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7020U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7020U
CN205827020U CN201620654889.XU CN201620654889U CN205827020U CN 205827020 U CN205827020 U CN 205827020U CN 201620654889 U CN201620654889 U CN 201620654889U CN 205827020 U CN205827020 U CN 205827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urved surfaces
lens
incident curv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548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珺
周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548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7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7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70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显示装置中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透镜和光源,所述透镜底部设有光源空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空腔内,所述透镜底部涂布有反射颗粒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可通过反射颗粒层将光源向下方向射出的光线或者相邻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回透镜,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可通过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来提高光源的照射面积,使相邻光源之间的照射面积可以相互叠加,以避免暗带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光的均匀性,并且,可适当提高相邻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光源的数量,进一步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显示装置中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传统的背光模组为了避免相邻光源之间产生暗带(通常光源的出光中心亮度较高,边缘亮度较低),通常将光源的距离设置较小,导致能耗较大。
随着LED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降低能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使得如何保持光源的亮度与均匀度并降低能耗、提高光的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耗低、光的利用率高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灯板、透镜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灯板上,所述透镜底部设有光源空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空腔内,所述灯板位于所述透镜底部的光源空腔内的部分涂布有反射颗粒层,所述光源空腔由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所构成,其中一个所述入光曲面位于所述光源的左侧,其中另一个所述入光曲面位于所述光源的右侧,所述光源的中心位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对称轴上,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对称轴相重合,所述入光曲面为圆弧凹曲面,所述透镜为凹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夹角为15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颗粒层为平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颗粒层包括均匀分布的全反射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反射颗粒为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反射颗粒层将光源向下方向射出的光线或者相邻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回透镜,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可通过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来提高光源的照射面积,使相邻光源之间的照射面积可以相互叠加,以避免暗带的产生,并且,通过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将光线向左右两边发散,可降低光源中心的亮度,提高光源边缘的亮度,相比传统光源中心亮四周暗,更加有利于提高光的均匀性,最终可适当提高相邻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光源的数量,进一步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的附图标号为:透镜1;光源空腔11;光源2;反射颗粒层3;光线4;入光曲面5。
如图1所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灯板、透镜1和光源2,所述光源2设置在所述灯板上,所述透镜1底部设有光源空腔11,所述光源2设置在所述光源空腔11内,所述灯板位于所述透镜1底部的光源空腔11内的部分涂布有反射颗粒层3,所述光源空腔11由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5所构成,其中一个所述入光曲面5位于所述光源2的左侧,其中另一个所述入光曲面5位于所述光源2的右侧,所述光源2的中心位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5的对称轴上,所述光源2的出光方向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5的对称轴相重合,所述入光曲面5为圆弧凹曲面,所述透镜1为凹透镜。
如图1所示,二个所述入光曲面5的夹角为钝角,优选为150度,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光源2的照射面积。
如图1所示,所述光源2为发光二极管。
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颗粒层3为平面状。
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颗粒层3包括均匀分布的全反射颗粒。
如图1所示,所述全反射颗粒为球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一方面,光源2向下方向射出的光线或者相邻光源所发出的光线4经反射颗粒层3折射后又进入透镜1中,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可通过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5来提高光源2的照射面积,使相邻光源之间的照射面积可以相互叠加,以避免暗带的产生,并且,通过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5将光线向左右两边发散,可降低光源中心的亮度,提高光源边缘的亮度,相比传统光源中心亮四周暗,更加有利于提高光的均匀性,最终可适当提高相邻光源2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光源2的数量,进一步降低能耗。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透镜和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灯板上,所述透镜底部设有光源空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空腔内,所述灯板位于所述透镜底部的光源空腔内的部分涂布有反射颗粒层,所述光源空腔由二个轴对称设置的入光曲面所构成,其中一个所述入光曲面位于所述光源的左侧,其中另一个所述入光曲面位于所述光源的右侧,所述光源的中心位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对称轴上,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对称轴相重合,所述入光曲面为圆弧凹曲面,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透镜为凹透镜,所述反射颗粒层为平面状,所述反射颗粒层包括均匀分布的全反射颗粒,所述全反射颗粒为球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入光曲面的夹角为15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CN201620654889.XU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7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4889.XU CN205827020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4889.XU CN205827020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7020U true CN205827020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488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7020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70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448A (zh) * 2017-05-15 2018-08-14 苏州奥浦迪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透镜及其构成的背光模组
WO2020237789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448A (zh) * 2017-05-15 2018-08-14 苏州奥浦迪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透镜及其构成的背光模组
WO2020237789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7479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led透镜
CN201281290Y (zh) 双侧照明的光学透镜体
CN203784831U (zh) 一种新型反射式透镜
CN102478217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3273503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TW201300894A (zh) 側光式背光模組
CN205827020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994396B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
CN108167683A (zh) 复合扩散板及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44625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196097B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柱面透镜
CN104570473A (zh) 一种增亮膜
CN204389728U (zh) 一种光线集中且均光的导光板
CN209028244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05733U (zh) 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折反射式透镜
CN206741161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用led透镜
CN203240488U (zh) 背光透镜、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2938114U (zh) 一种光源
CN206573824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702033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167746U (zh) 一种能够降低光能损耗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
CN106200120B (zh) 一种光束调整元件、发光组件及背光模组
CN204730021U (zh) 一种圆环型侧光式背光源
CN109597241A (zh) 一种椭球面广角背光源透镜
CN2052296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