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7710U -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7710U
CN205847710U CN201620730155.5U CN201620730155U CN205847710U CN 205847710 U CN205847710 U CN 205847710U CN 201620730155 U CN201620730155 U CN 201620730155U CN 205847710 U CN205847710 U CN 205847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foot
electric capacity
circui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01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思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301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7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7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77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相连,效果是:灯丝供电采用自振式半桥驱动,交流开路输出,既能通过输出管流值大小,控制灯丝供电输出,又可延长射线管的使用寿命;具有管流给定和管流、管压输出实时监测功能;同比体积小,长期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方便用户使用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无损探测等领域中的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X射线管电源的阳极高压多数采用正高压电源供电,在该情况下,灯丝供电处于低压侧而无需悬浮,控制容易,其生产制作相对简单且易小型化,但从X射线管结构看,这就要求X射线管的阳极部分要承受几万伏的耐压,这样无论从X射线管在用户系统整机中的结构安装,还是对长期工作必须考虑的散热处理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同功率下负高压电源的外形尺寸又较大,也有悖于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另外灯丝供电多采用直流输出,长期工作会降低X射线管灯丝寿命,且对X射线管工作的辐射强度有一定影响。因此市场对负高压、小体积且一体化的X射线管高压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目前市场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流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体积小的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所述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航空连接器Ⅰ、航空连接器Ⅱ、接地柱;
所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 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所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1和R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电阻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阻R34、电阻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X射线管电源为负高压输出,其中灯丝供电为高压悬浮式输出,一体化结构设计;灯丝供电采用自振式半桥驱动,交流开路输出,既能通过输出管流值大小控制灯丝供电输出,又可延长射线管(灯丝)的使用寿命;具有管流给定和管流、管压输出实时监测功能;同比体积小,长期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方便用户使用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1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
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接地柱1-4。
上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 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 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 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IR21531。
上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上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1和R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阻R34、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放大器U1、U4和U5型号为:LF442。
电源电路上连接的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接地柱(1-4)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
D型混装连接器(1-1)包括供电输入端子+Vin、输入地端子GND、管流给定端子Iadj、基准电压端子Vref、管压给定端子Vadj、管流显示ⅠIdis、管压显示ⅡVdis,航空连接器Ⅰ(1-2)为灯丝输出端子Vf,航空连接器Ⅱ(1-3)为负高压输出端子-HV(即灯丝输出的另一端),接地柱(1-4)为高压输出地端子HGND。
灯丝供电采用交流输出,相对延长X射线管(灯丝)使用寿命。
确保变压器制作中及高压部分的绝缘处理,完善整机结构设计,保障电源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
灯丝供电与高压输出一体化设计,整机电源采样金属外壳,使用中壳体接大地,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提高了电源的抗干扰能力。
合理布局PCB ,确保输入、输出、控制等各回路的独立路径。
为确保输出高压和管流的稳定度,选用低噪声、低温漂、高稳定性的元器件。
工作原理
在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主控制芯片采用自振荡半桥驱动器IR21531,它具有微功率启动功能,其高、低侧两个输出端交替输出接近50%占空比的控制方波脉冲信号,分别驱动半桥功率开关MOS管T3和T4,从而进一步驱动灯丝供电变压器TRF1,从其次级开路输出灯丝供电电压。管流给定值Iadj与实际反馈的管流输出值Ide的比较放大,通过三极管T2对功率三极管T1进行调控,控制半桥电路的供电,进而改变灯丝输出电压,最终达到稳定管流输出的目的。
在高压控制及驱动、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通过控制芯片U3、电容C10、电阻R19和R20等组成的振荡电路,输出控制方波信号脉冲,以驱动功率MOS管T6,进而驱动变压器TRF2,其次级经多次高压倍压整流和滤波后,获得负输出高压。
在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C15和电阻R24~R26,以及二极管D6、瞬态抑制二极管D7共同组成高压输出电流(即射线管管流)采样电路,采样获得的管流信号通过高精度放大器U1和U4,分别实现输出管流、输出高压功率的控制,同时通过放大器U1B,获得管流实时监测值Idis。
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中,集成稳压芯片U6为整个电源电路提供基准电压,三端稳压器U7和DC/DC模块M1分别为电源电路提供内部供电正、负电压Vcc和Vee。
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输出高压经放大器U4和电阻R13、R14、R35、R11及电容C17等组成的高压反馈电路,通过对芯片U3(555)5脚的控制,完成对输出高压值的控制,并通过放大器U5,获得管压实时监测值Vdis。

Claims (2)

1.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1)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所述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接地柱(1-4);
所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 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所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1和R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电阻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阻R34、电阻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源电路上连接的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接地柱(1-4)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所述D型混装连接器(1-1)包括供电输入端子+Vin、输入地端子GND、管流给定端子Iadj、基准电压端子Vref、管压给定端子Vadj、管流显示ⅠIdis、管压显示ⅡVdis,航空连接器Ⅰ(1-2)为灯丝输出端子Vf,航空连接器Ⅱ(1-3)为负高压输出端子-HV,接地柱(1-4)为高压输出地端子HGND。
CN201620730155.5U 2016-07-13 2016-07-13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7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155.5U CN205847710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155.5U CN205847710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7710U true CN205847710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015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7710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7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564A (zh) * 2016-07-13 2016-09-14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564A (zh) * 2016-07-13 2016-09-14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N105939564B (zh) * 2016-07-13 2017-08-25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7710U (zh)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N203117372U (zh) 高压电机绝缘监测模块
CN105939564B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N208174004U (zh) 多用途正负离子发生器
CN204652698U (zh) 新型电热管结构
CN107320842B (zh) 低频超声导药仪
CN208632155U (zh) 一种净水设备控制系统
CN203455382U (zh) 电能表信息采集器接插件
CN208779070U (zh) 一种能自动调节屏幕高度的室内多媒体信息查询机
CN207853310U (zh)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测控装置
CN203166632U (zh) 保护型高压真空负荷控制计量装置
CN210272244U (zh) 霍尔离子源采样保护隔离表头
CN20932989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永磁调速高效节能电机
CN206117520U (zh) 一种超低频高压发生器
CN207199565U (zh) 一种一体化等离子管
CN207780586U (zh) 吸油烟机及燃气热水器触摸屏使用寿命检测信号生成系统
CN101776712A (zh) 一种核相器
CN204836734U (zh) 一种应用于工矿照明设备上的驱动电源
CN208890373U (zh) 一种具有电源断电补偿功能的滤波装置
CN202634869U (zh) 一种x光源一体化结构
CN110320563A (zh) 感应装置、折叠架及折叠家具
CN103401445A (zh) 大电流供电转换电路
CN208540231U (zh) 集光控驱动和光源驱动一体的光控开关装置
CN208654478U (zh) 一种lcd立面邦定装置
CN208401346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易检修电力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8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