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6334U -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6334U
CN205776334U CN201620512329.0U CN201620512329U CN205776334U CN 205776334 U CN205776334 U CN 205776334U CN 201620512329 U CN201620512329 U CN 201620512329U CN 205776334 U CN205776334 U CN 205776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ping pipe
pipe
outlet
built
wa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23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新
彭功勋
宁平华
熊勇
杨宏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05123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6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6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6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用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包括挡土墙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内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泄水管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泄水管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本实用新型泄水管内置于挡土墙内,不直接伸出墙体表面,保护了挡土墙的整体感和表面的平整性,同时避免在墙面上形成泥痕,视觉效果更佳;同时,内置的泄水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经出水口排出的潜水直接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避免人行道挡墙一侧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排除因青苔带来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背景技术
挡土墙泄水孔埋设于挡土墙中,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可以排出挡土墙墙后土体中的潜水,消除墙后土体对挡土墙的水压力,从而有助于挡土墙的稳定。泄水孔里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一般设置有反滤层,以阻止土颗粒随水流失;外端伸出挡土墙墙面一定的长度,泄出的水滴落墙面后顺墙面自然下流。城市道路的路堑式挡土墙前面一般为人行道,上述从泄水孔排出的水沿挡土墙表面流至人行道后,进入人行道边的排水沟或在人行道上漫流。
由于所排的水仅仅是墙后土体渗出的潜水,泄水量很有限,不会对墙体或路面造成冲刷之类的明显的次生危害,因此,规范及当前的常规设计中都未考虑这部分水的去向及其衍生问题。然而,从我们的观察发现,上述挡土墙泄水孔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影响城市道路的景观。泄水孔直接伸出墙体表面,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挡土墙的整体感和表面的平整,视觉效果不佳。但这还在其次,更糟的是,泄水孔在挡土墙墙后虽然设置有反滤层,但是,土体中有非常细小的粘粒、胶粒(均小于0.005mm)或可溶矿物,仍会随着水少量流失。这些物质随着水流出后,部分会粘附在墙面上形成泥痕,并在氧化及微生物作用下颜色变深,变成褐黄色或灰黑色,从视觉上给人很脏很丑之感,较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景观。
2、不利于安全。由于泄水孔的水常年缓慢地渗流,使人行道挡墙一侧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易形成青苔,行人踩到容易滑倒,成为安全隐患。
3、不利于环境卫生。泄水孔所营造的潮湿环境,易滋生蚊虫,形成环境卫生死角。
4、不利于泄水功能保持。由于直接裸露在外,鸟类、蛙类、蜥蜴等动物都会在泄水孔内栖息、筑巢,堵塞泄水孔,使其功能丧失,若无定期养护,可能对挡墙造成一定的隐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一种静态的、粗放的设计,缺乏从时间轴上针对所设计结构体的长期运营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具体到本事例,在挡土墙设计中,规范及常规设计均仅仅局限于考虑挡土墙自身在静态情况下的安全,却没有细致预测其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可能衍生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泄水孔进行精细化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消除在景观、安全、卫生、功能方面存在的隐患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包括挡土墙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内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泄水管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泄水管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反滤层包括包裹在泄水管顶端管口的砂布以及设在砂布靠近土体一侧的碎石反滤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道间设有墙外排水结构,墙外排水结构包括设在墙脚外的盖板沟以及设在道路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收水口,横向收水管道将盖板沟、收水口、市政雨水管道依次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出水口管顶距离盖板沟顶部5cm并伸入盖板沟10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横排,同一横排泄水管采用横向连接管连接并引至挡土墙低侧,然后采用第一竖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同一横排泄水管的高度向挡土墙低侧方向依次降低,连接同一横排泄水管的横向连接管向挡土墙低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竖排,同一竖排泄水管采用第二竖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斜排,同一斜排泄水管采用斜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泄水管内置于挡土墙内,不直接伸出墙体表面,保护了挡土墙的整体感和表面的平整性,同时避免在墙面上形成泥痕,视觉效果更佳;同时,内置的泄水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经出水口排出的潜水直接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避免人行道挡墙一侧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排除因青苔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仅对泄水孔设计作少量的调整,即消除了其在景观、安全、卫生、功能方面存在的上述隐患;方案不增加特殊构件,易于实施,成本增加很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横向排水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横向排水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横向排水基础大样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竖向排水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竖向排水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竖向排水基础大样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斜向排水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包括挡土墙1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1内的泄水管2,泄水管2布置方式可按规范建议呈梅花型分布,也可考虑呈矩形或正方形分布。泄水管2的顶端伸入挡土墙1墙后土体,泄水管2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所述反滤层包括包裹在泄水管2顶端管口的砂布以及设在砂布靠近土体一侧的碎石反滤层3,防止大粒径的土颗粒进入泄水管2。泄水管2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1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10,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4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出水口用隔网(钢丝网)包裹并固定,以防止小动物进入而堵塞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中,按照泄水孔布置方式可采取三种排水形式:横向排水、竖向排水和斜向排水。
1)横向排水
参见图1-图3,所述泄水管2排成若干横排,同一横排泄水管2采用横向连接管5连接并引至挡土墙1低侧,然后采用第一竖向连接管6向下引到出水口。为使横向排水更为顺畅,同一横排泄水管2的高度向挡土墙1低侧方向依次降低,连接同一横排泄水管2的横向连接管5向挡土墙低侧倾斜设置,使横向连接管2形成一定坡度,这种排水方式既适用于梅花型布置的泄水孔,也适用于矩形或正方形分布的泄水孔。
2)竖向排水
参见图4-6,所述泄水管2排成若干竖排,同一竖排泄水管2采用第二竖向连接管7向下引到出水口。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道间设有墙外排水结构,墙外排水结构包括设在墙脚外的盖板沟8以及设在道路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收水口,横向收水管道4将盖板沟8、收水口、市政雨水管道依次连接。出水口管顶距离盖板沟顶部5cm并伸入盖板沟10cm。
3)竖向排水
参见图7,所述泄水管2排成若干斜排,同一斜排泄水管2采用倾角60°的斜向连接管9向下引到出水口,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道间设有墙外排水结构,墙外排水结构包括设在墙脚外的盖板沟以及设在道路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收水口,横向收水管道将盖板沟、收水口、市政雨水管道依次连接。出水口管顶距离盖板沟顶部5cm并伸入盖板沟10cm;本斜排泄水孔最下一个孔不接近墙脚的,则用反向60°倾角的连接管接入下一斜排泄水孔的管中。这种排水方式适用于梅花型布置的泄水孔。
其中,横向排水方式因不需要设置盖板沟,因而适用于人行道较窄的情况,另外两种方式则宜用在人行道较宽的情况。
以上方式改变了泄水孔出水通道的设计,对水的去向进行了管理,将其收集到市政雨水管道中,而不是让其无序流动,体现了精细化设计的理念。同时,上述方案简单易行,对总体造价影响很小,体现了环保、节约的理念。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墙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内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泄水管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泄水管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包括包裹在泄水管顶端管口的砂布以及设在砂布靠近土体一侧的碎石反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道间设有墙外排水结构,墙外排水结构包括设在墙脚外的盖板沟以及设在道路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收水口,横向收水管道将盖板沟、收水口、市政雨水管道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出水口管顶距离盖板沟顶部5cm并伸入盖板沟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横排,同一横排泄水管采用横向连接管连接并引至挡土墙低侧,然后采用第一竖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同一横排泄水管的高度向挡土墙低侧方向依次降低,连接同一横排泄水管的横向连接管向挡土墙低侧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竖排,同一竖排泄水管采用第二竖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排成若干斜排,同一斜排泄水管采用斜向连接管向下引到出水口。
CN201620512329.0U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Active CN205776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2329.0U CN20577633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2329.0U CN20577633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6334U true CN20577633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2329.0U Active CN20577633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63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612A (zh) * 2019-03-14 2019-06-07 沈阳建筑大学 公路绿化挡土墙及其连接方法
CN110106756A (zh) * 2019-04-28 2019-08-0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坡形道路阶梯式纵断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1074938A (zh) * 2020-02-06 2020-04-28 贵州星隆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挡墙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612A (zh) * 2019-03-14 2019-06-07 沈阳建筑大学 公路绿化挡土墙及其连接方法
CN110106756A (zh) * 2019-04-28 2019-08-0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坡形道路阶梯式纵断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1074938A (zh) * 2020-02-06 2020-04-28 贵州星隆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挡墙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70502U (zh) 一种土质路堑边坡排水系统
CN105332416B (zh) 一种自动翻转式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05776334U (zh)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CN109457789A (zh) 初期雨水截流井
CN207143645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结构
CN2108269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沟渠系统
CN205776335U (zh) 一种路堑挡土墙
CN207079439U (zh) 一种环保透水地坪
CN209260551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排水系统
CN206902888U (zh) 一种流量自调节式公路路面排水井
CN206289586U (zh)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3821558U (zh) 防倒灌泄压井
CN207331931U (zh) 一种防渗水地漏
CN206337480U (zh) 生态边沟
CN205557473U (zh) 一种远程控制型防洪堤坝闸门
CN205348374U (zh) 一种路面环保排水器
CN20482582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田排涝装置
CN204982940U (zh) 一种排水式挡土墙
CN104452780A (zh) 一种山洪暴发泥石流的防治方法
CN209760395U (zh) 一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CN205046468U (zh) 一种高架桥落水管的防堵漏斗
CN204370519U (zh) 一种利用坡面流水和路面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CN20884471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化带雨水收集渗透排水箱涵
CN203213129U (zh) 可控逆止式排水器
CN201367590Y (zh) 透水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60 East seat, No.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Yuex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60 East seat, No.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