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1538U -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1538U
CN205751538U CN201620407532.1U CN201620407532U CN205751538U CN 205751538 U CN205751538 U CN 205751538U CN 201620407532 U CN201620407532 U CN 201620407532U CN 205751538 U CN205751538 U CN 205751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dm
built
hook
case member
pa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75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勇军
史骁辰
王丰
刘刚
王德斌
陈宇清
翁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075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1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1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1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承压壳部件、套装在承压壳部件外面的磁轭线圈部件、安装在承压壳部件内的钩爪部件、安装在承压壳部件内部的驱动杆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具有小横截面一体化磁轭结构,和定位法兰采用螺纹连接,既与定位法兰连接简单易行,又能为冷却剂提供足够的流道空间,满足核反应堆更加紧凑、体积小、自然循环能力加强等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反应堆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具体是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是反应堆最关键的安全设备,担负着反应堆的起动、功率调节及安全停堆等重要功能:按照反应堆控制和保护系统的指令,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上下运动,保持控制棒组件在指令高度,并在断电时释放控制棒组件,使控制棒组件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插入堆芯,从而完成反应堆的启动、功率调节、保持功率、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是反应堆功率控制以及反应堆安全控制的核心系统。按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处于反应堆中的位置划分,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布置方式可供选择。
其中,外置式驱动是把控制棒驱动机构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如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磁力提升机构位于压力容器盖上,先进沸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位于压力容器底部,约占整个反应堆高度的1/3。外置式驱动的最大缺点是传动线长,增加反应堆总体高度和存在弹棒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
承压壳部件;所述承压壳部件按轴向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由棒行程壳体、钩爪壳体和导向套管组成;所述棒行程壳体和所述钩爪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钩爪壳体与所述导向套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磁轭线圈部件;所述磁轭线圈部件套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外面;
钩爪部件;所述钩爪部件安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内;及
驱动杆部件;所述驱动杆部件安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内部。
优选地,所述钩爪部件由提升磁极、动爪磁极、动爪衔铁、定爪磁极、定爪衔铁、钩爪和套管轴组成;所述提升磁极、动爪磁极、动爪衔铁、定爪磁极、定爪衔铁、钩爪套装在所述套管轴上。
优选地,所述磁轭线圈部件由一个磁轭组件和三个工作线圈组成。
优选地,所述磁轭组件为整体式圆柱体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钩爪壳体与定位法兰采用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具有小横截面一体化磁轭结构,和定位法兰采用螺纹连接,既与定位法兰连接简单易行,又能为冷却剂提供足够的流道空间,满足核反应堆更加紧凑、体积小、自然循环能力加强等要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把控制棒驱动机构置于压力容器内,缩短了驱动线。从而降低了反应堆高度;避免了弹棒事故,增强了反应堆安全性。因此,内置式驱动技术在一体化布置核反应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工作原理与外置式的控制棒驱动机构相同,但整个控制棒驱动机构置于压力容器内部接近堆芯区域工作,要为反应堆冷却剂提供流道合理分配流量,因此结构设计上与目前常用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差异较大:
1)由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内外无压差,其外部壳体部件不再属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原有的承压壳体设计要求可大幅降低。
2)原有的外置式分体磁轭由于采用箱型结构,截面积过大,这种结构放置在压力容器内部会大大增加流道的阻力,有必要采用具有更小截面的磁轭结构。
3)采用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工作线圈置于冷却剂中后,需考虑电气部件的防水密封,采用一体化密封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4)为了减少控制棒驱动机构与安装定位法兰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安装定位法兰上的流道开孔面积,驱动机构与控制棒驱动机构安装定位法兰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焊接造成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管座变形,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修和贮存。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钩爪部件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磁轭线圈部件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磁轭线圈部件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由棒行程壳体1、驱动杆部件2、钩爪部件3、磁轭线圈部件4、钩爪壳体5和导向套管7组成,其中棒行程壳体1、钩爪壳体5和导向套管7构成承压壳部件。整个机构通过钩爪壳体5下端的螺纹直接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定位法兰6上;棒行程壳体1和钩爪壳体5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钩爪壳体5与导向套管7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磁轭线圈部件4套装在的钩爪壳体5外面,其产生的电磁吸力为钩爪部件3的运行提供动力源;钩爪部件3在钩爪壳体5的内部,靠定位螺母实现径向定位;驱动杆部件2穿过钩爪部件3,承压壳部件为驱动杆部件2提供上下运动的空间;导向套管7下部有导向罩,为安装驱动杆进入承压壳部件内部提供导向作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钩爪部件是驱动机构的动作部件,由提升磁极8、动爪磁极9、套管轴10、动爪衔铁11、移动钩爪12、定爪磁极13、定爪衔铁14和固定钩爪15组成。提升磁极8通过螺纹连接在套管轴10的最左端,并用紧定螺钉固定;动爪磁极9、动爪衔铁11、定爪磁极13和定爪衔铁14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在套管轴10上;移动钩爪12和驱动杆部件2的环形槽啮合,通过提升磁极8与动爪磁极9的吸放带动移动钩爪的上升或下降以提升或下插驱动杆部件2;当移动钩爪12为下一步动作重新定位时,固定钩爪15保持驱动杆部件不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轭线圈部件主要由一个磁轭组件16、提升线圈17、动爪线圈19和定爪线圈21组成。1#定位环和2#定位环用于限定动爪线圈19和定爪线圈21的轴向位置;屏蔽套22焊接于磁轭组件16的两端,实现三个工作线圈的防水密封;为减小磁轭外形对冷却剂流动的阻力,磁轭采用圆柱体结构形式,同时留有电气导管通道;磁轭组件为整体式结构,可采用分段焊接等工艺保证其完整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具有小横截面一体化磁轭结构,和定位法兰采用螺纹连接,既与定位法兰连接简单易行,又能为冷却剂提供足够的流道空间,满足核反应堆更加紧凑、体积小、自然循环能力加强等要求。
2、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把控制棒驱动机构置于压力容器内,缩短了驱动线。从而降低了反应堆高度;避免了弹棒事故,增强了反应堆安全性。因此,内置式驱动技术在一体化布置核反应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工作原理与外置式的控制棒驱动机构相同,但整个控制棒驱动机构置于压力容器内部接近堆芯区域工作,要为反应堆冷却剂提供流道合理分配流量,因此结构设计上与目前常用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差异较大:
1)由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内外无压差,其外部壳体部件不再属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原有的承压壳体设计要求可大幅降低。
2)原有的外置式分体磁轭由于采用箱型结构,截面积过大,这种结构放置在压力容器内部会大大增加流道的阻力,有必要采用具有更小截面的磁轭结构。
3)采用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工作线圈置于冷却剂中后,需考虑电气部件的防水密封,采用一体化密封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4)为了减少控制棒驱动机构与安装定位法兰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安装定位法兰上的流道开孔面积,驱动机构与控制棒驱动机构安装定位法兰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焊接造成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管座变形,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修和贮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压壳部件;所述承压壳部件按轴向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由棒行程壳体、钩爪壳体和导向套管组成;所述棒行程壳体和所述钩爪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钩爪壳体与所述导向套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磁轭线圈部件;所述磁轭线圈部件套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外面;
钩爪部件;所述钩爪部件安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内;及
驱动杆部件;所述驱动杆部件安装在所述承压壳部件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爪部件由提升磁极、动爪磁极、动爪衔铁、定爪磁极、定爪衔铁、钩爪和套管轴组成;所述提升磁极、动爪磁极、动爪衔铁、定爪磁极、定爪衔铁、钩爪套装在所述套管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线圈部件由一个磁轭组件和三个工作线圈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组件为整体式圆柱体结构形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爪壳体与定位法兰采用螺纹连接。
CN201620407532.1U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Active CN205751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7532.1U CN205751538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7532.1U CN205751538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1538U true CN205751538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7532.1U Active CN205751538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153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669A (zh) * 2016-05-06 2016-07-2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08231217A (zh) * 2018-01-23 2018-06-29 上海第机床厂有限公司 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969803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防倾覆锁紧机构
CN111993034A (zh) * 2020-08-27 2020-11-27 清华大学 内置式驱动机构装配方法
CN112002444A (zh) * 2020-07-31 2020-11-27 清华大学 水压缸定位结构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669A (zh) * 2016-05-06 2016-07-2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0969803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防倾覆锁紧机构
CN109698034B (zh) * 2017-10-24 2024-03-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防倾覆锁紧机构
CN108231217A (zh) * 2018-01-23 2018-06-29 上海第机床厂有限公司 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2002444A (zh) * 2020-07-31 2020-11-27 清华大学 水压缸定位结构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12002444B (zh) * 2020-07-31 2022-09-09 清华大学 水压缸定位结构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11993034A (zh) * 2020-08-27 2020-11-27 清华大学 内置式驱动机构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1538U (zh)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05788669A (zh) 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US8953732B2 (en) Nuclear reactor internal hydraulic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assembly
EP2820652B1 (en)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crdm") assembly for a nuclear reactor
CN103250210A (zh) 核反应堆内部电气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
CN104246903A (zh)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燃料组件
MY184252A (en) Fast neutron reactor and neutron reflector block of a fast neutron reactor
KR101463441B1 (ko) 고농축 붕산 주입 설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안전주입계통
CN103511811A (zh) 一种环型超导磁体支撑装置
CN202549315U (zh) 采用30万千瓦燃料组件和铁水反射层的小型堆堆芯
CN106409347B (zh) 一种摩擦锁紧型磁力提升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348653A1 (en) Magnetic jack type in-vessel control element drive mechanism
CN103971999A (zh) 长行程低温升双线圈电磁铁
CN201896988U (zh) 一种电磁阀
CN108825524A (zh) 一种深井潜水泵的控制器
Kim et al. Reactor shutdown mechanism by top-mounted hydraulic system
US20130301778A1 (en) Crdm internal hydraulic connector
CN205908835U (zh) 核电站汽动辅助给水泵用核安全3级蒸汽电磁阀
CN205666071U (zh) 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
CN202258649U (zh) 一种新型电抗器
CN204046399U (zh) 矿用高压三组合防爆变频器水冷系统控制装置
CN203516755U (zh) 电子式电动精小型单座调节阀
CN205582505U (zh) 一种核电一体化顶盖模块
CN203467111U (zh)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冷却装置
CN220208709U (zh) 一种油浸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