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0580U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0580U
CN205860580U CN201620810672.3U CN201620810672U CN205860580U CN 205860580 U CN205860580 U CN 205860580U CN 201620810672 U CN201620810672 U CN 201620810672U CN 205860580 U CN205860580 U CN 205860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ylinder
refrigerating plant
delivery space
ai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06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延平
杨国用
梅佩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Toshiba Compressor Corp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06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0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0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0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回热换热器,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设有第一吸气通道,第二气缸设有第二吸气通道,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满足如下关系:V2/V1≤0.3;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气通道相连;回热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第二吸气通道相连,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提高能效是该行业的趋势,各大厂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研究此技术。空调厂商从系统角度出发,如何改善换热效率、改善流路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检讨,而压缩机厂商则从如何提高压缩机机械效率、电机效率、容积效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检讨,当然各厂商也在不断考虑如何把压缩机与系统结合起来一同提高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设有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设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V2/V1≤0.3;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相连;回热换热器,所述回热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回热换热器且使得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和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的比值V2/V1小于等于0.3,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使制冷装置容易达到最佳能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V2/V1≤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 满足如下关系:0.05≤V2/V1≤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0.07≤V2/V1≤0.1。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为气体冷媒喷射式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进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储液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系统压焓图。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
压缩机1、壳体10、排气管14、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储液器13、
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
回热换热器4、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第三端口c、第四端口d、
第一节流元件5、第二节流元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回热换热器4,其中压缩机1包括壳体10、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壳体10上设有排气管14,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设在壳体10内,第一气缸11设有第一吸气通道,第二气缸12设有第二吸气通道,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V2/V1≤0.3。优选地,压缩机1为气体冷媒喷射式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与排气管14相连,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气通道相连。回热换热器4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5,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第二吸气通道相连,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6。其中第一节流元件5和第二节流元件6均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5为毛细管、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可选地,第二节流元件6为毛细管、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具体地,回热换热器4包括第一端口a至第四端口d,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为第一端口a,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为第二端口b,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为第三端口c,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为第四端口d。第一端口a与第一节流元件5相连,第二端口b与第二气缸12相连,第三端口c与室外换热器2相连,第四端口d与第二节流元件6相连。
制冷装置100工作时,从第一气缸11排出的冷媒与从第二气缸12排出的冷媒在壳体10内汇总,汇总的冷媒从排气管14排出并流向室外换热器2中进行冷凝散热,从室外换热器2排出的冷媒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元件5的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一端口a流入到第一换热通道内,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媒从第二端口b流出并流向第二气缸12内进行压缩。
第二部分冷媒通过第三端口c直接排入到第二换热通道内,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冷媒从 第四端口d排向第二节流元件6进行节流降压,从第二节流元件6排出的冷媒排向室内换热器3中进行蒸发吸热,从室内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排入到第一气缸11内进行压缩。由此可知,进入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媒与进入到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冷媒之间存在温度差,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媒与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冷媒进行换热。
由于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V2/V1≤0.3,因此从第一换热通道排入到第二气缸12内进行压缩的冷媒的质量小于从室内换热器3排入到第一气缸11内进行压缩的冷媒的质量,即整个制冷装置100的冷媒大部分流经室内换热器3,以保证室内换热器3的蒸发需求。
下面参考图2所示的系统压焓图进一步描述冷媒的变化过程。
从压缩机1开始,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压高温的冷媒2和3’排出压缩机1后进入到室外换热器2中,室外换热器2与室外环境温度存在温差,室外换热器2将热量交换到室外环境,由此高压高温的冷媒的温度会降低到5点并流出室外换热器2,若换热效果好冷媒流过室外换热器2后还有一段过冷区域则冷媒会变为6点。
流出室外换热器2的冷媒分成二股流路,第一股流路为首先流经第一节流元件5后节流降低到7点,7点的冷媒状态为气液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往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2的第二吸气通道流动。第二股流路为通往室内换热器3的冷媒,在通往室内换热器3前,由于设有回热换热器4,这使得第一股流路冷媒节流后7点和第二股冷媒未节流前6点进行热交换。由此第二股冷媒会被进一步冷却成8点,然后再进入第二节流元件6,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后变成9点进入室内换热器3;而第一股冷媒吸热后逐步转化成气态3点进入到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2内进行压缩。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回热换热器4让第二股冷媒再次过冷至8点,这可提高制冷装置100的能力,即制冷量;而通过设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让第一股冷媒换热后的3点状态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2进行压缩,则3点的压缩过程可表示为图2的3-3’过程,相对于图2的1-2过程很明显节省了压缩功耗,由此该压缩机1及其制冷装置100可带来能效的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通过设置回热换热器4且使得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的比值V2/V1小于等于0.3,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装置100的性能,使制冷装置100容易达到最佳能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V2/V1≤0.15。进一步地,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0.05≤V2/V1≤0.12。更进一步地,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V1和第二气缸12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0.07 ≤V2/V1≤0.1。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还包括储液器13,储液器13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储液器13的气体出口与第一吸气通道相连。具体地,从室内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排入到储液器13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排入到第一气缸11内进行压缩,从而通过设有储液器13,可以避免第一气缸11发生液击现象,提高压缩机1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设有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设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V2/V1≤0.3;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相连;
回热换热器,所述回热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V2/V1≤0.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0.05≤V2/V1≤0.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V1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V2之间的比值还满足如下关系:0.07≤V2/V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气体冷媒喷射式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进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储液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相连。
CN201620810672.3U 2016-07-28 2016-07-28 制冷装置 Active CN205860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0672.3U CN205860580U (zh) 2016-07-28 2016-07-28 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0672.3U CN205860580U (zh) 2016-07-28 2016-07-28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0580U true CN205860580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0672.3U Active CN205860580U (zh) 2016-07-28 2016-07-28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0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217A (zh) * 2016-07-28 2016-10-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217A (zh) * 2016-07-28 2016-10-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1134B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2452766U (zh)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使用的改进型降膜式蒸发器
CN106352577A (zh) 热泵系统、车载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06546030B (zh) 制冷系统
CN107089113A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089712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104296454A (zh) 冰箱
CN206018879U (zh) 热泵系统及车载空调
CN205843117U (zh) 制冷系统
CN103673430B (zh) 补气用混合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5860580U (zh) 制冷装置
CN20585868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206606030U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01850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制冷压缩机及其制冷系统
CN10756021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
CN106369863A (zh) 制冷装置
CN106052217A (zh) 制冷装置
CN205860542U (zh)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CN106123387B (zh) 一种蒸发前置气液分离装置的微通道热泵回路
CN206037509U (zh) 闪蒸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9405368A (zh) 空调设备及其内机、外机
CN105241135B (zh) 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CN205119584U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
CN205641702U (zh) 节流闪蒸器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CN106918162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