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1349U -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1349U
CN205821349U CN201620811138.4U CN201620811138U CN205821349U CN 205821349 U CN205821349 U CN 205821349U CN 201620811138 U CN201620811138 U CN 201620811138U CN 205821349 U CN205821349 U CN 205821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inner canister
cooling zone
wall
fer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11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春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111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1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1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13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工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本实用新型包括缸体、搅拌器、支座,缸体由外壳和内罐组成,在内罐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其位置与搅拌器叶片位置平行,外壳与内罐之间具有保温层,内壳外壁设有冷却带,由内罐外壁下端围绕内罐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外壁上端,冷却带上端口经制冷器与冷却液用泵相连,冷却液用泵另一端与冷却带下端口相连;进料管还与循环管连接,并且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与缸体上部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发酵效率,能恒温保温,确保生产卫生,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可避免机器空转损伤机器。可应用于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医药、制酒、制茶、乳制品、饮料、环保及工农业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工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背景技术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药材、植物、鲜果、淀粉、糖蜜、粮食及农副作物为主,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一般情况下,发酵过程中需要特别控制杂菌的产生。通常控制杂菌的方法是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对空气加热灭菌操作以及尽可能的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发酵。通常,如果发酵过程中污染了杂菌或者噬菌体,会影响发酵过程的进行,导致发酵产品的产量减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发酵过程失败,发酵产品被要求全部倒掉。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可以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
7、工业发酵与普通发酵相比,对于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严格,对发酵技术要求更为成熟,并且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
发酵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医药、制酒、制茶、乳制品、饮料、环保及工农业等诸多领域,是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其主体一般为用不锈钢板制成的主式圆筒,其容积在1立方米至数百立方米。在设计和加工中应注意结构严密,合理。能耐受蒸汽灭菌、有一定操作弹性、内部附件尽量减少(避免死角)、物料与能量传递性能强,并可进行一定调节以便于清洗、减少污染,适合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以及减少能量消耗。对于乳制品、酒类等发酵过程是一个无菌、无污染的过程,发酵罐应采用无菌系统,避免和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保证产品的纯正。
现有的发酵罐对温度控制效果不佳,尤其是冷却、保温效果,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一般发酵罐体积较大,深度较深,虽有搅拌器进行搅拌,但依然存在搅拌不充分的现象,从而造成发酵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解决现有的发酵罐对温度控制效果不佳,尤其是冷却及保温效果,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搅拌不充分,从而造成发酵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不高以及机器空转损坏机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搅拌器、支座,所述缸体由外壳和内罐组成,搅拌器安装于缸体底部,在内罐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其位置与搅拌器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与缸体连接,将缸体支撑固定,缸体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进料口二。进料口一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经搅拌器搅拌,混合发酵。
所述的外壳与内罐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外壁设有冷却带,由内罐外壁下端围绕内罐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与内罐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上端口经制冷器与冷却液用泵相连,冷却液用泵另一端与冷却带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对内罐进行冷却,由冷却带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所述的进料管还与循环管连接,并且循环管另一端通过循环泵与缸体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上端再次注入缸体,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上部装有测距仪和测温仪。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泵入缸体后,测距仪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泵入菌液或其它,混合发酵。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罐内壁光滑,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内壁进行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顶部设置有人孔。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外壁有加强筋,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提高缸体强度,使得缸体力学性能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上部装有无菌呼吸气孔。当罐内压力增大时,如加料、发酵时打开放气,当罐内压力降低时,如降温、出料时打开进气。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口与缸体之间设置有采样口。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采样检测,检测合格后,经出料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管与缸体相连,使得循环管出口指向与搅拌器旋转方向相反,使得混合更为充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冷却效率更快,同时在冷却后能起到恒温、保温的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搅拌时采用循环注入,使得搅拌更为充分,提高发酵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对罐体进行清洗,确保生产卫生;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较多探测仪以及开设采样口,确保生产品质;另增设人孔、液面感应器等对机器进行维护、保护的装置,提高机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此种控温双路循环发酵罐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2: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3: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光滑,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4: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5: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6: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外壁有加强筋13,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提高缸体14强度,使得缸体14力学性能更佳。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7: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缸体14上部装有无菌呼吸气孔8。当罐内压力增大时,如加料、发酵时,打开放气,当罐内压力降低时,如降温、出料时,打开进气。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
外壳外壁有加强筋13,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提高缸体14强度,使得缸体14力学性能更佳。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实施例8: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缸体14上部装有无菌呼吸气孔8。当罐内压力增大时,如加料、发酵时,打开放气,当罐内压力降低时,如降温、出料时,打开进气。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出料口18与缸体14之间设置有采样口19。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采样检测,检测合格后,经出料口18排出。
外壳外壁有加强筋13,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提高缸体14强度,使得缸体14力学性能更佳。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最优实施例: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内罐12内壁采用镜面抛光处理,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镜面抛光处理可以减少罐内液体对内罐12内壁的附着,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产更为卫生。内罐12内壁底部采用圆弧形,比一般平底及微弧底部更利于罐内液体的排尽。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缸体14上部装有无菌呼吸气孔8。当罐内压力增大时,如加料、发酵时,打开放气,当罐内压力降低时,如降温、出料时,打开进气。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可对内罐12内壁进行清洗。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当罐内液体低于搅拌器1叶片高度时,液面感应器4感应到该状态,将信息传递至搅拌器控制系统,使搅拌器1停止运作,防止机器空转,损坏机器。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进料口一2用于菌液的泵入,进料口二3用于发酵基液的泵入,二者进入缸体内,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发酵基液经进料口二3泵入缸体后,测距仪11对液面高度进行测定,泵满后由测温仪10进行测温,温度合适后再由进料口一2泵入菌液或其它,经搅拌器1搅拌,混合发酵。出料口18与缸体14之间设置有采样口19。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采样检测,检测合格后,经出料口18排出。
外壳外壁有加强筋13,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提高缸体14强度,使得缸体14力学性能更佳。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能在进行冷却后起到保温、恒温的作用,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增加冷却带15的总长度,增加冷却带15与内罐12外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冷却效率。
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冷却液有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沿着冷却带15对内罐12进行冷却,由冷却带15下端口排出,经制冷器16进行热交换重新制冷后再由冷却带15上端口注入,以此循环。
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生产过程中,在对发酵基液与菌液进行搅拌时,循环泵6将混合液从缸体下部的进料管抽出,从循环管5上端再次注入缸体14,出口指向搅拌器1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形成紊流,从而增加搅拌效率。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包括缸体(14)、搅拌器(1)、支座(20),所述缸体(14)由外壳和内罐(12)组成,搅拌器(1)安装于缸体(14)底部,在内罐(12)下部内表面安装有液面感应器(4),其位置与搅拌器(1)叶片位置平行;支座(20)与缸体(14)连接,将缸体(14)支撑固定,缸体(14)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口(18),进料管分设有进料口一(2)、进料口二(3);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内罐(12)之间具有保温层,内罐(12)外壁设有冷却带(15),由内罐(12)外壁下端围绕内罐(12)外壁呈螺旋状至内罐(12)外壁上端,冷却带(15)上端口经制冷器(16)与冷却液用泵(17)相连,冷却液用泵(17)另一端与冷却带(15)下端口相连;
所述的进料管还与循环管(5)连接,并且循环管(5)另一端通过循环泵(6)与缸体(14)上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14)上部装有测距仪(11)和测温仪(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罐(12)内壁光滑,其粗糙度Ra≤0.4μm,内罐(12)内壁底部为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14)内部上端安装有环形清洗器(7),其尺寸与缸体直径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14)顶部设置有人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外壁有加强筋(13),沿外壳竖直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14)上部装有无菌呼吸气孔(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口(18)与缸体(14)之间设置有采样口(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5)与缸体(14)相连,并且循环管(5)出口指向与搅拌器(1)旋转方向相反。
CN201620811138.4U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1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138.4U CN20582134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138.4U CN20582134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1349U true CN205821349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57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113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134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13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4486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江西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发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4486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江西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发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1336U (zh) 一种控温双路循环发酵罐
CN101020887A (zh) 一种果醋发酵罐
CN103725605A (zh) 一种发酵罐及发酵系统
CN205933839U (zh) 一种富硒酵母发酵罐
CN203582875U (zh) 一种气动自循环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106520552A (zh) 一种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205821349U (zh) 一种循环制冷循环搅拌发酵罐
CN110656043A (zh) 液体饲料添加剂生产用微生物发酵罐
CN109430379A (zh) 一种发酵罐
CN207062272U (zh) 一种双轴搅拌发酵罐
CN210394377U (zh) 一种厌氧菌培养系统
CN110656044A (zh) 新型智能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08676286U (zh) 一种新型豆酱快速发酵装置
CN209314781U (zh) 一种发酵罐
CN1912128A (zh) 温控双循环深层发酵生产方法
CN203999629U (zh) 磁动力搅拌发酵罐
CN106222082A (zh) 一种多用双循环发酵罐
CN206828479U (zh) 一种用于葡萄酒酿造的发酵装置
CN206791608U (zh) 一种绿色环保食品生产用发酵罐
CN205803481U (zh) 一种具有高效冷却的生物制药发酵罐
CN108893406A (zh) 微生物酵素量化生产系统及方法
Ali et al. Different type of industrial fermentors and their associated operations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metabolite
CN206219581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1762330U (zh) 一种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209193959U (zh) 一种发酵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