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1176U -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 Google Patents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1176U
CN205841176U CN201620736431.9U CN201620736431U CN205841176U CN 205841176 U CN205841176 U CN 205841176U CN 201620736431 U CN201620736431 U CN 201620736431U CN 205841176 U CN205841176 U CN 205841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eccentric
feed pump
drive shaft
regul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64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tong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Hetong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tong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Hetong Technology Co
Priority to CN2016207364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1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1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117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动力端组件和液力端组件,所述动力端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有偏心轮,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所述泵体并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液力端组件包括液压缸和柱塞,所述柱塞容置于所述液压缸并将所述液压缸沿柱塞的轴向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且密封的容积腔,两个容积腔均设有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偏心轮内置于所述柱塞并驱动所述柱塞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改变两个容积腔的容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柱塞泵应用于楼宇供水,不仅将柱塞泵效率高、扬程高的优点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减小了现有柱塞泵的体积,使其外形更加贴近传统的楼宇供水泵。

Description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特别涉及一种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楼宇供水系统里,都会采用多级离心泵。原因是离心泵拥有体积小巧,结构简单,运行故障率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效率低,扬程低,在保持一定扬程的情况下不能大幅调整流量等缺点。随着智能化,低碳高效的环保新趋势,以及新建楼宇越来越高的需求下,离心泵的缺点就越发突出。
柱塞泵具有效率高、扬程高和在保持一定扬程情况下流量可大幅度调节等优点,但现有的柱塞泵将动力端和液力端分开设计,整体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在工作中接触面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确保动力端的正常运作,必需使用大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油需要经常更换和添加,因而会使运作和维护成本高,且油液的渗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不能直接应用在楼宇供水系统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塞式楼宇供水泵,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维护方便的供水泵且同时具有效率高、扬程高和流量可调节的特点,该供水泵可直接应用于高层楼宇的供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动力端组件和液力端组件,所述动力端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有偏心轮,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所述泵体并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所述液力端组件包括液压缸和柱塞,所述柱塞容置于所述液压缸并将所述液压缸沿柱塞的轴向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且密封的容积腔,两个容积腔均设有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所述偏心轮内置于所述柱塞并驱动所述柱塞沿轴向往复运动,以改变两个容积腔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供水泵还设有流量调节组件;所述偏心轮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沿偏心轮的径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调节所述流量调节组件使驱动轴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偏心轮为非偏心状态;调节所述流量调节组件使驱动轴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偏心轮为偏心状态。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驱动轴内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轴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件容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件一端抵接于所述通孔的侧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有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件一端设有驱动其向另一端运动的回弹部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另一端设有驱动其向一端运动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为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压控制。
优选地,所述供水泵包括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和多个所述偏心轮,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一偏心轮内置于一柱塞,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的轴线俯视为夹角相等,多个所述偏心轮的偏心方向俯视为夹角相等。
优选地,所述供水泵包括两个所述液力端组件,两个所述液力端组件的轴线俯视夹角为90°,所述驱动轴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两个所述偏心轮的偏心方向俯视夹角为180°。
优选地,所述柱塞的两端均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将两个容积腔密封隔开。
优选地,所述柱塞沿轴向投影为方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供水泵还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分别汇聚于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均设于所述泵体侧壁的下方位置。
优选地,所述泵体俯视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偏心轮内置于柱塞从而驱动柱塞做功,不仅使该柱塞式供水泵的动力端组件与液力端组件集合于一体,减小了供水泵的体积,而且使供水泵达到了维护方便、效率高、扬程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楼宇供水泵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供水泵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偏心轮的俯视图和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调节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偏心轮和驱动轴的俯视图和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偏心轮达到非偏心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位于供水泵上层的液力端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位于供水泵下层的液力端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另一实施例上层的液力端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另一实施例中层的液力端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另一实施例下层的液力端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包括泵体10,泵体10内设有动力端组件(未标示)和液力端组件20;
动力端组件包括驱动轴11,驱动轴11设有偏心轮12,驱动轴11贯穿于泵体10并驱动偏心轮12转动;
液力端组件20包括液压缸21和柱塞22,柱塞22容置于液压缸21并将液压缸21沿柱塞22的轴向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且密封的容积腔211,两个容积腔211均设有进液通道23和排液通道24,进液通道23和排液通道24均设有单向阀(未图示);偏心轮12内置于柱塞22并驱动柱塞22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改变两个容积腔211的容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轴11外接动力装置(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轴11驱动偏心轮12旋转,偏心轮12驱动柱塞22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柱塞22同时改变两个容积腔211的容积,两个容积腔211内的液体受到压力,在各自的进液通道23和排液通道24的单向阀配合下,液体从进液通道23进入,再从排液通道24排出。在驱动轴11旋转一周的情况下,柱塞22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此时,两个容积腔211均完成一次吸水和一次排水,使该供水泵达到双向连续泵送液体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偏心轮12内置于柱塞22从而驱动柱塞22双向做功,不仅使供水泵的动力端组件与液力端组件集合于一体,减小了供水泵的体积,而且使供水泵达到了效率高、扬程高目的。
该供水泵在使用状态时,驱动轴11为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贯穿于泵体10并由泵体10的上端部分伸出供外接动力装置,外接动力装置为电机或柴油机等,直接将动力装置安装于泵体的上端,不仅简化了整体结构,还使该供水泵的外形更加贴近传统的楼宇供水泵。进一步地,柱塞22和偏心轮12直接浸在工作液体中,可以直接利用工作液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从而省去了润滑和冷却系统,使得该供水泵使用时更加节能、环保、维护简单等优点。
进一步地,参见图5,供水泵还设有流量调节组件3;
参见图3,图3为偏心轮12的俯视图以及沿俯视图中B-B方向的剖视图,偏心轮12沿轴向设有通孔121,驱动轴11贯穿于通孔121,通孔121沿偏心轮12的径向具有第一位置1211和第二位置1212;
调节该流量调节组件3使驱动轴11位于第一位置1211时,偏心轮12为非偏心状态;调节该流量调节组件3使驱动轴11位于第二位置1212时,偏心轮12为偏心状态。
当驱动轴11位于偏心轮12径向的不同位置时,偏心轮12以不同的偏心距进行转动。设置该通孔121,可以改变驱动轴11位于偏心轮12径向的位置,从而调整偏心轮12的偏心距,进而改变偏心轮12驱动柱塞22往复运动的行程,达到对该供水泵吸水和排水流量的调节,结构简单。
具体地,参见图5,流量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
驱动轴11内设有安装槽111,驱动轴11的侧壁设有连通安装槽111的安装孔112,第一调节件31容置于安装槽111,第二调节件32容置于安装孔112,第二调节件32一端抵接于通孔121的侧壁,另一端抵接于第一调节件31;
参见图4,图4为第一调节件31的主视图,第一调节件31设有第一调节部311和第二调节部312,结合图3至图5,第二调节件32抵接于第一调节部311时,驱动轴11位于第一位置1211,第二调节件32抵接于第二调节部312时,驱动轴11位于第二位置1212。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5,第一调节件31沿驱动轴11的轴向设有第一调节部311和第二调节部312,第一调节件31一端设有驱动其向另一端运动的回弹部件33,第一调节件31另一端设有驱动其向一端运动的调节开关34,调节开关34为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压控制。
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件31的上端设有回弹部件33,该回弹部件33具体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槽111另一端抵接于第一调节件31的上端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调节件31的下端设有调节开关34,该调节开关34具体为一个可以侧向移动的阶梯滑块配合第一滚珠的结构,第一滚珠位于第一调节件31的底部和阶梯滑块之间并与两者相抵接,当阶梯滑块在外力驱动下进行侧向移动时,该第一滚珠可分别接触该阶梯滑块的低位和高位,此时,第一调节件31在弹簧的压力下可向下移动和向上移动。
第二调节件32具体为滑块与第二滚珠相配合的结构,第二滚珠位于滑块与第一调节件31之间。
结合图2和图5,图示位置为第一调节件31向上移动后的状态,此时第二调节件32与第一调节件31的第二调节部312相抵接,此时偏心轮12为偏心状态。
结合图2和图6,图示位置为第一调节件31向下移动后的状态,此时第二调节件32与第一调节件31的第一调节部311相抵接,此时偏心轮12为非偏心状态,此状态下的偏心轮12不驱动柱塞22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供水泵停止泵送液体,此时驱动动力不需要做功,达到节能效果。
第二调节部312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一段3121和第二段3122,当第二调节件32抵接于第二段3122时,偏心轮12达到偏心距最大的状态,此时供水泵流量为最大,当第二调节件32抵接于第一段3121时,偏心轮12的偏心距处于零到最大之间。调节第一调节件31的上下位置,即可实现该供水泵流量由零到最大流量之间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该流量调节组件3中,第一调节件31除了上述设置方式以外,还可以为将第一调节部311和第二调节部312沿第一调节件31的周向设置,周向旋转第一调节件31,使第二调节件32分别抵接于第一调节部311和第二调节部312,从而达到调节该供水泵水流量的目的。
该流量调节组件3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几种,还可以为现有的调节偏心轮偏心距的任意方式,在此未一一列出。
进一步地,供水泵包括多个液力端组件20和多个偏心轮12,多个液力端组件20沿驱动轴11的轴向设置,每一偏心轮12内置于一柱塞22,多个液力端组件20的轴线俯视为夹角相等,多个偏心轮12的偏心方向俯视为夹角相等。
为了避免该供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偏心轮12的偏心作用而引起的脉动,将液力端组件20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液力端组件20的轴线俯视为夹角相等,使供水泵在工作过程中减小震动和噪声,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
在设有多个液力端组件20的情况下,流量调节组件3中的第一调节件31具体为圆柱结构,其中第一调节部311和第二调节部312为直径不同的圆周部分。
具体地,结合图2、图7和图8,供水泵包括两个液力端组件20,两个液力端组件20的轴线俯视夹角为90°,驱动轴11连接两个偏心轮12,两个偏心轮12的偏心方向俯视夹角为180°。
本实施方式具体为具有两个液力端组件20的情况,图7所示为位于该供水泵上方的液力端组件20,图8所示为位于该供水泵下方的液力端组件20。两者位置可以互换。
为了保证偏心轮12旋转时的动平衡,两个偏心轮12的偏心方向在周向为均匀分布。在一个液力端组件20中液压缸21被柱塞22分隔为了两个容积腔211,两个容积腔211均进行吸水和排水。设置两个液力端组件20并使两个液力端组件20的轴线俯视为相互垂直,则,在驱动轴11旋转一周的情况下,该供水泵为四个方向进行吸水和排水,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该供水泵的脉动,使该供水泵达到工作稳定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实用性。
参见图9至图11,为该供水泵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液力端组件20和偏心轮12,该实施方式中具有三个液力端组件20,图9至图11分别为三个液力端组件20的俯视图,图10中的液力端组件20相对于图9中的液力端组件20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图11中的液力端组件20相对于图10中的液力端组件20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即,如图中所示的,图11中的液力端组件20相对于图9中的液力端组件20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20°;图10中偏心轮12相对于图9中的偏心轮12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20°,图11中偏心轮12相对于图10中的偏心轮12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20°,即,如图中所示的,图11中的偏心轮12相对于图9中的偏心轮12俯视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40°。该实施方式中具有三个液力端组件20,能够更进一步平衡供水泵所产生的脉动,进一步提高了该供水泵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该实施方式中三个液力端组件20的位置可以互换。
如图1和图2所示,柱塞22的两端均设有密封槽(为标示),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221,第一密封件221将两个容积腔211密封隔开。
为了将一个液力端组件20中的两个容积腔211密封隔开,只需在柱塞22的两端简单的设置密封槽,进而用第一密封件221填满密封槽,使第一密封件221抵接液压缸21的侧壁和密封槽内壁即可,从而简化了该供水泵的密封结构,进而从整体上简化了该供水泵的结构。
除了上述设置方式外,还可以在液压缸21上开设密封槽,将第一密封件221设置于液压缸21的密封槽中。上述两种设置方式为等效结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在泵体10外侧的接口处设有多个第二密封件222。
可选地,柱塞22沿轴向投影为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将偏心轮12安装于柱塞22的内部,柱塞22设置为沿轴向投影为方形结构。为了进一步减小该供水泵的体积,也可将该柱塞22设置为扁的,即,将柱塞22设置为沿轴向投影为长方形或椭圆形的结构。
进一步地,供水泵还设有进液管4和排液管5,进液通道23和所述排液通道24分别汇聚于进液管4和排液管5,进液管4和排液管5均设于泵体10侧壁的下方位置。
由于原始的楼宇供水泵为立式结构,其连接外部水管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均设于泵体的外壳的下方位置,该供水泵为了匹配原始供水泵的安装位置,将用于连接外部水管的进液管4和排液管5均设于泵体10侧壁的下方位置。进一步加强了该泵体的实用性,且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除了上述设置方式以外,该进液管4和排液管5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泵体10侧壁的其他任意位置。
可选地,泵体10俯视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泵体10设置为俯视为圆形的结构,不仅使该供水泵的外形美观,且进一步匹配了原始供水泵的结构。除了上述方式外,该泵体10还可以设置为俯视为方形或六角形等其他形状,以满足不同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动力端组件和液力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端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有偏心轮,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所述泵体并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
所述液力端组件包括液压缸和柱塞,所述柱塞容置于所述液压缸并将所述液压缸沿柱塞的轴向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且密封的容积腔,两个容积腔均设有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所述偏心轮内置于所述柱塞并驱动所述柱塞沿轴向往复运动,以改变两个容积腔的容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还设有流量调节组件;
所述偏心轮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沿偏心轮的径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调节所述流量调节组件使驱动轴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偏心轮为非偏心状态;调节所述流量调节组件使驱动轴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偏心轮为偏心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
所述驱动轴内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轴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件容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件一端抵接于所述通孔的侧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
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部时,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调节件抵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部时,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有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件一端设有驱动其向另一端运动的回弹部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另一端设有驱动其向一端运动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为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压控制。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包括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和多个所述偏心轮,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一偏心轮内置于一柱塞,多个所述液力端组件的轴线俯视为夹角相等,多个所述偏心轮的偏心方向俯视为夹角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包括两个所述液力端组件,两个所述液力端组件的轴线俯视夹角为90°,所述驱动轴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两个所述偏心轮的偏心方向俯视夹角为1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的两端均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将两个容积腔密封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沿轴向投影为方形、或圆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还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分别汇聚于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均设于所述泵体侧壁的下方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塞式楼宇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俯视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
CN201620736431.9U 2016-07-13 2016-07-13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1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6431.9U CN205841176U (zh) 2016-07-13 2016-07-13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6431.9U CN205841176U (zh) 2016-07-13 2016-07-13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1176U true CN205841176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9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643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1176U (zh) 2016-07-13 2016-07-13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1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961A (zh) * 2016-07-13 2016-10-12 禾通科技公司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961A (zh) * 2016-07-13 2016-10-12 禾通科技公司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8049B2 (ja) 半径方向に構成された無給油コンプレッサ
CN102155372B (zh) 一种基于压力平均的低噪声轴向柱塞泵
CN107165886B (zh) 回转油缸用外置缓冲结构
CN106499636A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5841176U (zh)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CN107100815B (zh) 小型电动液压柱塞泵
CN102434424A (zh) 螺旋杆配油储能柱塞泵
CN105402101B (zh) 一种双输出轴向柱塞泵
CN206268059U (zh) 一种隔膜泵泄压结构及隔膜泵
CN205423994U (zh) 一种用于高进口压力隔膜计量泵的减压阀
CN106014961B (zh) 柱塞式楼宇供水泵
CN208281183U (zh) 轴承座背压节流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110469477B (zh) 一种轴向油口的高速双向柱塞泵
CN209444523U (zh) 一种新型柱塞泵
CN208734538U (zh) 静涡盘背压节流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208252290U (zh) 一种一体式高压柱塞油泵驱动的挤压器
CN107781445A (zh) 一种便于拆卸式球阀
CN208416938U (zh) 一种储液器内置的微型压缩机
CN209228553U (zh) 一种双斜盘三油口轴配流柱塞式变量泵
CN103423165B (zh) 立式全封闭双级螺杆制冷压缩机
CN105736363A (zh) 一种偏心轮结构的容积泵
CN205592113U (zh) 一种两筒往复平衡式双功抽油泵
CN207064368U (zh) 一种紧凑型多功能油路一体式泵体的油路结构
CN206770146U (zh) 小型电动液压柱塞泵
CN205937086U (zh) 一种泵用并联型单向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9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