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6513U -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6513U
CN205826513U CN201620525879.6U CN201620525879U CN205826513U CN 205826513 U CN205826513 U CN 205826513U CN 201620525879 U CN201620525879 U CN 201620525879U CN 205826513 U CN205826513 U CN 205826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hamber
pore
control module
tes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258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庄泉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庄泉洁 filed Critical 庄泉洁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6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65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该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包括:第一血液腔室、第二血液腔室以及若干检测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内具有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该第一血液腔室内高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于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血液腔室,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血液腔室通过管道连接若干检测腔,各检测腔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气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血液样本的自动抽取、自动注入检测腔、恒温加热以及血液样本的自动搅拌。

Description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医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背景技术
血栓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液形成栓塞而引起的心梗、脑梗等多种疾病的总称。根据国际及我国卫生组织机构发布的资料,由血栓病导致的死亡率长期占据各病因死亡的首位,血栓病具有致死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致残率高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
血小板是血液中凝血和止血功能的重要成份,长期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血小板是血栓形成中第一和关键的因素。血小板功能检测,不仅可以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防治血栓,在诊断某些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缺陷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在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抗血栓疗法、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浓度等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现有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方法中,上世纪实用新型的光学比浊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但不针对全血,需专门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因此操作耗时长,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因此,逐渐有研究提出全血检测,针对全血检测,重要难题是:由于红细胞占据整个检测的45%左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对于整个光学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会影响最后的吸收光。目前全血检测的两个通常手段是:(1)裂解红细胞,稀释最后的工作液;(2)通过离心或者膜过滤的方式机械分离红细胞。但这两种手段带来的问题是:(1)红细胞裂解,导致ADP(二磷酸腺苷)释放,ADP是血小板的激动剂,会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2)使用有孔膜过滤红细胞,可能造成潜在的血小板损失,影响最后血小板功能的测定。
另外,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血液样品一般都由研究人员医务人员人工收集制备,导致检测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其可以实现血液样本的自动抽取、自动注入检测腔、恒温加热以及血液样本的自动搅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包括:第一血液腔室、第二血液腔室以及若干检测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内具有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该第一血液腔室内高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于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血液腔室,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血液腔室通过管道连接若干检测腔,各检测腔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设有第一检测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血液腔室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于各检测腔与所述第三气孔连接的管道上设置第二检测孔,用于检测各检测腔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
进一步地,该第二检测孔设置于各检测腔与所述第三气孔连接的管道末端的第三腔室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侧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由气泵和阀控制向小孔内充气或控制小孔的开关。
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检测孔、第二检测孔所在腔室的两边板卡上分别装有光源以及光电晶体管。
进一步地,各检测腔周围装设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各检测腔外设有磁力棒,检测腔内设有磁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用于检测血液样品提供装置检测腔中的血液样本,包括:
抽血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血液样品提供装置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其连接该主控模块;
光学检测模块,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于检测腔一侧发射光源,于检测腔另一侧采集接收到的光通量,并将接收到的光通量转换成电压信号,对该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后传送至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抽血控制模块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检测模块包括:
光发射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由该主控模块控制光源的发射;
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利用光电池接收光通量,并利用光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送至信号采样电路;
信号采样电路,对所述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送至主控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其可以实现血液样本的自动抽取、自动注入检测腔、恒温加热以及血液样本的自动搅拌,便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光学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各检测腔前后两端的加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各检测腔前后两端加热铝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光学检测模块51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加热控制模块73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主控板的硬件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的硬件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接收与信号采样板硬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之前,先说明利用光学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原理:
图1(a)与图1(b)为利用光学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全血样本中加入抗凝药物和激活剂,激活剂是诱发样本中的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如果抗凝药物有效,则血小板不与凝聚介质发生聚集,如图1(a),因此有效样本区域内,光透射率低;而图1(b)是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的血液样本,这时抗凝药物无效,血小板在激活剂的作用下与聚集介质发生聚集,有效样本区域内,光透射率高。建立有效区域内透射光强度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也就可以定量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包括:第一血液腔室1、第二血液腔室2以及若干检测腔31-3N。
第一血液腔室1内具有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4在第一血液腔室1内的高度高于第二管道5,第一血液腔室1内具有一刻度线,该刻度线低于该第一管道4而高于该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4一端置于第一血液腔室1内部,另一端处于第一血液腔室1外部,该第一管道4置于第一血液腔室1内部的一端高于处于第一血液腔室1外部的一端,且置于第一血液腔室1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气孔6,第一气孔6由气泵和阀控制以向小孔内充气或开关状态控制,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管道4呈U型,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血液腔室1通过第二管道5连接第二血液腔室2,较佳地,该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分别为长、短针头;第二血液腔室2设有第二气孔7,该第二气孔7由气泵和阀控制以向小孔内充气或开关状态控制,较佳地,第二气孔7设置于第二血液腔室2远离第二管道5的另一侧上端,该第二血液腔室2通过管道连接各检测腔31-3N,以将血液注入各检测腔,各检测腔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气孔8,该第三气孔由气泵和阀控制以向小孔内充气或开关状态控制。
较佳地,该第二血液腔室2还设有第一检测孔9,该第一检测孔9用于检测第二血液腔室2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本实用新型之血液样品提供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孔10,用于检测各检测腔31-3N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孔10设置于各检测腔31-3N与第三气孔8连接的管道上,为保证检测腔中充满血液,仅当第二检测孔10检测血液到位后,停止向第二气孔7充气,在惯性作用下,血液可能高于第二检测孔10的位置,较佳地,第三气孔8的位置应高于第二检测孔10的位置。
较佳地,各检测腔31-3N周围装有加热装置,以对检测腔内的血液样本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以设置在36.5到38.5摄氏度之间,以模拟人体温度环境。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各检测腔前后两端的加热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各检测腔前后两端加热铝板示意图,利用该加热结构,将加热温度控制在36.5到38.5摄氏度之间,以使各检测腔内的血液更符合人体温度环境。
以下将配合图2通过一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之血液样品提供装置的工作原理:
1、首先把血样注入第一血液腔室1到达刻度线的位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管道4为一长针头,第二管道5为一短针头,其刻度线的设计高于短针头的位置,低于长针头的位置;长针头与第一气孔6相通,第一气孔6由气泵来控制向小孔内充气,此时第二气孔7打开,第三气孔8关闭。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一血液腔室1内的血液通过短针头的通道被压到第二血液腔室2内。
2、第一检测孔9为第二血液腔室2内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本实用新型在第二血液腔室2的两边板卡上分别装有420nm的光源(光发射)以及光电晶体管(光接收),由于血液对420nm的光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因此可以用光电晶体管来检测血液是否到位,当检测第二血液腔室2中血液到达检测位,则控制第一气孔6的气泵停止工作,血液不再由第一血液腔室1注入第二血液腔室2。
3、当第一检测孔9检测第二血液腔室2中的血液到位之后,第二气孔7由气泵控制向小孔内充气,此时第一气孔6关闭,第三气孔8打开,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二血液腔室2内的血液顺着管道分别注入检测腔31,检测腔32、检测腔33、检测腔3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检测腔为4个,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检测孔10为各检测腔内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同样,在第三血液腔室11的两边板卡上分别装有420nm的光源(光发射)以及光电晶体管(光接收),利用光电晶体管来检测血液是否到位,当第二检测孔10检测到血液到位后,气泵停止向第二气孔7充气。
4、检测腔31-34周围装有由加热铝板实现的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设置在36.5到38.5摄氏度之间,当血液达到设定温度后,检测腔外磁力棒开始运动,带动检测腔内的磁珠运动,则完成血液的搅拌功能,使4个检测腔内的生物试剂充分溶解于血液中。
抗凝药物、激活剂、及凝集介质(bead)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试剂的关键,在特定的测定波长处,凝集介质(bead)相对于红细胞要有更高的吸收特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包括:抽血控制模块50、光学检测模块51以及主控模块52。
其中,抽血控制模块50主要由由阀和泵组成,设置于血液样品提供装置的第一气孔6、第二气孔7、第三气孔8,其连接主控模块52,由主控模块52对抽血控制模块50(阀和泵)进行控制以完成对血液样品提供装置中各气孔的开关状态控制及充气状态的控制,从而实现血液自动注入各检测腔;光学检测模块51,由主控模块52控制于检测腔一侧发射光源,而于检测腔另一侧采集接收到的光通量,并将接收到的光通量转换成电压信号,对该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后传送至主控模块52,由主控模块52对采样值进行分析建模,反演出血小板在抗凝药物的作用下发生血液聚集的程度。
图6为图5中光学检测模块51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光学检测模块51进一步包括:光发射电路510、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511以及信号采样电路512,其中,光发射电路510设置于检测腔的一侧,其连接主控模块52,由主控模块52控制光源的发射;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511与信号采样电路512设置于检测腔的另一侧,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511利用光电池接收光通量,并利用光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即,光电转换特性是将光电池表面接收到的光通量转换成了光电流,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硅光电池输出的是弱电流信号,采样之前需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511还包括用于检测血液是否到位的光电二极管;信号采样电路512,对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511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进行AD(模数)转换后传送至主控模块52,主控模块52则对获得的采样值进行分析建模,反演出血小板在抗凝药物的作用下发生血液聚集的程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除包括抽血控制模块70、光学检测模块71以及主控模块72外,还包括加热控制模块73,该加热控制模块73连接血液样品提供装置的加热装置与主控模块72,以在主控模块72的控制下,控制加热装置对检测腔内的血液加热,模拟人体温度环境。
图8为图7中加热控制模块73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加热控制模块73包括加热电路730、温度检测和放大电路731以及温度控制MCU732,其中温度控制MCU732控制加热电路730开始对检测腔内的血液进行加热,温度检测和放大电路731对血液温度进行检测,并将采集的温度放大后传送至温度控制MCU732,由温度控制MCU732控制加热电路730的有效加热时间,从而使血液温度保持在人体温度环境(例如36.5-38.5度之间)。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除包含抽血控制模块90、光学检测模块91、主控模块92及加热控制模块93,该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还包括血液搅拌控制模块94,该血液搅拌控制模块94由主控模块92控制,以于检测腔内的血液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检测腔外磁力棒开始运动,带动检测腔内的磁珠运动,完成血液的搅拌功能,使检测腔内的生物试剂充分溶解于血液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除包含抽血控制模块100、光学检测模块101、主控模块102、加热控制模块103以及血液搅拌控制模块104外,该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还包括显示与输入模块105以及存储模块106,显示与输入模块105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即将检测结果进行显示以及接收用户的系统参数设置等,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显示与输入模块105采用触摸屏,显示检测结果并接收系统参数设置;存储模块106则用于存储检测数据与系统校准结果。
以下将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在该具体实例中,将上述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各部分设计为如下三个独立的板子:
1、主控板:其示意图见图11,负责控制TFT-LCD触摸屏、抽血控制模块和血液搅拌控制模块、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光源的开关和加热电路的加热、光接收与信号采样板AD芯片的采样,同时向这两块板供电,该主控板主要包括:电源模块110、主控芯片模块111、TFT-LCD模块112、抽血控制模块113和血液搅拌控制模块114、存储模块115、UART116以及与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的接口117、与光接收与信号采样板的接口118。
2、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受控于主控板,用于打开光源和开始加热及恒温控制,其示意图见图12。主控板和加热控制模块之间通过UART通信。同时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上有单独的MCU用于P I D温度的控制以及单独EEPROM用于设定温度的存储。
该板主要有两个模块:光发射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由MCU、加热电路、温度检测和放大电路组成。具体过程为MCU控制加热电路开始对血液进行加热,同时对血液温度进行检测并控制加热电路有效加热时间,从而使血液温度保持在36.5-38.5度之间。光发射与温度控制板和主控板之间用线缆连接,该板可以自由向光检测板挤压,用于压紧检测样本容器,同时加热板上的MCU与主控板上的MCU通过UART通信。
3、光接收与信号采样板:光接收与信号采样板同样受控于主控板,用于进行光电转换和采样,示意图见图13。
光接收板主要由光接收和电流-电压变换电路、信号采样电路组成,同时还包括用于检测血液是否到位的光电二极管。光接收主要利用光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际上是器件表面接收到的光通量转换成了光电流。考虑到光电池输出的是弱电流信号,采样之前需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主控板将3.3V、5V、12V电源电压提供给光接收板,同时对光接收板的采样电路进行控制。主控芯片通过SPI总线与采样芯片通信,通信内容包括主控芯片对开始采样的时间、采样频率、工作模式选择等。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包括:第一血液腔室、第二血液腔室以及若干检测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内具有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该第一血液腔室内高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于所述第一血液腔室外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血液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血液腔室,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血液腔室通过管道连接若干检测腔,各检测腔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设有第一检测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血液腔室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于各检测腔与所述第三气孔连接的管道上设置第二检测孔,用于检测各检测腔内的血液是否到位监测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检测孔设置于各检测腔与所述第三气孔连接的管道末端的第三腔室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血液腔室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侧上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由气泵和阀控制向小孔内充气或控制小孔的开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检测孔、第二检测孔所在腔室的两边板卡上分别装有光源以及光电晶体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检测腔周围装设有加热装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检测腔外设有磁力棒,检测腔内设有磁珠。
9.一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用于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样品提供装置检测腔中的血液样本,包括:
抽血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血液样品提供装置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其连接主控模块;
光学检测模块,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于检测腔一侧发射光源,于检测腔另 一侧采集接收到的光通量,并将接收到的光通量转换成电压信号,对该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后传送至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抽血控制模块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包括:
光发射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由该主控模块控制光源的发射;
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利用光电池接收光通量,并利用光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送至信号采样电路;
信号采样电路,对所述光接收与电流-电压变换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送至主控模块。
CN201620525879.6U 2016-02-24 2016-06-02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65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6912 2016-02-24
CN2016201369126 2016-02-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6513U true CN205826513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2587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6513U (zh) 2016-02-24 2016-06-02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65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1413A (zh) * 2016-02-24 2017-09-01 庄泉洁 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检测方法
CN110412256A (zh) * 2018-12-28 2019-11-05 苏州康容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样本测试芯片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1413A (zh) * 2016-02-24 2017-09-01 庄泉洁 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检测方法
CN107121413B (zh) * 2016-02-24 2019-12-10 上海澜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检测方法
CN110412256A (zh) * 2018-12-28 2019-11-05 苏州康容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样本测试芯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0961B (zh) 高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鉴定食源性病原体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11510324A (ja) 自己洗浄排出物チャンバを含む早期の腹膜炎検出のための装置並びに方法
CN205826513U (zh) 一种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
CN101587071B (zh) 氧化锌量子点标记抗体的荧光免疫测定方法
CN103045469A (zh) 多通道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定量检测器
CN106290891A (zh) Galectin‑3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条
CN202005754U (zh) 可监测血液中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荧光光纤传感器
CN108732134A (zh) 一种多波长散射及透射比浊测量装置
CN204086137U (zh) 用于胶乳比浊法的装置及分析仪
CN107121413B (zh) 血液样品提供装置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检测方法
CN203479704U (zh) 一种测量微生物悬浮液光密度的仪器
CN113504153A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血液粘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4758612U (zh) 抗凝血药药效检测仪
CN103940817B (zh) 一种内置试剂的液体样品采集检测器
CN101995481B (zh) 超痕量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仪
CN105866072A (zh) 基于冷光源的凝血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CN204882371U (zh) 数字化光电生物传感器
CN204731154U (zh) 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仪
CN203798733U (zh) 一种poct特定蛋白分析系统
CN106770078A (zh) 一种激光诱导荧光食品检测仪
CN206248539U (zh) 定量分析仪
CN202599846U (zh) 临床生化样品成组检测装置及试剂盒
CN110376168A (zh) 远程血糖检测系统
CN207675744U (zh) 无线传输型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装置
CN202005753U (zh) 可实时监测血液中溶氧分压和pH值的荧光光纤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3

Address after: 200240 I4047 1 floor, 41 building, 398 Heq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an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0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Dongchuan road 811 Lane 80 501

Patentee before: Zhuang Quanji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