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7566U -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7566U
CN205817566U CN201620552251.5U CN201620552251U CN205817566U CN 205817566 U CN205817566 U CN 205817566U CN 201620552251 U CN201620552251 U CN 201620552251U CN 205817566 U CN205817566 U CN 205817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tooth
support tube
conical surface
interna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522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烨
胡敬磊
周立宾
张心明
王淑坤
李学光
许颖
徐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5522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7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7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756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包括盖板、底板,盖板包括一个中心部与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边缘部,盖板中心部上连接有第一锥面,盖板边缘部上连接有第一支撑筒,盖板中心部与盖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锥面与第一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一内齿导流板与第二内齿导流板与工件内齿轮与第一外齿导流板与第二外齿导流板与工件啮合齿轮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底板包括一个中心部与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边缘部,底板中心部连接有第二锥面,底板边缘部连接有第二支撑筒,底板中心部与底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第二锥面与第二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本实用新型进行去毛刺以减少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磨料流加工技术是一种最新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以磨料介质在压力下流过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进行去毛刺、除飞边、磨圆角,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磨粒流加工如图1所示,夹具的盖板10和底板11将工件内齿轮22固定在垂直相对的上磨料缸1和下磨料缸2之间,分别位于上磨料缸1和下磨料缸2的活塞3推动磨料通过工件内齿轮22的型腔在上磨料缸1和下磨料缸2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型腔的抛光加工。
此外,如图1所示,磨粒流加工时通过两个垂直相对的磨料缸,将工件与夹具夹持在上磨料缸和下磨料缸之间粘弹性流体磨料密封在由上下料缸及夹具形成的密封空间中,通过在开始加工时,磨料填充在下磨料缸,在外力的作用下,下磨料缸活塞挤压磨料经工件于夹具的通道,达到上料缸,工件中的通道表面就是要加工的表面,当下料缸活塞到顶部后、下料缸开始向下挤压磨料经工件加工表面回到下料缸,完成一个加工循环,通常加工需经过几个循环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与上磨料缸连接的的盖板以及一个用于与下磨料缸连接的底板。
所述盖板包括一个盖板中心部以及与盖板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盖板边缘部,所述盖板中心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面,所述盖板边缘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所述盖板中心部与盖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顶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上磨料缸的内直径,所述第一锥面与第一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盖板中心部直径等于第一锥面顶端直径;所述底板包括一个底板中心部以及与底板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底板边缘部,所述底板中心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面,所述底板边缘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筒,所述底板中心部与底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底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下磨料缸的内直径,所述第二锥面与第二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所述底板中心部直径等于第二锥面底端直径。
所述第一支撑筒下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导流板,所述第二支撑筒上端连接有第二内齿导流板,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与第二内齿导流板之间连接有工件内齿轮;所述第一锥面下端连接有第一外齿导流板,所述第二锥面上端连接有第二外齿导流板,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与第二外齿导流板之间连接有工件啮合齿轮板;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第二内齿导流板、工件内齿轮与第一外齿导流板、第二外齿导流板、工件啮合齿轮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锥面底端直径等于第一外齿导流板顶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二流道低端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内齿导流板顶端的齿根圆直径。
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锥面顶端直径等于第二外齿导流板低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五流道顶端外圆直径大于第二内齿导流板低端的齿根圆直径。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与工件内齿轮与第二内齿导流板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和第二支撑筒。
优选地,所述盖板中心部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一锥面顶部设置有三个第一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一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板中心部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二锥面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三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边缘部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筒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二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板边缘部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筒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四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筒下端与第二支撑筒上端设置有密封槽,与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筒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撑筒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槽,所述三个第一定位块与所述三个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件啮合齿轮板设置有三个定位通孔,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圆柱,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圆柱,所述三个第一定位圆柱与三个定位通孔配合连接,所述三个第二定位圆柱与三个定位通孔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槽,所述工件内齿轮外侧设置有一个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一支撑筒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撑筒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第四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齿轮工件与工件啮合齿轮板啮合间隙设置为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面底端与第一外齿导流板顶端设置粘结连接,所述第二锥面顶端与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底端设置粘结连接。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磨粒流加工原理示意图;
图2为内齿轮夹具装配体爆炸图;
图3为内齿轮夹具装配体正视图;
图4为图3中C-C截面剖视图;
图5为第一支撑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的结构及其原理。
所述盖板10包括一个盖板中心部101以及与盖板中心部101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盖板边缘部102,所述盖板中心部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面33,所述盖板边缘部10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23,所述盖板中心部101与盖板边缘部102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61,所述第一流道61顶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上磨料缸1的内直径,所述第一锥面33与第一支撑筒23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62,所述盖板中心部101直径等于第一锥面33顶端直径,所述底板11包括一个底板中心部111以及与底板中心部111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底板边缘部112,所述底板中心部11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面34,所述底板边缘部1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筒24,所述底板中心部111与底板边缘部112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64,所述第四流道64底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所述下磨料缸2的内直径,所述第二锥面34与第二支撑筒24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65,所述底板中心部111直径等于第二锥面34底端直径。
所述第一支撑筒23下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导流板20,所述第二支撑筒24上端连接有第二内齿导流板21,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20与第二内齿导流板21之间连接有工件内齿轮22;所述第一锥面33下端连接有第一外齿导流板30,所述第二锥面34上端连接有第二外齿导流板31,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30与第二外齿导流板31之间连接有工件啮合齿轮板32;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20、第二内齿导流板21、工件内齿轮22与第一外齿导流板30、第二外齿导流板31、工件啮合齿轮板32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63,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20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30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锥面33底端直径等于第一外齿导流板30顶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二流道61低端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内齿导流板20顶端齿根圆直径。
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21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31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锥面34顶端直径等于第二外齿导流板31低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五流道65顶端外圆直径大于第二内齿导流板21低端齿根圆直径。
所述盖板中心部101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103,所述第一锥面33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一下螺钉孔331,所述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103与三个第一下螺钉孔331通过螺钉50连接,所述底板中心部111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113,所述第二锥面34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下螺钉孔341,所述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113与所述三个第三下螺钉孔341通过螺钉50连接,所述盖板边缘部102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104,所述第一支撑筒23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下螺钉孔232,所述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104与三个第二下螺钉孔232通过螺钉50连接,所述底板边缘部112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114,所述第二支撑筒24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下螺钉孔242,所述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114与三个第四下螺钉孔242通过螺钉50连接。
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20、第二内齿导流板21、工件内齿轮22与第一外齿导流板30、第二外齿导流板31、工件啮合齿轮板32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63,可以引导磨料从所述第三流道63通过,从而对工件加工。
所述盖板10、底板11可以是钢件,所述盖板中心部10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锥面33,所述盖板中心部101承受的力通过连接部传递给所述盖板边缘部102,所述底板中心部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锥面34,所述底板中心部111承受的力通过连接部传递给所述第二边缘部112,当活塞3推动磨料流动时,所述第一流道61用于将磨料在上磨料缸1与第二流道62与第三流道63与第五流道65与第四流道64之间引导,使得所述第一流道61的直径小于上磨料缸1的内直径,使得所述第四流道64的直径小于下磨料缸2的内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20、所述工件内齿轮22、所述第二内齿轮导流板21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23和第二支撑筒24,对于薄壁零件,上磨料缸1、下磨料缸2所施加的压力全部作用在零件上,则很容易使零件产生变形,所述第一支撑筒23、第二支撑筒24可以为钢件,当将零件放置于所述磨粒流夹具中,所述上磨料缸1未向盖板10施加压力时,所述支撑筒23与盖板10之间直接接触,这样,所述上磨料缸1所施加的压力就由支撑筒23进行分担,而不会全部转移到工件内齿轮22上,从而也就可以防止工件内齿轮22在加工中变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筒23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33,所述第二支撑筒24上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槽243,与所述密封圈40密封连接;从而也就可以防止所述工件内齿轮22在加工中磨料的渗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筒23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块231,所述第二支撑筒24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槽241,所述三个第一定位块231与三个第一定位槽241配合连接,从而也就可以定位,便于装配方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啮合齿轮板32设置有三个定位通孔321,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30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圆柱301,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31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圆柱311,所述三个第一定位圆柱301与三个定位通孔321配合连接,所述三个第二定位圆柱311与三个定位通孔321配合连接;从而也就可以定位,便于装配方便,提高加工精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外侧20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槽201,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21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槽211,所述工件内齿轮22外侧设置有一个第四定位槽221,所述第一支撑筒23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块234,所述第二支撑筒24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块244,所述第二定位槽201、第三定位槽211、第四定位槽221与第二定位块234、第三定位块244配合连接;从而也就可以定位,便于装配方便,便于内齿与外齿的啮合,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齿轮工件22与工件啮合齿轮板32啮合间隙设置为0.5mm,与工件啮合间隙平行,对工件施加压力均匀,有利于工件加工均匀,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面33底端与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30顶端设置粘结连接,所述第二锥面34顶端与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31底端设置粘结连接,从而便于装配和卸载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通过在夹具上采用工件与工件啮合齿轮板啮合的方式,使得通过工件的流道均匀,也就提高了加工的均匀性,使得加工精度提高,此外,通过在夹具中使用支撑筒,使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受力可以得到控制,有效避免了薄壁零件,特别是薄壁件在加工中的变形,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与上磨料缸连接的盖板以及一个用于与下磨料缸连接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一个盖板中心部以及与盖板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盖板边缘部,所述盖板中心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面,所述盖板边缘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所述盖板中心部与盖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顶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上磨料缸的内直径,所述第一锥面与第一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盖板中心部直径等于第一锥面顶端直径,所述底板包括一个底板中心部以及与底板中心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底板边缘部,所述底板中心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面,所述底板边缘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筒,所述底板中心部与所述底板边缘部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底端的外侧面直径小于下磨料缸的内直径,所述第二锥面与第二支撑筒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底板中心部直径等于第二锥面底端直径,所述第一支撑筒下端连接有第一内齿导流板,所述第二支撑筒上端连接有第二内齿导流板,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与第二内齿导流板之间连接有工件内齿轮;所述第一锥面下端连接有第一外齿导流板,所述第二锥面上端连接有第二外齿导流板,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与第二外齿导流板之间连接有工件啮合齿轮板;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第二内齿导流板、工件内齿轮与第一外齿导流板、第二外齿导流板、工件啮合齿轮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一锥面底端直径等于第一外齿导流板顶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一流道底端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一内齿导流板顶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齿形设置为锥齿,所述第二锥面顶端直径等于第二外齿导流板低端齿根圆直径,所述第五流道顶端的外圆直径大于第二内齿导流板低端齿根圆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与工件内齿轮与第二内齿导流板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筒和第二支撑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中心部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一锥面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一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一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一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板中心部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二锥面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三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三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三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边缘部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筒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二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二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板边缘部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筒底端设置有三个第四下螺钉孔,所述三个第四上螺钉通孔与三个第四下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筒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筒上端设置有密封槽,与密封圈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筒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撑筒外侧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槽,所述三个第一定位块与三个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啮合齿轮板设置有三个定位通孔,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底端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圆柱,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顶端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圆柱,所述第一定位圆柱与定位通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圆柱与所述定位通孔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导流板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内齿导流板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槽,所述工件内齿轮外侧设置有一个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一支撑筒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撑筒内侧设置有一个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第四定位槽与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工件与工件啮合齿轮板啮合间隙设置为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底端与所述第一外齿导流板顶端设置粘结连接,所述第二锥面顶端与所述第二外齿导流板底端设置粘结连接。
CN201620552251.5U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17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2251.5U CN205817566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2251.5U CN205817566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7566U true CN205817566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5225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17566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75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186A (zh) * 2016-06-12 2016-08-2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CN11176150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两相磨粒流研抛皮带轮的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186A (zh) * 2016-06-12 2016-08-2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CN11176150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两相磨粒流研抛皮带轮的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1186B (zh)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CN204234905U (zh) 一种齿轮滚齿夹具
CN205817566U (zh)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齿轮的加工装置
CN202097426U (zh) 一种胀形夹具
CN106975956A (zh) 一种回转机床夹具及装夹工件的方法
CN103302526B (zh) 锻钢闸阀闸板导槽加工夹具
CN206123434U (zh) 固液两相流研抛轴承内外圈的夹具
CN201241891Y (zh) 一种夹具用杠杆缸
CN104070332A (zh) 齿圈的加工方法以及该方法所涉及的齿圈加工装置
CN207326107U (zh) 一种异形深孔内齿轮插齿加工夹具
CN104308582B (zh) 一种机床液压夹头
CN203696256U (zh) 一种花洒激光焊接的夹具装置
CN207071728U (zh) 乘用车齿轮齿条转向器齿条磨削高效精密液压夹具
CN116174980A (zh) 一种隔膜式蓄能器加工用焊接设备
CN206383034U (zh) 一种固液两相流研抛内小孔的夹具
CN206605250U (zh) 一种油缸缸筒车床夹具
CN204036100U (zh) 一种加工曲轴短轴用的工装夹具
CN103394770A (zh) 一种插齿工装
CN210677872U (zh) 一种差速器加工线用的可快速更换的镗十字孔夹具
CN202571004U (zh) 一种管路件的胀形模具
CN203853841U (zh) 一种新型机床夹具
CN105215478A (zh) 一种轴类滚齿夹具
CN107654443B (zh) 伸缩式液压自定心机构
CN206425858U (zh) 一种直拉型液压夹具
CN205414612U (zh) 一种轴类滚齿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