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2528U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22528U CN205922528U CN201620713310.2U CN201620713310U CN205922528U CN 205922528 U CN205922528 U CN 205922528U CN 201620713310 U CN201620713310 U CN 201620713310U CN 205922528 U CN205922528 U CN 2059225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eration
- oxygen
- pipe
- culturing pool
- flow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和增氧系统,增氧系统包括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射流增氧系统和纯氧增氧系统,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包括曝气进气管和点阵式曝气装置,点阵式曝气装置包括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点式曝气管,射流增氧系统包括水泵、送水管、射流器和吸气进气管,送水管与水泵相连,射流器于点阵式曝气装置的上方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一端与送水管相连,另一端伸出水面,纯氧增氧系统包括输氧管和可调气头,输氧管通过可调气头与吸气进气管相连。本实用新型可维持水体溶氧始终达到养殖生物生长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及增氧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是近年来推出的较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该技术由以色列水产养殖专家Yoram Avnimelech于1999年首次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值,同时结合充足的增氧和水体搅动,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代谢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污染物转化成细菌自身生物量,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利用,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构成生物絮团中的异养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大量氧气供给,因此,水体溶解氧被认为是生物絮团形成和维持的必要因素之一,可通过人工增氧设施得以实现。而机械增氧过程亦提升了水体的混合强度,可使生物絮团悬浮不沉积,保持生物絮团粒径大小,使其形成速度和分解速度达到平衡;其次,增氧搅动还可以使水体二氧化碳挥发,水体流态均匀不形成死角。因此,合理的增氧系统在生物絮团技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前水产养殖的增氧方式多以底部增氧(气石增氧、微孔增氧等)和表层增氧(水车式增氧、射流式增氧、涡轮增氧等)为主,且多为单一方式增氧,在增氧效率和推水搅动上难以兼具,不太适合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且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针对不同时期生物絮团培养与调控要求,养殖生物生长特性和不同生长阶段耗氧压力,选择启用合适增氧方式,在确保水体搅动的同时,维持水体溶氧始终达到养殖生物和生物絮团生长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包括养殖池和增氧系统,增氧系统包括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射流增氧系统和纯氧增氧系统,所述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包括位于养殖池两端的曝气进气管和与所述曝气进气管连接的平铺于养殖池池底的点阵式曝气装置,所述点阵式曝气装置包括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点式曝气管,所述射流增氧系统包括水泵、送水管、射流器和吸气进气管,送水管与水泵相连,射流器通过送水管串联并于点阵式曝气装置的上方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一端与送水管相连,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纯氧增氧系统包括输氧管和可调气头,输氧管通过可调气头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相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泵位于养殖池一端中部,送水管包括由水泵向养殖池另一端伸出的主送水管和由主送水管向两侧纵向伸出的支送水管,所述射流器设于支送水管上,且位于下方相邻两根点式曝气管之间,射流器的射流方向与点式曝气管平行。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氧管包括主输氧管和连接主输氧管与各支送水管的支输氧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养殖池为方形圆角养殖池,养殖池的中部垂直设置隔水板,养殖池通过隔水板形成环形跑道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点式曝气管采用螺纹软管和微孔增氧管交错连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时期生物絮团培养与调控要求,养殖生物生长特性和不同生长阶段耗氧压力,选择启用合适增氧方式,维持水体溶氧始终达到养殖生物生长需求。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采用复合增氧方式,实现立体均匀增氧。
2.采用点阵式曝气装置,实现垂直均匀曝气,增氧效率高且降低能耗。
3.采用阵列式射流器为增氧和推水一体装置,实现水平增氧与全池均匀推水搅动。
4.采用纯氧与射流器结合增氧,有效解决养殖后期纯空气源增氧存在的溶氧不足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射流增氧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为例,包括养殖池1和增氧系统,所述养殖池1为室内方形圆角水泥养殖池,长×宽×高= 6米×15米×1.5米,进排水方便;养殖池1的中部垂直设置隔水板2,养殖池1通过隔水板2形成环形跑道结构。增氧系统包括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射流增氧系统和纯氧增氧系统,所述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包括位于养殖池1两端的曝气进气管3和与所述曝气进气管3连接的平铺于养殖池1池底的点阵式曝气装置4,所述点阵式曝气装置4包括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点式曝气管,相邻点式曝气管间隔60cm,所述点式曝气管采用多段长为50cm的螺纹软管5和10cm的微孔增氧管6交错连接组成。所述射流增氧系统包括水泵7(离心泵)、送水管8、射流器9和吸气进气管10,送水管8与水泵7相连,射流器9通过送水管8串联并于点阵式曝气装置4的上方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10一端与送水管8相连,另一端竖直伸出水面,所述水泵7位于养殖池1一端中部,送水管8包括由水泵7向养殖池1另一端伸出的主送水管和由主送水管向两侧纵向伸出的支送水管,所述射流器9设于支送水管上,且位于下方相邻两根点式曝气管之间,射流器9的射流方向与点式曝气管平行。所述纯氧增氧系统包括输氧管和可调气头13,输氧管包括主输氧管11和连接主输氧管11与各支送水管的支输氧管12。输氧管通过可调气头13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10相连,纯氧通过可调气头13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相连,实现纯氧输送。
实施例2: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以罗非鱼养殖系统为例,包括养殖池1和增氧系统,所述养殖池1为室内方形圆角水泥养殖池,长×宽×高= 6米×25米×2米,进排水方便;养殖池1的中部垂直设置隔水板2,养殖池1通过隔水板2形成环形跑道结构。增氧系统包括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射流增氧系统和纯氧增氧系统,所述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包括位于养殖池1两端的曝气进气管3和与所述曝气进气管3连接的平铺于养殖池1池底的点阵式曝气装置4,所述点阵式曝气装置4包括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点式曝气管,相邻点式曝气管间隔60cm,所述点式曝气管采用多段长为50cm的螺纹软管5和10cm的微孔增氧管6交错连接组成。所述射流增氧系统包括水泵7(离心泵)、送水管8、射流器9和吸气进气管10,送水管8与水泵7相连,射流器9通过送水管8串联并于点阵式曝气装置4的上方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10一端与送水管8相连,另一端竖直伸出水面,所述水泵7位于养殖池1一端中部,送水管8包括由水泵7向养殖池1另一端伸出的主送水管和由主送水管向两侧纵向伸出的支送水管,所述射流器9设于支送水管上,且位于下方相邻两根点式曝气管之间,射流器9的射流方向与点式曝气管平行。所述纯氧增氧系统包括输氧管和可调气头13,输氧管包括主输氧管11和连接主输氧管11与各支送水管的支输氧管12。输氧管通过可调气头13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10相连,纯氧通过可调气头13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相连,实现纯氧输送。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和增氧系统,增氧系统包括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射流增氧系统和纯氧增氧系统,所述垂直曝气增氧系统包括位于养殖池两端的曝气进气管和与所述曝气进气管连接的平铺于养殖池池底的点阵式曝气装置,所述点阵式曝气装置包括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点式曝气管,所述射流增氧系统包括水泵、送水管、射流器和吸气进气管,送水管与水泵相连,射流器通过送水管串联并于点阵式曝气装置的上方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一端与送水管相连,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纯氧增氧系统包括输氧管和可调气头,输氧管通过可调气头与射流增氧系统的吸气进气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位于养殖池一端中部,送水管包括由水泵向养殖池另一端伸出的主送水管和由主送水管向两侧纵向伸出的支送水管,所述射流器设于支送水管上,且位于下方相邻两根点式曝气管之间,射流器的射流方向与点式曝气管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输氧管包括主输氧管和连接主输氧管与各支送水管的支输氧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为方形圆角养殖池,养殖池的中部垂直设置隔水板,养殖池通过隔水板形成环形跑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式曝气管采用螺纹软管和微孔增氧管交错连接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13310.2U CN205922528U (zh) | 2016-07-07 | 2016-07-07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13310.2U CN205922528U (zh) | 2016-07-07 | 2016-07-07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22528U true CN205922528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2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133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2528U (zh) | 2016-07-07 | 2016-07-07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22528U (zh) |
-
2016
- 2016-07-07 CN CN201620713310.2U patent/CN2059225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59137B (zh) | 一种跑道式高密度封闭水产养殖系统及养殖水产的方法 | |
CN101397172B (zh) | 一种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5746393A (zh) | 一种循环水跑道式养虾系统及方法 | |
CN106719270B (zh) |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215069A (zh) |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3274527B (zh) | 一种利用微藻处理有机污水的连续系统 | |
CN101642076B (zh) | 一种池塘复合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 | |
CN204232097U (zh) | 一种曝气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2511423B (zh) | 一种用海水养殖虾和蟹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 |
CN106172166A (zh)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及增氧方法 | |
CN102659292A (zh) | 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复合净化调控系统 | |
CN108713489A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及方法 | |
CN203505333U (zh) | 一种分质利用河水梯级养殖鱼虾的装置 | |
CN206559930U (zh) |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 |
CN201598207U (zh) | 水产养殖用分段组装式微孔软管增氧装置 | |
CN202514440U (zh) | 一种曝气增氧装置 | |
CN206879695U (zh) | 一种液流式生态水培栽植系统 | |
CN203934517U (zh) | 人工鱼池生物过滤装置及其净化系统 | |
CN205922528U (zh) |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 | |
CN112897802A (zh) | 一种鱼植共生四级水处理系统 | |
CN107619104A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生物水质净化装置 | |
CN208327728U (zh) | 一种用于鱼虾养殖的循环水处理装置 | |
CN206118822U (zh) | 内陆工厂化无污染海产养殖系统 | |
CN107555623A (zh) | 基于水面漂浮光伏发电站的控藻系统 | |
CN103548727B (zh) | 一种分质利用河水梯级养殖鱼虾的装置的养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