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9564B -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9564B
CN105939564B CN201610545478.1A CN201610545478A CN105939564B CN 105939564 B CN105939564 B CN 105939564B CN 201610545478 A CN201610545478 A CN 201610545478A CN 105939564 B CN105939564 B CN 105939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in
circuit
electric capacity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54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9564A (zh
Inventor
宗思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Wen Dong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ianji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54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9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9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8Electrical details
    • H05G1/10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X-ray tube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与驱动电路相连,效果是:灯丝供电采用自振式半桥驱动,交流开路输出,既能通过输出管流值大小,控制灯丝供电输出,又可延长射线管的使用寿命;具有管流给定和管流、管压输出实时监测功能;同比体积小,长期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方便用户使用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无损探测等领域中的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X射线管电源的阳极高压多数采用正高压电源供电,在该情况下,灯丝供电处于低压侧而无需悬浮,控制容易,其生产制作相对简单且易小型化,但从X射线管结构看,这就要求X射线管的阳极部分要承受几万伏的耐压,这样无论从X射线管在用户系统整机中的结构安装,还是对长期工作必须考虑的散热处理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同功率下负高压电源的外形尺寸又较大,也有悖于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另外灯丝供电多采用直流输出,长期工作会降低X射线管灯丝寿命,且对X射线管工作的辐射强度有一定影响。因此市场对负高压、小体积且一体化的X射线管高压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目前市场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稳流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体积小的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所述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航空连接器Ⅰ、航空连接器Ⅱ和接地柱;
所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 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所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51和R5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电阻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阻R34、电阻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X射线管电源为负高压输出,其中灯丝供电为高压悬浮式输出,一体化结构设计;灯丝供电采用自振式半桥驱动,交流开路输出,既能通过输出管流值大小控制灯丝供电输出,又可延长射线管(灯丝)的使用寿命;具有管流给定和管流、管压输出实时监测功能;同比体积小,长期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方便用户使用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3 为本发明的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1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
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和接地柱1-4。
上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 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 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 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IR21531。
上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上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51和R5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阻R34、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放大器U1A、U1B、U4A、U4B、U5A和U5B型号为:LF442。
电源电路上连接的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和接地柱1-4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
D型混装连接器1-1包括供电输入端子+Vin、输入地端子GND、管流给定端子Iadj、基准电压端子Vref、管压给定端子Vadj、管流显示ⅠIdis、管压显示ⅡVdis,航空连接器Ⅰ1-2为灯丝输出端子Vf,航空连接器Ⅱ1-3为负高压输出端子-HV(即灯丝输出的另一端),接地柱1-4为高压输出地端子HGND。
灯丝供电采用交流输出,相对延长X射线管灯丝使用寿命。
确保变压器制作中及高压部分的绝缘处理,完善整机结构设计,保障电源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
灯丝供电与高压输出一体化设计,整机电源采样金属外壳,使用中壳体接大地,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提高了电源的抗干扰能力。
合理布局PCB ,确保输入、输出、控制等各回路的独立路径。
为确保输出高压和管流的稳定度,选用低噪声、低温漂、高稳定性的元器件。
工作原理
在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主控制芯片采用自振荡半桥驱动器IR21531,它具有微功率启动功能,其高、低侧两个输出端交替输出接近50%占空比的控制方波脉冲信号,分别驱动半桥功率开关MOS管T3和T4,从而进一步驱动灯丝供电变压器TRF1,从其次级开路输出灯丝供电电压。管流给定值Iadj与实际反馈的管流输出值Ide的比较放大,通过三极管T2对功率三极管T1进行调控,控制半桥电路的供电,进而改变灯丝输出电压,最终达到稳定管流输出的目的。
在高压控制及驱动、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通过控制芯片U3、电容C10、电阻R19和R20等组成的振荡电路,输出控制方波信号脉冲,以驱动功率MOS管T6,进而驱动变压器TRF2,其次级经多次高压倍压整流和滤波后,获得负输出高压。
在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C15和电阻R24~R26,以及二极管D6、瞬态抑制二极管D7共同组成高压输出电流(即射线管管流)采样电路,采样获得的管流信号通过高精度放大器U1B和U4B,分别实现输出管流、输出高压功率的控制,同时通过放大器U1B,获得管流实时监测值Idis。
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中,集成稳压芯片U6为整个电源电路提供基准电压,三端稳压器U7和DC/DC模块M1分别为电源电路提供内部供电正、负电压Vcc和Vee。
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输出高压经放大器U4A和电阻R13、R4、R35、R11及电容C17等组成的高压反馈电路,通过对芯片U3(555)5脚的控制,完成对输出高压值的控制,并通过放大器U5A和U5B,获得管压实时监测值Vdis。

Claims (2)

1.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包括封装在壳体(1)内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还包括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所述辅助供电及基准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倍压整流滤波电路分别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相连,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与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相连,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相连,电源电路上连接有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和接地柱(1-4);
所述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供电输入端+Vin,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MOS管T3的漏极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管流给定端Iadj 通过电阻R1分别接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端3脚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2的一端,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1和电阻R7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输入地GND,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T1基极相连,放大器 U1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1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与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连接,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1脚分别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阻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8分别接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定时电容器输入端3脚,控制芯片U2的接地端4脚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接输入地GND,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悬浮电源正端8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高侧悬浮电源负端6脚、MOS管T3的源极、MOS管T4的漏极和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b1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高侧栅驱输出端7脚通过电阻R9与MOS管T3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低侧栅驱输出端5脚通过电阻R10与MOS管T4的栅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RF1初级绕组Lp1的 a1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容C6的负极与MOS管T4的源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1端接电阻R64的一端并作为灯丝输出的一端Vf引出,变压器次级绕组Ls1的12端分别与电阻R64的另一端和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的负高压输出端-HV连接;
所述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电容C13、电阻R24和二极管D6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D7和电容C14并联,电阻R26与电容C15并联,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变压器TRF2次级绕组Ls的异名端22、灯丝控制及输出电路中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阻R25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接输入端GND,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6和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高压输出地HGND,电位器RW3的2和3脚短接后接基准电压端Vref,电位器RW3的1脚通过电阻R46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放大器U4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4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44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4B的输出端7脚分别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接电阻R41的一端和电容C26的正极,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三极管T5的基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2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32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MOS管T6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连接,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5脚分别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容C29和电阻R48并联,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6脚分别与电容C29和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分别接电阻R50的一端和电阻R49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管流显示端Idis引出,电容C30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所述高压反馈及管压显示电路中,电容C18和二极管D8并联,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接电阻R13和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接输入地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4和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C37和C38的相连处,电阻R4的另一端接倍压整流电路中电阻R51和R52的连接处,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9、电阻R37的一端,二极管D9与电阻R31并联,放大器U4A的同相输入端3脚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36的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高压给定端Vadj,放大器U4A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和电阻R34的一端,放大器U4A的输出端1脚分别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33的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电阻R34、电阻R36的另一端相连后接输入地GND,二极管D9的正极接高压控制及驱动电路中控制芯片U3的电压控制端5脚,放大器 U4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4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短接后分别接电阻R60和电阻R61的一端,电位器RW1的2脚和3脚短接后接电阻R60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1脚接管流反馈及显示电路中二极管D6的正极,放大器 U5A的电源正输入端8脚接内部供电正电源端Vcc,放大器 U5A的电源负输入端4脚接内部供电负电源端Vee,电位器RW2的2脚和3脚短接后分别接放大器U5B的输出端7脚和电阻R38的一端,电位器RW2的1脚通过电阻R62分别接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6脚和电阻R61的另一端,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5脚通过电阻R63接输入地GND,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容C21的一端并作为管压显示端Vdis引出,电容C21的另一端接输入地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源电路上连接的D型混装连接器(1-1)、航空连接器Ⅰ(1-2)、航空连接器Ⅱ(1-3)、接地柱(1-4)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所述D型混装连接器(1-1)包括供电输入端子+Vin、输入地端子GND、管流给定端子Iadj、基准电压端子Vref、管压给定端子Vadj、管流显示ⅠIdis、管压显示ⅡVdis,航空连接器Ⅰ(1-2)为灯丝输出端子Vf,航空连接器Ⅱ(1-3)为负高压输出端子-HV,接地柱(1-4)为高压输出地端子HGND。
CN201610545478.1A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Active CN105939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478.1A CN105939564B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478.1A CN105939564B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564A CN105939564A (zh) 2016-09-14
CN105939564B true CN105939564B (zh) 2017-08-25

Family

ID=5687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5478.1A Active CN105939564B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95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9998A (en) * 1986-03-27 1988-12-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dium frequency x-ray diagnostics generator power control
CN201577233U (zh) * 2009-12-08 2010-09-08 天津市东文高压电源厂 X射线管专用高压电源
CN103281854A (zh) * 2012-11-22 2013-09-04 南京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高边电流检测技术的x射线机灯丝电源
CN203523130U (zh) * 2013-09-06 2014-04-02 南宁一举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储能30kW高频高压发生器
CN204259266U (zh) * 2014-12-24 2015-04-08 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用于移动式高频x射线机的高压电源
CN205847710U (zh) * 2016-07-13 2016-12-28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1444B2 (ja) * 2009-03-17 2013-09-04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多段直流高電圧電源装置およびx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9998A (en) * 1986-03-27 1988-12-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dium frequency x-ray diagnostics generator power control
CN201577233U (zh) * 2009-12-08 2010-09-08 天津市东文高压电源厂 X射线管专用高压电源
CN103281854A (zh) * 2012-11-22 2013-09-04 南京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高边电流检测技术的x射线机灯丝电源
CN203523130U (zh) * 2013-09-06 2014-04-02 南宁一举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储能30kW高频高压发生器
CN204259266U (zh) * 2014-12-24 2015-04-08 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用于移动式高频x射线机的高压电源
CN205847710U (zh) * 2016-07-13 2016-12-28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564A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8820A (zh) 一种网络信息分析系统
CN205847710U (zh) 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N105939564B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负输出x射线管高压电源
CN203117372U (zh) 高压电机绝缘监测模块
CN109321923A (zh) 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埋地长输管道阴极保护装置
CN103219889B (zh) 电力采集设备用的多路输出式隔离电源,分立元件式隔离型电源电路以及电力采集设备
CN208174004U (zh) 多用途正负离子发生器
CN204652698U (zh) 新型电热管结构
CN208553675U (zh) 高浓度正负离子发生器
CN207494487U (zh) 一种用于拉力和行程的实时过程监控的手动拉铆枪装置
CN205080175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反窃电用电检验装置
CN206912540U (zh) 一种定子短路环装配焊接一体机
CN102937722B (zh) 金属接近传感器
CN104869673A (zh) 新型电热管结构
CN208588770U (zh) 一种信号采样电路及信号采样装置
CN208433949U (zh) 一种网络信息分析系统
CN106100420A (zh) 一种具有信号隔离功能的纯正弦波逆变器
CN207114716U (zh) 一种三工位开关操作机构调试检测工作台
CN206363875U (zh) 线包自动插片装置
CN207249876U (zh) 一种开放式健康医疗资源集成系统
CN101776712A (zh) 一种核相器
CN210272244U (zh) 霍尔离子源采样保护隔离表头
CN206732585U (zh) 一种用于加工泵体的新型车床夹具
CN204906358U (zh) 强弱电隔离装置及电器
CN209569154U (zh) 一种水泵电参数采集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