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1149U - 插接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接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1149U
CN205921149U CN201490001177.7U CN201490001177U CN205921149U CN 205921149 U CN205921149 U CN 205921149U CN 201490001177 U CN201490001177 U CN 201490001177U CN 205921149 U CN205921149 U CN 20592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elements
pluging
component
conn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勒良·黑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 Tao Bill electronic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 Holdin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 Holding AG filed Critical Multi Holding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1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式连接器,具有第一插接元件(1)、能够连接到该第一插接元件(1)的第二插接元件(2)和用于将所述两个插接元件(1、2)彼此锁定的锁定单元(3)。锁定单元(3)包括执行元件(4)和连接到执行元件(4)并且纵向延伸的、具有止挡件(6)的锁定元件(5),锁定单元(3)支承在第一插接元件(1)上,并且其中第二插接元件(2)具有与止挡件(6)协同工作的容纳部(7)。在锁定期间,在执行元件(4)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止挡件(6)如此嵌合到容纳部(7)中,使得在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在锁定期间,在执行元件(4)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具有与容纳部(7)相接触的止挡件(6)的锁定元件(5)能够移动,使得两个插接元件能够移动到彼此之上并且能够相互锁定。

Description

插接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式连接器,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能够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的第二插接元件和用于将两个插接元件彼此锁定的锁定单元。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电插接式连接器。例如,Multi-Contact公司销售的商标为CombiTac的插接式连接器系统。借助该模块化系统能够为例如信号传递和/或功率传递提供不同的电接触。典型地,借助锁定元件、例如借助锁定杆能够使两个插接元件彼此机械锁定。
此外,从US 2004/0002249中还已知一种用于锁定两个插接元件的杠杆。
然而,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插接元件具有如下缺点:借助锁定元件通常无法符合人体工学地锁定插接式连接器。例如,电工在工作时必须既要顾及插接等方面,还要同时顾及锁定方面。即仅能够极其复杂地使插接元件彼此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简单地并且稳固地进行锁定的插接式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其简化地并且符合人体工学地构成两个插接元件之间的锁定。
具有如下特征的插接式连接器能够实现所述目的。所述插接式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元件、能够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的第二插接元件和用于将两个插接元件彼此锁定的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尤其用于使两个插接元件彼此机械锁定,以便能够避免意外松脱。锁定单元包括执行元件和连接到执行元件并且 纵向延伸的、具有止挡件的锁定元件。安装工人能够借助执行元件对锁定单元进行操作。锁定单元支承在第一插接元件上或者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第二插接元件具有与止挡件协同工作的容纳部。因此,锁定元件的止挡件嵌合到容纳部中。在锁定期间,在执行元件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止挡件如此嵌合到容纳部中,使得在第一插接元件和第二插接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在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提供在第一插接元件和第二插接元件之间的连接。在此优选为使两个插接元件彼此间松弛地稳固相连的保险连接。在执行元件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具有与容纳部相接触的止挡件的锁定元件能够如此运动,使得两个插接元件能够移动到彼此之上并且能够相互锁定。借助第二运动执行原本的插接过程并且同时进行锁定。
两个不同的操作运动所具有的优点是:经由两个操作运动能够为安装人员提供具有限定的插接过程的插接元件。通过所述运动能够以限定的方式和方法实现锁定。
解锁则是以相反的方式和方法实现的。在第一步中,电接触随着第二操控运动而基本上或完全地消除,随后在第二步中,两个插接元件之间的机械连接被解除。
优选地,至少一个插接元件具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提供在两个插接元件之间的弹簧应力。通过该弹簧应力能够避免插接元件意外松脱。弹簧元件优选如此设置,使得当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弹簧元件压缩,从而导致两个插接元件之间拉紧。在此,拉紧作用为这两个插接元件之间提供了应力,其中通过该应力能够使两个插接元件彼此远离地移动,但是由于其又彼此锁定,所以这种彼此远离地移动是不可能发生的。压缩优选通过第二操控运动来实现。
优选地,执行元件的第一操控运动是围绕第一轴枢转的枢转运动,并且执行元件的第二操控运动是围绕第二轴枢转的枢转运动,其中第二轴与第一轴成角度。
优选地,执行元件是偏心连杆,并且锁定元件是锁定杆,其中偏心连杆经由连接轴连接到锁定杆。将执行元件构成为偏心连杆的优点在于:借助所述偏心连杆能够极其简单地实施所述两个操作。连接轴能够例如为连接栓。
优选地,在围绕锁定杆枢转的第一操控运动发生时,偏心连杆能够围绕自身的中轴枢转,并且在第二操控运动发生时,偏心连杆能够围绕连接轴的中轴枢转。
优选地,锁定元件相对于导向装置可移动地支承在该导向装置中,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插接元件中,尤其模制在第一插接元件中。因此,导向装置用于可移动地支承锁定元件,并且优选构成为长形的孔。
优选地,导向装置两件式地构成,其中第一部件模制在第一插接元件中或者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并且其中第二部件能够机械地、尤其能够经由卡扣连接或螺旋连接而连接到第一部件。所述两个部件也能够设置为彼此之间可以稍微移动,于是其中,弹簧元件位于两个部件之间,并且在进行第二操作时第二部件朝向第一部件移动,由此使弹簧元件压缩。
在替选的实施方案中,容纳部设置在能够相对于第二插接元件移动的支承件上,并且沿第一轴的方向的、远离第一插接元件的作用力经由弹簧元件施加在该支承件上。弹簧元件是例如替选于上述弹簧元件而设置的压缩弹簧。尤其优选地是,弹簧元件和支承件支承在第二插接元件中的容纳部开口中,其中弹簧元件安置在止挡部件和支承件的下方部件之间,所述止挡部件延伸到容纳部开口内。借助弹簧元件能够补偿建立插接式连接时的更大的公差。
优选地,偏心连杆与归入第一插接元件的止挡面协同工作。所述止挡面能够设置在第一插接元件的不同区域上。
尤其优选的是,止挡面设置在导向装置上、尤其在第二部件上。替选地,止挡面设置在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偏心连杆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止挡面形成接触。当一个接触部和止挡面接触时,在该接触部与连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当另一个接触部与止挡面接触时,在该接触部与连接轴之间的距离。由此,锁定元件能够进行锁定移动。因此,在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偏心连杆以使得所述距离变大的方式关于止挡面而枢转。
优选地,偏心连杆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伸入导向器中,并且能够在导向器内枢转。
优选地,导向器远离止挡面延伸,并且优选模制在止挡面上。
容纳部优选具有底切并且止挡件优选为螺栓或销钉,其中螺栓或销钉与底切协同工作。
优选地,执行元件围绕第一轴枢转的枢转度受止挡元件限制,其中止挡元件优选与模制在偏心连杆上的连接片协同工作。止挡元件优选远离止挡面或导向器延伸。
尤其优选地,插接元件包括框架,其中接触件能够装入框架中,并且其中锁定单元的部件能够装入所述框架中。
尤其优选地,执行元件和锁定元件设置在能够装入一个框架中的第一支承部件上,并且容纳部设置在能够装入另一个框架中的第二支承部件上。在此,支承部件能够像其它部件、例如像接触件那样装入框架中。
尤其优选地,接触件包括电插座元件和/或电插头元件。
尤其优选地,插接元件如此构成,使得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在两个插接元件的电子元件之间不形成接触,而是在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才形成所述电接触。由此可确定出形成电连接的精确限定的时间点,即在执行第二操控期间。
优选地,作用于锁定元件的回位元件设置在第一插接元件的区域中,所述回位元件将回位力提供到锁定元件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而不视为限制。在附图中示出:
图1为示出了根据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插接式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图1的插接式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图1的插接式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元件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了图3的仰视视图;
图5为示出了具有第一插接元件和第二插接元件、不具有根据图1的插接式连接器的壳体的插接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了处于插接状态下的根据图5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了贯穿根据图1的插接式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元件的剖面图;
图8为示出了贯穿处于锁定状态下的根据图1的插接式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图1的第一插接元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10为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第一插接元件与第二插接元件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了贯穿第一插接元件的替选实施方案的剖面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替选实施方案的、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第一插接元件与第二插接元件的剖面图;和
图13为示出了根据图12的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0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式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图11至13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式连接器的一个替选实施方案。在这两个实施方案中,针对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和2中示出了一种插接式连接器,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1,能够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1的第二插接元件2,和用于将两个插接元件1、2彼此锁定的锁定单元3。插接元件1、2优选是电插接元件,但是插接元件1、2也能够是流体能量载体,例如气体或液体。也能够考虑混合应用的情况。
在图1中示出了当锁定单元3执行第一操控运动之后的两个插接元件1、2。在锁定单元3执行第一操控运动之后,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在此涉及第一插接元件1相对于第二插接元件2的预定位。
在图2中示出了当锁定单元3执行第二操控运动之后的插接元件1、2。在此,所述两个插接元件1、2彼此牢固锁定。
锁定单元进行的锁定基本上经由两个不同的操控运动来完成。两个插接元件1、2借助第一操控运动而相对于彼此预定位并且保险连接。所述两个插接元件1、2借助第二操控运动而相对于彼此之上移动并且相互锁定。优选地,在两个插接元件1、2之间的电接触或流体接触建立在第二操控运动期间或之后。而在进行第一操控运动时,优选不建立这种接触。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电接触或者流体接触可能在进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或者进行预插接时就已经建立了。
附图中示出的插接式连接器为模块化的插接式连接器。在此,不同的极或线路29通过两个插接元件1、2而彼此连接。在此,尤其优选的是用于连接多个不同的极的插接式连接器。“极”这种表述方式不仅涉及电连接,而且涉及流体连接。极29的设置可以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案中,以彼此间相同的间距而将极设置在固定的栅板中。极29能够具有插头或销钉的形状。
在图3和4中示出了第一插接元件的立体图。第一插接元件1在此与壳体15相应地互连。此外,在图4中还能够识别极29。
图5和6示出了具有第一插接元件1、第二插接元件2以及锁定单元3、并且没有壳体15的插接式连接器。锁定单元3包括执行元件4和连接到执行元件4并且纵向延伸的锁定元件5。此外,锁定元件5还包括止挡件6。由于锁定元件5和止挡件6位于插接元件1、2内,所以无法在图5和6中直接看到所述元件。所述元件在图7至10中是可见的。锁定单元3基本上支承在第一插接元件1上。
第二插接元件2具有与锁定元件5的止挡件6协同工作的容纳部7。容纳部7相应地示出于图8中。两个插接元件1和2通过容纳部7和止挡件6共同作用而能够经由两个操控运动彼此连接。
建立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连接基本上就是使执行元件4执行两个操控运动。在执行元件4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止挡件6嵌合到容纳部7。从如图5、7、9所示的执行元件4的位置出发,执行元件4围绕第一轴A1枢转。此时,止挡件6也枢转该枢转度并且嵌合到容纳部7中。 因此,在所述枢转发生后的情况下,止挡件6嵌合于容纳部7,其中,在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相应的限制。当执行元件4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具有嵌合于容纳部7的止挡件6的锁定元件5如此运动,使得两个插接元件1、2移动到彼此之上并且相互锁定。在图6、8、10中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两个插接元件1、2。当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止挡件6基本上沿轴A1的方向移动。执行元件4围绕轴A2枢转,并且通过该枢转,止挡件6随着第二插接元件2而相对于第一插接元件1移动。
由此,为了建立锁定,需要执行元件4执行两个不同的操控运动。即一方面围绕轴A1枢转,并且另一方面围绕与轴A1成角度的轴A2枢转。轴A1、A2尤其优选为彼此成直角。
在执行元件4执行第一操控运动之前,两个插接元件1、2必须彼此定位成使得止挡件6伸入容纳部7中。
容纳部7优选具有在第二插接元件中的开口的形式,其中所述开口包括与止挡件6协同工作的底切27。
执行元件4优选为偏心连杆8。锁定元件5优选为连接到偏心连杆8的锁定杆9。为了使偏心连杆8和锁定杆9之间连接而设置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优选为连接栓或连接销。
通过偏心连杆8围绕第一轴A1的枢转能够使锁定杆9沿着第一操控运动的方向移动。由此,止挡件6也相应地枢转到容纳部7中。通过围绕第二轴A2的操控运动,锁定杆9沿着轴A1移动,由此止挡件6朝向第一插接元件1移动。通过止挡件6与容纳部7的嵌合,第二插接元件2相对于第一插接元件1而移动。
锁定杆9支承在设置于、尤其模制于第一插接元件1上的导向装置11中。锁定杆9能够沿着轴A1在导向装置内移动。该移动是沿着轴A1进行的,并且能够被称为纵向移动。
尤其优选地,导向装置11两件式地构成。第一部件12连接到第一插接元件1。第二部件13能够机械地、尤其能够经由卡扣连接或螺旋连接而连接到第一部件12。在此,所述两个部件具有延伸穿过自身的中心孔30,锁定杆9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中心孔中。
所述两个部件12、13远离第一插接元件1延伸。
偏心连杆8与归入第一插接元件1的止挡面14协同工作。在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止挡面14是导向装置11的一部分。在替选的、在此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止挡面14也能够设置在壳体15上。偏心连杆8与止挡面14形成接触并且相对于止挡面14可移动地构成。止挡面14与第一轴A1基本上成直角并且与第二轴A2平行。
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止挡面14位于导向装置11的第二部件13的端面上。止挡面14在此法兰连接在导向装置11上。
偏心连杆8主要包括两个接触部16、17。经由所述接触部16、17能够使偏心连杆8与止挡面14形成接触。当第一接触部16与止挡面14接触时,接触部16与连接轴10之间的距离小于当另一个接触部17与止挡面14接触时在该接触部与连接轴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连接轴10相对于止挡面14的位置能够使锁定杆9沿着轴A1移动。此外,止挡件6也沿着该轴移动,并且由此能够相应地建立在第一插接元件1与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锁定连接。
在图7至8中能够极其良好地识别距离的变化。在图7中,偏心连杆8经由第一接触部16而贴靠在止挡面14上。此时,连接轴10与止挡面14之间的距离如附图标记D1所示。在图8中,偏心连杆8经由第二接触部17而贴靠在止挡面14上。此时,连接轴10与止挡面14之间的距离如附图标记D2所示。在此,距离D2大于距离D1。
替选地,第二接触部也能够是连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接触部与另一个止挡面协同工作。连杆上的接触部如附图标记17'所示,并且另一个止挡面如附图标记14'所示。在此,另一个止挡面14'是导向装置11的一部分。
从图7和8中还可识别,锁定单元3还包括弹簧元件36。在此,弹簧元件36设置在止挡面14以下,并且当两个插接元件1、2彼此锁定时,弹簧元件提供在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应力。弹簧元件36优选为合成材料弹簧并且具有使锁定杆延伸穿过其中的孔。
偏心连杆8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18。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偏心连杆8具有两个导向元件18,所述导向元件侧向地远离偏心连杆8延伸。导向元件18伸入导向器31中并且能够在导向器31内枢转。导向器31确保 了锁定单元3无法从第一插接元件1松脱。导向器31优选远离止挡面14延伸并且优选模制在止挡面上。
此外,导向元件18和导向器31的配对还能防止偏心连杆8和锁定杆9从第一插接元件1脱落。
从图8和10中能够良好地识别出:容纳部7具有底切27并且止挡件6具有螺栓28的形状。在此,螺栓28与底切27协同工作或者接合到底切27中。在此,螺栓28能够围绕轴A1枢转,以便螺栓28能够接合到底切27中。即螺栓28能够围绕第一轴A1枢转到底切27中。
尤其优选的是,执行元件4围绕第一轴A1枢转的枢转度受止挡元件19限制。止挡元件19优选与模制在偏心连杆8上的连接片20协同工作。在此,止挡元件19远离导向器31延伸。在图5和6中相应地示出止挡元件19,其中也能够识别连接片20。止挡元件19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偏心连杆8才能够仅围绕预先限定的范围枢转。
插接元件1、2优选包括框架21。不同的接触件32能够以模块方式装入所述框架21中。同样地,锁定单元3的部件也能够装入所述框架中。尤其优选地是,执行元件4和具有对应部件的锁定元件5设置在能够装入一个框架21中的第一支承部件22上。容纳部7设置在能够装入另一个框架21的第二支承部件23上。支承部件22、23能够与接触件32类似,也以模块方式装入框架21中。由此使用户能够对插接元件1、2进行用户特定的组合。
接触件32优选包括电插座元件和/或电插头元件。插座元件和插头元件如附图标记29所示,其中插头元件以及插座元件的每对具有相对应的极。
此外,从附图中还能够良好识别出,插接元件1、2包括导向件24、25。导向件24是导向杆并且导向件25是用于容纳该导向杆24的导向容纳部。包括导向杆24和导向容纳部25的每个组合对侧向地设置于插接元件1、2。插接元件1、2经由所述两个导向件24、25而彼此对准。此外,插接元件1、2还能够包括极性保护器26。极性保护器26优选经由接触件32中的开口而解除。但是极性保护器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解除,例如通过六边形的销钉35解除。
此外,第一插接元件1在此还包括连接到极29的、用于支承缆线的缆线 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偏心连杆8穿过孔34从壳体15伸出,以便能够从外部触及该偏心连杆8。
在图11至13中示出了插接式连接器的一个替选实施方案。针对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参考上述说明。替选实施方案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对弹簧元件36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在如图1至1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弹簧元件36设置在止挡面14以下,并且当两个元件1、2彼此锁定时,弹簧元件提供在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图元件2之间的应力。在替选实施方案中,弹簧元件36安置在第二插接元件2中。在此,弹簧元件36是设置在第二插接元件2的容纳部开口37中的压缩弹簧。在此,容纳部7设置在能够沿着纵向移动方向L而相对于所述容纳部开口37移动的支承件38上。支承件38抗扭支承于容纳部开口37。支承件38包括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容纳部7的上方部件39和延伸穿过弹簧元件36的下方部件40。在上方部件39和下方部件40之间存在凸肩41,所述凸肩设置在位于容纳部开口37中的止挡部件42上。同时,止挡部件42还用于止挡弹簧元件36。弹簧元件36相对于止挡部件42而贴靠在保险环43上,所述保险环设置在下方部件40的端部上。如果此时建立容纳部7和锁定轴10之间的连接,那么支承件38就在第二插接元件2保持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而相对于第一插接元件1移动。弹簧元件36提供克服该移动的力F并且反作用于该移动而将支承件38挤压远离第一插接元件1。
设计为压缩弹簧的弹簧元件36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其能够补偿在第一插接元件1和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相对大的公差。
此外,该替选实施方案还具有回位元件44。回位元件44作用在锁定杆9上并且提供围绕该锁定杆9的轴的回位力。由此确保偏心连杆8始终围绕第一轴A1枢转。回位元件44优选如此设置,使得回位元件44克服第一操作运动对自身的作用。由此,止挡件6也相应地枢转到容纳部7中。也能够使用于如图1至1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的回位元件44在此为扭转弹簧。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插接元件
2 第二插接元件
3 锁定单元
4 执行元件
5 锁定元件
6 止挡件
7 容纳部
8 偏心连杆
9 锁定杆
10 连接轴
11 导向装置
12 第一部件
13 第二部件
14 止挡面
15 壳体
16 第一接触部
17 第二接触部
18 导向元件
19 止挡元件
20 连接片
21 框架
22 支承部件
23 支承部件
24 导向杆
25 导向容纳部
26 极性保护器
27 底切
28 螺栓
29 极
30 孔
31 导向器
32 接触件
33 缆线孔
34 孔
35 销钉
36 弹簧元件
37 容纳部开口
38 支承件
39 上方部件
40 下方部件
41 凸肩
42 止挡部件
43 保险环
44 回位元件
A1 轴A1
A2 轴A2
D1 第一距离
D2 第二距离。

Claims (27)

1.一种插接式连接器,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1)、第二插接元件(2)和锁定单元(3),所述第二插接元件能够连接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并且所述锁定单元(3)用于将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彼此锁定,
其中,所述锁定单元(3)包括执行元件(4)和连接到所述执行元件(4)并且纵向延伸的、具有止挡件(6)的锁定元件(5),
其中,所述锁定单元(3)支承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上,
其中,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具有与所述止挡件(6)协同工作的容纳部(7),其特征在于,
在锁定期间,在所述执行元件(4)执行第一操控运动时,所述止挡件(6)如此嵌合到所述容纳部(7)中,使得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并且
在锁定期间,在所述执行元件(4)执行第二操控运动时,具有与所述容纳部(7)相接触的所述止挡件(6)的所述锁定元件(5)能够如此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能够移动到彼此之上并且能够相互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插接元件具有弹簧元件(36),所述弹簧元件提供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之间的弹簧应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元件(4)的所述第一操控运动是围绕第一轴(A1)枢转的枢转运动,并且所述执行元件(4)的第二操控运动是围绕第二轴(A2)枢转的枢转运动,其中,所述第二轴(A2)与所述第一轴(A1)成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元件(4)是偏心连杆(8),并且所述锁定元件(5)是锁定杆(9),其中所述偏心连杆(8)经由连接轴(10)连接到所述锁定杆(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锁定杆(9)枢转的第一操控运动发生时,所述偏心连杆能够围绕自身的中轴(A1) 枢转,并且在所述第二操控运动发生时,所述偏心连杆(8)能够围绕所述连接轴(10)的中轴(A2)枢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5,9)相对于导向装置(11)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装置(11)中,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1)模制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1)两件式地构成,其中第一部件(12)连接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并且其中第二部件(13)能够机械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部件(1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13)能够经由卡扣连接或者螺旋连接而连接到所述第一部件(1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部件(12,13)设置为能够彼此移动,其中所述弹簧元件(36)位于两个所述部件之间并且在执行所述第二操控运动时,所述第二部件(13)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2)移动,由此压缩所述弹簧元件(36)。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7)设置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移动的支承件(38)上,并且沿所述第一轴(A1)的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的作用力(F)经由所述弹簧元件(36)施加在所述支承件(38)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36)和所述支承件(38)支承在所述第二插接元件(2)中的容纳部开口(37)中,其中所述弹簧元件安置在止挡部件(42)和所述支承件(38)的下方部件(40)之间,所述止挡部件延伸到所述容纳部开口(37)内,并且其中所述弹簧元件(36)是压缩弹簧。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杆(8)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中的止挡面(14)协同工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14)设置在所述导向装置(11)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1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13)上,或者所述止挡面(14)设置在连接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的壳体(15)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杆(8)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16、17),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止挡面(14)形成接触,其中当一个所述接触部(16)和所述止挡面(14)接触时,在所述接触部(16)与所述连接轴(10)之间的距离小于当另一个所述接触部(17)与所述止挡面(14)接触时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杆(8)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18),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伸入导向器(31)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导向器(31)内枢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31)远离所述止挡面(14)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31)模制在所述止挡面(14)上。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7)具有底切(27)并且所述止挡件(6)具有螺栓(28)的形状,其中所述螺栓(28)与所述底切(27)协同工作,和/或所述执行元件(4)围绕所述第一轴(A1)枢转的枢转度受止挡元件(19)限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9)与模制在所述偏心连杆(8)上的连接片(20)协同工作。
22.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1、2)包括框架(21),其中接触件(32)能够装入所述框架(21)中,并且其中所述锁定单元(3)的部件能够装入所述框架(21)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元件(4) 和所述锁定元件(5)设置在能够装入一个框架(21)中的第一支承部件(22)上,并且所述容纳部(7)设置在能够装入另一个框架(21)中的第二支承部件(23)上。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32)包括电插座元件和/或电抽头元件。
25.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1、2)包括导向件(24、25),所述导向件引导两个所述插接元件(1,2)彼此对准,和/或所述插接元件包括极性保护器(26)。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包括多边形的销钉和相应的孔。
27.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作用于所述锁定元件(5)的回位元件(44)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元件(1)的区域中,所述回位元件(44)将回位力提供到所述锁定元件(5)上。
CN201490001177.7U 2013-11-22 2014-11-20 插接式连接器 Active CN2059211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4037 2013-11-22
EP13194037.1 2013-11-22
PCT/EP2014/075166 WO2015075129A1 (de) 2013-11-22 2014-11-20 Steckverbind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1149U true CN205921149U (zh) 2017-02-01

Family

ID=4961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177.7U Active CN205921149U (zh) 2013-11-22 2014-11-20 插接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72185A1 (zh)
CN (1) CN205921149U (zh)
WO (1) WO2015075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9876B (zh) * 2016-09-30 2019-07-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8496A (en) * 1993-12-10 1994-11-29 Tetrad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trol lever actuation
US5562458A (en) * 1994-12-23 1996-10-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Interface engagement and locking system
JP3600223B2 (ja) * 2002-06-27 2004-12-15 株式会社アイティティキャノン 多芯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5129A1 (de) 2015-05-28
EP3072185A1 (de)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119B (zh) 用于耦合到电池模块的电端子的机械紧固件以及耦合到电端子的方法
TW20064220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ever assist with latch hold down mechanism
CN204216309U (zh) 一种微矩形快锁电连接器
CN101814669A (zh) 具有交叉回路的安全插座
DE602006009011D1 (de) Stecker für Kraftstoffeinspritzventile
CN103928785B (zh) 显式模块化插座
KR20140038563A (ko) 플러그형 커넥터 하우징용 로킹 장치
CN205921149U (zh) 插接式连接器
CN103915712B (zh) 隐式模块化插座
CN105932481B (zh) 一种电气线路快接端子
CN104124592A (zh) 一种插销式接线端子组合件
CN102593630A (zh) 双层电路板系统
CN112928500B (zh) 一种插线装置
CN202817302U (zh) 圆形安全插座
CN102244328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3878614U (zh) 一种快速可靠、体积小的矩形电连接器直插锁紧结构
US20130267107A1 (en) Connector
CN203645027U (zh) 电连接器
CN20548878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205914U (zh) 电连接器
US20190348786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socket for electric component
CN219534733U (zh) 一种电池拆装总成
CN203553498U (zh) 一种防插头脱出插座的刺破结构
CN219833097U (zh) 一种dc jack pcb板对线材连接器
CN214176825U (zh) 一种开合式热插拔插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1

Address after: Swiss Bonneville

Patentee after: Gao Tao Bill electronic connec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Bonneville

Patentee before: Multi Holding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