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与功能集成度较高的机器人及其头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头部,包括前盖、后盖、机器人耳朵和主电路板;
所述主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两个所述机器人耳朵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的连接处;
所述主电路板响应每一所述机器人耳朵的输入操作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输出。
本机器人头部用于机器人上作为机器人的头部,由前盖和后盖两部分构成了机器人头部的外形,并形成壳状容置空间。主电路板上可设置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各个动作,耳朵作为开关用于向主电路板发出控制信号,是一种结构与功能集成度较高的机器人头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耳朵包括耳朵本体和端盖,所述耳朵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位,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孔位数量相等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卡爪;
通过所述连接柱插入于所述第一孔位中,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一孔位卡接;
所述端盖上还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卡爪位于同一面上,所述耳朵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孔位,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孔位。
本机器人耳朵用于机器人上作为机器人的耳朵,由两部分构成,通过卡爪的结构使得端盖在与耳朵本体连接的同时,又相对于耳朵本体可浮动,端盖上连接的顶杆与外界的开关接触从而达到按动端盖即为按动外界开关的效果,是一种集耳朵和开关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耳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上设有前卡槽,所述后盖上设有后卡槽,所述耳朵本体同时卡于所述前卡槽和所述后卡槽中。
通过前卡槽和后卡槽将机器人耳朵固定,而后将前盖和后盖连接,不存在机器人耳朵与前盖和后盖通过外加连接件连接,无需加工安装位,同时还简化了机器人耳朵的安装的拆卸。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头部还包括开关电路板,所述开关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顶杆与所述开关正对靠近,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开关闭合,所述开关电路板向所述主电路板发出对所述机器人的启动指令。
开关电路板主要作为一个启动功能的模块向主电路板发出启动指令,通过按动机器人耳朵按动开关,开关通过开关电路板向主电路板发出启动指令。加设开关电路板使得主电路板的功能模块划分开来,独立控制的处理速度快,占用主电路板的内存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位为圆孔,所述连接柱呈两片式结构,该片式结构可变形。
片式结构的可变形即为片式结构具有弹性,将连接柱插入到第一孔位中时,两片式结构向内收敛,使得带有卡爪的连接柱能插进第一孔位,插入后,两片式结构回弹,使得带有卡爪的连接柱卡接在第一孔位中,需加设外力将连接柱与第一孔位分离。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具有可靠的连接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前盖内的前端,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板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信息。
通过在机器人头部加设显示器显示屏使得机器人头部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视显更直观,可增强机器人与用户的互动,使用的体验感更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至少一个数据接口,每一所述数据接口从所述后盖露出。
通过数据结构可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可加设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不同连接对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后盖上设有卡槽。
机器人头部用于机器人上,在前盖和/或后盖上加设卡槽使得头部可以与机器人其他部位进行连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和机器人胸腔,所述机器人头部连接在所述机器人胸腔上。
本机器人的机器人头部,由前盖和后盖两部分构成了机器人头部的外形,并形成壳状容置空间。主控制板上可设置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各个动作,耳朵作为开关用于向主电路板发出控制信号,是一种结构简单,结构与功能集成度较高的机器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后盖上设有卡槽,所述机器人胸腔上设有卡爪,所述卡爪连接于所述卡槽中。
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身体通过卡爪和卡槽的结构卡接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及其头部,由前盖和后盖两部分构成了机器人头部的外形,并形成壳状容置空间。主控制板上可设置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各个动作,耳朵作为开关用于向主电路板发出控制信号,是一种结构简单,结构与功能集成度较高的机器人及其头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人头部20、机器人胸腔30以及机器人脚部40。机器人头部20与机器人脚部40连接于机器人胸腔30的两端。机器人头部20包括前盖21、后盖22、机器人耳朵10和主电路板23。主电路板23收容于前盖21和后盖2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两个机器人耳朵10设于前盖21和后盖22的连接处。主电路板23响应每一机器人耳朵10的输入操作控制机器人100执行相应输出。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机器人耳朵10,它包括耳朵本体11和端盖12。耳朵本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位111,端盖12上设有与第一孔位111数量相等的连接柱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位111的数量为三个。连接柱121上设有卡爪122。通过连接柱121插入于第一孔位111中,卡爪122与第一孔位111卡接。端盖12上还设有顶杆123,顶杆123与卡爪122位于同一面上,耳朵本体11上设有第二孔位112,顶杆123穿过第二孔位112。
本机器人耳朵10用于机器人上作为机器人的耳朵,由两部分构成,通过卡爪122的结构使得端盖12在与耳朵本体11连接的同时,又相对于耳朵本体11可浮动。端盖12上连接的顶杆123正对靠近开关(下文提到)从而达到按动端盖12即实现按动开关的效果,是一种集耳朵和开关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耳朵10。
本实施例中,端盖12本体呈圆形,三个连接柱121圆周均匀分布于端盖12的端面上,顶杆123设于端盖12的中心。耳朵本体11上的圆形凹槽尺寸与端盖12的尺寸相匹配,即稍大于端盖12的尺寸。耳朵本体11的圆形凹槽上还设有三个第一孔位111,三个第一孔位111与三个连接柱121的分布方式相同。第二孔位112设于三个第一孔位111的中间,顶杆123可穿过第二孔位112。
本实施例中,端盖12呈圆形,耳朵本体11上设有圆形凹槽,端盖12嵌入于圆形凹槽中,且端盖12的外表面始终低于耳朵本体11的外表面。
圆形的端盖12外观更加美观,其圆润的结构,在装配以及端盖12相对于耳朵本体11浮动的过程中磨损较小,延长了使用寿命。端盖12的表面低于耳朵本体11的外表面,防止了在误碰端盖12造成不期望的启动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上述的圆形端盖12只是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端盖12的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甚至是不规则的形状,对应的耳朵本体11上的凹槽配合端盖12的形状变化。
具体的,端盖12表面呈内凹的弧面。
内凹的端盖12表面进一步的防止了对端盖12的误碰,弧面状的端盖12更加美观,操作按动时更加舒适,符合人体工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位111为圆孔,连接柱121呈两片式结构,且该片式结构可变形。
片式结构的可变形即为片式结构具有弹性,将连接柱121插入到第一孔位111中时,两片式结构向内收敛,使得带有卡爪122的连接柱121能插进第一孔位111,插入后,两片式结构回弹,使得带有卡爪122的连接柱121卡接在第一孔位111中,需加设外力将连接柱121与第一孔位111分离。端盖12与耳朵本体11分离时,两片式结构的变形与将连接柱121插入到第一孔位111中时相同。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具有可靠的连接效果。
具体的,连接柱121的两片式结构为两个有间隙的弹片,本实施例为两个塑料弹片,常态时,两片弹片分离,变形时,两片弹片聚拢,卡爪122设于其中的一个弹片上也可以同时设于两个弹片上。可以理解,连接柱121还可以是多片式结构,凡是具有变形卡接结构的连接柱121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耳朵本体11上设有透光环113,透光环113环绕于端盖12。
端盖12的周围环绕有透光环113,在启动后,透光环113会亮起。透光环113在具有装饰效果的同时,还有一个提示的作用,使操作者能更直观的观察机器人的启动以及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透光环113上设有至少一条导光柱114。
上述,由于机器人耳朵10结构上的限制,光源很难直接设于透光环113上,致使光在传播中的漫射、散射造成了大量的光能损失,传播到透光环113上的光并不多。透光环113上设有导光柱114,导光柱114靠近光源设置,减少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使得透光环113的透光效果更好。
耳朵本体11上设有四个导光柱114,四个导光柱114圆周均匀的分布于透光环113上,可以理解,导光柱114还可以是其他的数量和分布,凡是具有导光效果的部件均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柱114的材料为透明材质,其非透光面的外表面可选用雾面,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耳朵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件,其整体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透光环113为耳朵本体11上的环形凸台。在与端盖12连接后,透光环113从端盖12的周围露出,从而产生透光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14呈棱柱状,导光柱114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棱柱状的导光柱114使得光在其中传播的过程中,经过折射、反射等传递向透光环的性能更好,十字形的棱柱的聚光效果更好。棱柱状的导光柱114相当于带有反射棱的导光柱114。可以理解,除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棱柱以外,导光柱114还可以呈三棱柱状。
具体的,端盖12为一体式结构件,其材质为非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可采用注塑成型。
机器人头部20,它包括前盖21、后盖22、机器人耳朵10和主电路板23。主电路板23收容于前盖21和后盖2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两个机器人耳朵10设于前盖21和后盖22的连接处。主电路板23响应每一机器人耳朵10的输入操作控制机器人100执行相应输出。
本机器人头部20用于机器人100上作为机器人100的头部,由前盖21和后盖22两部分构成了机器人头部的外形,并形成壳状容置空间。主电路板23上可设置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100的各个动作,机器人耳朵10作为开关用于向主电路板23发出控制信号,是一种结构简单,结构与功能集成度较高的机器人头部20。
前盖21和后盖22呈壳状,前盖21和后盖22的连接面呈椭圆形,前盖21的端面呈平面状,后盖22的端面呈球面状。前盖21和后盖22均为塑料材质的一体结构件,通过注塑成型。
本实施例中,两个机器人耳朵10对称的设于机器人头部20的两端,前盖21上设有前卡槽211,后盖22上设有后卡槽221。耳朵本体11同时卡于前卡槽211和后卡槽221中。前盖21上的前卡槽211为半圆环凹槽,后盖22上的后卡槽221为半圆环凹槽,两个半圆环凹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凹槽。耳朵本体11的横截面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小于上述前卡槽211和后卡槽221组成的圆环凹槽的直径。耳朵本体11上还设有凸台115,加有该凸台115的耳朵本体11的直径与前卡槽211和后卡槽221组成的圆环凹槽的直径相等。通过上述,耳朵本体11连接在前盖21和后盖22上,从而使机器人耳朵10连接在机器人头部20上。
通过前卡槽211和后卡槽221将耳机器人耳朵10固定,而后将前盖21和后盖22连接,不存在机器人耳朵10与前盖21和后盖22的直接连接,无需加工安装位,同时还简化了机器人耳朵10的安装的拆卸。
前盖21和后盖22通过卡接连接,为保证二者连接的可靠性,可加设螺钉连接。
机器人头部20还包括开关电路板24,开关电路板24与主电路板23电性连接。顶杆123与开关241正对靠近,本实施例中,顶杆123与开关241接触。顶杆123推动开关241闭合,开关电路板24向主电路板23发出机器人100的启动指令。
上述,开关电路板24设于耳朵本体11处,开关电路板24主要作为一个启动功能的模块向主电路板23发出启动指令,通过按动机器人耳朵10按动开关241,开关241通过开关电路板24向主电路板23发出启动指令。加设开关电路板24使得主电路板23的功能模块划分开来,独立控制的处理速度快,占用主电路板23的内存小。
开关241是一种自复位开关,当施加一外力于端盖12上时,联动端盖12上的顶杆123按动开关241,开关241闭合;当施加端盖12的外力消失时,开关241复位再次将顶杆123推回原位,预备下一次的按动。
机器人头部20还包括发光单元242,发光单元242与开关电路板24电性连接,开关241闭合时,发光单元242亮起,导光柱114的端面与发光单元242接触。为了获得更好的导光效果,导光柱114的端面正对发光单元242。
上述,由于机器人耳朵10结构上的限制,发光单元242很难直接设于透光环113上,致使光在传播中的漫射、散射造成了大量的光能损失,传播到透光环113上的光并不多,透光环113上设有导光柱114,导光柱114与发光单元242直接接触,减少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使得透光环113的透光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42为发光二极管,即LED灯,发光单元242的功率以及发光颜色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用,发光单元242的数量与导光柱114的数量相等,每一导光柱114均与一个发光单元242接触。
机器人头部20还包括显示屏25,显示屏25位于前盖21内前端,显示屏25与主电路板23电性连接,主电路板23控制显示屏25显示信息。显示屏25呈平板状,显示屏25通过方形卡槽212设于前盖21上。前盖21上还设有散热板213,该散热板213用于显示屏25的散热,使显示屏25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在前盖21的外部还设有透明保护盖26,透明保护盖26用于保护显示屏25,使显示屏25的结构更完整、更牢靠。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5与主电路板23相互垂直分布。显示屏25卡接在前盖21内侧。
通过在机器人头部20加设显示屏25使得机器人头部20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视显更直观,可增强机器人与用户的互动,使用的体验感更好。
如图5所示,主电路板23上还电性连接有至少一个数据接口231,每一数据接口231从后盖22露出。本实施例中,后盖22上设有USB接口,HDMI接口和Micro USB接口。三个数据接口231嵌入于后盖22中,在三个数据接口231的外部设有封盖27,封盖27与后盖22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数据接口231可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可加设不同类型的数据接口231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不同连接对象。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机器人胸腔30,包括胸前腔31、胸后腔32和手臂33。胸前腔31上设有前卡槽311,胸后腔32上设有后卡槽321。手臂33端部设有圆柱形转轴331,转轴331上连接有法兰盘332,法兰盘332嵌入于前卡槽311和后卡槽321中,手臂33可通过转轴331转动。
上述,机器人胸腔30用于机器人上作为机器人的身体,由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两部分构成了机器人胸腔30的外形。通过前卡槽311和后卡槽321将法兰盘332嵌入,而后将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连接,不存在手臂33与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通过外加连接件连接,无需加工安装位,同时还简化了手臂33的安装的拆卸。
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呈壳状,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为半椭球。胸后腔32上连接有两个圆球322,胸前腔31上连接有两个球壳312,当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连接时,圆球322嵌入于球壳312中构成机器人的腿部36。机器人胸腔30的外形与企鹅的身体类似。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均为塑料材质的一体结构件,通过注塑成型。
如图9所示,前卡槽311设有限位件3111,后卡槽321上设有限位件3211,以手臂向下为90°,两个限位件3111、3211限制手臂在0°-180°范围内转动。具体的,法兰盘332上设有挡板3321。当法兰盘332转动时,挡板3321转动到限位件3111、3211时,限制了法兰盘332的继续转动,从而限制了手臂的转动角度。
手臂33在0°-180°范围内摆动,手臂33摆动的方向角度较为容易控制,不存在全角度转动时无法控制,与人体手臂33的摆动范围较为相似,仿真程度更高。
两个手臂33对称的设于机器人胸腔30的两端,胸前腔31上设有前卡槽311,与后卡槽321结构相,胸后腔32上设有后卡槽321。前卡槽311和后卡槽321呈壳状,二者截面均为长方形。法兰盘332是一个直径大于转轴331的盘状体,限位件3111、3211表面到壳状的前卡槽311和后卡槽321顶面的距离等于法兰盘332的厚度,防止了手臂33连接后的窜动。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设各半圆形通槽,两个半圆形通槽将转轴331固定于其中。法兰盘332和转轴331的结构使得手臂33在与机器人胸腔30连接的同时,还能够转动。
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通过螺钉连接,本实施例中,螺钉孔323设于胸后腔32上。螺钉孔323内塞有胶塞3231,胶塞3231与机器人胸腔30的表面相平。胶塞3231在塞入螺钉孔323内时,发生变形,伴随着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力将螺钉孔323压紧产生密封的效果。
在螺钉孔323中加设胶塞3231一方面使得机器人胸腔30的外观更美观、完整,另一方面使得机器人胸腔30密封程度更高,防止进水、进灰,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连接螺钉的松脱。
机器人胸腔30还包括按钮34和语音电路板35,语音电路板35收容于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两个手臂33设于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的连接处。按钮34设于胸前腔31的表面上,语音电路板35响应按钮34的输入操作,并向主电路板23发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机器人100执行相应输出。
语音电路板35与主电路板23电性连接,语音电路板35上除可设置语音功能外,还可以设这其他的功能单元,将机器人100的语音控制独立控制,有效的减少了机器人100主电路板23的内存占用,加快了主电路板23的处理速度。
按钮34设于胸前腔31的右上方,类似于人体的心脏的位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按钮34还可以设于其他的位置。按钮34包括按钮本体341和钮体342,钮体342可相对按钮本体341滑动;语音电路板35上设有开关351,钮体342与开关341接触。
语音电路板35主要作为一个语音输入的功能模块,通过按钮本体341将按钮34连接在机器人胸腔30上,通过钮体342与开关351的直接接触来控制开关351的闭合和断开,增大了开关351的面积,使用的体验感更强。
开关351是一种自复位开关,当按动钮体342,联动按动开关351,开关351闭合,然后开关351复位再次将钮体342推回原位,预备下一次的按动。
语音电路板35上设有发光单元352,按钮本体341上设有导光柱3411;导光柱3411与发光单元352接触,导光柱3411上设有滑槽3412;钮体342在滑槽3412上滑动,钮体342具有透光性。
由于按钮34结构上的限制,发光单元352很难直接设于钮体342上,致使光在传播中的漫射、散射造成了大量的光能损失,传播到钮体342上的光并不多,按钮本体341上设有导光柱3411,导光柱3411靠近发光单元352设置,减少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使得钮体342的透出的光更强。
发光单元352为发光二极管,即LED灯,发光单元352的功率以及发光颜色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用,发光单元352的数量与导光柱3411的数量相等,每一导光柱3411均与一个发光单元352接触。
钮体342呈圆形,按钮本体341中部为圆形镂空用于放置钮体342。按钮本体341上设有两个导光柱3411,两个导光柱3411上各设有一个滑槽3412,钮体34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凸台3421,凸台3421与滑槽3412相配合,使得钮体342相对按钮本体341滑动。按钮本体341除导光柱3411以外的部分均为非透明材质,钮体342由透明材质制成,可在钮体342上加设特色的标识,如产品LOGO等,光从钮体342中透出。按钮本体341与胸前腔31通过螺钉连接,由于胸前腔31的表面呈球面状,加设了按钮34后的胸前腔31表面仍呈球面状,因而按钮本体341的表面和钮体342的表面也成球面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柱3411呈棱柱状。
棱柱状的导光柱3411使得光在其中传播的过程中,经过折射、反射等传递向钮体342的性能更好。棱柱状的导光柱3411相当于带有反射棱的导光柱3411,棱柱的聚光效果更好。
机器人胸腔30还包括音箱37,音箱37设于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胸后腔32上设有扬声孔(图中未示出)。扬声孔为设于胸后腔上的多个圆形通孔。
音箱37为机器人100的声源,使机器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将扬声孔设于胸后腔32上在有助于声音的扩散的同时还不影响机器人胸腔30的美观性。
机器人胸腔30还包括电池38,电池38设于胸前腔31和胸后腔3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
电池38用于向机器人100供电,电池38的体积较大,机器人胸腔30作为机器人100构成中较大的组成部分,将电池38设于机器人胸腔30中最为合理,且机器人胸腔30在机器人整体的位置偏中下,质量较大的电池38设于其中,也使得机器人100整体的重心在中下部位,使得机器人100的站立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音箱37直接连接在胸后腔32上,电池38与音箱37并列布置,通过压板39和两个螺钉将电池38的位置压紧固定。
机器人头部20的后盖22上设有圆形轴颈28,该轴颈28上圆周设有条形卡槽281。机器人胸腔30上设有卡爪391,卡爪391卡接与卡槽281上,从而将机器人头部20和机器人胸腔30连接在一起。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机器人脚部40,包括上盖41、下盖42、电机43和脚轮44。电机43收容于上盖41和下盖42连接形成的壳状容置空间内,脚轮44从下盖42中伸出;电机43带动脚轮44转动。
上述,上盖41为弧面状的壳体,下盖42为呈平板状。上盖41和下盖42组成的机器人脚部40的外形类似于鼠标的外形。电机43设于上盖41和下盖42组成的空间内部,电机43直接与脚轮44连接,本实施例中,脚轮44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脚轮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
本机器人脚部40用于机器人中作为机器人的脚,机器人的走动通过设于机器人脚部40的脚轮44的转动,电机43直接驱动,减少了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机器人脚部40的脚轮44的移动代替了通过腿部弯曲行走,省去了对腿部复杂结构的设计,是一种可移动的、节约能量的机器人脚部40。
机器人脚部40还包括从动轮45,从动轮45从下盖42中伸出,从动轮45可相对下盖42转动。从动轮45即为一种没有驱动的轮子,在脚轮44转动时,机器人脚部40的位置发生变化,从动轮45从而发生转动。在下盖42上设有与从动轮45尺寸相匹配的条形通槽451,从动轮45从该条形通槽451中伸出。从动轮45连接在连接件452上,连接件452通过螺钉连接在下盖42上。
单独脚轮44对机器人脚部40行走的支撑并不牢靠,从动轮45在作为动力传动的同时还有支撑的作用。
机器人脚部40还包括支撑轮46,支撑轮46从下盖42中伸出,支撑轮46可相对下盖42转动,脚轮44、从动轮45和支撑轮46呈三角形分布。支撑轮46也是一种没有驱动的轮子,在脚轮44转动时,机器人脚部40的位置发生变化,支撑轮46从而发生转动。在下盖42上设有与支撑轮46尺寸相匹配的条形通槽461,支撑轮46从该条形通槽461中伸出。支撑轮46连接在连接件462上,连接件462通过螺钉连接在下盖42上。
机器人脚部40是整个机器人的支撑点,因此机器人脚部40的平稳形尤其重要,由三点一面的原理可知,加设支撑轮46进一步增强了机器人脚部40的平稳性,支撑轮46实际也是一种从动轮。
电机43呈长条状,脚轮44连接在电机43的一个端部,因而脚轮44相对于下盖42的位置靠近后端的边缘,从动轮45位于靠近下盖42后端的另一个边缘,支撑轮46位于下盖42前端的中部。
上盖41和下盖42通过螺钉连接,螺钉孔421设于所述下盖42上,螺钉孔421内塞有胶塞4211,胶塞4211与下盖42表面相平。胶塞4211在塞入螺钉孔421内时,发生变形,伴随着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力将螺钉孔421压紧产生密封的效果。
在螺钉孔421中加设胶塞4211一方面使得机器人脚部40的外观更美观、完整,另一方面使得机器人脚部40密封程度更高,防止进水、进灰,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连接螺钉的松脱。
上盖41上设有卡槽411,机器人胸腔30的腿部36上设有卡爪(图中未示出),通过过卡槽411和卡爪的卡接,将机器人脚部40连接到机器人胸腔30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100。
主电路板23分别控制两个机器人脚部40的电机43的运行。主电路板23向电机43供电,通过输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电流,使得电机43产生不同大小的转速和不同的转动方向,以此来达到脚轮44不同的转速和转动方向。通过主电路板23对两个电机43进行分别控制,实现机器人100不同的行走速度和行走方向。
具体的,主电路板23可分别控制两个电机43同速和差速运行。
通过同速和差速运行实现机器人100的直行和转向。两个电机43同速运行时,机器人100直行,两个电机43差速运行时,机器人100转弯。如左边的电机43转速大于右边电机43的转速,则机器人100向右转;如左边的电机43转速小于右边电机43的转速,则机器人100向左转。通过不同的转速差还可以达到不同的转向半径,差速越大,转向半径越小,差速越小,转向半径越大。一个较为特别的情况,当一个电机43不转的时候,可以实现原地转向。
本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胸腔以及机器人脚部,其结构简单,并且带有集装饰与功能一体化的机器人耳朵,是一种建构简单、集成程度高的机器人。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