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4522U -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4522U
CN205774522U CN201620477948.0U CN201620477948U CN205774522U CN 205774522 U CN205774522 U CN 205774522U CN 201620477948 U CN201620477948 U CN 201620477948U CN 205774522 U CN205774522 U CN 205774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head
culture dish
main body
head main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79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d Health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振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振华 filed Critical 郑振华
Priority to CN2016204779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4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4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4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包括采样头主体(1),所述采样头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采样头主体(1)底部或侧面设有抽气通道(8),采样头主体(1)顶部设置带有气流通道(5)的采样盖(4),在所述采样头主体(1)内腔且位于气流通道(5)下方设置有培养皿(2),所述培养皿(2)与所述采样头主体(1)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与浮游菌采样器配合使用的新型采样头,具有易于使用,减少采样时操作步骤,提供工作效率,并同时能降低样品被污染的可能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背景技术
浮游菌检测是医药工业生产制造和微生物检测等过程中对环境中漂浮的微生物进行取样、培养、计数的一种方法,其中又以无菌药品的生产、检验等为甚,是一种常规的监控手段,同时在相关法规中有明确要求和相关标准。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附录I无菌制剂第十一条做如下规定:“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由于此监测项目为法规强制要求,故每一个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包括无菌药品检验机构)均需进行该项检测。
检测方法一般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由于浮游菌采样的原理为通过真空泵将空间中的空气抽取后经过采样器上方的采样头,空气均匀等速地撞击在位于采样头下方的培养基上,从而空气中包含的浮游菌即附着于培养基表面,一定时间后将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而评判空气中浮游菌的水平。由于吸入的空气都必须要经过位于培养基上方的采样头,所以在采样过程中采样头本身的无菌性尤为重要,如果其本身存在污染则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假阳性。
采样头通常作为耗材出售,因此:(1)企业为一个采样器配备多个采样头,统一灭菌后使用,每一个采样点单独使用一个灭菌后的采样头;缺点:采样头通常为不锈钢制品,价格昂贵,每个约在3000~10000人民币,如此会加大企业成本;且每个采样头均需要灭菌-包装-拆包-使用的过程,每次采样成本大且浪费工时。或(2)企业为一个采样器仅配备一个采样头,在一次使用后用酒精等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方式消毒后再次使用;缺点:酒精等消毒剂无法确保达到无菌保证的水平,存在各采样点间交叉污染的风险,如果存在阳性样品,无法准确的判断污染样品的来源;且在每次消毒后的采样头存在消毒剂残留的可能,从而产生抑菌作用,导致假阴性风险;若采用高温或辐照消毒等手段,则每次采样之间时长过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在传统结构下的浮游菌监测时的操作流程为:打开采样头-放入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盖上采样头-进行采样-打开采样头-盖上培养皿盖-取出培养皿-准备培养。上述流程操作复杂,在采样操作中多个步骤易存在培养基被污染的风险,最终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浮游菌采样器配合使用的新型采样头,具有成本低廉,易于使用,减少采样时操作步骤,提供工作效率,并同时能降低样品被污染的可能性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包括采样头主体,所述采样头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采样头主体底部或侧面设有抽气通道,采样头主体顶部设置带有气流通道的采样盖,在所述采样头主体内腔且位于气流通道下方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与所述采样头主体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采样盖为凹槽结构,所述气流通道位于凹槽的底面。凹槽结构的采样盖作为空气的进气通道,相比于平整面的采样盖,更能形成稳定进气流,空气能稳定均匀撞击下方培养皿中的培养基。
优选地,所述采样盖为可拆卸或与所述采样头主体一体式结构。采样盖为可拆卸式设计,在培养皿与采样头主体为一体式时可方便生产时对培养皿中培养基灌装,也可以满足实际使用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其它操作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为沿凹槽底面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狭缝或分布在凹槽底面的多个通孔。气流通道优选地为沿凹槽底面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狭缝,气流通道为狭缝时,采样阻力小,并且能进行等速采样,采样流量大,采样到的浮游菌分布均匀。
优选地,所述培养皿与所述采样头主体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采样头主体内腔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培养皿上设有若干个与连接件相配合的限位孔。采样头主体与培养皿可多种连接方式,连接件与限位孔的配合连接为其中简单的连接方式之一,具有连接方式简单,制造难度低,操作方便等优点。还可以通过调节孔深(即调节培养皿与采样头主体之间的连接缝隙大小)来调节培养皿与下方采样器之间的气流通道大小。
优选地,所述培养皿与所述采样头主体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采样头主体内腔边壁上与所述培养皿边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多头螺纹。如此两者螺纹旋紧时,培养皿与下方空气隔绝,实现下方的密封,稍微旋松时,与下方空气连通,可以进行采样,再旋松时,培养皿便可以取下。如此连接可以不需要密封下盖等密封部件,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培养基被污染的风险。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上盖和密封下盖,所述密封上盖用于遮盖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密封下盖用于遮盖所述采样头主体的抽气通道。通过密封上盖和密封下盖可以将采样头完全密封,以保护新的采样头以及采样后的采样头中的培养基能不受污染。
优选地,所述密封上盖与所述采样盖转轴连接。采样过程中不需要拿下密封上盖,密封上盖与采样头连为一体,避免密封上盖无处可放、造成丢失或者放置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采样头主体、所述采样盖和所述培养皿由透明树脂制成。透明树脂易塑模,且相对不锈钢更廉价,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出厂使用前采样头已无菌消毒,采样检测完即可丢弃,采样前后无需进行消毒程序,因此采样头可以一次性使用,降低了企业使用成本并加大了工作效率。而且透明的组合式采样头,能大大简化操作步骤,且一次采样过程后培养皿无需取出,整个采样头送至培养和检测,减少了培养基受到外部污染的风险,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组合式的浮游菌采样头与浮游菌采样器相配合使用,采样头包含培养皿,无需对培养皿进行操作,去除了培养皿开盖、放置和加盖等步骤,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降低污染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盖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盖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采样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1为采样头主体,2为培养皿,3为培养基,4为采样盖,5为气流通道,6为连接件,7为限位孔,8为抽气通道,9为密封上盖,10为密封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的与浮游菌采样器配合使用的采样头,包括采样头主体1,采样头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采样头主体1顶部设置带有气流通道5的采样盖4,外界空气在采样器风机等驱动件的吸力作用下通过采样盖4的气流通道5然后进入到采样头内部。采样头主体1内腔底部可封闭,此时采样头主体1侧面设置抽气通道8(如图2所示),采样器的抽气管通过与抽气通道8实现与采样头的连接并抽气,或者采样头主体1的底部完全开口作为抽气通道8,然后在内腔底部边壁设有与现有采样器相配合连接的螺纹、卡扣或其它连接形式,与市场上各种采样器的配合连接后再抽气(根据不同规格型号的采样器,设置与之对应的采样头连接形式)。在采样头主体1内腔并位于气流通道5下方设置有盛装有培养基3的培养皿2,培养皿2面积基本大于气流通道5所占的总面积。
培养皿2与采样头主体1之间可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一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镶嵌或胶粘等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采样头主体1内腔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6(如对称的两个,或成三角分布的三个,一般不设置太多,避免影响空气流通),连接件6可为内腔顶壁竖直向下设置也可内腔边壁水平方向设置,对应地,培养皿2上设有若干个与连接件6相配合的限位孔7,处于连接状态时,连接件6插入限位孔7实现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或者,采样头主体1的连接件6设计为带有倒钩的结构且具有一定弹性,如图3所示,而培养皿2边沿上设有周向凸起的平台,连接状态时,连接件6的倒钩卡扣在凸起下方凹陷处,实现固定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采样头主体1与培养皿2相互为螺纹连接,例如在采样头主体1内腔边壁上设置多头螺纹,对应地,培养皿2边沿上设有相配合的多头螺纹,如此,旋紧时,采样头主体1边壁与培养皿2边沿紧密贴合,两者之间无空隙而实现密封,稍微旋松时,两者之间留出空隙,此时便可进行采样操作,进一步旋松时,便可取下培养皿2。采样头主体1与培养皿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使得培养皿2可以拆装,以满足一些实际使用时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可以在采样头生产加工中提供方便,如先对培养皿2灌装培养基,然后再将培养皿2与采样头主体1装配。当然培养皿2与采样头主体1之间也可为一体成型式结构,相较于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方式,一体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操作,也可以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难度。
培养皿2中灌装有培养基3,前述进入到采样头内部的空气撞击到培养皿2中的培养基3,空气中的浮游菌附着在培养基3上,然空气后从采样头主体1和培养皿2之间的空隙流出。采样头主体1、采样盖4和培养皿2由透明树脂制成。树脂较易塑模成型,且价格低廉,可实现一次性使用,成本较低。且整个采样头(包括采样头主体1和培养皿2)为透明的,因此一次采样过程后,无需对培养皿2取出,整个采样头可视作普通的培养皿2,然后进行培养和检测。
不考虑培养皿2,为方便阐述,我们将采样头分为采样盖4和采样头主体1上下两个部分,采样盖4为外界空气与培养皿2之间的经过通道,采样盖4可以为平面的结构,气流通道5分布在采样盖4的表面上,也可以为向下凹陷的凹槽结构,凹槽具有一定的深度,气流通道5分布在凹槽底面上。采样盖4可以与采样头主体1自成一体,也可以可拆卸地与采样头主体1连接在一起。可拆卸式的设计一则可以在生产采样头主体1与培养皿2一体式时,方便培养基的灌装,二则可以满足一些实际过程中需要在采样前后对培养基进行其它操作需求。采样盖4上的气流通道5可以为沿采样盖4中心(如为凹槽的采样盖4则为凹槽的底面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狭缝,如图4所示,或分布在采样盖4表面(如为凹槽的采样盖4则为凹槽的底面)多个通孔,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采样头还包括密封上盖9和密封下盖10,密封上盖9用于遮盖采样盖4的气流通道5,实现从上方隔绝外界空气与培养皿2,密封下盖10用于遮盖采样头主体1底部开口,实现从下方隔绝外界空气与培养皿2(若如前述所阐述的,采样头主体1与培养皿2之间为螺纹连接方式,密封下盖10可以不需要,也可以加上密封下盖10,避免在该连接方式下采样后忘记旋紧培养皿2而导致培养皿2下方未密封)。密封形式多种多样,以密封上盖9为例,密封上盖9可以直接大于采样盖4,上盖直接覆盖采样盖4实现密封,也可以如凹槽式采样盖4时直接与凹槽的槽径一致,上盖直接嵌入凹槽实现密封,此时上盖表面通常带有可供受力操作的结构(如拉环或受力平台)以便嵌入的上盖能拔出实现打开。当然,也可以如密封上盖9与采样盖4之间为转轴连接,采样时可以直接翻开密封上盖(或直接水平旋转的方式打开密封上盖),采样后闭合密封上盖实现密封,又如在采样盖4气流通道5和培养皿之间设置可滑动和伸缩的滑片,采样盖上有可操作的操作件,闭合时,滑片伸展开遮盖气流通道,打开时,滑片缩叠露出被遮盖的气流通道。密封上盖9和密封下盖10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在此不再赘述。密封上盖和密封下盖也皆由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可实现一次性使用。
以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样头的使用方式具体如下:
打开密封下盖10,将采样头安装在与之配套的采样器上,然后打开密封上盖9,进行采样,然后盖上密封上盖9,取下采样头,盖上密封下盖10,将整个采样头送去浮游菌的培养和检测。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头主体(1),所述采样头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采样头主体(1)底部或侧面设有抽气通道(8),采样头主体(1)顶部设置带有气流通道(5)的采样盖(4),在所述采样头主体(1)内腔且位于气流通道(5)下方设置有培养皿(2),所述培养皿(2)与所述采样头主体(1)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盖(4)为凹槽结构,所述气流通道(5)位于凹槽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盖(4)为可拆卸或与所述采样头主体(1)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5)为沿凹槽底面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狭缝或分布在凹槽底面的多个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2)与所述采样头主体(1)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采样头主体(1)内腔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件(6),所述培养皿(2)上设有若干个与连接件(6)相配合的限位孔(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2)与所述采样头主体(1)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采样头主体(1)内腔边壁上与所述培养皿(2)边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多头螺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上盖(9)和密封下盖(10),所述密封上盖(9)用于遮盖所述气流通道(5),所述密封下盖(10)用于遮盖所述采样头主体(1)的抽气通道(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上盖与所述采样盖转轴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头主体(1)、所述采样盖(4)和所述培养皿(2)由透明树脂制成。
CN201620477948.0U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Active CN205774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7948.0U CN205774522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7948.0U CN205774522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4522U true CN205774522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7948.0U Active CN205774522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45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0946A (zh) * 2016-05-23 2016-08-03 郑振华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CN110938529A (zh) * 2019-12-20 2020-03-31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丝状真菌菌种保存转移套件及转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0946A (zh) * 2016-05-23 2016-08-03 郑振华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CN110938529A (zh) * 2019-12-20 2020-03-31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丝状真菌菌种保存转移套件及转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0635B (zh) 样品制备装置
JP5055479B2 (ja) 自動細胞培養装置
CN101410504A (zh) 培养装置
CN205774522U (zh)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JPH10505503A (ja) バイオプロセッシング分析用の新サンプリング装置
CN201756550U (zh) 一种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
CN104805012A (zh)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
CN207678573U (zh) 隔离装置
CN201376965Y (zh) 一次性多用拭子采集器
CN209178401U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器械无菌快检的培养瓶
CN206462138U (zh) 一种便于组培操作的培养瓶
CN203388890U (zh) 肛拭子采样器
CN205538940U (zh) 一种应用滤膜法检测水质的滤器
US20130006563A1 (en) Continuous monitoring methods in vaccine production
CN111334429A (zh) 一种模块式多功能细胞工作站
CN105820946A (zh) 一种含培养皿的组合式浮游菌采样头
CN107090401A (zh) 一种干制一次性无菌微生物培养皿
US20050221417A1 (en) Sterility testing apparatus
KR101135052B1 (ko) 멸균이 간편한 생물배양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상배양방법
CN204779611U (zh) 细胞自动培养箱
CN207330932U (zh) 便携式户外孢子分离器
WO2023131816A1 (en) Device for viable/microbiological active air sampling with no removed lid (rotation discs li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5923276A (zh) 一种病理标本储存转移器
CN205576165U (zh) 一种改进的细胞培养瓶
CN209377620U (zh) 咬嘴式痰培养杯以及咬嘴式痰培养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2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01, Building 101, No. 1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and Health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1 Street,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 Zh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