设有控制面板15,挡油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油层过厚而使得油污进入到器械中影响正常工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除油滚轮1与除油齿13连接,所述的除油齿13的外形为弧形,除油齿13通过集油管道3与主船体4连接,除油齿将除油滚轮上的油刮下,并通过集油管道进入到主船体内。
当海面发生油污泄露时,油污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海上除油装置进入海面,吸油滚轮1装置开始工作,吸油滚轮1由电动机带动顺时针转动,滚轮表面采用新型聚氨酯海绵为基体,二氧化钛溶胶、正十八硫醇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的吸油材料制成,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对石油和其他各种油污的吸附能力和保油能力很好,而且这种材料吸水量少,可重复使用。利用该技术设计的收油系统,能将浮油的回收和回收后的油水工作合二为一,实现油水分离的工作。
左右两侧船体,可以自由的调节。侧船体通过万向节6适当的调整侧船体与海上除油装置的角度,并且安装在侧船体的转动滚轮7可以转动,根据侧船体不同角度配合着转动滚轮的转动,可以使得海上除油装置前后的流体产生压力差(伯努利方程原理),进而使得装置前面的油污自动的被流入吸油滚轮,这样可以减少海上除油装置的动力消耗,大大的增加油污的吸收效率,也可以起到自动控制油污的扩散速率、扩散面积,减少油污波及的面积,减少油污对海洋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包括吸油滚轮(1)、除油滚轮(2)、壳体(10)、左侧船体(5)、右侧船体(6)、主船体(4)、集油管道(3)、排出泵(17)和排出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滚轮(1)与除油滚轮(2)相配合,二者安装于壳体(10)的下部,所述的壳体(10)左右两侧设有控制攻角大小的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壳体(10)中部上方设有主船体(4),所述的除油滚轮(2)通过集油管道(3)与主船体(4)内的集油舱连接,所述的集油舱后侧设有排出泵(17),所述的排出泵(17)通过排出管(18)与外设船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滚轮(1)表面采用新型聚氨酯海绵为基体,该基体分别加入了氧化钛溶胶和正十八硫醇两种材料进行改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滚轮(1)之间设有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8),所述的柱形集油滚轮控制系统设有转动控制电机,所述的集油滚轮控制系统(8)通过控制转动控制电机来控制吸油滚轮(1)和除油滚轮(2)的转动并控制其转动方向始终保持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两侧通过万向节(9)与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连接,所述的左侧船体(5)和右侧船体(6)内部设有可转动转轮(7),所述的可转动转轮(7)的转动由侧船体控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船体(4)内设有驾驶平台、除油装置控制平台、油污收集装置和推进装置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船体(4)与壳体(10)之间安装有挡油板(16),所述的主船体(4)背部为船艉(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油滚轮(1)的表面设有除油齿(13),所述的除油齿(13)的外形为弧形,除油齿(13)通过集油管道(3)与主船体(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吸油滚轮(1)和去油滚轮(2)下方设有倾斜安装的集油槽,集油槽连通集油管道(3)将收集的油污通过集油管道(3)运输到集油船舱(4)。
CN201620861102.7U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1102.7U CN205934882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1102.7U CN205934882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4882U true CN205934882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110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4882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48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7921A (zh) * 2016-08-10 2016-11-0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N11056240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针对海上石油泄露现象的除油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7921A (zh) * 2016-08-10 2016-11-0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N106087921B (zh) * 2016-08-10 2018-08-14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N11056240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针对海上石油泄露现象的除油船
CN110562402B (zh) * 2019-09-10 2024-03-15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针对海上石油泄露现象的除油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5585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机
CN205934882U (zh)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N101723478A (zh) 移动式污水处理且能回收再利用的装置
CN106120921A (zh) 一种公园湖水下淤泥清理系统及方法
CN106087921B (zh) 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
CN207031098U (zh) 一种废水隔油槽
CN101935110B (zh) 钢铁厂热轧高含油废水处理、回用方法
CN211393947U (zh) 便于刮油的隔油池
CN210766950U (zh) 一种用于高含水率泥质调节和清理的清淤装置
CN116395790A (zh) 一种海洋生态修复设备
CN206346246U (zh) 一种环保清淤清浮一体化装置
CN21283298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02643474U (zh) 机械式废漆处理装置
CN212388505U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08951586B (zh) 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113026853A (zh) 一种履带式水底淤泥障碍和固体污染物碾压刮平机及其应用
CN208964691U (zh) 一种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08493355U (zh) 一种平流沉淀装置
CN206174023U (zh) 轮式两栖生态清淤装置
CN205954731U (zh) 一种自行式底泥分离收集装置
CN206142847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41192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17526480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
CN212358427U (zh) 一种水利用清淤装置
CN2148291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淤泥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