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2908U -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 Google Patents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2908U
CN205822908U CN201620554296.6U CN201620554296U CN205822908U CN 205822908 U CN205822908 U CN 205822908U CN 201620554296 U CN201620554296 U CN 201620554296U CN 205822908 U CN205822908 U CN 205822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ompound cross
power transmission
rod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542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斌
郁杰
颜启昕
李德全
王佳佳
邱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542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2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2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2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横担,所述复合横担用于与输电杆的杆体相固定连接,该复合横担包括:本体和绝缘层。本体沿纵长方向延伸,且本体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制成的。绝缘层包覆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由硅橡胶制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电杆,该输电杆包括:杆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至少一个复合横担。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横担以及输电杆,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复合横担不但可以支承输电导线,使输电导线按照规定,在横担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布。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横担的强度更高、更耐老化、耐污、具有防闪络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输电杆安装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Description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背景技术
横担是输电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横担上通常设有瓷瓶或支柱绝缘子用来支撑输电导线,并使输电导线按照规定,在横担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布。
现有的横担多采用金属制成,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082220.3中公开的桥架可调横担,由硬质不锈钢制成,两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横担和支架相连,所述可调横担为一长方形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在宽度中线上设有一排固定孔。虽然该金属横担能满足应用强度的需要。但是金属横担质量重,以致于施加在输电杆杆体的作用力较大。而且耐腐蚀性较差。另外金属横担的电气性能不好,易造成闪络问题。
为了解决金属横担的上述缺陷,现有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复合横担,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310199154.3中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横担。该复合横担包括绝缘芯棒、固定在绝缘芯棒上的伞裙、固定连接在绝缘芯棒两端的连接头。该复合横担的伞裙采用脂环户外树脂制成后浇注固定在绝缘芯棒的复合层上。这种复合横担虽然解决了金属横担质量重、耐腐蚀性较差、以及电气性能不好的技术问题,但是这种复合横担由于伞裙采用树脂制成,复合横担长期在户外使用过程中,伞裙的树脂易老化腐蚀,老化后的伞裙强度降低,不能起到保护复合横担绝缘芯棒的目的。
而且该复合横担的连接头一端的固定件用于将复合横担固定在输电杆的杆体上,另一端的固定件用于挂输电导线。该复合横担在与输电杆的杆体配合使用时,需要在杆体的两侧分别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合横担,以此来支承输电导线。但是这种复合横担安装在输电杆的杆体两侧时,为了保证输电导线与杆体之间的间距,需要复合横担在杆体上的高度完全一致。这就给操作人员增加了安装复合横担的难度,安装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横担,所述复合横担用于与输电杆的杆体相固定连接,包括:
玻璃纤维和树脂制成的纵长延伸的本体;
包覆所述本体至少部分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硅橡胶制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横担应用在低电压领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为伞裙,其包覆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伞裙包括至少三个伞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为护套,其包覆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套的厚度为2-5m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腔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形成有能支承输电导线的支撑部,其能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在所述本体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收容所述输电导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并用于支承输电导线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固接在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收容所述输电导线的第二凹槽,以使得所述输电导线经过所述第二凹槽被支承于所述本体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头相固接,以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选自圆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或工字形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输电杆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电杆,该输电杆包括杆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复合横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与所述复合横担的中部相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与所述复合横担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借由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复合横担不但可以支承输电导线,使输电导线按照规定,在横担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布。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横担的强度更高、更耐老化、耐污、具有防闪络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输电杆安装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第二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本体的截面选取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电杆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输电杆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电杆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出了本实用新型输电杆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复合横担;2、杆体;3、本体;31、腔室;4、伞裙;41、伞片;5、护套;6、连接头;61、第二凹槽;62、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输电杆;9、绝缘子;10、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横担1,所述复合横担1用于与输电杆8的杆体2相固定连接。该复合横担1包括:玻璃纤维和树脂制成的纵长延伸的本体3;以及包覆所述本体3至少部分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硅橡胶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横担1固定连接在输电杆8的杆体2上。请参见附图7和附图8,复合横担1可以通过中间构件与杆体2相固定连接。其中,中间构件通常可以选用两端带有螺纹的U形抱箍。利用抱箍将杆体2箍住后,使抱箍两端穿出复合横担1的本体3,再利用螺母旋拧至U形抱箍的两端进行紧固。
为了在复合横担1的本体3上支承输电导线,该复合横担1的本体3可以沿轴向延伸。比如,该本体3可以为直杆形状。
同时,基于本体3需要有足够的支承强度,该本体3可以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混合后拉挤成型。当然地,该本体3还可以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混合后模压成型。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两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出任何限定。制造本体3的树脂可以选自聚氨酯、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不饱和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可以仅对本体3的一部分进行包覆。例如,绝缘层可以对与杆体2非连接处的本体3的外周面进行包覆。然而对于与输电杆8的杆体2接触处的本体3,也就是没有包覆绝缘层的本体3,也可以采用氟碳漆进行涂刷保护。当然地,为了使绝缘层具有对本体3更好的防护效果,防止本体3老化,该绝缘层还可以包覆全部本体3。
基于绝缘层具有较好的憎水性、抗老化性、耐漏电起痕性和耐电蚀损性大的考虑,该绝缘层可以采用模压硫化成型的硅橡胶制成。当然地,该绝缘层也可以采用整体注射成型的硅橡胶制成。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两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出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硅橡胶制造的绝缘层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相较于树脂材料防脆断性能好,重量轻,使用寿命高,可以满足三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横担1借由以上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以将复合横担1呈大致垂直状态固定在杆体2上以形成输电杆8,再将输电导线收容在复合横担1上即可。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横担1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横担1可以应用在35kv以下的电压领域。较为优选地,为提供较佳的绝缘性能,该复合横担优选可以在10kv,或20kv,或35kv的电压下进行使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可以为伞裙4。伞裙4由至少一个套在本体3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伞片41构成,伞裙4的外表可以沿本体3延伸方向呈现出顺序排布的凹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伞裙4可以包覆所述本体3的至少部分。具体地,伞裙4可以包覆在本体3的两端部。伞裙4也可以包覆在本体3其中任何一个端部。伞裙4也可以包覆在本体3的中部。当然地,伞裙4还可以包覆全部本体3。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出任何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伞裙4包覆在本体3的至少部分即可。例如,请参见附图1,伞裙4可以套设在复合横担1的本体3上,并在复合横担1的本体3相对杆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伞裙4,进而可以较好地对复合横担1的本体3进行保护,防止本体3老化。
实用新型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在满足相应的爬电距离条件下,若伞裙4中的伞片41少于三个,则伞片41的体积需要较大。这就使得制造伞片41的模具会开模很大。而模具开模大,成本会比较高。而且模具开模的难度也非常大,在成型时伞片41容易损坏,造成次品率较高。基于此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伞裙4可以包括至少三个伞片,这样伞片41的数目适量,伞片41的规格也适中,进而伞裙4便于加工,而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可以为护套5。护套5可以为套设在本体3外周面的筒状环套。其可以包覆所述本体3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具体地,该护套5可以包覆本体3的全部外周面。另外,该护套5也可以包覆在除本体3与输电杆2连接处之外的本体3的外周面。对于此,裸露的本体3(即未包覆护套5的本体3)也可以采用氟碳漆进行涂刷保护。同样,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出任何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护套5包覆在本体3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即可。例如,如图3所示,护套5可以服帖地套设在复合横担1的本体3的全部外周面上,以较好地对复合横担1的本体3进行保护,防止本体3老化。
考虑到复合横担1有耐漏电起痕的电气性能要求,通常要求耐漏电起痕要达到4.5级,产品在电蚀损时深度不大于2mm。基于该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套5的厚度不小于2mm。较为优选地,护套5的厚度为2-5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体3可以是实心杆体。但是基于节约成本,并且在满足本体3使用强度下,本体3也可以是空心杆体,还可以为两端与外界相通的空心杆体。具体地,所述本体3内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腔室31。每个腔室31的形状本申请并不作限制,其可以为圆柱体形状、也可以为球状、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其中,本体3内的至少一个腔室31可以使得本体形成空心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3内的腔室31可以是沿本体3纵长方向延伸的一个腔室31。比如,圆柱体形状的腔室31。还可以为在本体3内排布的多个腔室31。其中,多个腔室31的排布方式本申请也同样并不作限制,其可以规则排布,比如直线排布,也可以不规则排布,比如可以根据多个腔室31中的形状、大小、以及设置的位置不同进行排布,只要本体3可以保持平衡即可。当然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本体3设计为无腔室结构,即实心结构。
复合横担1的本体3支承输电导线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其可以通过附接构件以支承输电导线,也可以在本体3自身形成承接输电导线的构造。在本申请中,所述本体3可以形成有能支承输电导线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能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在所述本体3上。其中,支撑部可以为本体3自身形成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3的支撑部可以为任何将输电导线限位在本体3上的结构。其中,对于支撑部的位置本申请并不作任何限定,比如,支撑部可以位于本体3的端部,也可以位于本体3的两端之间。另外,对于支撑部的形状本申请同样并不作任何限制,其可以为槽、凸起等构造。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3上的第一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凹槽能收容所述输电导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在本体3的任意位置处,只要第一凹槽能收容输电导线即可。例如,第一凹槽可以形成在本体3的端面上。当然地,第一凹槽也可以形成在本体3的其他表面处。第一凹槽自身即可收容输电导线,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构件相配合收容输电导线。
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与所述本体3固定连接并用于支承输电导线的连接头6,该连接头6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铜等金属材料。当然,连接头6还可以采用其他强度较高的材料。连接头6和本体3可以采用压接、胶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其中,根据所支承输电导线数目的需要,连接头6可以固接在所述本体3的一个端部,也可以在本体3的两个端部都固接连接头6。
请参见附图5,为了支承输电导线,连接头6可以开设有第二凹槽61。第二凹槽61可以位于连接头6的端面处,也可以位于连接头6的任意位置处,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二凹槽61可以支承输电导线即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横担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2,所述第一连接件62与所述连接头6相固接,以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61内。其中,第一连接件62可以为抱箍或其他,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请参见附图5,第一连接件62可以采用带有容纳腔的垫片将输电导线限位在第二凹槽61后,通过螺栓将垫片与连接头6螺纹连接在一起进行固定。
当然,在本申请中,本体3支撑输电导线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实施方式。比如,所述支撑部也可以为设置于本体3任意位置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可以供输电导线穿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以上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质,而不应对本申请产生任何限制。本申请只需使本体3上能够支撑输电导线即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a至图2e和图4a至图4e,所述本体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选自圆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或工字形中的任何一种。
基于对复合横担1的本体3抗弯刚度的考虑,实用新型人经过大量试验,来验证本体3的截面形状。下面以截面形状为空心矩形(空心四边形)、实心矩形(实心四边形)、空心圆形、实心圆形、以及工字型为例,对本体3进行相应抗弯强度的验证。
为了便于比较,分别参见图6a至图6e,假设:
(1)本体3截面处具有材料的部分面积(非空心部位的面积)是相同的。例如,空心结构的截面的面积为环形的面积,实心结构为全部截面的面积。
(2)空心结构的本体3壁厚均为5mm,其中工字型本体3的腹板厚度为5mm。
(3)除圆形截面外,空心矩形(空心四边形)、实心矩形(实心四边形)、以及工字形的本体3截面的长宽比均相同。
在此情况下,分别计算本体3在竖直面内以及在水平面内的截面抗弯强度。如表1所示:
表1
从上述表1可见,本体3采用空心结构,其抗弯强度要优于实心结构。虽然工字形本体3在竖直面内截面抗弯强度相对较高,但其在水平面内截面抗弯强度过低,这样会使得工字形本体3的腹板的稳定性有所减弱。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本体3抗弯强度的影响,本申请的本体3截面形状优选采用空心结构。
其次,由于本体3主要承载输电导线自重所带来的作用力,此作用力主要在竖直面内影响本体3的抗弯强度。基于此,在空心结构中,由于空心矩形结构在竖直面内的抗弯强度大于空心圆形结构在竖直面内的抗弯强度。因此,优选为空心矩形结构,即带有至少一个矩形腔室31的矩形本体3。
另外,为了使复合横担1的本体3与杆体2相固定连接,所述复合横担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所述本体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7固定在所述杆体2上。其中,该第二连接件7可以为U形抱箍等。具体地,复合横担1的本体3与杆体2呈垂直状态时,U形抱箍可以卡住杆体2后穿出本体3,再与连接扣,例如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固定。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电杆8,请参见附图7和附图8,该输电杆8包括杆体2,以及固定在杆体2上的上述所述的复合横担1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地,复合横担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出任何限定。例如,输电杆8上的复合横担1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复合横担1之间可以平行排列但为了满足相间距的要求,多个复合横担1同时固定在输电杆8的杆体2上时,相互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进行排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2与所述复合横担1的中部相固定连接,利用复合横担1的两端收容输电导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复合横担1分别安装在输电杆8的杆体2两侧,且在复合横担1与杆体2固接的相对端部收容输电导线的情况,本申请复合横担1的安装工艺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成本。本申请中的输电杆8在使用时,杆体2可以与所述复合横担1垂直设置。
具体地,对于单回路情况,输电杆8的杆体2上可以固接一个复合横担1。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该杆体2的顶端还可以固接一个绝缘子9。其中,绝缘子9可以选用陶瓷绝缘子、玻璃钢绝缘子、合成绝缘子、或半导体绝缘子中的任何一种。考虑到该绝缘子9要收容输电导线,该绝缘子9上可以开设第三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凹槽可以位于绝缘子9的端面处,也可以位于绝缘子9的任意位置处,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三凹槽可以支承输电导线即可。另外,绝缘子9与输电杆8的杆体2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10进行固定。第三连接件10可以为抱箍或其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输电导线安全收容在绝缘子9上,该输电杆8还可以包括第四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其中,第四连接件可以与第一连接件62相同,可以为抱箍或其他,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第四连接件也可以采用带有容纳腔的垫片将输电导线限位在第三凹槽后,通过螺栓将垫片与绝缘子9螺纹连接在一起进行固定。
对于双回路情况,参见附图9和附图10,该复合横担1可以至少为两个,并平行排列在所述输电杆2上且离地高度不同。例如,可以在输电杆8的杆体2上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这样的复合横担1。当然地,这些复合横担1可以在输电杆2的同侧,也可以分布在输电杆2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本申请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输电杆8的杆体2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为清楚简要地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将不再对上述部分进行赘述,说明书附图也进行了相应简化。但是应该理解,本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实用新型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6)

1.一种复合横担,所述复合横担用于与输电杆的杆体相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纤维和树脂制成的纵长延伸的本体;
包覆所述本体至少部分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硅橡胶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应用在低电压领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伞裙,其包覆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裙包括至少三个伞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护套,其包覆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厚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形成有能支承输电导线的支撑部,其能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在所述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收容所述输电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并用于支承输电导线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固接在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收容所述输电导线的第二凹槽,以使得所述输电导线经过所述第二凹槽被支承于所述本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头相固接,以将所述输电导线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选自圆形、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或工字形中的任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输电杆上。
14.一种输电杆,包括:
杆体;
以及固定在所述杆体上的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横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与所述复合横担的中部相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输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与所述复合横担相垂直。
CN201620554296.6U 2016-06-08 2016-06-08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Active CN205822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4296.6U CN205822908U (zh) 2016-06-08 2016-06-08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4296.6U CN205822908U (zh) 2016-06-08 2016-06-08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2908U true CN205822908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54296.6U Active CN205822908U (zh) 2016-06-08 2016-06-08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29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1207A1 (zh) * 2016-06-08 2017-12-14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1207A1 (zh) * 2016-06-08 2017-12-14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8785A (zh)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KR101707758B1 (ko) 파워 그리드의 송전선을 위한 합성의 탑 및 그의 합성의 크로스 암 구조물
CN202034749U (zh) 高压交联电缆复合外套电缆终端
CN205822908U (zh) 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107975287B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105952235B (zh) 一种异型横担及输电杆
JP6063242B2 (ja) 営巣防止具
CN205822893U (zh) 一种异型横担及输电杆
US6965074B2 (en) Pole-top insulator
CN105952242A (zh) 横担及输电杆
CN205822907U (zh) 横担及输电杆
CN201936695U (zh) 一体式绝缘子
CN202126894U (zh) 构架式支柱复合绝缘子
RU2549202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изолятор с армирующими стержнями
JP2004213984A (ja) ポリマーポスト碍子装置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CN211957299U (zh) 一种玻纤棒
WO2013176582A1 (ru) Опора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CN212392072U (zh) 一种高强度电瓷绝缘子
CN201936701U (zh) 绝缘子伞裙
CN219918370U (zh) 应用于110kv钢管杆的地线横担
CN208076574U (zh) 试验室用高压导线绝缘支架
CN220627971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0326208U (zh)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验电接地环
CN210271934U (zh) 一种瓷绝缘子结构
CN215007742U (zh) 一种高强度棒式绝缘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