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7292U - 纯巾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纯巾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7292U
CN205837292U CN201620223519.0U CN201620223519U CN205837292U CN 205837292 U CN205837292 U CN 205837292U CN 201620223519 U CN201620223519 U CN 201620223519U CN 205837292 U CN205837292 U CN 20583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cutting knife
coiled material
transition wheel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35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re-Kerchie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re-Kerchie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re-Kerchie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re-Kerchie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35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729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巾包装装置,包括卷材固定机构、卷材折复机构、送巾翻板机构、切刀封口机构以及上封口机构;其中,所述卷材折复机构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上侧;所述送巾翻板机构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上侧;所述切刀封口机构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的下游,所述上封口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刀封口机构的下游。本实用新型中纯巾包装装置,实现了一次可以包装一条或是两条纯巾,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包装材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纯巾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巾机,具体地,涉及一种纯巾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湿巾机是一种以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水刺无纺布为原料,制造一次性洁净的干巾和冷热湿巾,并实现即时快速转换的智能微电脑绿色环保电器。能随时地为制出所需的干巾和冷热湿巾,而且经过高温水消毒杀菌,真正做到使用方便快捷,洁净卫生。湿巾机为适应人们的生活,配合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改善使用传统毛巾的习惯,更为维护消费者的健康而设计的。湿巾机可根据用户需要,由微电脑控制即时制出冷热湿巾,也可快速实现冷、热湿巾的转换。
但是现有的湿巾机仅仅能够制造出冷热湿巾,无法进行自动包装,从而大大限制了湿巾机的广泛应用。因此市场中急需一种能够包装冷热湿巾的纯巾包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巾包装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巾包装装置,包括卷材固定机构2、卷材折复机构3、送巾翻板机构4、切刀封口机构5以及上封口机构6;
其中,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上侧;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下游,所述上封口机构6设置在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的下游;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用于固定包装卷材;
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用于将卷材固定机构2输送的包装卷材折复成U形并保持开口;
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用于将制成的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U形的包装卷材中;
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用于将包含纯巾的U形包装卷材的两端口封闭、切断形成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拉出;
所述上封口机构6用于夹紧所述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封闭。
优选地,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包装卷材。
优选地,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包括过渡轮、外成型板、内成型板以及成型开口板;
所述外成型板和所述内成型板形成成型结构;所述成型开口板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中,将所述成型结构分为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连通呈U形;
所述过渡轮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的上游,且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通过所述过渡轮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
优选地,所述过渡轮的数量为5个,具体为第一过渡轮、第二过渡轮、第三过渡轮、第四过渡轮以及第五过渡轮;
所述第二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上侧;所述第三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之间,且设置在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下侧;第五过渡轮与第四过渡轮相对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五过渡轮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依次通过第一过渡轮的下侧面、第二过渡轮的上侧面、第三过渡轮的下侧面、第四过渡轮的上侧面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
优选地,还包括卷材过渡侧板和过渡板;
其中,所述过渡轮设置在所述卷材过渡侧板上;所述过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卷材过渡侧板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外成型板、内成型板的上端。
优选地,还包括成型板固定座;
其中,所述成型开口板设置在所述成型板固定座上;成型板固定座设置有卷材出口。
优选地,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输送板、传动轴、传送带以及翻板机构;
其中,所述输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传动轴上;
所述第一电机依次通过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传送带;
所述翻板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板的一端,当所述传送带上的纯巾输送至所述翻板机构上时,所述翻板机构的翻板翻起将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的U形包装卷材中。
优选地,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轴以及翻板;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的外缘,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翻板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能够随所述驱动轴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依次通过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轴驱动翻板翻起或落下;
所述翻板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成型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
其中,所述输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形成输送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接水盘;
其中,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输送板的另一端;所述接水盘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
优选地,所述翻板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板。
优选地,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包括导轨、切刀封口装置和推杆电机;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推杆电机驱动所述切刀封口装置沿所述导轨运动;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包括切刀电机、凸轮连杆、切刀、封口压板、切刀压板、刀架、封口加热装置、电机架以及第二凸轮;
其中,所述切刀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切刀电机通过所述凸轮连杆驱动所述第二凸轮;
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刀架上;所述封口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的相对面;所述第二凸轮通过所述刀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切刀压板由复位位置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
所述切刀压板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优选地,还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刀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架;
当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所述切刀压板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时,所述拉簧呈拉伸状态;
当所述拉簧由拉伸状态复原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所述切刀压板复原。
优选地,还包括压簧;
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电机架,另一端连接切刀压板;
当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切刀压板在复位位置时,所述压簧呈压缩状态;当所述切刀、切刀压板压向所述封口加热装置时,所述压簧推动所述切刀压板压向所述切刀压板槽,从而切刀压板先于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与所述封口加热装置相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轨滑槽座和第二导轨滑槽座;
所述第一导轨滑槽座、所述第二导轨滑槽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轨的第一直线轴承组、第二直线轴承组;
所述电机架、所述刀架、所述封口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滑槽座、所述第二导轨滑槽座上。
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轴固定板、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第一导轨轴、第二导轨轴、第一直线轴承组、第二直线轴承组;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轴固定板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的一端;
所述第二导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轴固定板另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组设置在第一导轨轴上;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组设置在第二导轨轴上。
优选地,所述上封口机构6包括压板支架、第三电机、齿轮、齿条轴、齿条轴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压板加热装置以及右侧压板;
其中,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齿条轴座设置在所述压板支架的上侧面上;所述齿条轴设置在所述齿条轴座中且通过所述压板支架穿出后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的上侧面,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右侧压板上侧面;
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压板支架;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的一端、所述右侧压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齿轮驱动所述齿条轴在齿条轴座内运动;当所述齿条轴向上运动时,所述齿条轴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和右侧压板打开;当所述齿条轴向下运动时,所述齿条轴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和右侧压板闭合夹住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进行热封闭。
优选地,还包括感应片、上微动开关、下微动开关;
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齿条轴上;所述上微动开关、所述下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压板支架上;所述上微动开关、所述下微动开关之间形成感应片运动区间;
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感应片运动区间内。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感应片、上微动开关和下微动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铰链固定座和第二铰链固定座;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固定座铰接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的上侧面,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第二铰链固定座铰接所述右侧压板上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纯巾包装装置,实现了一次可以包装一条或是两条纯巾,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包装材料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易于推广;
3、本实用新型中卷材固定机构、卷材折复机构、送巾翻板机构、切刀封口机构以及上封口机构,能够实现纯巾包装的自动化进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纯巾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卷材折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送巾翻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刀封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封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卷材;2、卷材固定机构;3、卷材折复机构;4、送巾翻板机构;5、切刀封口机构;6、上封口机构;301、卷材过渡侧板;302、过渡轮;303、过渡板;304、外成型板;305、内成型板;306、成型开口板;307、成型板固定座;401、接水盘;402、左侧板;403、右侧板;404、第一电机;405、第一凸轮;406、第一连杆;407、第二连杆;408、翻板;409、第二电机;410、从动齿轮;411、主动齿轮;412、传动轴;413、传送带;501、推杆电机;502、切刀电机;503、第一导轨轴固定板;504、第一导轨轴;505、第一直线轴承组;506、第一导轨滑槽座;507、封口加热装置;508、封口压板;509、切刀压板;510、凸轮连杆;511、切刀;512、压簧;513、拉簧;514、第二凸轮;601、压板支架;602、第三电机;603、齿轮;604、齿条轴座;605、齿条轴;606、感应片;607、上微动开关;608、左压板加热装置;609、右侧压板;610、固定座;611、第一铰链固定座;612、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巾包装装置,包括卷材固定机构2、卷材折复机构3、送巾翻板机构4、切刀封口机构5以及上封口机构6;
其中,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上侧;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下游,所述上封口机构6设置在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的下游;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用于固定包装卷材1;
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用于将卷材固定机构2输送的包装卷材1折复成U形并保持开口;
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用于将制成的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U形的包装卷材1中;
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用于将包含纯巾的U形包装卷材1的两端口封闭、切断形成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拉出;
所述上封口机构6用于夹紧所述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封闭。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包装卷材1。
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包括过渡轮302、外成型板304、内成型板305以及成型开口板306;
所述外成型板304和所述内成型板305形成成型结构;所述成型开口板306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中,将所述成型结构分为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连通呈U形;
所述过渡轮302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的上游,且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1通过所述过渡轮302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1。
所述过渡轮302的数量为5个,具体为第一过渡轮、第二过渡轮、第三过渡轮、第四过渡轮以及第五过渡轮;
所述第二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上侧;所述第三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之间,且设置在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下侧;第五过渡轮与第四过渡轮相对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五过渡轮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1依次通过第一过渡轮的下侧面、第二过渡轮的上侧面、第三过渡轮的下侧面、第四过渡轮的上侧面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1。
优选地,还包括卷材过渡侧板301和过渡板303;
其中,所述过渡轮302设置在所述卷材过渡侧板301上;所述过渡板303的一端连接所述卷材过渡侧板301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外成型板304、内成型板305的上端。
优选地,还包括成型板固定座307;
其中,所述成型开口板306设置在所述成型板固定座307上;成型板固定座307设置有卷材出口。
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04、主动齿轮411、从动齿轮410、输送板、传动轴412、传送带413以及翻板机构;
其中,所述输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传送带413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传动轴412上;
所述第一电机404依次通过所述主动齿轮411、所述从动齿轮410、所述传动轴412驱动所述传送带413;
所述翻板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板的一端,当所述传送带413上的纯巾输送至所述翻板机构上时,所述翻板机构的翻板翻起将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的U形包装卷材1中。
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409、第一凸轮405、第一连杆406、第二连杆407、驱动轴以及翻板408;
所述第二电机409连接所述第一凸轮405;第一连杆40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轮405的外缘,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7的一端,第二连杆40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翻板408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能够随所述驱动轴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409依次通过第一凸轮405、第一连杆406、第二连杆407、驱动轴驱动翻板408翻起或落下;
所述翻板408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成型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左侧板402和右侧板403;
其中,所述输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402和右侧板403;所述左侧板402和所述右侧板403之间形成输送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接水盘401;
其中,所述接水盘401设置在所述输送板的另一端;所述接水盘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板402和右侧板403。
所述翻板408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板。
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包括导轨、切刀封口装置和推杆电机501;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推杆电机501驱动所述切刀封口装置沿所述导轨运动;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包括切刀电机502、凸轮连杆510、切刀511、封口压板508、切刀压板509、刀架、封口加热装置507、电机架以及第二凸轮514;
其中,所述切刀电机502设置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切刀电机502通过所述凸轮连杆510驱动所述第二凸轮514;
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509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刀架上;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设置在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509的相对面;所述第二凸轮514通过所述刀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切刀压板509由复位位置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
所述切刀压板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优选地,还包括拉簧513;所述拉簧513的一端连接所述刀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架;
当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511、所述切刀压板509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时,所述拉簧513呈拉伸状态;
当所述拉簧513由拉伸状态复原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511、所述切刀压板509复原。
优选地,还包括压簧512;
所述压簧512的一端连接电机架,另一端连接切刀压板509;
当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511、切刀压板509在复位位置时,所述压簧512呈压缩状态;当所述切刀511、切刀压板509压向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时,所述压簧512推动所述切刀压板509压向所述切刀压板槽,从而切刀压板509先于所述封口压板508、所述切刀511与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相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轨滑槽座506和第二导轨滑槽座;
所述第一导轨滑槽座506、所述第二导轨滑槽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轨的第一直线轴承组505、第二直线轴承组;
所述电机架、所述刀架、所述封口加热装置507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滑槽座506、所述第二导轨滑槽座上。
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轴固定板503、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第一导轨轴、第二导轨轴、第一直线轴承组505、第二直线轴承组;
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轴固定板503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的一端;
所述第二导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轴固定板503另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轴固定板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组505设置在第一导轨轴504上;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组设置在第二导轨轴上。
所述上封口机构6包括压板支架601、第三电机602、齿轮603、齿条轴605、齿条轴座604、第三连杆612、第四连杆、左压板加热装置608以及右侧压板609;
其中,所述第三电机602和所述齿条轴座604设置在所述压板支架601的上侧面上;所述齿条轴605设置在所述齿条轴座604中且通过所述压板支架601穿出后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12的一端、第四连杆一端;所述第三连杆61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608的上侧面,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右侧压板609上侧面;
所述固定座611连接所述压板支架601;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608的一端、所述右侧压板609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座611。
所述第三电机602通过所述齿轮603驱动所述齿条轴605在齿条轴座604内运动;当所述齿条轴605向上运动时,所述齿条轴605通过第三连杆612、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608和右侧压板609打开;当所述齿条轴605向下运动时,所述齿条轴605通过第三连杆612、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608和右侧压板609闭合夹住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进行热封闭。
优选地,还包括感应片606、上微动开关607、下微动开关;
所述感应片606设置在所述齿条轴605上;所述上微动开关607、所述下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压板支架上;所述上微动开关607、所述下微动开关之间形成感应片运动区间;
所述感应片606设置在所述感应片运动区间内。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感应片606、上微动开关607和下微动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铰链固定座611和第二铰链固定座;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6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固定座铰接611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608的上侧面,第四连杆的另一端第二铰链固定座铰接所述右侧压板609上侧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材固定机构(2)、卷材折复机构(3)、送巾翻板机构(4)、切刀封口机构(5)以及上封口机构(6);
其中,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上侧;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设置在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下游,所述上封口机构(6)设置在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的下游;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用于固定包装卷材;
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用于将卷材固定机构(2)输送的包装卷材折复成U形并保持开口;
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用于将制成的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U形的包装卷材中;
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用于将包含纯巾的U形包装卷材的两端口封闭、切断形成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拉出;
所述上封口机构(6)用于夹紧所述整体包装袋,并将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包装卷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包括过渡轮、外成型板、内成型板以及成型开口板;
所述外成型板和所述内成型板形成成型结构;所述成型开口板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中,将所述成型结构分为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第一成型区域和第二成型区域连通呈U形;
所述过渡轮设置在所述成型结构的上游,且设置在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通过所述过渡轮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的数量为5个,具体为第一过渡轮、第二过渡轮、第三过渡轮、第四过渡轮以及第五过渡轮;
所述第二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上侧;所述第三过渡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之间,且设置在第二过渡轮和第四过渡轮下侧;第五过渡轮与第四过渡轮相对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五过渡轮上侧;
所述卷材固定机构(2)的包装卷材依次通过第一过渡轮的下侧面、第二过渡轮的上侧面、第三过渡轮的下侧面、第四过渡轮的上侧面进入所述成型结构形成U形包装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巾翻板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输送板、传动轴、传送带以及翻板机构;
其中,所述输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传动轴上;
所述第一电机依次通过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传送带;
所述翻板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板的一端,当所述传送带上的纯巾输送至所述翻板机构上时,所述翻板机构的翻板翻起将纯巾通过所述开口送至折复成的U形包装卷材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轴以及翻板;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的外缘,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翻板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能够随所述驱动轴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依次通过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轴驱动翻板翻起或落下;
所述翻板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卷材折复机构(3)的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封口机构(5)包括导轨、切刀封口装置和推杆电机;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推杆电机驱动所述切刀封口装置沿所述导轨运动;
所述切刀封口装置包括切刀电机、凸轮连杆、切刀、封口压板、切刀压板、刀架、封口加热装置、电机架以及第二凸轮;
其中,所述切刀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架上;所述切刀电机通过所述凸轮连杆驱动所述第二凸轮;
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刀架上;所述封口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以及切刀压板的相对面;所述第二凸轮通过所述刀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切刀压板由复位位置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
所述切刀压板槽内设置有加热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刀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架;
当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所述切刀压板压入所述封口加热装置上的封口压板槽、切刀槽、切刀压板槽时,所述拉簧呈拉伸状态;
当所述拉簧由拉伸状态复原时,驱动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所述切刀压板复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簧;
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电机架,另一端连接切刀压板;
当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切刀压板在复位位置时,所述压簧呈压缩状态;当所述切刀、切刀压板压向所述封口加热装置时,所述压簧推动所述切刀压板压向所述切刀压板槽,从而切刀压板先于所述封口压板、所述切刀与所述封口加热装置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巾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口机构(6)包括压板支架、第三电机、齿轮、齿条轴、齿条轴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压板加热装置以及右侧压板;
其中,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齿条轴座设置在所述压板支架的上侧面上;所述齿条轴设置在所述齿条轴座中且通过所述压板支架穿出后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的上侧面,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右侧压板上侧面;
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压板支架;所述左压板加热装置的一端、所述右侧压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齿轮驱动所述齿条轴在齿条轴座内运动;当所述齿条轴向上运动时,所述齿条轴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和右侧压板打开;当所述齿条轴向下运动时,所述齿条轴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左压板加热装置和右侧压板闭合夹住所述整体包装袋的上侧边进行热封闭。
CN201620223519.0U 2016-03-22 2016-03-22 纯巾包装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3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3519.0U CN205837292U (zh) 2016-03-22 2016-03-22 纯巾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3519.0U CN205837292U (zh) 2016-03-22 2016-03-22 纯巾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7292U true CN205837292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351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37292U (zh) 2016-03-22 2016-03-22 纯巾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72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846A (zh) * 2016-03-22 2016-06-08 上海克拉方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纯巾包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846A (zh) * 2016-03-22 2016-06-08 上海克拉方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纯巾包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5448B (zh) 一种用于便秘老人的装置
CN205837292U (zh) 纯巾包装装置
CN205396716U (zh) 切刀封口机构
CN105644846B (zh) 纯巾包装装置
CN205418298U (zh) 卷材折复机构
CN111772858B (zh) 一种生猪养殖灌药开口用固定装置及方法
CN209225538U (zh) 上封口机构
CN209225490U (zh) 送巾翻板机构
KR20120002529A (ko) 시트형상 화장료
CN102763725A (zh) 红茶菌酸奶发酵方法
CN211024016U (zh) 一种眼科临床用眼部热敷装置
CN211810523U (zh) 一种家用热塑包装封口夹
CN205124965U (zh) 一种酵素发酵器
CN114190598A (zh) 一种预设装配结构的导油棉及其加工工艺
CN219313451U (zh) 一种医药包装用洁净袋
CN204863484U (zh) 一次性咽喉科诊疗物品包
CN2209935Y (zh) 一种湿卫生纸的自动送纸装置
CN215514466U (zh) 一种原浆面膜的包装设备
CN210527258U (zh) 一种异形食品包装袋
CN203988598U (zh) 一种暖腰带
CN207167658U (zh) 一种螺旋式保健品原料杀菌罐
CN214806052U (zh) 一种医用棉签袋
CN213487366U (zh) 一种多功能分体式妈咪包
CN208838612U (zh) 一种便携式孕吐器
CN213698525U (zh) 一种心内科药物外敷护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