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2019U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2019U
CN205812019U CN201620828081.9U CN201620828081U CN205812019U CN 205812019 U CN205812019 U CN 205812019U CN 201620828081 U CN201620828081 U CN 201620828081U CN 205812019 U CN205812019 U CN 205812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pacity
resistance
amplifier
pin
agi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80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瑞东
董胜男
张清鹏
王澍
宋森
蒋翼然
赵戬
林如风
王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Branch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6208280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2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2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20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单片机、第一运放至第三运放、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第一振荡器、第二振荡器、二极管和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单片机第三引脚为‘0’时,红外光发射管发出38khz调制红外光线,当收到38khz调制红外光线时,红外接收管输出端为‘0′,平时为′1′,正可与单片机串口发送接收端配接,实现了同时接收和输出信号,且数据传输效率高,使用方便,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片机应用电子,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背景技术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但现有技术中,单片机应用于通讯传输中,大多只能实现数据发送或数据接收的一种,难以同时共用,而且,数据传输效率低,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单片机、第一运放至第三运放、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第一振荡器、第二振荡器、二极管和三极管,所述直流电源为5V、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第三电容为100uf、第四电容为1000uf、第五电容为10uf、第六电容为120uf、所述单片机型号为AT89C2051、第一运放至第三运放为型号MC14001B的三运放芯片、红外发光管型号为SIR-563ST3F、红外接收管型号为RPM6938、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均为38KHz的振荡器、二极管型号为IN4001、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单片机的第十引脚、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三运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三运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光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红外发光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单片机第三引脚为‘0’时,红外光发射管发出38khz调制红外光线,当收到38khz调制红外光线时,红外接收管输出端为‘0′,平时为′1′,正可与单片机串口发送接收端配接,实现了同时接收和输出信号,且数据传输效率高,使用方便,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DC、第一电阻R1至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至第六电容C6、单片机IC1、第一运放UA至第三运放UC、红外发光管LED、红外接收管IC2、第一振荡器YD1、第二振荡器YD2、二极管VD和三极管VT,直流电源为5V、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100uf、第四电容C4为1000uf、第五电容C5为10uf、第六电容C6为120uf、单片机IC1型号为AT89C2051、第一运放UA至第三运放UC为型号MC14001B的三运放芯片、红外发光管LED型号为SIR-563ST3F、红外接收管IC2型号为RPM6938、第一振荡器YD1和第二振荡器YD2均为38KHz的振荡器、二极管VD型号为IN4001、三极管VT为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直流电源DC的正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单片机IC1的第十引脚、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三极管VT的发射极、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和红外接收管IC2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振荡器YD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运放UA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振荡器YD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二运放U2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运放U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单片机IC1的第二十引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二极管VD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单片机IC1的第五引脚同时与第二振荡器YD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振荡器YD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和单片机IC1的第四引脚连接,单片机IC1的第三引脚与第三运放U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UB的输出端与第三运放U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运放UC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红外发光管LED的负极连接,红外发光管LED的正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红外接收管IC2的第二引脚连接,红外接收管IC2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IC1的第二引脚连接。
工作原理:红外发送电路由第一振荡器YD1、第一非门UA至第三非门UC、三极管VT和红外光发射管LED组成。单片机IC1第三引脚为‘0’时,红外光发射管LED发出38khz调制红外光线。单片机IC1第三引脚为‘1’时,红外光发射管LED就不发光。如图1所示:红外接收电路为红外接收专门集成芯片红外接收管IC2,当收到38khz调制红外光线时,红外接收管IC2输出端为‘0′,平时为′1′。正可与单片机IC串口发送接收端(第二引脚)配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单片机、第一运放至第三运放、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第一振荡器、第二振荡器、二极管和三极管,所述直流电源为5V、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第三电容为100uf、第四电容为1000uf、第五电容为10uf、第六电容为120uf、所述单片机型号为AT89C2051、第一运放至第三运放为型号MC14001B的三运放芯片、红外发光管型号为SIR-563ST3F、红外接收管型号为RPM6938、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均为38KHz的振荡器、二极管型号为IN4001、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单片机的第十引脚、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三运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三运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光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红外发光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
CN201620828081.9U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2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8081.9U CN205812019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8081.9U CN205812019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2019U true CN205812019U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0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808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2019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2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162A (zh) * 2017-06-20 2017-09-26 张兼鸣 一种能同时净化空气的净水设备
CN107659391A (zh) * 2017-11-22 2018-02-02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信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162A (zh) * 2017-06-20 2017-09-26 张兼鸣 一种能同时净化空气的净水设备
CN107659391A (zh) * 2017-11-22 2018-02-02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信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12019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讯传输器
CN204215411U (zh) 一种多功能读卡器
CN205948531U (zh) 袋式除尘器脉冲控制器
CN205486777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计算机遥控信号接收器
CN207650989U (zh) 一种智能仪表数据采集架构
CN204066103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usb信号放大传输电路
CN207264141U (zh) 一种微波感应检测与控制电路
CN206894805U (zh) 一种监控图像传输处理器
CN106228783B (zh) 一种无线数据集中采集器
CN205595790U (zh) 基于单路电源供电的多路4-20mA直流电流输出电路
CN203289441U (zh) 一种红外接收电路
CN207321260U (zh) 一种智能抄表光电转换器
CN203301428U (zh) 具有滤波功能的红外放大器
CN205810223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单片机实验板
CN104482947B (zh) 矿用多制式传感器信号变送电路
CN208079453U (zh)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楼盘模型灯光控制系统
CN203289451U (zh) 高灵敏红外接收电路
CN203313128U (zh) 新型红外放大电路
CN206975831U (zh) 一种车流量检测器的新型通信模块电路
CN204791224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座位监测系统
CN204807529U (zh) 一种4-20mA输出的氧气检测系统
CN204304994U (zh) 微型短信发送器
CN202694336U (zh) 数据传输电路的装置
CN203368617U (zh) 一种hdmi视频图像输出转换器
CN215526480U (zh) 一种恒温恒湿环境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