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8976U - 外骨骼 - Google Patents

外骨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08976U
CN205908976U CN201620643210.7U CN201620643210U CN205908976U CN 205908976 U CN205908976 U CN 205908976U CN 201620643210 U CN201620643210 U CN 201620643210U CN 205908976 U CN205908976 U CN 205908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arm
plate
connecting plate
contiguous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32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帅林
林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ield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ield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ield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ield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432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08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08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089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骨骼,涉及摄像器材领域,外骨骼包括前胸板、连接板、支撑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前胸板与连接板固接;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接;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拉簧和两个条形壳;其中一个条形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上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另一个条形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固接;拉簧一端与第一支架上部固接,拉簧另一端与位于下方的条形壳固接;第二支架用于与摄像器材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器材过于沉重,拍摄者无法长时间拍摄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外骨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骨骼。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影视作品已经成为现代人离不开的休闲娱乐。现代的拍摄器材,随着科技进步,功能越来越多,然而,随着功能越来越强大,器材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重。拍摄时,摄像人员摄像机抗在肩膀上,人体一侧受力,双手需要扶着相机。时间稍微一长,摄像人员就会感觉到很疲惫,无法长时间拍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骨骼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骨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器材过于沉重,拍摄者无法长时间拍摄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外骨骼,所述外骨骼包括前胸板、连接板、支撑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前胸板与所述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拉簧和两个条形壳;其中一个所述条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条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固接;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固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条形壳固接;
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摄像器材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上还设置有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用于调整拉簧的弹性力。通过所述调整螺钉,使所述拉簧拉的更紧或者更松,从而使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连接板的角度变大或变小,进而能够支撑不同重量的摄像器材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拉簧固接,通过转动所述调整螺钉,调整所述拉簧的弹性力。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设置为两条,分别为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支架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设置两条所述支撑臂,使整个外骨骼的长度变长,能够满足不同身高臂长的人的使用。而且,两个支撑臂,支撑的高度更高,支撑的长度更远。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摄像器材。连接轴用于连接摄像器材,与摄像器材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快将所述第一连接块与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且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撑臂的位置便于调换。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使得支撑臂可以调换至左边或者右边,通过左侧或者右侧的手臂进行操作,适用于不同人员不同情况下使用。
可选的,所述前胸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通孔;两侧所述通孔分别可拆卸的连接胸部束带的两端;所述胸部束带的长度可调节。通过胸部束带将整个外骨骼绑缚在人体的胸部,为了适应体形的使用者,所述胸部束带的长度可以调节。
可选的,所述前胸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相应的,所述胸部束带设置为多条。每一侧多个所述通孔设置为由上到下依次排列。多条胸部束带绑缚的更加结实。
可选的,所述前胸板下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接。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板,便于固定,也便于调节连接板固定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下方还设置有小挡板,所述小挡板与所述固定板固接。通过所述小挡板对固定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以支撑固定板和支撑臂等的重量,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骨骼,在使用时,将所述前胸板绑在人体的前胸部位,将摄像器材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支撑臂通过两个外壳、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中间设置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固接,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架,并与下边的所述条形壳固接。拉簧在初始状态下,使整个支撑臂相对于所述连接板向上倾斜。由于摄像器材本身的重量,会向下压动所述支撑臂,所以,两个所述条形壳会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向下转动,这时,位于两个所述条形壳之间的拉簧,会对下方的所述条形壳产生一个拉力,从而对较重的摄像器材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减轻使用者的压力。而且,通过所述前胸板,将摄像器材的重量分摊至使用者的全身,使用者的承受的负担被分散,感觉更轻松,能够使用更长时间。
同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因此,使用这可以左右转动摄像器材,便于摄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骨骼,通过一个附加在人体上的支撑装置,采用支撑臂对较沉重的摄像器材进行支撑,同时将负担分摊至使用者全身,减轻了使用者的压力,使用者可以长时间操作摄像器材。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器材的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拍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能够减轻使用者压力,让使用者能够长期操作摄像器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胸板; 2-连接板; 3-支撑臂;
4-第一连接块; 5-第二连接块; 6-第一支架;
7-第二支架; 8-拉簧; 9-条形壳;
10-调整螺钉; 11-连接轴; 12-固定块;
13-通孔; 14-固定板; 15-小挡板;
16-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外骨骼,所述外骨骼包括前胸板1、连接板2、支撑臂3、第一连接块4和第二连接块5;所述前胸板1与所述连接板2固接;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臂3包括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拉簧8和两个条形壳9;其中一个所述条形壳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的上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条形壳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6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另一端固接;所述拉簧8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的上部固接,所述拉簧8的另一端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条形壳9固接;
所述第二支架7用于与摄像器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骨骼,在使用时,将所述前胸板1绑在人体的前胸部位,将摄像器材与所述第二支架7连接。所述支撑臂3通过两个外壳、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中间设置拉簧8,所述拉簧8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的上部固接,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架7,并与下边的所述条形壳9固接。拉簧8在初始状态下,使整个支撑臂3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向上倾斜。由于摄像器材本身的重量,会向下压动所述支撑臂3,所以,两个所述条形壳9会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6向下转动,这时,位于两个所述条形壳9之间的拉簧8,会对下方的所述条形壳9产生一个拉力,从而对较重的摄像器材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减轻使用者的压力。而且,通过所述前胸板1,将摄像器材的重量分摊至使用者的全身,使用者的承受的负担被分散,感觉更轻松,能够使用更长时间。
同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块4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因此,使用这可以左右转动摄像器材,便于摄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骨骼,通过一个附加在人体上的支撑装置,采用支撑臂3对较沉重的摄像器材进行支撑,同时将负担分摊至使用者全身,减轻了使用者的压力,使用者可以长时间操作摄像器材。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器材的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拍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能够减轻使用者压力,让使用者能够长期操作摄像器材的优点。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臂3上还设置有调整螺钉10,所述调整螺钉10用于调整拉簧8的弹性力。
通过所述调整螺钉10,使所述拉簧8拉的更紧或者更松,从而使所述支撑臂3与所述连接板2的角度变大或变小,进而能够支撑不同重量的摄像器材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调整螺钉10穿过所述第一支架6与所述拉簧8固接,通过转动所述调整螺钉10,调整所述拉簧8的弹性力。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臂3设置为两条,分别为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连接块16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支架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转动连接。
设置两条所述支撑臂,使整个外骨骼的长度变长,能够满足不同身高臂长的人的使用。而且,两个支撑臂,支撑的高度更高,支撑的长度更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的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用于连接摄像器材。
连接轴11用于连接摄像器材,与摄像器材可拆卸连接。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板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可拆卸连接。
通过固定快12将所述第一连接块4与连接板2连接在一起,且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撑臂3的位置便于调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12。
使得支撑臂3可以调换至左边或者右边,通过左侧或者右侧的手臂进行操作,适用于不同人员不同情况下使用。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胸板1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通孔13;两侧所述通孔13分别可拆卸的连接胸部束带的两端;所述胸部束带的长度可调节。
通过胸部束带将整个外骨骼绑缚在人体的胸部,为了适应体形的使用者,所述胸部束带的长度可以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前胸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13,相应的,所述胸部束带设置为多条。
每一侧多个所述通孔13设置为由上到下依次排列。多条胸部束带绑缚的更加结实。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胸板1下端固接有固定板14,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固定板14固接。
通过固定板14固定连接板2,便于固定,也便于调节连接板2固定的位置。优选的,在所述固定板14上设置一列螺钉孔,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连接板2。通过固定在不同高度的螺钉孔,调节所述连接板2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2下方还设置有小挡板15,所述小挡板15与所述固定板14固接。
通过所述小挡板15对固定板14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以支撑固定板14和支撑臂3等的重量,更加稳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胸板、连接板、支撑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前胸板与所述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拉簧和两个条形壳;其中一个所述条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条形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固接;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固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条形壳固接;
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摄像器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上还设置有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用于调整拉簧的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设置为两条,分别为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支架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竖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摄像器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通孔;两侧所述通孔分别可拆卸的连接胸部束带的两端;所述胸部束带的长度可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相应的,所述胸部束带设置为多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板下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下方还设置有小挡板,所述小挡板与所述固定板固接。
CN201620643210.7U 2016-06-24 2016-06-24 外骨骼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08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3210.7U CN205908976U (zh) 2016-06-24 2016-06-24 外骨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3210.7U CN205908976U (zh) 2016-06-24 2016-06-24 外骨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8976U true CN205908976U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1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321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08976U (zh) 2016-06-24 2016-06-24 外骨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089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5680A1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摄像器材的带臂托的把手
WO2022016582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南京智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5680A1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摄像器材的带臂托的把手
WO2022016582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南京智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54950A1 (en) Freestanding Martial Arts Dummy
CN205908976U (zh) 外骨骼
CN107376231A (zh) 一种康复训练床
CN207049550U (zh) 专业摄影小摇臂
CN207203332U (zh) 一种康复训练床
CN206518839U (zh) 一种防磕碰乒乓球台
CN105736926B (zh) 一种手持式拍摄支撑架
CN106215399B (zh) 篮球传接球系统
CN202812698U (zh) 一种新型微单脚架装置
CN206167812U (zh) 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
KR200481402Y1 (ko) 얼굴촬영장치
CN207527260U (zh) 一种可调节水平度的相机三脚架
CN208302076U (zh) 一种体育用俯卧撑训练器
CN209333169U (zh) 台球姿势检测调整装置
CN208107528U (zh) 一种农用温室可调节旋转微型摄像机吊架
CN209422857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舞蹈训练用压腿装置
CN206444119U (zh) 一种防撞伤篮球架
CN208551837U (zh) 一种髌骨轴位x光检查辅助支撑装置
CN206642329U (zh) 一种综合多功能搏击训练器
CN209361804U (zh) 一种球网可升降的投篮辅助装备
CN208941404U (zh) 一种圆环轨道式电竞和直播装备
CN107789797B (zh) 一种用于平板支撑训练的健身装置
CN206276000U (zh) 一种篮球教学训练架
CN208465098U (zh) 一种体育俯卧撑器械
CN206171770U (zh) 婴幼儿游泳拍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