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4023U -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4023U
CN205874023U CN201620807464.8U CN201620807464U CN205874023U CN 205874023 U CN205874023 U CN 205874023U CN 201620807464 U CN201620807464 U CN 201620807464U CN 205874023 U CN205874023 U CN 205874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lant
pond
culturing pool
tandem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74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勤智
樊均徳
梅杰
方静
杨壮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r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r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r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r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8074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4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4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4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汇流管和污水汇流管连接的过滤处理模块,所述过滤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池和养殖池,过滤处理模块采用多级阶梯布置,所述种植池高于养殖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过滤处理模块,且每级过滤处理模块种植和养殖不同的种类植物和鱼群,实现污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净化效果更好,水质更加,能够将水质循环利用或者排放到天然水体中或城镇污水排放系统中,排放达标,环境污染小,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居民生活更适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污染环境、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乡普遍存在生活污水搜集处理不完善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的小城镇,尤为突出。时常可以看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即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在集中式生活污水设施无法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地区,污水排入天然水体后会影响居民生活,破坏环境,加重天然水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还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大大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天然水体污染,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居民生活更加适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汇流管和污水汇流管连接的过滤处理模块,所述过滤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池和养殖池,过滤处理模块采用多级阶梯布置,所述种植池高于养殖池。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通过出水管连接到养殖池进水口,所述出水管在种植池一端设置有落水胆,所述落水胆外套接有胆套,所述胆套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中放置有固定植物的陶粒层。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中放置有蚯蚓。
优选的,上述污水汇流管进入种植池的管道分为三条支管,三条支管分别位于种植池左右侧以及端面中部。
优选的,上述养殖池出水口连接可控水位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排水主管和水位控制管,所述排水主管为折弯结构,其一端连接到养殖池底部,其折弯部为倒立U型结构,折弯部高度小于养殖池侧壁高度,所述水位控制管采用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折弯部顶端,其另一端置于养殖池内,通过挂绳控制其养殖池端的高度,所述挂绳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养殖池边缘上。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上还可安装藤类植物搭接的棚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过滤处理模块,且每级过滤处理模块种植和养殖不同的种类植物和鱼群,实现污水中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净化效果更好,水质更加,能够将水质循环利用或者排放到天然水体中或城镇污水排放系统中,排放达标,环境污染小,更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天然水体的污染程度,居民生活更适宜,另外采用阶梯的级联过滤处理模块,无需动力源,更加绿色环保,更有利于利用喀斯特地区地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污染环境、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来处理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废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池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汇流管,2-过滤处理模块,3-种植池,4-养殖池,5-出水管,6-落水胆,7-胆套,8-通孔,9-陶粒层,10-支管,11-排水管,12-排水主管,13-水位控制管,14-折弯部,15-挂绳,16-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汇流管1和污水汇流管1连接的过滤处理模块2,过滤处理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池3和养殖池4,过滤处理模块2采用多个且多级阶梯布置,种植池3高于养殖池4,不同的种植池3中种植不同的蔬菜、瓜果或绿化观赏植物,不同的养殖池4中养殖不同的鱼群。具体的过滤处理模块个数根据水体污染程度与净化情况而定,增加二级、三级或四级等,甚至多级串联的模式达到满意的净化效果,过滤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到蓄水池进行循环利用。
针对污水处理量较大时,可以将级联的过滤处理模块进行并联使用。
上述种植池中种植的蔬菜: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当季生长旺盛的根系发达效益良好的品种皆可,适时采收,轮采轮种;种植的花卉等观赏植物:因季、因景需要选择花卉和园林植物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配合种养殖池、养鱼池的选择多样的材质和形状,打造具备极高观赏性的景观净化系统。
上述养殖池中养殖的鱼类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搭配鲤鱼、鲫鱼等可以较好的清除池内因为有机污染,降低的富营养化水平。若建成系统的过滤处理装置,采用多级处理模式,处在后面的各级过滤处理模块中的养殖池可能因水体净化程度偏高而不适于鱼类生长,可以减少放养密度,甚至取消鱼类养殖。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3通过出水管5连接到养殖池4进水口,出水管5在种植池3一端设置有落水胆6,落水胆6外套接有胆套7,胆套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8,通过8布满胆套7,落水胆与种植池构成的排水系统实现潮汐式的排水,可以带走污水的同时,让空气进入陶粒和植物构成的种植系统,既保证植物吸收水中养分,又保证其根系充分的呼吸作用,扩大了种植品种的范围,避免部分植物长期处于水体中导致植物死亡,胆套的通孔布满全部,易于将水排空,能给非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避免植物根系腐烂或呼吸不畅而死亡,增加可种植植物的种类。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3中放置有固定植物的陶粒层9,陶粒附着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能够硝化掉污水中的氨成分产生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成分,陶粒层9中的陶粒一方面可以过滤出机碎屑、食物残渣、粪便等固体废物,给蚯蚓采食消化,此处的陶粒也给蚯蚓提供了生活场所;另一方面,大部分陶粒固着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继续分解转化有机大分子,成为硝酸盐等可以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植物的作用就是吸收并带走这些分解出来的营养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3中放置有蚯蚓,蚯蚓品种选择,以大量养殖并广泛使用大平2号品种为宜,也可以根据需要筛选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其他的品种,通过蚯蚓的能够清除有机物,产生利于植物生长的所需营养成分。
优选的,上述污水汇流管1进入种植池3的管道分为三条支管10,三条支管10分别位于种植池3左右侧以及端面中部,通过多个支管分流,均分到种植池中,避免水量对于种植池的局部冲击,均分后的水流更缓和。
优选的,上述养殖池4出水口连接可控水位的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包括排水主管12和水位控制管13,所述排水主管12为折弯结构,其一端连接到养殖池4底部,其折弯部14为倒立U型结构,折弯部14高度小于养殖池4侧壁高度,所述水位控制管13采用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折弯部14顶端,其另一端置于养殖池4内,通过挂绳15控制其养殖池端的高度,所述挂绳15通过固定支架16安装在养殖池4边缘上,固定支架16采用倒立L形结构,通过水位控制管控制养殖池中一定的水位,不仅起到了保护养殖鱼类的作用,还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些浮游生物会进一步的进化水质,养殖的耐受力较强的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饵料,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固化,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同时,种植池和养殖池都可能会生长其他一些水生昆虫、水蚯蚓等动物,也可能有植物碎屑等存在,因此还要搭配一些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品种,予以清除,为了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锦鲤、金鱼、彩鲫等。
上述养殖池底部连接排水管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养殖污物,包括鱼的粪便,残饵,其他有机污物等排入下一级,底排污口有滤网防止养殖对象外逃,做成U型结构的排水管构成虹吸管结构,排水管折弯部最高处不大于养殖池壁高度,保证养殖池水位低于养殖池侧壁;在排水管折弯部顶端接入软性的控制水位管,控制水位管一端置于养殖池内,末端进水口接挂绳,挂绳连接在固定支架上带动进水口可以上下任意调节;因上一级排水是通过落水胆实现的潮汐式排水,可能引发此级虹吸效应快速排水,当水位到达限位水管位置时,会将空气吸入虹吸管而破坏虹吸效应,达到限制池塘水位目的,保持池内水位,提供鱼类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在工作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将池水排空。
优选的,上述种植池3上还可安装藤类植物搭接的棚架,利于藤类植物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汇流管(1)和污水汇流管(1)连接的过滤处理模块(2),所述过滤处理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种植池(3)和养殖池(4),过滤处理模块(2)采用多级阶梯布置,所述种植池(3)高于养殖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3)通过出水管(5)连接到养殖池(4)进水口,所述出水管(5)在种植池(3)一端设置有落水胆(6),所述落水胆(6)外套接有胆套(7),所述胆套(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3)中放置有固定植物的陶粒层(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3)中放置有蚯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汇流管(1)进入种植池(3)的管道分为三条支管(10),三条支管(10)分别位于种植池(3)左右侧以及端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4)出水口连接可控水位的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包括排水主管(12)和水位控制管(13),所述排水主管(12)为折弯结构,其一端连接到养殖池(4)底部,其折弯部(14)为倒立U型结构,折弯部(14)高度小于养殖池(4)侧壁高度,所述水位控制管(13)采用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折弯部(14)顶端,其另一端置于养殖池(4)内,通过挂绳(15)控制其养殖池端的高度,所述挂绳(15)通过固定支架(16)安装在养殖池(4)边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3)上还可安装藤类植物搭接的棚架。
CN201620807464.8U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5874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64.8U CN205874023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64.8U CN205874023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4023U true CN205874023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8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7464.8U Active CN205874023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4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7450A (zh) * 2022-10-17 2022-12-16 贵州新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吸渣净化增氧一体化节能环保种养生态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7450A (zh) * 2022-10-17 2022-12-16 贵州新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吸渣净化增氧一体化节能环保种养生态系统
CN115477450B (zh) * 2022-10-17 2023-11-28 贵州新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吸渣净化增氧一体化节能环保种养生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3427B1 (en) Aquaponics system
KR100818912B1 (ko)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JP2017507780A (ja) 水質浄化用の大規模光キャプチャバイオリアクター及び運行方法
CN104585108B (zh) 一种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
CN211241202U (zh)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CN103250668A (zh) 一种结合水产养殖及无土农业种植的系统
CN113213710A (zh) 海水工厂化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8016700U (zh) 适于北方地区的双面连体温室鱼菜种养系统
CN205390023U (zh) 养殖池底排污系统
CN105594642B (zh) 一种基于池埂的多阶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共生系统与使用方法
CN102823521B (zh) 半咸水人工湿地室内养殖对虾的方法
CN204244906U (zh) 鳗鱼养殖装置
CN104509466A (zh) 一种水鱼生态养殖循环水处理方法
CN109892232A (zh)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CN108203212A (zh) 一种生态自净一体式观赏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9110913A (zh) 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方法及微生物曝气装置
KR101170304B1 (ko) 양식어류와 갯지렁이의 복합양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11657189U (zh)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水池
CN205874023U (zh) 一种级联式鱼植共生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599032U (zh) 一种鸟、鱼、菜共生装置
CN209546623U (zh) 一种鱼菜共生的景观养殖系统
CN204244924U (zh) 用于鳗鱼养殖的净化系统
CN106614141A (zh) 一种流水池高密度养殖鳜鱼的方法
CN104365514B (zh) 一种鳗鱼工厂化养殖系统
JP2014042492A (ja) 水耕栽培を備える水生生物の養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