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3039U - 个人移动助手 - Google Patents

个人移动助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3039U
CN205913039U CN201620172339.4U CN201620172339U CN205913039U CN 205913039 U CN205913039 U CN 205913039U CN 201620172339 U CN201620172339 U CN 201620172339U CN 205913039 U CN205913039 U CN 205913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casing
link
groov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23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李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xia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xia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xia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xia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723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3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3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303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个人移动助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箱体的一侧还安装有可收纳的踏板,所述踏板末端安装有滚轮,在所述踏板处于收纳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下侧,在所述踏板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后侧。可收纳的踏板的设置,当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可将踏板打开,使用者便可粘在踏板上,此时本实用新型就变身为滑板车,进而可在地面滑行,减轻使用者在长途旅行中的体力消耗。

Description

个人移动助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个人移动助手,主要方便使用者的出行,兼具移动办公和移动娱乐的功能。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时,通常会携带旅行箱,但现有的旅行箱的功能较为单一,其只具备存储物品的功能,而当人们需要在候车室内需要进行办公时,使用者只能将电脑放在自己的腿上进行操作,使用极其不便;此外,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需要手拉旅行箱,尤其是对于长途旅行,使用者的身体极其疲惫,而拉旅行箱,是对其体力的极大考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个人移动助手,通过设置踏板,使得箱包具备踏板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个人移动助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箱体的一侧还安装有可收纳的踏板,所述踏板末端安装有滚轮,在所述踏板处于收纳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下侧,在所述踏板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可收纳的踏板的设置,当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可将踏板打开,使用者便可粘在踏板上,此时本实用新型就变身为滑板车,进而可在地面滑行,减轻使用者在长途旅行中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踏板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面板处于撑起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面板的示意图;
图5面板打开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6是面板打开后的状态图;
图7是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踏板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9是踏板处于收纳状态下的踏板与连接架的示意图;
图10是踏板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踏板与连接架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踏板;11、滑轮;12、扶手;13、面板;13.1、主板;13.2、分桌板;13.3、分面板;13.4平板槽;14、气压伸缩杆;15、插板;21、滚轮;22、支撑杆槽;23、支撑杆;24、车座槽;25、车座;26、连接架;26.1、连杆;27、踏板滑道;27.1、连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个人移动助手,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滑轮11,所述箱体1的一侧还安装有可收纳的踏板2,所述踏板2末端安装有滚轮21,在所述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下,所述滚轮21位于所述踏板2的下侧,在所述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滚轮21位于所述踏板2的后侧。
在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下,踏板2的上侧面(使用者脚踏的一面,下同!)与箱体1的一侧贴合,而踏板2上的滚轮21与地面接触,因而整体上看,此时本实用新型与一个旅行箱相当(通过滑轮11和滚轮21在地面上滑动),人们可整体拉动或推动本实用新型移动。
在踏板2处于展看的状态下,踏板2处于水平状态,整个踏板2利用滚轮21和箱体1将其支撑起来,而踏板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仅为滚轮21的直径(滚轮21的直径通常为5-15cm),因而使用者可很方便的站在踏板2上,并推动本实用新型前行。
需要强调的是,箱体1上是带有一个可上下伸缩的扶手12,在滑行的过程中,可将该扶手12拉出,使用者的手可把住该扶手12,方便使用,防止在滑行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倾倒。
要实现以上收纳和折叠过程(在所述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下,所述滚轮21位于所述踏板2的下侧,在所述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滚轮21位于所述踏板2的后侧),需对踏板2的折叠方式做特殊设计,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验,设计出以下三种折叠方式。
第一种折叠方式(图中未示出):
踏板2与箱体1为分体设计,在箱体1的下侧开设有插口,而踏板2的前侧设有突出的凸块,凸块与插口相配合,这样通过凸块与插口的配合的方式,便实现了踏板2与箱体1的连接,进而组装成了“滑板车”,在需将踏板2收纳时,将踏板2从插口处拔出,此时踏板2与箱体1处于分体状态,将踏板2竖起,并保证踏板2的上侧面与箱体1的侧面贴合,而箱体1的侧面上设有卡夹,通过卡夹将踏板2固定在箱体1上便可。
第一种方式,虽说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但踏板2的收纳和展开之间的转换,需要插拔,等步骤,较为复杂,使用较为不便。
第二种折叠方式(图中未示出):
所述踏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后侧,所述箱体1后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箱体1滑道,所述踏板2的首端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箱体1滑道相配合。
在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时,要将踏板2展开,由于滑动块可沿着箱体1滑道上下滑动,而滑动块又铰接在踏板2上,对踏板2向下施力,滑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着踏板2(踏板2的首端)向下移动,而踏板2的末端与地面接触,踏板2的末端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收到地面的限位),而踏板2的末端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而踏板2的前侧为箱体1,因而踏板2的末端只能向后移动,考虑到滑动块铰接在踏板2上,踏板2可相对滑动块转动,从而能够实现踏板2的首端向下移动,而踏板2的末端向后移动的方式,在踏板2的首端到达箱体1滑道的最下端时(滑动块到达箱体1滑道的最下端),踏板2便处于水平状态,这样便实现了踏板2从收纳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的过程,反之,可实现踏板2从展开状态变化到收纳状态,在此就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下,踏板2与箱体1之间自锁固定,其自锁方式可采用现有的自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此就不再赘述。
至于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用者会站在踏板2上,因而踏板2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向上移动(滑动块不会向上移动),因而此时无需进行自锁。
第三种折叠方式:
参见图7、图8、图9和图10,所述踏板2位于所述箱体1的后侧,且所述踏板2通过连接架26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连接架26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所述踏板2的背面上开设有沿所述踏板2长度方向的踏板滑道27,所述连接架26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滑道27滑动配合。
连接架26的一端与箱体1的后侧的下端铰接,说明连接架26可在箱体1的后侧自由的转动,其转动幅度为水平状态到竖直状态(与箱体1的后侧平行),而连接架26的另一端与踏板滑道27滑动配合,此外连接架26还可相对踏板滑道27转动。
在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时,要将踏板2展开,转动连接架26,连接架26向后侧转动,连接架26的另一端相对向后侧移动,进而使得踏板2向后侧移动同时踏板2向箱体1的一侧倾倒,直至连接架26和踏板2均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踏板滑道27的长度≥所述连接架26的长度,且所述踏板滑道27的一端与所述踏板2的首端齐平,且所述连接架26与所述踏板滑道27相配合。
由于在踏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踏板2展开状态),连接架26也处于水平状态,而连接架26的两端分别与踏板2和箱体1连接,因而此时连接架26的两端之间的连线处于水平状态,而连接架26的另一端与踏板滑道27配合,因而连接架26的另一端处于踏板滑道27内,此时踏板滑道27也处于水平状态,因而连接架26整体的位于踏板滑道27内,进而需保证踏板滑道27能够与连接架26相配合,才能保证踏板2处于水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下,由于连接架26与踏板滑道27配合,而踏板2基本架设在连接架26上,因而当使用者站在踏板2上时,其力量全部作用在连接架26上,而连接架26整体与踏板2面接触(两者均处于水平状态),固可有效降低压强,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需要强调的是,当连接架26的长度为踏板2的长度的一半时,连接架26的另一端可直接与踏板2的中间位置铰接即可,而无需开设踏板滑道27。
通常情况下连接架26的长度是大于踏板2长度的一半,在踏板2处于收纳状态时,踏板2的另一端与踏板滑道27的第一点接触(图9中A点),第一点距离踏板2的首端的距离为:踏板2的长度-连接架26的长度,而当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时,踏板2的另一端与踏板滑道27的第二点接触(图10中B点),第二点距离踏板2的首端的距离为:连接架26的长度,因而踏板2的另一端在踏板滑道27上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来回滑动。
需要强调的是,在踏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踏板2很有可能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而此时需踏板2在前后方向上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因而连接架26包括水平的连杆26.1,相应的踏板2的背面上还开设有水平的连杆槽27.1,连杆槽27.1与连杆26.1相配合,在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杆26.1与连杆槽27.1相配合,进而可防止踏板2在前后方向的窜动。
所述踏板2上还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杆23和车座25,所述踏板2上开设有支撑杆槽22和车座槽24,所述支撑杆23与所述支撑杆槽22相配合,所述车座25与所述车座槽24相配合,所述支撑杆23的底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槽22的一端内,所述车座25铰接在所述支撑杆23的顶端上,所述车座槽24与所述支撑杆槽22的另一端连接。
支撑座可埋在支撑杆槽22内和车座槽24内,在将踏板2展开时,可将支撑座从支撑杆槽22内拉出,并固定住即可,使用者便可坐在车座25上,由于支撑杆23的底端铰接在支撑杆槽22上,因而要将支撑杆23从支撑杆槽22上取出时,只需将支撑杆23绕着支撑杆23的底端转出即可,而车座25铰接在支撑杆23上,在支撑杆23转出时,车座25也会跟着转出,将支撑杆23转到竖直状态,再将车座25转平即可,支撑杆23处于竖直状态时,其可相对自锁住,同理,车座25也可相对自锁在支撑杆23上。
支撑座的设置,滑行的过程中,使用者可坐在支撑座上,便于使用者的休息。
当然,支撑座上的滚轮21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前进,这样就无需人工驱动本实用新型前进,实现电动前进,节约使用者的体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移动办公。
参见图3,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还开设有用于存取物品的物品口,所述物品口上盖设有面板13,所述面板13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物品口的上侧,所述箱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气压伸缩杆14,所述气压伸缩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面板13的背面上,以带动面板13展开和收纳,其中在所述面板13展开时,面板13处于水平状态,在所述面板13处于收纳时,面板13与所述物品口相配合。
当使用者在旅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办公时,简单的说使用者此时需要一个桌子,此时便可将面板13撑起,面板13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箱体1处于站立状态,使用者可将笔记本等放到该面板13上进行办公。
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面板13盖设在物品口上,从而代替直接在箱体1上铰接面板13,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将面板13与箱体1统一起来,而不是两个单独的物品各自工作,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科技感。
参见图4、图5和图6,所述面板13包括梯形的主板13.1、两个分桌板13.2和一个分面板13.3,两个所述分桌板13.2设置于所述主板13.1的一侧,且两个所述分桌板13.2的两侧分别铰接在所述主板13.1的左、右两侧,所述分面板13.3位于所述主板13.1的另一侧,且所述分面板13.3的前侧与所述主板13.1的前侧铰接,所述分面板的下侧开设有用于镶嵌平板电脑的平板槽13.4。
简单的说,在将面板13撑开时,分桌板13.2位于主板13.1的下侧,分面板13.3位于主板13.1的上侧,再将两个分桌板13.2从主板13.1的下侧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动180°,这样两个分桌板13.2就会位于主板13.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并锁定,此时就相当于增加了主板13.1的宽度,方便人们在主板13.1上工作,将分面板13.3转动(打开),便会露出平板(平板槽上镶嵌有平板)。
在将面板13撑开时,需保证本实用新型本体的稳定性,防止面板13上的物品过重而造成本实用新型的倾倒。
因而针对于第三种折叠方式还作以下改进。
所述踏板滑道27上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踏板2的首端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架26的长度;所述箱体1的一侧上还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箱体1的上侧,所述踏板2的下侧还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踏板2的首端,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
具体的讲,在连接架26的另一端也与该卡槽相配合,当连接架26的另一端与卡槽配合时,卡槽相对就锁住了连接架26的另一端,此时连接架26的另一端无法在踏板滑道27上移动,踏板2的首端向箱体1一侧倾斜,使得踏板2的首端与箱体1上侧接触,进而保证卡块和卡接槽相配合,从而使得踏板2与箱体1相对固定,此时踏板2相当于箱体1的支架,从而方便面板13的打开,以及在面板13上放置物品,提高整个个人移动助手的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面这个状态下,箱体1略向踏板2一侧倾斜,从而保证箱体1的整个重心向踏板2一侧移动,进而保证箱体1的重心位于踏板2上的两个滚轮21和箱体1上的滑轮11所围成的区域内,确保稳定。
由于踏板2上的滚轮21一直都与地面接触,在正常情况下,滚轮21可以设计两个,而滑轮11只需一个即可。
关于箱体1的内部空间:
所述箱体1内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插槽,其中上壁上的插槽与下壁上的插槽的数量相等且上下一一对应,左壁上的插槽与右壁上的插槽的数量相等且左右一一对应,
还包括多个插板15,所述插板15与插槽相配合,多个所述插板15将所述箱体1内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空间。
简单的说,就是在箱体1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小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物品的存放。
具体的就是通过在箱体1体内插入多个隔板,进而对箱体1内的空间进行分割,由于插板15是插在插槽内的,在需要在箱体1内存放大件物品时,可将插板15拔出,从而使得箱体1内的各个小空间互相连通,进而能够存放尺寸较大的物品。
具体的讲,箱体1的左、右侧壁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左中插槽和右中插槽,箱体1的上、下侧壁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上插槽和下插槽,左中插槽和右中插槽之间通过左右插板15(左右插板15的长度与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进行连接,左右插板15的上下两个侧面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主插板15插槽,左右插板15上侧的主插板15插槽与上插槽之间通过第一上下插板15连接,左右插板15下侧的主插板15插槽与下插槽之间通过第二上下插板15连接。这样就可将整个箱体1内的空间划分为等大的4个小空间,同理,还可对4个小空间继续划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他设置:在箱体1的前侧还可以安装电灯,为使用者夜间前行时提供照明,踏板2的后侧(踏板2处于展开状态)安装有尾灯。
箱体1内可置有微型音箱,显示器,键盘,微型投影仪,方便人们的娱乐。当然,具体物品的设置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设置。

Claims (10)

1.一种个人移动助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侧还安装有可收纳的踏板,所述踏板末端安装有滚轮,在所述踏板处于收纳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下侧,在所述踏板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踏板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所述箱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踏板位于所述箱体的后侧,且所述踏板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后侧的下端铰接,所述踏板的背面上开设有沿所述踏板长度方向的踏板滑道,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滑道滑动配合;
第二种:所述踏板位于所述箱体的后侧,所述箱体后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箱体滑道,所述踏板的首端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箱体滑道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种情况下,所述踏板的长度与所述箱体的高度相等,所述连接架的长度大于所述踏板长度的一半且小于整个踏板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滑道的长度≥所述连接架的长度,且所述踏板滑道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的首端齐平,且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踏板滑道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还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杆和车座,所述踏板上开设有支撑杆槽和车座槽,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槽相配合,所述车座与所述车座槽相配合,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槽的一端内,所述车座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上,所述车座槽与所述支撑杆槽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还开设有用于存取物品的物品口,所述物品口上盖设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物品口的上侧,所述箱体的内部还安装有气压伸缩杆,所述气压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面板的背面上,以带动面板展开和收纳,其中在所述面板展开时,面板处于水平状态,在所述面板处于收纳时,面板与所述物品口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梯形的主板、两个分桌板和一个分面板,两个所述分桌板设置于所述主板的一侧,且两个所述分桌板的两侧分别铰接在所述主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分面板位于所述主板的另一侧,且所述分面板的前侧与所述主板的前侧铰接,所述分面板的下侧开设有用于镶嵌平板电脑的平板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滑道上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踏板的首端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架的长度;
所述箱体的一侧上还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箱体的上侧,所述踏板的下侧还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踏板的首端,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插槽,其中上壁上的插槽与下壁上的插槽的数量相等且上下一一对应,左壁上的插槽与右壁上的插槽的数量相等且左右一一对应,
还包括多个插板,所述插板与插槽相配合,多个所述插板将所述箱体内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通过电机驱动前进。
CN201620172339.4U 2016-03-07 2016-03-07 个人移动助手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13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2339.4U CN205913039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个人移动助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2339.4U CN205913039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个人移动助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3039U true CN205913039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233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13039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个人移动助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3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8444A (zh) * 2016-03-07 2016-07-20 北京华夏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移动助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8444A (zh) * 2016-03-07 2016-07-20 北京华夏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移动助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7856U (zh) 一种滑板箱包
CN106235557B (zh) 箱车一体式旅行箱
CN103908070A (zh) 便携式多功能制图桌
CN103552053B (zh) 一种便携式维修箱
CN103770876A (zh) 一种具有箱包功能的箱式折叠车
CN205285628U (zh) 多功能便携柜
CN203762550U (zh) 便携式多功能制图桌
CN103300580A (zh) 一种具有桌凳功能的行李箱
CN205913039U (zh) 个人移动助手
CN202563880U (zh) 一种折叠式乐谱支架
CN205338125U (zh) 一种可调节电脑桌
CN205018461U (zh) 折叠式多功能充气座椅行李箱
CN207152138U (zh) 一种带有座椅的箱包
CN206043723U (zh) 箱车一体式旅行箱
CN105768444B (zh) 个人移动助手
CN202168541U (zh) 一种带座椅的拉杆箱
CN202941673U (zh) 可移动式多用书架
CN211550948U (zh) 便携笔记本支架
CN204444583U (zh) 一种多功能旅行箱
CN204132622U (zh) 模块化行李箱
CN206187076U (zh) 一种座椅式携物架
CN203028502U (zh) 床上用笔记本电脑桌
CN204427353U (zh) 儿童餐椅
CN202566918U (zh) 折叠桌
CN201200055Y (zh) 多功能旅行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