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8655U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08655U CN205808655U CN201620740467.4U CN201620740467U CN205808655U CN 205808655 U CN205808655 U CN 205808655U CN 201620740467 U CN201620740467 U CN 201620740467U CN 205808655 U CN205808655 U CN 205808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or
- composite post
- post insulator
- core rod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23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26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包括内侧管母线,所述内侧管母线的两端均设有单柱试验机构,所述单柱试验机构包括振动台、安装在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的支架以及下端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的单柱支柱绝缘子,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上端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的上端设有与内侧管母线的对应端连接的金具,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至少一个应变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试验成本较低,能够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下的单柱支柱绝缘子的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向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方向发展,交流变电站和直流换流站中装备了大量的关键变电设备,这些关键变电设备一般通过支柱绝缘子进行支撑。传统的,在变电站中采用的支柱绝缘子多为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为脆性材料,其弹性模量较大,但是抗冲击性能和延性较差,一旦在内部形成微小裂纹,就容易在地震中造成脆性断裂破坏,进而造成变电设备的损坏。近年来,复合支柱绝缘子因具有耐污性能好,重量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不宜破碎等优点,开始逐渐被电力系统接受并投入使用。
一般的,用于支撑管母线的复合支柱绝缘子是安装在支架上面,由多个复合支柱绝缘子组成的单柱支柱绝缘子需要支撑设置在其上部的均压环和两侧的管母线等重量,由于支架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使得支撑管母线的单柱支柱绝缘子受到的地震强度大于实际地震强度。为保证支撑的可靠性,需要研究多个单柱支柱绝缘子与管母线耦联体系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应用在一些高烈度地区时,需要进行抗震试验,获取单柱支柱绝缘子的抗震性能。但是,现有针对多个单柱支柱绝缘子与管母线耦联体系的抗震试验研究较少,没有能够较好评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抗震性能的抗震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试验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评估单柱复合支柱绝缘子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包括内侧管母线,所述内侧管母线的两端均设有单柱试验机构,所述单柱试验机构包括振动台、安装在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的支架以及下端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的单柱支柱绝缘子,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上端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的上端设有与内侧管母线的对应端连接的金具,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至少一个应变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金具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内侧管母线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应变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复合支柱绝缘子,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芯棒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子芯棒两端的法兰,设定沿内侧管母线的轴线方向为X向,水平面内垂直X向的方向为Y向,竖向为Z向;
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部位设有XY向加速度计,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重心处设有XY向加速度计,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的中部设有XY向加速度计,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顶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所述金具上设有XY向加速度计,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均设有YZ向加速度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计包括一组应变片,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从下至上的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和中部的两侧均设有一组应变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为所述内侧管母线沿轴线方向的1/4处和3/4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八个应变片,八个应变片沿绝缘子芯棒的周向等间距设置,设置在所述内侧管母线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四个应变片,四个应变片沿内侧管母线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向位移计,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向位移计,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上设有X向位移计,第三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上设有X向位移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还包括套设在绝缘子芯棒外侧的硅橡胶护套,所述硅橡胶护套与所述绝缘子芯棒连接,所述硅橡胶护套通过硅橡胶膜缠绕所述绝缘子芯棒形成,所述硅橡胶护套在所述绝缘子芯棒的外壁上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橡胶护套包括沿绝缘子芯棒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远离第二护套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一端的法兰之间、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之间、所述第二护套远离第一护套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另一端的法兰之间均预留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之间的安装间隙位于所述绝缘子芯棒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包括五个复合支柱绝缘子,所述配重件为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采用内侧管母线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单柱试验机构形成双柱耦联体系,通过双柱耦联体系可等效模拟变电站中多个单柱支柱绝缘子与管母线耦联的体系,模型效果与实际工况接近;在每个单柱试验机构中,通过在单柱支柱绝缘子上端设置配重件,实际试验时,可将配重件的质量设置地与单柱支柱绝缘子顶部原有的均压环和外侧管母线质量相当,进而配重件能够等效模拟单柱支柱绝缘子顶部原有的均压环和外侧管母线,进行抗震试验时,不会影响整个试验装置的力学性能,对抗震试验没有影响,无需额外设置价格较为昂贵的均压环与外侧管母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此外,通过在支架、单柱支柱绝缘子、金具、振动台以及内侧管母线上设置相应的加速度计、应变计和位移计,能够从多个角度有效采集双柱耦联体系下单柱支柱绝缘子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有效评估其抗震性能。所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结构简单,试验成本较低,能够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下的单柱支柱绝缘子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加速度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另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加速度计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侧管母线的加速度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应变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另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应变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侧管母线的应变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的一组应变片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外侧管母线上的一组应变片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位移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的另一个单柱试验机构的位移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支柱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侧管母线,20、单柱试验机构,210、振动台,212、振动台的安装平台,220、支架,222、支架的安装平台,230、单柱支柱绝缘子,232、复合支柱绝缘子,2321、绝缘子芯棒,2322、法兰,2323、硅橡胶护套,2323a、第一护套,2323b、第二护套,2324、安装间隙,2325、固定钢丝,2326、固定垫块,240、配重件,250、金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2所示,一种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包括内侧管母线10,所述内侧管母线10的两端均设有单柱试验机构20,所述单柱试验机构20包括振动台210、安装在所述振动台210的安装平台212上的支架220以及下端安装在所述支架220的安装平台222上的单柱支柱绝缘子230,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上端设有配重件240,所述配重件240的上端设有与内侧管母线10的对应端连接的金具250,所述支架220的安装平台222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至少一个应变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金具250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所述振动台210的安装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内侧管母线10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应变计。其中,定义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与支架220连接的一端为下端,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远离支架220的一端为上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件240为铁板,制造方便、成本较低。所述支架220可以采用实际工况中应用的支架,支架220的刚度及其与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连接方式均与实际工况相同,模型效果与实际工况接近,模拟效果好。所述加速度计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或可测量加速度的其他元件、装置或设备;所述应变计可以为应变传感器,或可测量应变的其他元件、装置或设备;所述位移计可以为位于传感器,或可测量位移的其他元件、装置或设备。
在地震中,单柱支柱绝缘子230顶部的均压环与两侧管母线对单柱支柱绝缘子230不起力学作用,其对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力学性能影响可简化为集中质量。所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采用内侧管母线10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单柱试验机构20形成双柱耦联体系,通过双柱耦联体系可等效模拟变电站中多个单柱支柱绝缘子230与管母线耦联的体系,模型效果与实际工况接近;在该双柱耦联体系中,由于已设置内侧管母线10,实际试验时,可将每个单柱支柱绝缘子230上端的配重件240的质量设置地与单柱支柱绝缘子230顶部原有的均压环和外侧管母线质量相当,进而配重件240能够等效模拟单柱支柱绝缘子230顶部原有的均压环和外侧管母线,进行抗震试验时,不会影响整个试验装置的结构力学性能,对抗震试验没有任何影响,且无需额外设置价格较为昂贵的均压环与外侧管母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此外,通过在支架220、单柱支柱绝缘子230、金具250、振动台210以及内侧管母线10上设置相应的加速度计、应变计和位移计,能够从多个角度有效采集双柱耦联体系下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有效评估其抗震性能。所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结构简单,试验成本较低,能够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下的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抗震性能。
具体的,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包括绝缘子芯棒2321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两端的法兰2322。本实施例中,每根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包括五个复合支柱绝缘子232,该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可作为±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背景下的抗震试验装置。本实施例中,设定沿内侧管母线10的轴线方向为X向,水平面内垂直X向的方向为Y向,竖向为Z向。
图2、图3中分别示意出了两个单柱试验机构20上的加速度计布置后的测点情况,图4中示意出了内侧管母线10上的加速度计布置后的测点情况。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支架220的安装平台222上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测点AX-1、AY-1、AZ-1和测点AX-7、AY-7、AZ-7),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部位设有XY向加速度计(测点AX-2、AY-2和测点AX-8、AY-8),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重心处设有XY向加速度计(测点AX-3、AY-3和测点AX-9、AY-9),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的中部设有XY向加速度计(测点AX-4、AY-4和测点AX-10、AY-10),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上端的法兰2322顶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测点AX-5、AY-5、AZ-5和测点AX-11、AY-11、AZ-11),所述金具250上设有XY向加速度计(测点AX-6、AY-6和测点AX-12、AY-12),所述内侧管母线10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测点AX-13、AY-13、AZ-13),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设有YZ向加速度计(测点AY-14、AZ-14和测点AY-15、AZ-15)。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为所述内侧管母线10沿轴线方向的1/4处和3/4处,测点设置合理。
在地震中,支架220的安装平台、最上端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上端的法兰2322和内侧管母线10中部受地震三向振动的影响较大,最下端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部位、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重心处、最上端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的中部、金具250以及内侧管母线10中部受地震XY向振动的影响较大,上述部位为地震时易发生毁损的薄弱部位,通过在上述部位对应设置XYZ三向加速度计和XY向加速度计,可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体系下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且能较大程度的简化加速度测点的布置,采用较少的加速度计便能有效评估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抗震性能。
图5、图6中分别示意出了两个单柱试验机构20上的应变计布置后的测点情况,图7中示意出了内侧管母线10上的应变计布置后的测点情况。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应变计包括一组应变片,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测点S1-S8、S33-S40),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上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测点S9-S16、S41-S48),从下至上的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测点S17-S24、S49-S56),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上端的法兰2322与绝缘子芯棒2321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测点S25-S32、S57-S64),所述内侧管母线10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和中部的两侧处均设有一组应变片(测点S69-S72、S65-S68、S73-S76)。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为所述内侧管母线10沿轴线方向的1/4处和3/4处,测点设置合理。
采用上述布置方式,可检测地震时易发生毁损的薄弱部位,较大程度的简化应变测点的布置,采用较少应变计的基础上,便能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体系下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变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设置在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八个应变片,八个应变片沿绝缘子芯棒232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如图9所示,设置在所述内侧管母线10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四个应变片,四个应变片沿内侧管母线10的周向等间距设置。进而,能够在复合支柱绝缘子232和内侧管母线10的各个方位采集应变数据,试验数据全面、准确。
图10、图11中分别示意出了两个单柱试验机构20上的位移计布置后的测点情况。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振动台210的安装平台212上设有X向位移计(测点T-D1、T-D2),所述支架220的安装平台222上设有X向位移计(测点D1、D4),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上设有X向位移计(测点D2、D5),第三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下端的法兰2322上设有X向位移计(测点D3、D6)。在地震中,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受X向振动的影响较大,采用上述布置方式,可检测地震时易发生毁损的薄弱部位,在较大程度的简化位移测点的布置,采用较少位移计的基础上,便能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下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还包括套设在绝缘子芯棒2321外侧的硅橡胶护套2323,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与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连接,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通过硅橡胶膜缠绕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形成,为多层膜状结构,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在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的外壁上均匀分布。一般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的绝缘子芯棒2321与硅橡胶伞裙是分离模式,绝缘子芯棒2321为主要受力构件,硅橡胶伞裙为附属结构,硅橡胶伞裙在地震中不起力学作用,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可简化为分布质量。实际需要对某一型号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进行抗震试验时,可将与该型号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的硅橡胶伞裙质量相当的硅橡胶膜均匀缠绕在绝缘子芯棒2321的外壁上,使硅橡胶护套2323的质量与该型号复合支柱绝缘子232原有的硅橡胶伞裙质量相当,硅橡胶护套2323即能够等效模拟复合支柱绝缘子232原有的硅橡胶伞裙,该复合支柱绝缘子232即可等效模拟现有的复合支柱绝缘子以进行抗震试验。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采用硅橡胶护套2323来等效模拟原有的硅橡胶伞裙,硅橡胶护套2323与硅橡胶伞裙材料相同、质量相当,其在力学上可视为等效代替,对抗震试验没有影响,无需另行制造适于试验的硅橡胶伞裙,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结构简单,可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本。
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包括沿绝缘子芯棒232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护套2323a和第二护套2323b,所述第一护套2323a远离第二护套2323b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一端的法兰2322之间、所述第一护套2323a与第二护套2323b之间、所述第二护套2323b远离第一护套2323a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另一端的法兰2322之间均预留有安装间隙2324,所述第一护套2323a与第二护套2323b之间的安装间隙2324位于所述绝缘子芯棒2321的中部。通过预留安装间隙2324,可便于上述加速度计、应变计以及位移计的布置。与原有的复合支柱绝缘子相比,原有结构由于采用硅橡胶伞裙,使得绝缘子芯棒2321没有暴露在外,而为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试验中的传感器需要直接与绝缘子芯棒2321接触,这使得试验时需要对硅橡胶伞裙重新加工,制造难度大、测点布置难度大,且价格昂贵,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支柱绝缘子232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制造成本较低,可根据确定好的测定位置,预先留出安装间隙2324便于传感器的布置,极大地方便了抗震试验的测点布置,有利于提高抗震试验的测量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套2323a的外侧设有用于环向固定其自身的固定钢丝2325,所述第二护套2323b的外侧设有用于环向固定其自身的固定钢丝2325,所述安装间隙2324处均设有纵向固定组件,所述纵向固定组件用于纵向固定所述第一护套2323a和第二护套2323b。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通过固定钢丝2325以及纵向固定组件固定在绝缘子芯棒2321的外壁上。固定钢丝2325用于在环向方向上固定第一护套2323a、第二护套2323b,纵向固定组件用于在纵向方向固定第一护套2323a、第二护套2323b,防止第一护套2323a与第二护套2323b滑落。在进行抗震试验中,所述硅橡胶护套2323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在绝缘子芯棒2321上,不易滑落,不会影响试验结果。具体的,所述纵向固定组件包括沿绝缘子芯棒2321的周向均匀布置的四块木质的固定垫块2326以及用于环向固定所述固定垫块2326的固定钢丝2325,固定垫块2326能够在纵向方向顶住第一护套2323a与第二护套2323b,进而有效防止第一护套2323a和第二护套2323b滑落,纵向固定效果好。
本实施例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通过对加速度计、应变计以及位移计的布置位置及方向布置进行设计,可较大程度的简化各测点的布置,在采用较少的加速度计、应变计以及位移计的基础上,检测地震时易发生毁损的薄弱部位,有效评估双柱耦联体系下的单柱支柱绝缘子230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通过对单柱试验机构20以及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结构上的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测点布置,可降低试验成本。
具体的,采用上述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进行抗震试验时,试验工况为:
采用上述试验工况进行抗震试验,依次检测加速度峰值由小变大的过程、改变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并配合不同类型的地震波,试验数据充分全面准确。本实施例所述的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及方法,不仅能够得到双柱耦联体系下的单柱支柱绝缘子230的抗震性能,还可适用于对复合支柱绝缘子232的抗震性能的科研研究、招标采购等项目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管母线,所述内侧管母线的两端均设有单柱试验机构,所述单柱试验机构包括振动台、安装在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的支架以及下端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的单柱支柱绝缘子,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上端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的上端设有与内侧管母线的对应端连接的金具,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至少一个应变计以及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金具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至少一个位移计,所述内侧管母线上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度计以及至少一个应变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复合支柱绝缘子,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包括绝缘子芯棒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子芯棒两端的法兰,设定沿内侧管母线的轴线方向为X向,水平面内垂直X向的方向为Y向,竖向为Z向;
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部位设有XY向加速度计,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的重心处设有XY向加速度计,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的中部设有XY向加速度计,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顶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所述金具上设有XY向加速度计,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设有XYZ三向加速度计,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均设有YZ向加速度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包括一组应变片,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最下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从下至上的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最上端的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端的法兰与绝缘子芯棒的交接处设有一组应变片,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和中部的两侧均设有一组应变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管母线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的两侧为所述内侧管母线沿轴线方向的1/4处和3/4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八个应变片,八个应变片沿绝缘子芯棒的周向等间距设置,设置在所述内侧管母线上的一组应变片包括四个应变片,四个应变片沿内侧管母线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向位移计,所述支架的安装平台上设有X向位移计,第二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上设有X向位移计,第三个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下端的法兰上设有X向位移计。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支柱绝缘子还包括套设在绝缘子芯棒外侧的硅橡胶护套,所述硅橡胶护套与所述绝缘子芯棒连接,所述硅橡胶护套通过硅橡胶膜缠绕所述绝缘子芯棒形成,所述硅橡胶护套在所述绝缘子芯棒的外壁上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护套包括沿绝缘子芯棒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远离第二护套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一端的法兰之间、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之间、所述第二护套远离第一护套的端部与所述绝缘子芯棒另一端的法兰之间均预留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之间的安装间隙位于所述绝缘子芯棒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单柱支柱绝缘子包括五个复合支柱绝缘子,所述配重件为铁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40467.4U CN205808655U (zh) | 2016-07-12 | 2016-07-12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40467.4U CN205808655U (zh) | 2016-07-12 | 2016-07-12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08655U true CN205808655U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751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4046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8655U (zh) | 2016-07-12 | 2016-07-12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086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2997A (zh) * | 2016-07-12 | 2016-10-26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2016
- 2016-07-12 CN CN201620740467.4U patent/CN2058086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2997A (zh) * | 2016-07-12 | 2016-10-26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4151B (zh) | 特高压直流单柱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CN104897479B (zh) | 一种复合材料支柱绝缘子力学性能综合检测系统 | |
CN101696990B (zh) | 一种基于电场测量的特高压输电线验电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3543209A (zh) | 一种绝缘子裂纹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01203404Y (zh) | 混凝土变形测试装置 | |
CN106679916A (zh) | Gis设备抗震试验方法及测试系统 | |
CN106644330A (zh) | 一种变电站复合材料套管抗震极限承载力参数的标定方法 | |
CN107543675A (zh) |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抗震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106248799A (zh) | 一种采用振动法检测支柱式瓷瓶绝缘子损伤的方法 | |
CN106052997B (zh)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CN205808655U (zh)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
CN106052999B (zh) | 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外表面抗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5810488U (zh) | 特高压直流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样品 | |
CN107390012A (zh) | 一种便携式高压直流电晕电流测量传感器 | |
CN205808659U (zh) | 特高压直流单柱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 | |
CN106226177A (zh) | 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内外抗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8833157U (zh) | 一种十字轴对称度检测量具 | |
CN102980507B (zh) | 杨氏模量测量仪中待测金属丝长度的测量方法 | |
CN205808656U (zh) | 特高压直流单柱、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模型 | |
CN109239540A (zh) | 高压避雷器缺陷诊断方法及电压分配测量装置 | |
CN106197920B (zh) | 特高压直流双柱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模型及其质量模拟方法 | |
CN206531487U (zh) | 一种新型电机转子高度检测装置 | |
CN108226699A (zh) | 干式电抗器匝间绝缘带电检测装置及检测诊断方法 | |
CN205941237U (zh) | 特高压直流复合穿墙套管外表面抗震试验装置 | |
CN106057379B (zh) | 特高压直流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样品及其质量模拟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