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2010U - 智能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垃圾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32010U CN205932010U CN201620901574.0U CN201620901574U CN205932010U CN 205932010 U CN205932010 U CN 205932010U CN 201620901574 U CN201620901574 U CN 201620901574U CN 205932010 U CN205932010 U CN 205932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ng
- connecting rod
- threaded portion
- plc chip
- garbage 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智能垃圾桶,解决垃圾桶功能少,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包括至少一个箱体,桶盖(13),箱体由内箱体(9)和外箱体(1)构成,内箱体比外箱体低,有电源向智能垃圾桶所有装置供电,红外感应系统包括设置于内箱体上部边沿和箱体外侧的红外发射器(71)以及设置于内箱体的上开口外侧边沿的红外接收器(72),PLC芯片设置于箱体中间,驱动装置(1)6包括第1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3电机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桶盖(13)连接,压紧装置设置在桶盖内侧,压紧装置有与连接杆(11)连接的压板(10),压板面向桶内,连接杆内置电动推杆(112)固定于桶盖上,连接杆与外壳(111)动配合,封袋装置(8)设置在桶盖内侧和内箱体上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清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由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一直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公害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公共场合的垃圾不能很好的收集,造成垃圾污染环境和影响市容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垃圾桶,顾名思义就是装放垃圾的容器。垃圾桶不仅可以“藏污纳垢”,而且更是文化的一种折射。景区中放置的垃圾桶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既要在外观上配合公园的审美特征,又要适应公园中游客多、垃圾量大的特点,满足容易清理垃圾的需求。经过特别设计的垃圾桶也是公园环境构成的一个环节,能够对公园具有美化作用,是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
在垃圾桶内的垃圾存满后需要工作人员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打包,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直接接触垃圾,容易感染疾病。景区由于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量也大,因此增加了垃圾打包运送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垃圾桶,使垃圾桶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多,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垃圾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至少一个箱体,桶盖13,箱体由内箱体9和外箱体1构成,内箱体9比外箱体1低,太阳能板4与蓄电池17连接,蓄电池17向智能垃圾桶所有装置供电,
红外感应系统包括设置于内箱体上部边沿和箱体外侧的红外发射器71以及设置于内箱体的上开口外侧边沿的红外接收器72, PLC芯片设置于箱体中间,驱动装置16包括第1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3电机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桶盖13连接,
压紧装置设置在桶盖内侧,压紧装置有与连接杆11连接的压板10,压板面向桶内,连接杆11内置电动推杆112固定于桶盖上,连接杆11与外壳111动配合,
封袋装置8设置在桶盖内侧和内箱体上部,封袋装置有设置在方形内箱体上部两角的第1、2电机81、82,第1、2电机的轴分别与第1、2丝杠83、84连接,夹角为直角的第1、2导轨85、86与第1、2丝杠83、84构成外矩形,第1丝杠83、第2导轨86位于上平面,第2丝杠84、第1导轨85位于下平面,第1、2丝杠83、84分别由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831、831和方向相反的第三螺纹部、第四螺纹部841、842构成,第1丝杠83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分别与第1、2螺母87、88配合,第2丝杠84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分别与第3、4螺母89、810配合,第1—4螺母分别与第1—4封袋锯齿811的一端连接构成内矩形,第1—4封袋锯齿8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1、2导轨85、86滑动配合,
LED显示屏2的封袋、关闭按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均与PLC芯片18的输入相连接,PLC芯片1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1—3电机、电动推杆112、LED显示屏开启装置的电动推杆19连接。
PLC芯片18的输出端分别与红绿显示灯6、语音装置5、杀菌装置12,指纹锁3与PLC芯片18连接,指纹锁用于根据指纹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由PLC PLC芯片18输出控制信号给LED显示屏2的开启装置19开启LED显示屏,红/绿显示灯6均固定安装在箱体外侧上,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桶盖外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蓄电池17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桶盖内。太阳能电池板4通过电路板与蓄电池作充电连接,蓄电池通过电路板与其余装置作供电连接,蓄电池旁边设置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内部设置有稳压器,外部设置有电源插孔,USB接口,LED显示屏2的杀菌按钮与PLC芯片18的输入端相连接,PLC芯片的输出端与杀菌装置12连接,杀菌装置12为紫外灯管,成环状设置在桶盖内部,除臭装置14为活性炭,内箱体底部设有填料槽,填料槽内放置有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当人的手距离所述桶口盖为10~15 cm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输入到PLC芯片处理,然后PLC芯片发出指令使桶盖自动打开,可以避免用户用手去开启盖体而污染手部。此外当内箱体的垃圾容量达到内箱体上部边沿的红外发射器位置,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PLC芯片将自动关闭桶盖,并亮红灯表示该垃圾桶已扔满垃圾。
另外桶内的紫外线灯在LED显示器的控制下点亮,对桶内环境可以实现杀菌,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滋生,提高生活品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桶体和内桶体之间安装紫外灯管,紫外线能够通过透明的内桶体杀死内桶体内的细菌,防止疾病的传播;在底部安装有活性炭,对内箱体垃圾异味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垃圾桶内设置压紧装置,在需要整理垃圾时,在LED显示屏上控制压板自动下压实现对垃圾的压紧整理工作,避免了人用脚去踩压垃圾,既卫生环保又方便快捷。同时,在将垃圾压紧之后智能垃圾桶可以将垃圾袋口部封好,避免了人在取出垃圾袋时垃圾袋内的臭味四处飘散,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
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能提供垃圾箱运作所需电量,还能给游客提供临时充电功能,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盖子可以通过感应装置自动打开关闭,减少与垃圾桶的解除,干净卫生,服务性较好。该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及时的提醒环卫工人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回收,避免了因垃圾桶内的垃圾溢出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该智能垃圾桶绿色环保,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装置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袋装置侧面及除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指纹锁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垃圾桶内的垃圾容量到达限值时,红外感应系统7收到信号,PLC芯片18控制驱动装置16将桶盖13关上,并亮红灯6表示容量已满,环卫工人看到红灯亮则进行垃圾清空回收。LED显示屏开启装置19包括电动推杆和保护门,电动推杆和保护门相连接,未开启保护门时电动推杆保持伸长状态使保护门紧闭。环卫工人需通过指纹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电动推杆缩回,打开保护门,LED显示屏开启,环卫工人可按“封袋”按钮,封袋装置8进行封袋,完成后智能垃圾桶自动打开桶盖13,环卫工人将封好袋的垃圾提出,重新装好垃圾袋,按“关闭”按钮,关闭桶盖13和LED显示屏2。PLC芯片型号:三菱FX1S—30MRD。
如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红外感应系统7包括设置于桶盖13的外侧边沿和内箱体上部边沿的红外线发射器71,以及设置于内箱体的上开口外侧边沿的红外接收器72,该红外发射器71和红外接收器72均与PLC芯片18相连接。PLC芯片18设置于外箱体1的底部,驱动装置16包括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该桶盖13连接。PLC芯片18的控制输入端与红外接收器72相连接,PLC芯片18的控制输出端与该电机相连接。且PLC芯片18还连接有语音装置5和红/绿显示灯6,语音装置5和红/绿显示灯6均设置在所述外箱体1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的红外感应功能工作原理如下:当人的手距离所述桶口盖为10~15 cm时,红外发射器71检测到信号并发送到红外接收器72,输入到PLC芯片18处理,然后PLC芯片18发出指令使桶盖13自动打开,可以避免用户用手去开启盖体而污染手部。同时PLC装置18控制语音系统,对游客说“谢谢”。而当垃圾桶内的垃圾装满并快溢出时,内箱体边沿的红外发射器71检测到信号,红外接收器72将信号反馈给PLC装芯片18,再由PLC装芯片18控制驱动装置16将桶盖13关上,以提醒人们该垃圾桶内的垃圾已经装满,不要再往里投放垃圾了。且PLC芯片18在控制桶盖13关上的同时,还会控制红灯6一直亮着以示提醒,在垃圾未满时PLC芯片18控制绿灯6一直亮着表示该桶容量未满。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还包括设置于桶盖13内的蓄电池17。蓄电池17通过电路板与其余装置相连接。蓄电池17为太阳能电池。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存在,只要将垃圾桶安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就可以保证充沛的电力,既节约了能源,又免去了定期更换电池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还可包括设置于桶盖13内部的杀菌装置12和设置于内箱体底部的除臭装置14。该杀菌装置12与PLC芯片18、蓄电池17相连接。杀菌装置12的选择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该杀菌装置12优选的为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的杀菌原理:紫外线杀菌就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杀菌装置由PLC芯片18控制,由环卫工人在LED显示屏2上进行按键开启。除臭装置优选的为活性炭,对垃圾桶内异味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的封袋装置8包含压紧装置和封袋锯齿装置。
结合图1和图3,压紧装置主要为压板10和连接杆11,压板10设置在桶盖13朝向桶体一侧,连接杆11内部设置电动推杆112固定在桶盖上。当环卫工人在LED显示屏按“封袋”按钮后,PLC芯片18控制连接杆11内的电动推杆112伸长,将压板10向下运动并将桶内的垃圾向下压紧,2秒后电动推杆112缩回,压板10也跟着一起往回收。
结合图1、图2和图4,封袋锯齿装置主要包括1号电机81、2号电机82、1号丝杠83、2号丝杠84、2号导轨85、1号导轨86、1号螺母87、2号螺母88、3号螺母89、4号螺母810、封袋锯齿811。1号丝杠83上设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831和第二螺纹部832,2号丝杠84上设有第三螺纹部841和第四螺纹部842。1号电机81和2号电机82固定连接在内箱体9内壁上,1号丝杠83的一端与1号电机81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支承在2号电机82的轴承上,2号丝杠84的一端与2号电机82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支承在内箱体9内壁上的轴承上。1号螺母87和2号螺母88分别螺纹连接在1号丝杠83的第一螺纹部831上和第二螺纹部832上,3号螺母89和4号螺母810分别螺纹连接在2号丝杠84的第三螺纹部841和第四螺纹部842上,4条封袋锯齿811的一端分别和第一螺纹部831上的1号螺母87、第二螺纹部832上的2号螺母88、第三螺纹部841上的3号螺母89、第四螺纹部842上的4号螺母810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分别连接在1号导轨86和2号导轨85上,1号导轨86的两端对应固定连接在内箱体9的两侧壁上,2号导轨8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1号电机8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箱体9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桶的封袋锯齿装置功能工作原理如下:当压板10向上回缩至原位,1号电机81和2号电机82带动1号丝杠83和2号丝杠84转动,1号丝杠83上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831和第二螺纹部832上的1号螺母87和2号螺母88,2号丝杠84上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三螺纹部841和第四螺纹部842上的3号螺母89和4号螺母810分别带动4条封袋锯齿均向内移动,从而实现了垃圾的封口打包。5秒后1号电机81和2号电机82带动1号丝杠83和2号丝杠84反向转动,4条封袋锯齿811恢复到原位后桶盖13自动打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箱体,桶盖(13),箱体由内箱体(9)和外箱体(1)构成,内箱体比外箱体低,有电源向智能垃圾桶所有装置供电,红外感应系统包括设置于内箱体上部边沿和箱体外侧的红外发射器(71)以及设置于内箱体的上开口外侧边沿的红外接收器(72), PLC芯片设置于箱体中间,驱动装置(16)包括第1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3电机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桶盖(13)连接, 压紧装置设置在桶盖内侧,压紧装置有与连接杆(11)连接的压板(10),压板面向桶内,连接杆内置电动推杆(112)固定于桶盖上,连接杆与外壳(111)动配合,封袋装置(8)设置在桶盖内侧和内箱体上部,封袋装置有设置在方形内箱体上部两角的第1、2电机(81、82),第1、2电机的轴分别与第1、2丝杠(83、84)连接,夹角为直角的第1、2导轨(85、86)与第1、2丝杠(83、84)构成外矩形,第1丝杠(83)、第2导轨86位于上平面,第2丝杠(84)、第1导轨(85)位于下平面,第1、2丝杠(83、84)分别由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831、832)和方向相反的第三螺纹部、第四螺纹部(841、842)构成,第1丝杠(83)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分别与第1、2螺母(87、88)配合,第2丝杠(84)的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分别与第3、4螺母(89、810)配合,第1-4螺母分别与第1-4封袋锯齿(811)的一端连接构成内矩形,第1-4封袋锯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1、2导轨(85、86)滑动配合,LED显示屏(2)的封袋、关闭按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均与PLC芯片(18)的输入端相连接,PLC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第1—3电机、电动推杆(112)、LED显示屏开启装置的电动推杆(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指纹锁(3)与PLC芯片1的输入端连接,PLC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红绿显示灯(6)、语音装置(5)、杀菌装置12连接,指纹锁用于根据指纹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由PLC PLC芯片输出控制信号给LED显示屏2的开启装置的电动推杆(19)开启LED显示屏,红/绿显示灯(6)均固定安装在箱体外侧上,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PLC芯片型号:三菱FX1S-30MR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桶盖外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蓄电池(17)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桶盖内。
4.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电路板与蓄电池作充电连接,蓄电池通过电路板与其它装置作供电连接,蓄电池旁边设置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内部设置有稳压器,外部设置有电源插孔,USB接口,LED显示屏(2)的杀菌按钮与PLC芯片(18)的输入端相连接,PLC芯片的输出端与杀菌装置(12)连接,杀菌装置(12)为紫外灯管,成环状设置在桶盖内部,除臭装置(14)为活性炭,内箱体底部设有填料槽,填料槽内放置有活性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01574.0U CN205932010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智能垃圾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01574.0U CN205932010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智能垃圾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32010U true CN205932010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4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01574.0U Active CN205932010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智能垃圾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32010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6877A (zh) * | 2017-05-08 | 2017-07-18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智能垃圾桶 |
CN108455138A (zh) * | 2018-02-13 | 2018-08-28 | 河北工业大学 | 太阳能智能自动开盖垃圾桶 |
CN109205151A (zh) * | 2018-10-25 | 2019-01-15 | 肖江江 | 一种市政用环保型垃圾桶 |
CN109335413A (zh) * | 2018-12-10 | 2019-02-15 | 苏州安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垃圾箱 |
CN110510281A (zh) * | 2019-08-27 | 2019-11-29 | 卢丽花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高效垃圾分类处理箱 |
CN110589302A (zh) * | 2019-09-22 | 2019-12-20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将垃圾转移的环境艺术垃圾桶 |
CN114408412A (zh) * | 2022-02-24 | 2022-04-29 |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 一种智能医疗垃圾桶及其使用方法 |
-
2016
- 2016-08-19 CN CN201620901574.0U patent/CN2059320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6877A (zh) * | 2017-05-08 | 2017-07-18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智能垃圾桶 |
CN108455138A (zh) * | 2018-02-13 | 2018-08-28 | 河北工业大学 | 太阳能智能自动开盖垃圾桶 |
CN109205151A (zh) * | 2018-10-25 | 2019-01-15 | 肖江江 | 一种市政用环保型垃圾桶 |
CN109335413A (zh) * | 2018-12-10 | 2019-02-15 | 苏州安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垃圾箱 |
CN110510281A (zh) * | 2019-08-27 | 2019-11-29 | 卢丽花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高效垃圾分类处理箱 |
CN110510281B (zh) * | 2019-08-27 | 2021-10-15 | 福建旭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高效垃圾分类处理箱 |
CN110589302A (zh) * | 2019-09-22 | 2019-12-20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将垃圾转移的环境艺术垃圾桶 |
CN110589302B (zh) * | 2019-09-22 | 2022-07-15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将垃圾转移的环境艺术垃圾桶 |
CN114408412A (zh) * | 2022-02-24 | 2022-04-29 |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 一种智能医疗垃圾桶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32010U (zh) | 智能垃圾桶 | |
CN110817197A (zh) | 一种一站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 | |
CN204776978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环保垃圾箱 | |
CN203997685U (zh) | 智能防臭除菌垃圾桶 | |
CN204872347U (zh) | 一种多功能垃圾桶 | |
CN204846960U (zh) | 太阳能户外垃圾桶 | |
CN205972545U (zh) | 一种智能垃圾桶 | |
CN110733780B (zh) | 一种智能打包套袋的垃圾桶 | |
CN110902212A (zh) |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 |
CN201834458U (zh) | 一种红外感应垃圾桶 | |
CN206654417U (zh) | 一种分类垃圾桶 | |
CN102730356A (zh) | 智能垃圾桶 | |
CN215827540U (zh) |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 |
CN213949533U (zh) | 一种智能多功能垃圾箱 | |
CN214650865U (zh) | 一种语音控制电动推杆的智能分类垃圾桶 | |
CN202642611U (zh) | 智能垃圾桶 | |
CN207844007U (zh) | 一种市政环境工程用分类垃圾桶 | |
CN202226300U (zh) | 智能垃圾箱 | |
CN207684234U (zh) | 一种市政用城市路边垃圾分类箱 | |
CN206782578U (zh) | 一种带有旋转式太阳能的多功能垃圾箱 | |
CN112830127A (zh) | 一种分类收集外卖垃圾的智能一体化垃圾桶 | |
CN206857452U (zh) | 灭菌型环保垃圾桶 | |
CN207551046U (zh) | 一种新型厨余垃圾桶 | |
CN206954988U (zh) | 一种电动垃圾箱 | |
CN215754452U (zh) | 一种太阳能led显示垃圾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