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6649U -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6649U
CN205776649U CN201620372917.9U CN201620372917U CN205776649U CN 205776649 U CN205776649 U CN 205776649U CN 201620372917 U CN201620372917 U CN 201620372917U CN 205776649 U CN205776649 U CN 20577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tube
intake pipe
cooling water
pipe
plect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729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毅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ebao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BBE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BBE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BBE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729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包括冷却水塔,以及与所述冷却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简易自动排污装置;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包括取水管,连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的连接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一端的送水胶管,连接于所述送水胶管一端的球阀,以及连接所述球阀一端的排水胶管;所述冷却水塔包括充有污水的塔盘,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的所述取水管浸没于所述塔盘的污水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适用于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结构简单,安装工作简单,实施难度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人手间歇式排污;一种为自动排污,一般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进行自动排污。但是,人手排污经常会出现相关负责人在应该排污时间的忘记排污,导致系统排污不正常的情况发生。而且,人手间歇式排污会造成水质的波动,水质的药剂浓度及其他矿物质的浓度均不太稳定,水处理的缓蚀及阻垢的效果会有一定不良影响。另外,自动排污比较适用于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但是对于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例如数量较多的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或轻工业小型冷却水系统),则显得成本高,安装工作复杂,实施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适用于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结构简单,安装工作简单,实施难度小,成本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包括冷却水塔,以及与所述冷却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简易自动排污装置;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包括取水管,连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的连接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一端的送水胶管,连接于所述送水胶管一端的球阀,以及连接所述球阀一端的排水胶管;所述冷却水塔包括充有污水的塔盘,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的所述取水管浸没于所述塔盘的污水中。
在排污过程中,先将简易自动排污装置的取水管提起来,并从排水胶管端部往管道中灌水,在管道中充满水后,将取水管放入到冷却水塔的塔盘中,并使取水管浸没于所述塔盘的污水中,然后将排水胶管放置到高度低于塔盘中污水所在高度,将排水胶管引至排水沟或适合排水的地方,利用虹吸效应可以自动将塔盘中的污水从取水管引流经过送水胶管,并通过排水胶管将污水排出。在排污过程中,可以利用设置在送水胶管和排水胶管之间的球阀,对排水流量进行调节,以保证冷却水塔中水的电导率在控制范围内。整个排污结构简单,制作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于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成本低。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盘外的收水网,所述送水胶管穿设于所述收水网上;所述排水胶管位于所述收水网外侧,且所述排水胶管的出口位置低于所述塔盘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的圆板,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圆板上并与所述取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圆板焊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且所述圆板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伸入到所述取水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焊接于所述圆板的连接通孔处,且所述连接管伸入到所述取水管中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管总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取水管长度为15cm,外径为10cm,厚度为6mm或8mm。
进一步地,所述圆板通过风焊机从钢板上切割形成,且所述圆板直径为10cm,厚度为6mm或8mm;
所述连接通孔通过风焊在所述圆板中心烧穿形成,且所述连接通孔直径约1~1.2cm。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胶管设置为黑橡胶管,且其直径设置为10mm,长度设置为2m;
所述连接管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专用碳钢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胶管也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克服人手间歇式排污容易出现漏排污、排污量不均匀、水质控制不理想、占用人工较多的问题,也能克服使用时间控制器或电导率自动控制排污的成本较高、安装复杂、工作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的简易自动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水塔,12-塔盘,20-简易自动排污装置,100-取水管,110-圆板,200-连接管,300-送水胶管,400-球阀,500-排水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包括冷却水塔10,以及与所述冷却水塔10连通的至少一个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如图2所示,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包括取水管100,连接于所述取水管100一端的连接管200,套设于所述连接管200一端的送水胶管300,连接于所述送水胶管300一端的球阀400,以及连接所述球阀400一端的排水胶管500。所述冷却水塔10包括充有污水的塔盘12,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0的所述取水管100浸没于所述塔盘12的污水中。
在排污过程中,先将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的取水管100提起来,并从排水胶管500端部往管道中灌水,在管道中充满水后,将取水管100放入到冷却水塔10的塔盘12中,并使取水管100浸没于所述塔盘12的污水中,然后将排水胶管500放置到高度低于塔盘12中污水所在高度,将排水胶管500引至排水沟或适合排水的地方,利用虹吸效应可以自动将塔盘12中的污水从取水管引流经过送水胶管300,并通过排水胶管500将污水排出。在排污过程中,可以利用设置在送水胶管300和排水胶管500之间的球阀400,对排水流量进行调节,以保证冷却水塔10中水的电导率在控制范围内。整个排污结构简单,制作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于小型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成本低。
而且,上述用于控制排水的球阀400的调节方法如下:在初始状态下,先使球阀400的阀门完全打开,即进行完全排污;过一段时间后(如完全排污1天后),利用便携式电导率计测量冷却水塔中水的电导率;如果冷却水塔10中水的电导率在控制范围内,则无需对球阀400的阀门进行调整;如果冷却水塔10中水的电导率偏低,则将球阀400的阀门关小;如果冷却水塔100中水的电导率偏高,则可以增设一套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新增的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的阀门调节方法如上所述。
此外,所述冷却水塔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盘12外的收水网(图中未示意出),所述送水胶管300穿设于所述收水网上。所述排水胶管500位于所述收水网外侧,且所述排水胶管500的出口位置低于所述塔盘12所在位置。可利用冷却水塔100的收水网对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的送水胶管300提供支撑,并将排水胶管500放置在低于塔盘12的位置处,便于污水自动从塔盘12中的取水管100中流出,简单方便,无需使用水泵之类的设备。
此外,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水管100一端的圆板110,所述连接管200穿设于所述圆板110上并与所述取水管100连通。利用圆板110将取水管100一端堵住,并通过在圆板110穿设连接管200来连通取水管100,便于利用连接管200将取水管100和送水胶管300连通起来。取水管100用于在冷却水塔10的塔盘12中取水,并通过软质的送水胶管300输送污水。而且,所述圆板110焊接于所述取水管100一端,且所述圆板110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图中未标示出),所述连接管200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伸入到所述取水管100中。通过圆板110上设置的连接通孔,便于将连接管200伸入到取水管100中,并在连接通孔处将连接管200固定住。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200焊接于所述圆板110的连接通孔处,使连接管200与圆板110连接牢固可靠。而且,所述连接管200伸入到所述取水管100中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管200总长度的一半。这样,塔盘12中的水进入取水管100中后,能更顺利方便地进入连接管200中,也不容易发生连接管200堵塞的情况。
而且,所述取水管100长度可设置为为15cm,外径可设置为10cm,厚度可设置为6mm或8mm。所述连接管200可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专用碳钢连接管。取水管100的长度设置适中,便于放置在塔盘12中并浸没于污水中。取水管100的直径也设置适中,能够进行充分但不过量的取水。而且,取水管100的直径大于连接管200的直径,一方面可以利用直径较大的取水管100充分地取水,另一方面利用直径较小的排水用的连接管200以合适的流量进行排水,便于控制冷却水塔中水的质量(通过水的电导率来检测水质)。所述送水胶管300设置为黑橡胶管,黑橡胶管便于弯曲引流,取材加工也比较简单方便。且送水胶管300直径设置为10mm,长度设置为2m。送水胶管300直径与连接管200直径对应,便于将送水胶管300套接在连接管200上;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便于穿过冷却水塔10的收水网而伸出到外面。所述排水胶管500也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其直径与送水胶管300直径相互对应,便于利用球阀400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排水位置进行设计。
而且,所述圆板110可通过风焊机从钢板上切割形成,取材简单加工方便。且所述圆板110的直径可设置为10cm,厚度可设置为6mm或8mm。圆板110的直径与取水管100的直径对应,厚度适中便于在其中心穿孔。而且,所述连接通孔通过风焊在所述圆板110中心烧穿形成,取材同样都很简单加工也很方便。而且,所述连接通孔直径约1~1.2cm。连接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接管200的直径,便于将连接管200穿设在连接通孔处,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连接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能够克服人手间歇式排污容易出现漏排污、排污量不均匀、水质控制不理想、占用人工较多的问题,也能克服使用时间控制器或电导率自动控制排污的成本较高、安装复杂、工作量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塔,以及与所述冷却水塔连通的至少一个简易自动排污装置;
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包括取水管,连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的连接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一端的送水胶管,连接于所述送水胶管一端的球阀,以及连接所述球阀一端的排水胶管;
所述冷却水塔包括充有污水的塔盘,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的所述取水管浸没于所述塔盘的污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冷却水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盘外的收水网,所述送水胶管穿设于所述收水网上;
所述排水胶管位于所述收水网外侧,且所述排水胶管的出口位置低于所述塔盘所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简易自动排污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的圆板,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圆板上并与所述取水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圆板焊接于所述取水管一端,且所述圆板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伸入到所述取水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焊接于所述圆板的连接通孔处,且所述连接管伸入到所述取水管中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管总长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取水管长度为15cm,外径为10cm,厚度为6mm或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圆板通过风焊机从钢板上切割形成,且所述圆板直径为10cm,厚度为6mm或8mm;
所述连接通孔通过风焊在所述圆板中心烧穿形成,且所述连接通孔直径为1~1.2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送水胶管设置为黑橡胶管,且其直径设置为10mm,长度设置为2m;
所述连接管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专用碳钢连接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排水胶管也设置为直径为10mm的黑橡胶管。
CN201620372917.9U 2016-04-27 2016-04-27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Active CN20577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917.9U CN205776649U (zh) 2016-04-27 2016-04-27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2917.9U CN205776649U (zh) 2016-04-27 2016-04-27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6649U true CN20577664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72917.9U Active CN205776649U (zh) 2016-04-27 2016-04-27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6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308618A1 (en) Water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674929B (zh) 雨水弃流装置
CN111379305A (zh) 一种用于流域治理的系统及其布设方法
CN205776649U (zh) 循环冷却水自动排污系统
CN212466924U (zh) 一种节水型高层建筑消防装置
CN103968229A (zh) 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自动排液装置
CN110863530A (zh) 智慧水务供水系统
CN210173861U (zh) 一种预制梁智控蒸汽养生系统
CN107606376B (zh) 一种曝气管路冷凝水或泄漏水自动排水装置
CN104460414B (zh) 一种投入式ph玻璃电极自动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205875373U (zh) 一种一体化双箱式污水提升装置
CN205373825U (zh) 水箱内水位检测装置
CN106906886A (zh) 智能中央排水系统及方法
CN211822856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排水的除湿机
CN207794278U (zh) 一种自动排水设备
CN207851056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外排水的监测系统
CN2052963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间的排污装置
CN111237207A (zh) 水泵自动排水装置
CN201463987U (zh) 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超声波液位测量装置
CN211571833U (zh) 智慧水务供水系统
CN206328852U (zh) 一种污水提升系统
CN210342174U (zh) 一种城市排水系统的二次截污装置
CN209129141U (zh) 一种具有水面浮渣自动收集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05502190U (zh) 一体化自动调流截流井设备
CN219320690U (zh) 基于物联网的湿地水位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300 101, No. 3, building 5, Meiji Industrial Zone, Beining Fang, Nan'an village, Xintang Town, Zengcheng,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Kebao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Zengcheng Xintang Town,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Nanan 510000 village square Beining Industrial Zone five gold base No. 3 10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OBBE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