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3888U -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3888U
CN205793888U CN201620460603.4U CN201620460603U CN205793888U CN 205793888 U CN205793888 U CN 205793888U CN 201620460603 U CN201620460603 U CN 201620460603U CN 205793888 U CN205793888 U CN 205793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bstrate
conducting part
thermal source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06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涛
林伟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606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93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3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3888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1158 priority patent/WO201719802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热源导热部和散热导热部,热源导热部与热源热连接;热管,其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热管的部分位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上,并且热管的端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上;以及散热鳍片,其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热连接。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模组和上述的散热装置,光源模组的安装面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热连接。由于热管的中部为吸热端,热管两端为散热端,将两端的无效端放置在散热端,从而热管能够快速地将热量传导至两端,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热管吸热端至散热端的距离为热管长度一半,并且热管镶嵌在第一基板上,故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LED作为热源的一种,LED的发光效率还是比较低,大量消耗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引起结温升高,寿命降低。LED发热的原因是因为所加入的电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光能,而是一部分转化成为热能。LED的光效目前只有100lm/W,其电光转换效率大约只有20~30%左右。也就是说大约70%的电能都变成了热能。因此光源模组在工作时,会因发热导致温度急剧上升。由于成像灯发热量大,热源集中,对于大功率成像灯传统的散热方式已不能满足器散热需求,目前使用较多的为基板+热管+鳍片的散热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基板102c与LED光源模组(热源)101接触,热管102a一端与基板102c连接,另一端与散热鳍片102b连接,利用热管102的超导能力(导热系数是铜的20倍以上)将热量迅速传导至散热鳍片102b,再通过散热鳍片与空气的对流作用将热量带走。而热管的一端连接热源另一端连接鳍片,由于热管两端约10mm为无效端,无法起到高效导热的作用,基板连接端的热管尾端无法起到均热作用,导致散热器基板上下温差较大,从而导致光源局部温度过高,最终导致热管的效率较低,且由于热管为空心铜管,壁厚较薄,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变形失效。
现有散热方案与基板连接端的热管尾端无法起到均热作用,导致散热器基板上下温差较大,从而导致光源局部温度过高,散热器热管效率低;常用热管的壁厚为0.3~0.5mm,强度不够,成像灯模组在受到冲击时(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散热器易发生变形导致散热器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热管吸热端与放热端路径较长,在热源位于放热端上方时,热管受重力影响,性能下降,将无法满足光源的散热需求,故产品无法满足产品空间自由旋转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不易变形的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其具有热源导热部和散热导热部,热源导热部与热源热连接;
热管,其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热管的部分位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上,并且热管的端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上;
以及散热鳍片,其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热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呈H型,第一基板中部为有热源导热部,两侧为散热导热部。
进一步地,热管具有多个,热管的两端位于第一基板同一侧的散热导热部上,或者热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基板两侧的散热导热部上。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一面的中部与热源接触,热管焊接在第一基板的另一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与热源之间设有导热介质。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的中部设有用于透光的圆孔,并且在第一基板与热源接触的面上靠近圆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隔离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中部的形状一致,第二基板安装在第一基板的中部,并覆盖住热管。
进一步地,散热鳍片包括四组,每两组安装在第一基板一侧的两面上,四组散热鳍片将第一基板的两侧夹住。
进一步地,散热鳍片由若干个散热片层叠而成,并且散热片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模组和上述的散热装置,光源模组的安装面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热连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散热装置由于热管部分位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上,热管的端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上,而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与热源热连接,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与散热鳍片热连接,使得热管的中部为吸热端,热管两端为散热端,将两端的无效端放置在散热端,从而热管能够快速地将热量传导至两端,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热管吸热端至散热端的距离为热管长度一半,并且热管镶嵌在第一基板上,故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不易变形。从而安装有本散热装置的投影设备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其主要包括热管202a、散热鳍片202b和第一基板202c。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可安装在光学设备或者其他具有热源的设置中,例如安装在投影设备中,对投影设备进行散热降温。
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202c呈H型,具有一个具有一定面积的中部和两侧,中部为热源导热部202f,两侧为散热导热部202g,第一基板202c一面的热源导热部202f与热源贴合热接触,热管202a具有多个,热管202a固定在第一基板202c的另一面上,并且热管202a部分位于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热源导热部202f上,热管202a的两端分别在第一基板202c两侧的散热导热部202g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202a的两端也可位于第一基板202c同一侧的散热导热部202g上,只要热管202a部分位于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热源导热部202f上即可,或者部分热管202a的两端位于第一基板202c的同一侧,同时其他热管202a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基板202c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热管202a通过焊接工艺镶嵌在第一基板202c的表面,为了对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热管202a进行保护及提高导热效果,本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板202d,第二基板202d与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结构一致,使得第二基板202d能够覆盖住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热源导热部又不占用其他空间,第二基板202d将位于第一基板202c中部的热管202a覆盖住,提高了热管202a的防冲击能力,并且使得热管202a能够将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基板202d散发出去,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202a直接镶嵌在第一基板202c的内部。热管202a同样具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和散热效果。
为了避让投影光,在第一基板202c和第二基板202d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样的圆孔。
为了提高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的热传导率,在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以液态的形式填充到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之间,填充后形成导热的固体,导热介质填充了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之间缝隙,导热介质加大了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的接触面,并且导热介质具有很好的导热效果,减小了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之间的热阻。故导热介质极大地提高了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之间的热传导。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因为导热介质在填充过程中为液态,为了防止导热介质渗透到第一基板202c的圆孔处,从而污染光源,在第一基板202c与热源接触的面靠近圆孔的位置上设有一个环形的隔离槽202e,泄露的导热介质被隔离槽202e收集,从而导热介质被隔离槽202e阻隔,不会漏出到圆孔中影响光源。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鳍片202b具有四组,每一组散热鳍片202b由若干个散热片层叠而成,并且散热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两组散热鳍片202b将第一基板202c的一侧夹住,四组散热鳍片202b将第一基板202c的两侧都夹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由于热管部分位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202f上,热管的端部位于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202g上,热源导热部202f与热源热连接,避开热管无效端,多个热管基本覆盖整个热源导热部202f,安装面均热性良好,无热点,从而能够均匀地吸收热源安装面上的热量;热管202a中间为吸热端,两端为放热端,相当于两根热管串联,其散热能力较现有散热方案大大提升,是现有散热方案的1.5~2倍;于此同时热管吸热端与放热端路径短,受重力影响小,产品在旋转过程中散热几乎不受影响,能够满足产品自由旋转的使用需求;热管202a焊接在第一基板202c上,受到外部冲击时热管不会受力变形,不受冲击影响,不易变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模组和实施例一中的散热装置202,光源模组的安装面与散热装置的第一基板202c的热源导热部202f接触安装,形成热连接。
散热装置对热源光源模组进行散热,由于在第一基板202c与光源模组填充导热介质,减小了第一基板202c与光源模组之间的热阻,提高了第一基板202c与光源模组之间的热传导率,使得散热装置202能够快速地对光源模组散热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热连接可以是指两部件直接接触并连接,也可以是指通过导热介质或/和导热零部件而相互连接,只要都达到了热量传导的效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其具有热源导热部和散热导热部,所述热源导热部与热源热连接;
热管,其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热管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上,并且所述热管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上;
以及散热鳍片,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散热导热部热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呈H型,所述第一基板中部为有热源导热部,两侧为散热导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具有多个,所述热管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同一侧的散热导热部上,或者所述热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两侧的散热导热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一面的中部与热源接触,所述热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热源之间设有导热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部设有用于透光的圆孔,并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热源接触的面上靠近所述圆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隔离槽。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中部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基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部,并覆盖住所述热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四组,每两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两面上,四组所述散热鳍片将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夹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鳍片由若干个散热片层叠而成,并且散热片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光源模组的安装面与第一基板的热源导热部热连接。
CN201620460603.4U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05793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0603.4U CN205793888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PCT/CN2017/081158 WO2017198029A1 (zh) 2016-05-19 2017-04-19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0603.4U CN205793888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3888U true CN205793888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0603.4U Active CN205793888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3888U (zh)
WO (1) WO20171980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029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CN113039875A (zh) * 2019-11-20 2021-06-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模组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366A (ja) * 2000-02-02 2001-08-10 Ricoh Co Ltd 回路部品の冷却装置
CN2729902Y (zh) * 2004-01-16 2005-09-28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1039636Y (zh) * 2006-08-02 2008-03-19 深圳市七彩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散热器
US7907407B2 (en) * 2008-04-14 2011-03-15 Chidae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JP2011003604A (ja) * 2009-06-16 2011-01-06 Kiko Kagi Kofun Yugenkoshi 放熱板およびその放熱板の製造方法
CN204180450U (zh) * 2014-10-10 2015-02-25 成都萨伯电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基板超薄热管阵列散热器
CN205793888U (zh) * 2016-05-19 2016-1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029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CN113039875A (zh) * 2019-11-20 2021-06-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039875B (zh) * 2019-11-20 2022-07-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模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8029A1 (zh)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8849B2 (ja) 電球型led照明器具
JP2011154929A (ja) 排熱装置
CN205793888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KR101228757B1 (ko) 이중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led 조명장치
US20140184050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1024468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02446877A (zh) 一种半导体散热装置
CN105953191B (zh) 散热灯具
TW201326665A (zh) 照明裝置
KR101181156B1 (ko) 공냉식 히트싱크
CN104515106A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具有该散热装置的led灯具
KR100947170B1 (ko) 열전소자를 사용하는 프로젝션 엘이디 소자 냉각장치
CN208418279U (zh) 用于显示器及灯箱的侧入式led光源
KR20100003328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램프용 방열기
KR101401665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104197220A (zh) 一体式的led灯具
CN206020910U (zh) 摄像机
CN106051484A (zh) 大功率散热led灯具
CN104180351A (zh) 具有板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CN106409788B (zh) 用于可控硅元件的散热器以及电力机车整流器
CN110671686A (zh) 一种led光源散热平台
CN104180350A (zh) 具有扁平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KR101505908B1 (ko) 열교환기
TW201414980A (zh) 散熱器
CN218499500U (zh) 散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5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1089 Nanshan District road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1089 Nanshan District road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8 20-22 Floor, United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63 Xuefu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1089 Nanshan District road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