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1748U -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1748U
CN205861748U CN201620871010.7U CN201620871010U CN205861748U CN 205861748 U CN205861748 U CN 205861748U CN 201620871010 U CN201620871010 U CN 201620871010U CN 205861748 U CN205861748 U CN 205861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encil
contact test
gear
circuit tester
tooth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10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倩
王颖
黄殿龙
邵俊人
蒋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Kunming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16208710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1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1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1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属于仪表仪器领域,包括万用表本体、外壳、驱动机构、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万用表本体设于外壳内,万用表本体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均与外壳活动连接,第一触头表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检测端,第一连接端延伸至外壳内部并与正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触头表笔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检测端,第二连接端延伸至外壳内部并与负输出端电连接。驱动机构能够使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驱动机构可根据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测量点的距离对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的间距进行调整。检测过程中,无需握持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操作简单方便,测量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万用表的表笔与万用表内部通过软线接通。在用万用表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测压、测流或测电阻时,往往需要双手控制表笔接触测量点,操作不方便,测量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包括万用表本体、外壳、驱动机构、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万用表本体设于外壳内,万用表本体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均与外壳活动连接,第一触头表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检测端,第一连接端延伸至外壳内部并与正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触头表笔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检测端,第二连接端延伸至外壳内部并与负输出端电连接,驱动机构能够使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条,第一齿轮通过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一触头表笔连接,第二齿条与第二触头表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触头表笔平行于第二触头表笔,第一触头表笔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第二触头表笔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触头表笔与第一齿条活动连接,第二触头表笔与第二齿条活动连接,第一齿条用于驱动第一触头表笔转动并使第一检测端靠近或远离第二检测端,第二齿条用于驱动第二触头表笔转动并使第二检测端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端。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外壳转动连接,第一触头表笔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第三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外壳转动连接,第二触头表笔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分别位于第二齿条厚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触头表笔包括第一固定体和第一活动体,第一活动体较第一固定体远离外壳,第一活动体与第一固定体活动连接,第一活动体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第一固定体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触头表笔包括第二固定体和第二活动体,第二活动体较第二固定体远离外壳,第二活动体与第二固定体活动连接,第二活动体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第二固定体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体套设于第一活动体外侧,第一固定体内设有与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体连接;第二固定体套设于第二活动体外侧,第二固定体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第二活动体连接。
进一步地,可调间距万用表还包括手柄,手柄与外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外壳为矩形结构,第一触头表笔、第二触头表笔与手柄分别位于外壳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通过驱动机构可根据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测量点的距离对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的间距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调整好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的距离并使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与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测量点接触后,通过万用表本体便可对被检测物体的电压进行测量。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双手握持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操作简单方便,测量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间距万用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触头表笔、第二触头表笔安装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触头表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可调间距万用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万用表本体100;显示屏110;调档旋钮120;外壳200;壳体210;第二方孔211;凸出部212;滑槽213;壳盖220;第一方孔221;距离调节旋钮230;驱动机构300;第一齿条310;第一齿轮320;第二齿条330;齿条本体331;第一齿形部332;第二齿形部333;驱动轴340;第二齿轮350;第三齿轮360;第一转轴370;第二转轴380;第一触头表笔400;第一固定体410;第一连接端411;筒体412;筒盖413;大孔414;小孔415;第一活动体420;第一检测端421;大端部422;小端部423;第一复位弹簧430;第二触头表笔500;第二固定体510;第二连接端511;第二活动体520;第二检测端521;手柄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其包括万用表本体100、外壳200、驱动机构300、第一触头表笔400、第二触头表笔500和手柄600。
其中,万用表本体100具有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功能。万用表本体100为矩形结构,其内部结构与现有万用表结构相同。万用表本体100外部设有调档旋钮120和显示屏110。万用表本体100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可以是万用表本体100内部伸出的两根导线的自由端,也可以是现有万用表的两个触头表笔的自由端。若万用表本体100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直接与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测量点接触,万用表本体100可直接测量出被检测物体的电压、电流或电阻。
外壳200的主要作用是固定万用表本体100,可对万用表本体100起到保护作用,其可以为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200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外壳200包括壳体210和壳盖220,壳体210形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盒盖扣合在所述壳体210顶部开口处。
壳盖220为矩形薄板,壳盖220为“回”形结构,壳盖220上开设有第一方孔221,壳盖220的内轮廓与万用表本体100的外轮廓相匹配。
壳体210为长方体结构,壳体2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方孔211。如图3所示,壳体210底壁设有向壳体210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出部212,凸出部212内部设有滑槽213,凸出部212设置滑槽213后形成“回”形结构。
如图1所示,万用表本体100与外壳200连接时,万用表本体100设于壳体210的容纳腔内,壳盖220盖合在壳体210顶部开口处后,万用表本体100刚好卡于壳盖220的第一方孔221中,从而实现万用表本体100与外壳200的连接。万用表本体100与外壳200连接后,万用表本体100上的调档旋钮120和显示屏110均位于第一方孔221范围内,可透第一方孔221操作调档旋钮120及读取显示屏110上的数值。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300整体均位于外壳200内,其用于调节第一触头表笔400与第二触头表笔500的相对位置。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齿条310、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条330。第一齿轮320与外壳200通过驱动轴340转动连接,驱动轴340的轴线垂直于壳体210的底壁,当驱动轴340相对外壳200转动时,第一齿轮320将随驱动轴340同步转动。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均与第一齿轮320啮合,第一齿轮320位于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之间。第一齿条310、第二齿条330和第一齿轮320均设于凸出部212的滑槽213内,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与第一齿轮320啮合后的总宽度与滑槽213的宽度相等。当驱动轴340转动时,在第一齿轮320的作用下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将在滑槽213内向相反的方向稳定滑动。凸出部212的“回”字形结构对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可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当第一齿条310的端部或第二齿条330的端部与凸出部212的内壁抵触后,驱动轴340将停止转动。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方便驱动轴340转动,在壳体210外部设置有与驱动轴340固定连接的距离调节旋钮230。
第一触头表笔400具备第一连接端411和第一检测端421。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触头表笔400为伸缩式结构,第一触头表笔400包括第一固定体410和第一活动体420,第一活动体420可沿其长度方向相对固定体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触头表笔400的伸缩。
第一固定体410和第一活动体420均为金属材质,比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的铜、铝。其中,第一活动体420大致为圆柱形结构,其整体呈T形,包括相互连接的大端部422和小端部423。第一固定体410包括筒体412和筒盖413,筒体412内部设有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孔414和小孔415,大孔414的孔径与大端部422的外径相匹配,小孔415的孔径与小端部423的外径相匹配。第一活动体420的大端部422位于大孔414内,小端部423穿过小孔415位于第一固定体410外,筒盖413螺接于筒体412远离小孔415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体410内部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30,第一复位弹簧430一端与大端部422连接,另一端与筒盖413连接。第一复位弹簧430的作用在于,当在外力作用下使得第一触头表笔400缩短时,撤去外力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触头表笔400能够自行伸长并恢复原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头表笔400的第一连接端411为第一固定体410远离第一活动体420的一端,第一触头表笔400的第一检测端421为第一活动体420远离第一固定体410的一端。
上述的第一触头表笔400的伸缩结构是通过第一固定体410套设于第一活动体420外侧实现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头表笔400也可以采用第一活动体420套设于第一固定体410外侧的方式实现伸缩。
第二触头表笔500具备第二连接端511和第二检测端521。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头表笔500也为伸缩式结构,第二触头表笔500包括第二固定体510和第二活动体520,第二固定体510与第一固定体410的材质、结构均相同,第二活动体520与第一活动体420的材质、结构均相同。第二固定体510与第二活动体52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固定体510与第二活动体520的连接方式和第一固定体410与第一活动体420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一固定体410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530,第二复位弹簧530的一端与第二活动体520连接,以保证第二触头表笔500缩短后能够自动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头表笔500的第二连接端511为第二固定体510远离第二活动体520的一端,第二触头表笔500的第二检测端521为第二活动体520远离第二固定体51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均采用伸缩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第一触头表笔400为伸缩式结构,第二触头表笔500为非伸缩式结构,比如,第二触头表笔500为一金属杆;也可采用第二触头表笔500为伸缩式结构,第一触头表笔400为非伸缩式结构,比如,第一触头表笔400为一金属杆。
如图4所示,安装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时,第一触头表笔400的第一连接端411延伸至壳体210内部并与第一齿条310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第一连接端411与万用表本体100的正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检测端421穿过壳体210侧壁上的第二方孔211延伸至外壳200外部;第二触头表笔500的第二连接端511延伸至壳体210内部并与第二齿条330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连接端511与万用表本体100的负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检测端521穿过壳体210侧壁上的第二方孔211延伸至外壳200外部。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安装完成后,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相互平行。当第一齿轮320转动时,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将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触头表笔400与第二触头表笔500运动的同步性较好。
手柄600用于使用者握持,其结构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手柄600为圆柱体,手柄600设于壳体210上与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相对的一侧。这种布局方式,更易于操作,更加省力。
在对被检测物体进行电压、电流或电阻检测时,单手持手柄600并调节调档旋钮120,使其位于电压档位上,再旋转距离条调节旋钮使第一检测端421与第二检测端521的距离与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测量点的距离相匹配,再将第一检测端421和第二检测端521分别与两个检测点接触,最后从万用表本体100的显示屏110读取测量值。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双手握持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操作简单方便,测量效率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通过驱动机构300可对第一检测端421和第二检测端521的间距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由齿轮双齿条构成的驱动机构300使得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调距效率高。此外,由于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均为伸缩结构,即使被检测物体的两个检测点未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也可同时与两个检测点接触,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工况。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触头表笔400与第一齿条310、第二触头表笔500与第二齿条330均为固定连接,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运动时,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将随之移动,从而达到改变第一检测端421和第二检测端521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头表笔400与第一齿轮320、第二触头表笔500与第二齿轮350活动连接,当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30运动时,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将发生转动,也可达到改变第一检测端421和第二检测端521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除包括第一齿条310、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条330外,还包括第二齿轮350和第三齿轮360。
其中,如图7所示,第二齿条330为双面齿条,第二齿条330包括齿条本体331、第一齿形部332和第二齿形部333,第一齿形部332和第二齿形部333设于齿条本体331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第一齿条310、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条330安装时与实施例1相同,三者均设置在凸出部212的滑槽213内。第一齿轮320通过驱动轴340与外壳200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20与驱动轴340能够同步转动,驱动轴340外接有距离调节旋钮230。第二齿条330的第一齿形部332和第一齿条310均与第一齿轮320啮合。而第一触头表笔400与第一齿条310的连接方式、第二触头表笔500与第二齿条330的连接方式则与实施例1有所差异。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350通过第一转轴370与外壳20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70的轴线与驱动轴340的轴线平行,第一触头表笔400固定在第二齿轮350的端面上,第二齿轮350与第一齿条310啮合;第三齿轮360通过第二转轴380与外壳20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80的轴线与第一转轴370的轴线平行,第二触头表笔500固定在第三齿轮360的端面上,第三齿轮360与第二齿轮350的第二齿形部333啮合。安装完成后,第一齿轮320、第二齿轮350位于第一齿条310厚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齿轮320、第三齿轮360位于第二齿条330厚度方向的两侧。当第一齿轮320转动时,在第一齿条310、第二齿条330的作用下,第一触头表笔400将绕第一转轴370转动,第二触头表笔500将绕第二转轴380转动,两者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触头表笔400相对第二触头表笔500转动,第一检测端421与第二检测端521的间距将发生改变。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通过转动距离调节旋钮230并在驱动机构300的作用下,可使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检测端421与第二检测端521的间距的调节,以满足对不同的被检测物体的检测需求。此外,在非工作状态下,还可通过驱动机构300将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收于外壳200内,既减小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又可对第一触头表笔400和第二触头表笔500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万用表本体、外壳、驱动机构、第一触头表笔和第二触头表笔,所述万用表本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万用表本体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所述第一触头表笔和所述第二触头表笔均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触头表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检测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正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表笔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负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驱动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触头表笔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触头表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表笔平行于所述第二触头表笔,所述第一触头表笔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表笔与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表笔与第一齿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表笔与所述第二齿条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触头表笔转动并使所述第一检测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二齿条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触头表笔转动并使所述第二检测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检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触头表笔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表笔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分别位于第二齿条厚度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表笔包括第一固定体和第一活动体,所述第一活动体较所述第一固定体远离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活动体与所述第一固定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体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头表笔包括第二固定体和第二活动体,所述第二活动体较所述第二固定体远离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活动体与所述第二固定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体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体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体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体内设有与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活动体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体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间距万用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间距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触头表笔、所述第二触头表笔与所述手柄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
CN201620871010.7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Active CN205861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1010.7U CN20586174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1010.7U CN20586174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1748U true CN205861748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59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1010.7U Active CN20586174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174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3912A (zh) * 2016-08-12 2016-10-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CN110316513A (zh) * 2019-07-02 2019-10-11 浙江瑞安华联药机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盒的定位输送机构
CN112415233A (zh) * 2020-11-02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万用表测量支架
CN112525020A (zh) * 2020-11-18 2021-03-19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一种弹丸旋转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3912A (zh) * 2016-08-12 2016-10-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CN110316513A (zh) * 2019-07-02 2019-10-11 浙江瑞安华联药机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盒的定位输送机构
CN112415233A (zh) * 2020-11-02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万用表测量支架
CN112525020A (zh) * 2020-11-18 2021-03-19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一种弹丸旋转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61748U (zh)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CN206146435U (zh) 一种电磁感应式角度位置传感器
CN206891379U (zh) 一种电阻式对接平整度检测仪
CN106053912A (zh) 一种可调间距万用表
CN201945671U (zh) 智能化高压断路器测试用位移传感器组件
CN209214799U (zh) 一种专用食品加工的智能温度计
CN202085777U (zh) 多功能电工手套
CN110174187A (zh) 加热器专用检测工具
CN203659562U (zh) 一种非接触式划线电位器
CN209559348U (zh)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温度测量仪表
CN107507685B (zh) 一种导电环集成电位器
CN205229424U (zh) 一种蓄电池测量装置
CN210268939U (zh) 手持绝缘杆式电气设备表面温度测量装置
CN209043234U (zh) 高精度容栅式角度传感器
CN207281443U (zh) 一种平稳调焦结构及带有平稳调焦结构的手持稳定器
CN208458885U (zh) 多点无线测温装置
CN204857013U (zh) 一种激光感应亥姆霍兹试验仪
CN204462188U (zh) 110kV防误碰脉冲闪光定位高空高压测试杆
CN205981634U (zh) 一种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工装
CN209416384U (zh) 一种编码器零点检测装置
CN205826732U (zh) 抗震型电流测量用仪表
CN214335051U (zh) 一种电子电工用电压测量装置
CN219552506U (zh) 一种市政智能用电检测装置
CN204679440U (zh) 一种便携pH计
CN204614188U (zh) 一种能实现数据智能测量的智能卷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