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8244U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8244U
CN209028244U CN201821869017.0U CN201821869017U CN209028244U CN 209028244 U CN209028244 U CN 209028244U CN 201821869017 U CN201821869017 U CN 201821869017U CN 209028244 U CN209028244 U CN 209028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incidenc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90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90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8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8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8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导光板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对应多个外部光源的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与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底面包括沿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当将该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提前解决灯影缺陷的尾端问题,从而提高导光板的导光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D)设计原理源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导光板以光学级亚克力(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为基材,运用液晶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技术,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经电脑对导光点计算,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
为了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显示器,大多数厂家主要采用的是减少背光模组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的颗数,从而减少灯条、电子端主板及供电驱动的成本,同时由于LED灯珠的颗数的减少,背光模组的功耗也会减小。然而,减少背光模组的LED灯珠的颗数会导致灯影等缺陷,而一体式的网点设计会加重灯影缺陷,使得灯影缺陷的尾端继续延长一段距离,从而使得导光板的亮度均匀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旨在解决导光板的灯影缺陷的尾端延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导光板,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
入光面,对应多个外部光源设置;
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以及
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可选地,所述外部光源在所述入光面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密度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对应光源组件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
光源组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反射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以及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在所述入光面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密度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与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组件、反射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对应所述光源组件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光源组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底面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当将该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设置有网点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高,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并未设置任何网点,该间隔区域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低,因此灯影的尾端缺陷在该间隔区域不会继续延长,即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提前解决灯影问题,从而提高导光板的导光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100-显示装置,200-背光模组,210-反射板,220-导光板,221-底面,222-第一区域,224-第二区域,225-入光面,227-第一导光网点,228-出光面,229-第二导光网点,230-光学膜片组,240-光源组件,241-灯珠,300-显示面板,310-第一基板,320-第二基板,330-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220,用于背光模组200中,包括:
入光面225,对应多个外部光源设置;
出光面228,与入光面225连接;以及
底面221,与出光面228相对设置;
其中,底面221包括沿远离入光面225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第一区域222位于底面221邻近入光面225的一侧,第一区域222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224的面积,第一区域222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227,第二区域224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229。当将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20应用于背光模组200中时,背光模组200包括光源组件240,光源组件24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灯珠241,具体可以是LED灯柱,多个LED灯珠241朝向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5出光,该多个LED灯珠241即为多个外部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220的底面22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第一区域222位于底面221邻近入光面225的一侧,第一区域222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227,第二区域224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229,当将该导光板220应用于背光模组200中时,设置有网点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高,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并未设置任何网点,该间隔区域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低,因此灯影的尾端缺陷在该间隔区域不会继续延长,即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222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提前解决灯影问题,从而提高导光板220的导光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外部光源在入光面225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第一区域222中,以光源区域为圆心,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当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0后,光线以光源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散射,随着远离光源区域,光线的散射概率逐渐减弱,参见图1,介于相邻两个外部光源之间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最小,光线的散射概率最弱,该区域的光线主要是朝出光面228射出,对应光源区域的部位,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较大,进而对光源区域对应的光线进行散射,避免光强过于集中,因此能够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外部光源在入光面225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第一区域222中,以光源区域为圆心,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当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0后,光线以光源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随着远离光源区域,光线的散射概率逐渐减弱,为了避免光线的散射概率衰减的过快,设置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大于第二导光网点229的尺寸,由于第二导光网点229的尺寸较小,那么在第二区域224中可以设置更多第二导光网点229,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20的第二区域224的散射强度,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可选的,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通过将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设置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使得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能够对光线进行散射,提高导光板220出光的均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222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更好地解决灯影问题,因此在第二区域224中,第二导光网点229均匀分布即可实现较为均匀的出光,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使用,第二导光网点229也可以如第一区域222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排布规律设置。
可选的,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例如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正方形,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2与图3,并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200,其采用上述导光板220提前解决灯影的尾端延长问题,具体包括:
导光板220,包括入光面225、与入光面225连接的出光面228,以及与出光面228相对设置的底面221;
光源组件240,面对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5设置;
反射板210,设于导光板220的底面221上;以及
光学膜片组230,设于导光板220的出光面228上;
其中,底面221包括沿远离入光面225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第一区域222位于底面221邻近入光面225的一侧,第一区域222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224的面积,第一区域222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227,第二区域224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229。光源组件24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LED灯珠241,具体可以是LED灯柱,多个LED灯珠241朝向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5出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其导光板220的底面22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第一区域222位于底面221邻近入光面225的一侧,第一区域222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227,第二区域224具有形成在底面221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229,当将该导光板220应用于背光模组200中时,设置有网点的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高,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并未设置任何网点,该间隔区域的光线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的概率较低,因此灯影的尾端缺陷在该间隔区域不会继续延长,即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222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提前解决灯影问题,从而提高导光板220的导光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LED灯珠241在入光面225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第一区域222中,以光源区域为圆心,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当光源组件24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0后,光线以光源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散射,随着远离光源区域,光线的散射概率逐渐减弱,参见图1,介于相邻两个外部光源之间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最小,光线的散射概率最弱,该区域的光线主要是朝出光面228射出,对应光源区域的部位,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较大,进而对光源区域对应的光线进行散射,避免光强过于集中,因此能够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大于第二导光网点229的尺寸,由于第二导光网点229的尺寸较小,那么在第二区域224中可以设置更多第二导光网点229,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20的第二区域224的散射强度,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LED灯珠241在入光面225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第一区域222中,以光源区域为圆心,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当光源组件24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0后,光线以光源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密度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随着远离光源区域,光线的散射概率逐渐减弱,为了避免光线的散射概率衰减的过快,设置第一导光网点227的尺寸沿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使得导光板220的出光更佳均匀。
可选的,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图2所示的导光板220的第一导光网点227和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凸点结构,图3所示的导光板220的第一导光网点227和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凹点结构,通过将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设置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使得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能够对光线进行散射,提高导光板220出光的均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222与第二区域224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第一区域222与间隔区域配合能够更好地解决灯影问题,因此在第二区域224中,第二导光网点229均匀分布即可实现较为均匀的出光,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使用,第二导光网点229也可以如第一区域222的第一导光网点227的排布规律设置。
可选的,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例如第一导光网点227与第二导光网点229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正方形,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230可以包括多层光学膜片,如扩散片、下棱镜片以及上棱镜片等,能够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
请参照图4与图5,并结合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200与设于背光模组200上的显示面板300。显示面板3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310与第二基板320,以及设于第一基板310与第二基板320之间的液晶层330。其中,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导光板220的第一导光网点227和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凸点结构,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导光板220的第一导光网点227和第二导光网点229为凹点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板,用于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光面,对应多个外部光源设置;
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以及
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光源在所述入光面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密度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沿所述光源区域的径向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为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的尺寸。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
光源组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反射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以及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在所述入光面的垂直投影的位置为光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密度沿所述外部光源的径向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所述光源区域为圆心,所述第一导光网点的尺寸沿所述外部光源的径向逐渐增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与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组件、反射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对应所述光源组件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光源组件面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其中,所述底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底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网点,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个第二导光网点。
CN201821869017.0U 2018-11-13 2018-11-13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028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9017.0U CN209028244U (zh) 2018-11-13 2018-11-13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9017.0U CN209028244U (zh) 2018-11-13 2018-11-13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8244U true CN209028244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09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9017.0U Active CN209028244U (zh) 2018-11-13 2018-11-13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8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4917A (zh) * 2021-06-30 2021-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4917A (zh) * 2021-06-30 2021-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2787B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3471009A (zh) 新型led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US9028128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KR102266737B1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CN203784831U (zh) 一种新型反射式透镜
CN102679243B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2767768A (zh)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US1081685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0314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3686878U (zh) 新型led背光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CN101191945B (zh) 背光模组
US7766533B2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a display and general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207566B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866164B2 (ja) エリア制御可能なバックライト
WO2016086534A1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30747U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9028244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822139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380278U (zh) 一种led背光源结构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204883126U (zh) 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US2013014805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533426U (zh) 新型led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CN101813295B (zh)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导光板结构
CN10367274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