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8852U - 人造透光大理石 - Google Patents

人造透光大理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8852U
CN205838852U CN201620455871.7U CN201620455871U CN205838852U CN 205838852 U CN205838852 U CN 205838852U CN 201620455871 U CN201620455871 U CN 201620455871U CN 205838852 U CN205838852 U CN 205838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artificial stone
printing opacity
fiber
mar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58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A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Ar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Art
Priority to CN2016204558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8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8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8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光大理石,包括人造石和光纤织物,所述的光纤织物由若干条光纤组成,光纤分布在人造石的内部,每条光纤的两端恰好位于人造石的外表面。光源照到人造石上,从光纤的一端进入光纤,从光纤的另一端射出,可形成发光的大理石。可用于墙面、装饰、桌面、摆件等等。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透光大理石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高稳定性、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并可产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人造透光大理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光大理石,属于人造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透光石设备一般采用水泥基透光混凝土制作。水泥基透光混凝土的制作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采用直径0.5-1.5mm的塑料光纤;
2)通过经编机或缠绕机将光纤织成2D织物,然后分层平铺于模具中,浇筑水泥砂浆;
3)待模具中的水泥砂浆硬化后,表面打磨抛光,刷上保护剂。
上述混凝土为基的透光材料虽然能实现透光性能,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和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具体如下:
1)由于透光混凝土采用的是塑料光纤,塑料光纤的表面光滑,与混凝土的粘合度弱,必须用偶联剂对塑料光纤进行表面处理后才能提高光纤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强度;
2)混凝土的存在渗水问题,必须对表面进行防渗水处理;
3)混凝土从浇筑到达到理想的强度需要至少一周以上的时间养护才能脱模,且对养护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透光混凝土的生产周期很长,很难进行大批量快速生产;
4)混凝土基的材料虽然强度高,但是也比较脆,由于水泥的粘合度不高,在切割或养护不当时容易开裂;
5)混凝土的组分颗粒较粗,无法进行精密的二次加工或表面处理;
6)混凝土的染色性能不佳,很难做色彩或表面纹理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设计一种设计合理,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高稳定性、低成本,并可产业化生产的透光大理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造石和光纤织物,所述的光纤织物由若干条光纤组成,光纤分布在人造石的内部,每条光纤的两端恰好位于人造石的外表面。光源照到人造石上,从光纤的一端进入光纤,从光纤的另一端射出,可形成发光的大理石。可用于墙面、装饰、桌面、摆件等等。
本实用新所述的光纤织物由经编机或缠绕机将光纤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所述的光纤采用有机合成的多模光纤,光纤直径为0.1~2mm。
本实用新所述光纤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防止光纤损坏。
本实用新所述保护层的材料采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涂覆。
本实用新所述的透光大理石中光纤的体积掺量5~15%。
本实用新所述的光纤织物通过光纤缠绕在模板上成型;所述的模板为片状材料,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列对称的齿形槽,光纤绕过齿形槽并缠绕在模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
1. 人造石以树脂为粘合剂,与塑料光纤同为有机材料,两种材料的结合度高,不需要对光纤做亲水处理。
2. 人造石的硬度高,与混凝土基的透光材料相比,人造石的可加工性能更好,可做表面高精度抛光处理达到镜面效果,也可做超薄切片(厚度小于0.5cm)且不发生碎裂。
3. 人造石可用加入色浆染色,做出各种色彩和肌理效果,其材料的丰富性和装饰性远远高于混凝土基的透光材料。
4. 人造石材料固化成型的时间在3天左右,比混凝土基的透光材料制作时间缩短了一倍以上,生产周期短,能进行大批量快速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缠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模板剪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人造石5和光纤织物,所述的光纤织物由若干条光纤1组成,光纤1分布在人造石5的内部,每条光纤1的两端恰好位于人造石5的外表面。光源照到人造石5上,从光纤1的一端进入光纤1,从光纤1的另一端射出,可形成发光的大理石。可用于墙面、装饰、桌面、摆件等等。
本实施例中,光纤1采用有机合成的多模光纤,光纤1直径为0.1~2mm。
本实施例中,光纤1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防止光纤损坏。
本实施例中,保护层的材料采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涂覆。
本实施例中,透光大理石中光纤1的体积掺量5~15%。
本实施例中,光纤织物通过光纤1缠绕在模板2上成型;所述的模板2为片状材料,模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列对称的齿形槽3,光纤1绕过齿形槽3并缠绕在模板2上。
本实施例的制作步骤如下:
(1)将光纤1缠绕在片状模板2上,模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列对称的齿形槽3,光纤1绕过齿形槽3并缠绕在模板2上;
(2)根据需要光纤1的长度,将模板2两端齿形槽3剪切,同时切断光纤1,将一整根光纤1剪切为多条长度相同的短光纤4;将这些短光纤4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取下模板2,得到光纤织物;
(3)制作多个光纤织物,将这些光纤织物分层平铺叠放于模具中;
(4)将人造石浆料浇注到模具中,直到模具内部全部充满人造石混合物;
(5)将充满光纤织物和人造石的模具静置三天后脱模,切割抛光成型。
成型的透光大理石,光纤1的端部分布在大理石的两个面上,可以用光照在其中的一侧,则会通过光纤1传输到另一侧,在另一侧大理石表面发光。透光大理石可用于各种场合,如制造墙面、桌面、装饰、摆件等等,通过不同的光照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形状和尺寸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同时,零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造石和光纤织物,所述的光纤织物由若干条光纤组成,光纤分布在人造石的内部,每条光纤的两端恰好位于人造石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织物由经编机或缠绕机将光纤编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采用有机合成的多模光纤,光纤直径为0.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采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涂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大理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大理石中光纤的体积掺量5~15%。
CN201620455871.7U 2016-05-18 2016-05-18 人造透光大理石 Active CN205838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5871.7U CN20583885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人造透光大理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5871.7U CN20583885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人造透光大理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8852U true CN205838852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7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5871.7U Active CN205838852U (zh) 2016-05-18 2016-05-18 人造透光大理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8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5381B (zh) 一种透光大理石及其制造方法
ES2146878T3 (es) Señalizadores de carreteras elevados, reforzados con fibras.
CN102605954B (zh) 一种现场浇筑透光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MX2007003548A (es) Nucleo absorbente que tiene dos o mas tipos de superabsorbente.
CN102601845A (zh) 一种透光混凝土块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
CN104827565B (zh) 基于光纤裹浆的透光混凝土制备工艺
CN205838852U (zh) 人造透光大理石
RU2010114782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го камня
CN106799874B (zh) 一种透光木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28855B (zh) 一种透光可调式建筑砌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28599A (zh) 马赛克瓷砖、其制作方法和制作模具
CN108558321A (zh) 一种高光泽度透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915877B1 (ko) 축광파벽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758496B (zh) 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ES2055552T3 (es) Procedimiento de obtencion de piezas que tienen el aspecto de piedras naturales y piezas asi obtenidas.
ES2182624B1 (es) Procedimiento de produccion de marmol artificial con dibujo de rayas.
CN206367240U (zh) 一种透光木材
CN106082798A (zh) 一种制备密排光纤透光混凝土砖的方法
CN203004030U (zh) 抗压抗裂的透光混凝土
CN204311639U (zh) 一种透光可调式建筑砌块
CN103468015A (zh) 具有自动发光功能的玻璃钢格栅及其生产工艺
CN105904576A (zh) 一种透光性可控的非几何形状导光无机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5521878U (zh) 一种制备非几何形状导光无机胶凝材料的模具
KR100428648B1 (ko) 석화 제조방법
CN109235186B (zh) 一种三角形透光混凝土路面砖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6

Address after: 310011 Room 201, Building 43-3, Yuhangtang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2 No. 218 Nanshan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AR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