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7744U - 自动开收伞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开收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7744U
CN205757744U CN201620532530.5U CN201620532530U CN205757744U CN 205757744 U CN205757744 U CN 205757744U CN 201620532530 U CN201620532530 U CN 201620532530U CN 205757744 U CN205757744 U CN 205757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pring section
spring
pipe
un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25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祥
刘嘉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325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7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7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77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动开收伞,包括设有操控单元的伞头、伞管、弹簧、由该操控单元限位或释放的活动巢和子弹头、上巢以及多组撑骨。伞管一端固设于伞头中,另一端则用以设置上巢。弹簧设于伞管内,活动巢可沿伞管滑动地套设于伞管外侧,子弹头位于伞管内并连接至活动巢。多组撑骨接合于上巢与活动巢之间。弹簧包括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该第一弹簧段与该第二弹簧段具有不同的旋向,且该第一弹簧段的外径大于该第二弹簧段的外径,以使该第一弹簧段套设于该第一弹簧段外,而该第二弹簧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弹簧段的长度。藉此,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者轻松收合且可避免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打结或相互缠绕。

Description

自动开收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
背景技术
自动开收伞是一种可自动开启和收合伞面的伞,因其使用方便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减小体积以便于携带,自动开收伞又包括折叠式自动开收伞,例如二折自动开收伞、三折自动开收伞等。
现有的自动开收伞,一般在伞的伞管内设置有弹簧。伞尚未开启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一旦按压操控按钮进行开伞操作,弹簧将提供弹性回复力来推动伞管,使之延伸,进而再进行伞面开启动作;欲收合伞时,按压操控按钮,收合伞面,而后需手动或自动回拉伞管,压缩弹簧,使伞回复开启前的状态。
然而,现有的自动开收伞中通常采用尺寸一致或结构一致的弹簧,若满足开伞时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需求,则在收伞时亦需使用者付出较大的力才能将伞收合;若希望使用者能轻松收合伞,则在开伞时又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力来顺利推动伞管延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者轻松收合且可避免弹簧段之间打结或相互缠绕的自动开收伞。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增加弹簧整体尺寸的同时增强开伞力度的自动开收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包括设有操控单元的伞头、伞管、弹簧、由该操控单元限位或释放的活动巢和子弹头、上巢以及多组撑骨。其中,所述伞管一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另一端则用以设置所述上巢;所述弹簧设于所述伞管内;所述活动巢可沿所述伞管滑动地套设于该伞管外侧;所述子弹头位于所述伞管内并连接至所述活动巢;所述多组撑骨接合于所述上巢与所述活动巢之间;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该第一弹簧段与该第二弹簧段具有不同的旋向,且该第一弹簧段的外径大于该第二弹簧段的外径,以使该第一弹簧段套设于该第二弹簧段外,而该第二弹簧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弹簧段的长度。
较佳地,所述伞管至少包括内管以及外管,该内管的下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所述上巢则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第一弹簧段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二弹簧段则从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外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上巢。
较佳地,所述伞管还包括至少一中管,所述内管、所述中管以及所述外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弹簧段上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外径较该第二弹簧段的其它部分的外径大;该自动开收伞还包括抵接件,该抵接件设置于所述伞管中并从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突出部上方抵接该突出部。
较佳地,所述伞管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连接的内管、至少一中管以及外管,该内管的下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所述上巢则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第一弹簧段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二弹簧段则从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外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上巢;所述抵接件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下端,其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段的下端,另一侧于该自动收合伞收合时抵接所述至少一中管的顶端。
较佳地,所述抵接件为一内塞,该内塞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弹簧段穿过该通孔且其突出部从下方抵接所述内塞。
较佳地,所述内塞为盖体状,其顶部设有所述通孔;或者,所述内塞为圆柱体。
较佳地,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内塞内壁上形成的一台阶。
较佳地,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伞管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簧段为右旋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段为左旋弹簧;或者,所述第一弹簧段为左旋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段为右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将其弹簧设为外径、长度不同的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该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相套置且具有不同的旋向,以确保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可保持相对独立,不会打结及相互缠绕;而且该弹簧在开启时可提供较大的弹性恢复力,以便顺利开启自动开合伞,而在收合自动开合伞时,只需要较小的力即可轻松收合自动开收伞,便于使用者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于外径较小的第二弹簧段上设有突出部,以与设于伞管内的抵接件配合,开启自动收合伞时第二弹簧段的部分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抵接件而促使伞头与抵接件之间的部分伞管快速滑动打开,在不增加弹簧整体尺寸而便于收合自动开收伞的同时增强了弹簧开启伞管的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于开伞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可以为两折、三折、四折或更多折自动开收伞,且可以为自动开启和收合的全自动开收伞,亦可以为自动开启、自动收合伞面而手动收合伞管的半自动开收伞,或者自动开启、手动收合伞面和伞管的半自动开收伞。
请先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于开伞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该自动开收伞1包括伞头10、伞管11、弹簧12、子弹头13、活动巢14、多组撑骨15以及上巢16。
其中,伞头10上设有操控单元100,用以与子弹头13和活动巢14配合,以实现对自动开收伞1的开启和收合的控制。具体而言,当操控单元100将子弹头13和活动巢14限位于伞头10中时,自动开收伞1处于收合状态;当操控单元100释放活动巢14时,自动开收伞1由收合状态变为开启状态;欲将撑骨15收合时,则控制操控单元100而令其释放子弹头13。操控单元100部分突出于伞头10外表面,以供使用者按压而实现对自动开收伞1的上述操控。此部分具体结构应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易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伞管11一端固定于伞头10,另一端则连接上巢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开收伞1为三折自动开收伞,故其伞管1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连接的内管111、中管112以及外管113。在自动开收伞1处于收合状态时,内管111、中管112、外管113由内到外套置;而在开启自动开收伞1时,内管111、中管112、外管113则可相对滑动,从而依次纵向相接。其中,内管111的下端固定设置于伞头10中,上巢16则固定设置于外管113的顶端。
各组撑骨15一端连接于上巢16,另一端连接至活动巢14,其上设有伞面。活动巢14套设于伞管11外侧,可沿该伞管11滑动,于自动开收伞1处于收合状态时位于伞管11的下端,与操控单元100配合而限位于伞头10中;于开启自动开收伞1时则由操控单元100释放,而可滑动至伞管11(依次纵向相接的内管111、中管112、外管113)的顶端,抵接至上巢16,由上巢16限位。撑骨15则随着活动巢14的位置变化,收合于伞管11外围或撑开于活动巢14与上巢16之间从而打开伞面。
弹簧12设置于伞管11内,下端限位于内管111下端,上端则固定于外管113的顶部位置,例如连接于上巢16。若外管113顶部设有内塞,弹簧12的上端亦可选择连接于该内塞的底部。该弹簧12包括第一弹簧段121和第二弹簧段122,其中,该第一弹簧段121的外径大于该第二弹簧段122的外径,使得第一弹簧段121得以套设于第二弹簧段122的外部;且该第一弹簧段121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弹簧段122的长度,故第一弹簧段121和第二弹簧段122在伞管11中的延伸范围不同,具体而言,第一弹簧段121位于外管113内,限位于中管112顶部与上巢16之间,而第二弹簧段122则从内管111延伸至外管113,两端分别连接内管111下端与上巢16。如此设计,使得开伞时第一弹簧段121因外径较大而可提供较大的弹簧恢复力,收伞时因第二弹簧段122外径较小而可减小所需的弹簧压缩力。
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将第一弹簧段121和第二弹簧段122设置为旋向不同的弹簧,例如图中所示,第一弹簧段121为右旋弹簧,而第二弹簧段122为左旋弹簧,如此使得第一弹簧段121与第二弹簧段122相套置时不会打结及相互缠绕。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中,由内管111延伸至外管113设置的第二弹簧段122上设有一突出部123,即该突出部123的外径较第二弹簧段122的其它部分的外径大。而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1还包括一抵接件17,该抵接件17设置于伞管11中,从第二弹簧段122的突出部123的上方抵接该突出部123。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可通过开启自动收合伞1时作用于抵接件17的弹性恢复力直接打开伞头10与抵接件17之间的部分伞管11,增强打开伞管的力度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抵接件17为一内塞,该内塞17设置于外管113内,位于外管113的下端,其一侧抵接第一弹簧段121的下端,另一侧于该自动收合伞1收合时抵接中管112的顶端。该内塞17上设有一通孔170,令第二弹簧段122一端穿过该通孔170而第二弹簧段122的突出部123则从下方抵接内塞17。如此,当自动开收伞1被收合时第二弹簧段122处于压缩状态,一旦使用者按压操控单元100来释放活动巢14,第二弹簧段122所产生部分弹性恢复力将直接作用于内塞17而可快速开启内管111和中管112。再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塞17大致为盖体状,其顶部171设有一通孔170,该第二弹簧段122一端穿过该通孔171而第二弹簧段122的突出部123则抵接内塞17内壁上形成的一台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二弹簧段122的突出部123亦可直接抵接于内塞17的环形底面,或者,该内塞亦可采用其它可实现同样功能的结构,例如为具有一通孔的圆柱体,第二弹簧段122可穿过该圆柱体的通孔而突出部123则抵接该圆柱体的底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抵接件亦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独立元件,同样可采用直接成型于伞管的结构,例如由外管113内壁径向延伸出的可以抵接突出部123的结构等。而且,抵接件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外管113的下端,亦可根据设计需要,位于外管113其他位置,或中管112、内管111内。
子弹头13位于伞管11内,其拉绳穿过弹簧12连接至活动巢14。子弹头13在自动开收伞1处于收合状体和开启状态时,均由操控单元100限位于伞头10中,仅在欲将开启的自动开收伞1的撑骨15收合时,由操控单元11控制释放,而在拉绳的拉力作用下,由伞管11的下端进入第二弹簧段122,向上移动,同时活动巢14沿伞管11外壁下滑从而带动撑骨15收合。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1的开启和收合进行说明。首先,自动开收伞1处于收合状态时,操控单元100将子弹头13和活动巢14限位于伞头10中,伞管11的外管113、中管112以及内管111依次套置,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一弹簧段111限位于上巢16与抵接件17之间,第二弹簧段112则限位于内管111下端与上巢16之间。
开启自动开合伞1时,按压操控单元100使得活动巢14被释放而自伞头10沿伞管11外壁向上滑动至抵接上巢16,从而打开撑骨15及其上的伞面;与此同时,弹簧12被释放,中管112和外管113在弹簧1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纵向向上滑动,与内管111依次纵向相接,自动开合伞1呈现撑开状态。在此过程中,因第二弹簧段122的突出部123抵接抵接件17,第二弹簧段122所产生的部分弹性恢复力直接作用于抵接件17上,促使内管111和中管112快速滑动打开;又由于第一弹簧段121具有较大的外径,能够提供较大的弹性恢复力,以便推动承载撑骨15及其上的伞面重量的上巢16带动外管113滑动开启,从而顺利开启自动开合伞1。
需收合自动开合伞1时,按压操控单元100使得子弹头13被释放,撑骨15及其上的伞面收合,接着手动或自动将活动巢14下拉,随之外管113、中管112依次被下拉,压缩弹簧12。当活动巢14由操控单元100限位时,自动开合伞1呈现收合状态,此时子弹头13再次被操控单元100限位。在收合时,由于第二弹簧122具有较小的外径,故需要较小的力,即可轻松收合自动开收伞1,便于使用者使用。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套置的第一弹簧段121和第二弹簧段122具有不同旋向,无论是被压缩时、弹性恢复的过程中或者弹性恢复之后,第一弹簧段121与第二弹簧段122均可保持相对独立,不会打结及相互缠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其弹簧设为外径、长度不同的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该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相套置且具有不同的旋向,以确保该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均可保持相对独立,不会打结及相互缠绕;而且该弹簧在开启时可提供较大的弹性恢复力,以便顺利开启自动开合伞,而在收合自动开合伞时,只需要较小的力即可轻松收合自动开收伞,便于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还于其外径较小的第二弹簧段上设有突出部,以与设于伞管内的抵接件配合,开启自动收合伞时第二弹簧段的部分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抵接件而促使伞头与抵接件之间的部分伞管快速滑动打开,在不增加第二弹簧段整体尺寸而便于收合自动开收伞的同时增强了开启伞管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开收伞,包括设有操控单元的伞头、伞管、弹簧、由该操控单元限位或释放的活动巢和子弹头、上巢以及多组撑骨,其中,所述伞管一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另一端则用以设置所述上巢;所述弹簧设于所述伞管内;所述活动巢可沿所述伞管滑动地套设于该伞管外侧;所述子弹头位于所述伞管内并连接至所述活动巢;所述多组撑骨接合于所述上巢与所述活动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段和第二弹簧段,该第一弹簧段与该第二弹簧段具有不同的旋向,且该第一弹簧段的外径大于该第二弹簧段的外径,以使该第一弹簧段套设于该第二弹簧段外,而该第二弹簧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弹簧段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管至少包括内管以及外管,该内管的下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所述上巢则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第一弹簧段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二弹簧段则从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外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上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管还包括至少一中管,所述内管、所述中管以及所述外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段上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外径较该第二弹簧段的其它部分的外径大;该自动开收伞还包括抵接件,该抵接件设置于所述伞管中并从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突出部上方抵接该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管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连接的内管、至少一中管以及外管,该内管的下端固设于所述伞头中,所述上巢则设置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第一弹簧段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二弹簧段则从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外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上巢;所述抵接件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下端,其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段的下端,另一侧于该自动收合伞收合时抵接所述至少一中管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一内塞,该内塞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弹簧段穿过该通孔且其突出部从下方抵接所述内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为盖体状,其顶部设有所述通孔;或者,所述内塞为圆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内塞内壁上形成的一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伞管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段为右旋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段为左旋弹簧;或者,所述第一弹簧段为左旋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段为右旋弹簧。
CN201620532530.5U 2016-06-02 2016-06-02 自动开收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7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2530.5U CN20575774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自动开收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2530.5U CN20575774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自动开收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7744U true CN20575774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7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253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774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自动开收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7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56023A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with water-tight sheathing handle
JP2005297952A (ja) ラゲージキャリアー
KR20170091446A (ko) 자동우산
CN201602251U (zh) 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
CN205757744U (zh) 自动开收伞
CN106880151A (zh) 折叠式拉杆箱及拉杆箱的折叠方法
US8726920B2 (en) Telescopic tube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umbrellas
CN209498843U (zh) 多功能拐杖
CN208249052U (zh) 一种室内垃圾篓
CN209499180U (zh) 一种折凳
CN204176287U (zh) 支撑架
US20150068568A1 (en) Opening spring for multiple fold automatic open-close unbrella
US10212997B1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with automatic closing structure
CN207961194U (zh) 伸缩杆
CN207486032U (zh) 锁止开关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569124U (zh) 推把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
CN105835932B (zh) 推车
CN205758306U (zh) 内锅及具有该内锅的电压力锅
CN103829510A (zh) 一种可变衣柜行李箱
CN205813916U (zh) 一种可收缩吊床
CN203986540U (zh) 一种可变衣柜行李箱
CN105299423B (zh) 电动注脂泵用的油脂袋
CN208468329U (zh) 一种可伸缩工具车
CN208993844U (zh) 一种脚踏的折叠机构
CN203022417U (zh) 一种折叠帐篷的腿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