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3401U -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 Google Patents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03401U CN205903401U CN201620627075.7U CN201620627075U CN205903401U CN 205903401 U CN205903401 U CN 205903401U CN 201620627075 U CN201620627075 U CN 201620627075U CN 205903401 U CN205903401 U CN 205903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ntant
- forearm
- supination
- support
- dr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在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的底部设置正方形底座,底座下方设置四个座脚,在底座的一边上方垂直设置门形支架,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中间设置角度仪,角度仪弧形的边缘设置有卡槽孔,在支架下方角度仪的外侧设置竖杆,竖杆与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在竖杆上方设置横握把,在竖杆中部与角度仪接触的位置设置卡槽,竖杆下端垂直连接臂托支杆,臂托支杆穿过设置在底座平面上的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在臂托支杆上设置臂托板,本装置结合前臂康复评价和治疗,被动运动和主动抗阻相结合,不仅可以巩固康复治疗效果,还可以替代康复治疗师的一部分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400多万脑卒中幸存者中,患有残疾的比例高达75%,其中的40%为严重残疾。脑外伤的总体死亡率已经由30年前的50%降低到目前的30%左右,在存活的轻度患者中有10%会遗留永久的残疾,中、重度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到66%和100%。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病因,发达国家脑瘫的发病率为2‰,其中36%患儿是痉挛性偏瘫,患者成人后大多会遗留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国内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而脑瘫,脑卒中,脑外伤,前臂骨折等都是引起前臂旋前旋后功能障碍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医院中桡骨尺骨骨折引起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受限患者十分多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偏瘫)恢复中,前臂的旋前旋后功能受限也是十分普遍,且较难康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目前国内只有单独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训练器以及一种关节旋前旋后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适用于医院这种大型场所,而且需要腕部代偿,不适合腕部肌力低下者以及患者个人进行家庭及社区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在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的底部设置正方形底座,底座下方设置四个座脚,在底座的一边上方垂直设置门形支架,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中间设置分度盘,分度盘呈半弧状,横跨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分度盘弧形的边缘设置有卡槽孔,在支架下方分度盘的外侧设置竖杆,竖杆与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在竖杆上方设置横握把,在竖杆中部与分度盘接触的位置设置卡槽,可以通过卡槽插入卡槽孔,将竖杆固定在分度盘一定的角度上,竖杆下端垂直连接臂托支杆,臂托支杆穿过设置在底座平面上的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竖杆的左右摆动可带动臂托支杆在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的环孔内转动,在臂托支杆上设置臂托板,臂托板为弧形平面,用于放置患者的前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为数显式拉力计,两侧通过弹簧与支架和竖杆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度盘上设置有刻度,以0度为中心,向左向右各40度,最小刻度为1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槽孔为以零度为中心,向左右设置,每5度设置1个卡槽孔,卡槽孔数量为11-17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臂托板上设置有两条绑带,用于固定患者的前臂。
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受伤的情况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患者手部具有一定握力,可将前臂放在臂托板上后,用手握住竖杆,左右摆动竖杆,此时,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提供一定阻力,并显示拉力的数值,同时患者可以观察分度盘上竖杆摆动的角度,判断训练的强度,自主的进行加强训练或放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手部力量较弱,借助治疗师的外力进行训练,训练时,患者将前臂放在臂托上,治疗师通过左右推动横握把带动竖杆摆动,达到训练患者前臂肌肉的目的。分度盘上的角度还可以帮助患者评价康复的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合前臂康复评价和治疗,被动运动和主动抗阻相结合,该器械既可以在医院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家庭和社区,不仅可以巩固康复治疗效果,还可以替代康复治疗师的一部分工作。适用于如肌腱损伤,韧带修复术,神经系统疾病,上肢骨折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治疗和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座,2为座脚,3为支架,4为分度盘,5为竖杆,6为横握把,7为卡槽,8为卡槽眼,9为手臂支杆,10为第一环座,11为第二环座,12为左拉力计,13为右拉力计,14为臂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在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的底部设置正方形底座,底座下方设置四个座脚,在底座的一边上方垂直设置门形支架,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中间设置分度盘,分度盘呈半弧状,横跨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分度盘弧形的边缘设置有卡槽孔,在支架下方分度盘的外侧设置竖杆,竖杆与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在竖杆上方设置横握把,在竖杆中部与分度盘接触的位置设置卡槽,可以通过卡槽插入卡槽孔,将竖杆固定在分度盘一定的角度上,竖杆下端垂直连接臂托支杆,臂托支杆穿过设置在底座平面上的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竖杆的左右摆动可带动臂托支杆在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的环孔内转动,在臂托支杆上设置臂托板,臂托板为弧形平面,用于放置患者的前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为数显式拉力计,两侧通过弹簧与支架和竖杆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度盘上设置有刻度,以0度为中心,向左向右各40度,最小刻度为1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槽孔为以零度为中心,向左右设置,每5度设置1个卡槽孔,卡槽孔数量为11-17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臂托板上设置有两条绑带,用于固定患者的前臂。
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受伤的情况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患者手部具有一定握力,可将前臂放在臂托板上后,用手握住竖杆,左右摆动竖杆,此时,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提供一定阻力,并显示拉力的数值,同时患者可以观察分度盘上竖杆摆动的角度,判断训练的强度,自主的进行加强训练或放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手部力量较弱,借助治疗师的外力进行训练,训练时,患者将前臂放在臂托上,治疗师通过左右推动横握把带动竖杆摆动,达到训练患者前臂肌肉的目的。分度盘上的角度还可以帮助患者评价康复的程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在底部设置正方形底座,在底座的一边上方垂直设置门形支架,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中间设置分度盘,分度盘呈半弧状,横跨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分度盘弧形的边缘设置有卡槽孔,在支架下方分度盘的外侧设置竖杆,竖杆与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在竖杆上方设置横握把,在竖杆中部与分度盘接触的位置设置卡槽,竖杆下端垂直连接臂托支杆,臂托支杆穿过设置在底座平面上的第一环座和第二环座,在臂托支杆上设置臂托板,臂托板为弧形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拉力计和右拉力计为数显式拉力计,两侧通过弹簧与支架和竖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度盘上设置有刻度,刻度的设置为-40度到40度,最小刻度为1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孔为以零度为中心,向左右设置,每5度设置1个卡槽孔,卡槽孔数量为11-17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臂托板上设置有两条绑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下方设置四个座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27075.7U CN205903401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27075.7U CN205903401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03401U true CN205903401U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781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270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03401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034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79362A (zh) * | 2023-01-10 | 2023-03-14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一种成人前臂旋转力量测量仪 |
-
2016
- 2016-06-21 CN CN201620627075.7U patent/CN2059034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79362A (zh) * | 2023-01-10 | 2023-03-14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一种成人前臂旋转力量测量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50579B2 (en) | Bilateral arm trainer and method of use | |
CN203263743U (zh) | 基于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肘部医疗康复装置 | |
Wright | Muscle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aralysis | |
CN103519966A (zh) | 便携式偏瘫上肢偏瘫康复训练机器人 | |
CN104983549A (zh) | 一种智能型上肢康复训练器 | |
CN107468253A (zh) | 脊柱侧弯舞蹈训练测量诊断仪 | |
CN205095330U (zh)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健身康复器 | |
Yadav et al. | Evolution in hemiplegic management: a review | |
CN205903401U (zh) | 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康复仪 | |
Murphy et al. | A review of motor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 |
CN205252405U (zh) | 一种多功能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 |
CN103182159A (zh) | 一种基于眼电信号控制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
CN215136539U (zh) | 一种康复科用腿部锻炼装置 | |
CN202516236U (zh) | 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用道具 | |
CN205548926U (zh) | 便携式上肢运动康复训练装置 | |
CN209075373U (zh) | 上肢减重分指运动训练康健器 | |
Ziv et al. | Attentional focus and motor learning in clinical settings and in older age: A review | |
CN203494103U (zh) | 肩部康复训练器 | |
Jadhav et al. | Effect of scapular kinesiotaping as an adjunct to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s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s in stroke patients | |
CN207913137U (zh) | 一种手指握紧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 |
CN201572484U (zh) | 多功能组合式训练器 | |
CN112349162A (zh) | 推拿三维力检测装置及推拿手法训练装置 | |
CN202620601U (zh) | 上抬器 | |
CN105413099A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203108095U (zh) | 轻便式四肢康复练习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