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6733U - 一种侧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键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6733U
CN205726733U CN201620290841.5U CN201620290841U CN205726733U CN 205726733 U CN205726733 U CN 205726733U CN 201620290841 U CN201620290841 U CN 201620290841U CN 205726733 U CN205726733 U CN 205726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witch
steel disc
fore shell
sheet
shirt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0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厚鑫
孟凡虎
夏善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2908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673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5858 priority patent/WO201717373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6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6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侧键(10),包括:设置在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的按键(102);设置在前壳(101)上的避让孔(103);固定在避让孔(103)上,且凸出前壳(101)的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与按键(102)相接触;设置在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装配在前壳(101)内部,与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一一连接的固定部件(106),使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对应的固定部件(106)连接时,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前壳(101)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终端(20)。

Description

一种侧键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键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与触屏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图书器等)已经深深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身物。为了扩大终端主屏幕的可视化空间,方便对终端的操作,常常在终端侧边上设置一些辅助侧键。
现有技术中,侧键装配形式基本都为从终端内部装配结构,在结构件内部通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把侧键固定在壳体上或装配在内部卡槽内。
现有从终端内部装配侧键的形式一般仅适用于装配在后壳或电池壳上,当由于终端造型的原因需要将侧键装配到前壳上时,由于终端前壳的工字型构造,使得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装配侧键,进而无法安装侧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侧键和终端,解决了由于终端造型的原因需要将侧键装配到前壳上时,无法从终端内部装配侧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键(10),所述侧键(10)包括:
设置在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的按键(102);
设置在所述前壳(101)上的避让孔(103);
固定在所述避让孔(103)上,且凸出所述前壳(101)的无裙边侧键按片 (104),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与所述按键(102)相接触;
设置在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
装配在所述前壳(101)内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一一连接的固定部件(106),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对应的固定部件(106)连接时,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所述前壳(101)上。
可选的,所述避让孔(103)为完全对称结构,且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为非对称结构,所述侧键10还包括:
确定安装方向的防呆凹槽(107),所述防呆凹槽(107)设置在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
装配在所述前壳(101)避让孔(103)侧,与所述防呆凹槽(107)连接的防呆凸台(108);
所述防呆凹槽(107)和所述防呆凸台(108)按照所述安装方向连接,使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按照预设要求安装在所述前壳(101)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件(106)是固定钢片。
可选的,所述侧键(1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前壳(101)的避让孔(103)侧,确定所述固定钢片位置的固定钢片定位结构(109)。
可选的,所述侧键(10)还包括:
将所述固定钢片粘接在所述前壳(101)上的固定钢片双面胶(110)。
可选的,所述按键(102)包括:
触发所述按键功能的侧键柔性电路板FPC(1021),所述侧键FPC(1021)固定在所述主控板上;
补强所述侧键FPC机械强度的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上;
受到按压时,中心点会下凹且触发所述侧键FPC的薄膜按键Dome开关 (1023),所述Dome开关1023经封装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靠近所述避让孔(103)侧。
可选的,所述Dome开关(1023)是金属弹片。
可选的,所述按键(102)还包括: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对应的定位洞(1026);螺钉(1025)和对应的至少一个螺钉孔(1027);
定位洞(1026)设置在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上,与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相套接,定位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螺钉孔(1027)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控板和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上的对应位置,与所述螺钉(1025)咬合,将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于所述主控板上。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20),所述终端(20)包括:
侧键(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键和终端,包括:设置在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的按键(102);设置在前壳(101)上的避让孔(103);固定在避让孔(103)上,且凸出前壳(101)的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与按键(102)相接触;设置在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装配在前壳(101)内部,与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一一连接的固定部件(106),使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对应的固定部件(106)连接时,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前壳(101)上。这样一来,通过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上的连接部件(105)和前壳(101)上的固定部件(106)连接,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于前壳(101)上,不易轻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裙边侧键按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侧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侧键;101-前壳;102-按键;103-避让孔;104-无裙边侧键按片;1041-无裙边侧键按片的非可视面;105-连接部件;106-固定部件;107-防呆凹槽;108-防呆凸台;109-固定钢片定位结构;110-固定钢片双面胶;1021-侧键FPC;1022-侧键FPC补强钢片;1023-Dome开关;1024-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5-螺钉;1026-定位洞;1027-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键10,如图1所示,所述侧键10可以包括:前壳101,按键102,避让孔103,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和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
这里,所述按键102设置在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按键102是指整个侧键10内部的基本结构,固定于主控板上,用于触发预设按键功能,满足用户需求。非可视面1041是指使用过程中用户不能看到的侧键10的内面,可视面是用户使用时能够触摸到的那一面。
所述避让孔103设置在前壳101上,避让孔103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具体避让孔的个数是与实际中终端侧键10的个数保持一致。
这里,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避让孔103上,且凸出所述前壳101,凸出部分用于用户按压。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与按键102相接 触。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是唯一与用户相接触部件,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可视面1042用于用户按压。同时,为了实现相应的预设按键功能,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需通过避让孔103与按键102相接触。
如图2所示,所述侧键1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至少一个固定部件106。
其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设置在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
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达到更好的固定无裙边侧键按片104,连接部件105设置在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的两端,每端各设一个连接部件105。
这里,至少一个固定部件106装配在所述前壳101内部,是用作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一一连接,使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对应的固定部件106连接时,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所述前壳101上。值得说明的是,固定部件106是与连接部件105相互配套的装置,且两者可进行连接,从而将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前壳101上。
优选的,固定部件106是固定钢片。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侧键10还包括:固定钢片定位结构109和固定钢片双面胶110。
这里,固定钢片定位结构109设置在前壳101避让孔103侧,用于确定所述固定钢片106的位置。
固定钢片双面胶110用来将固定钢片106粘接在前壳101上。
这样一来,通过无裙边侧键按片上连接部件105和前壳上固定部件106的连接,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于前壳101上,不易轻易脱落。
当由于终端造型的原因需要将侧键10装配到前壳101上时,由于终端前壳101的工字型构造,使得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装配侧键10,因此,此时从终端外侧外装侧键10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的,先将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前壳的避让孔103上,使得无裙 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在终端内部且与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的按键102相接触,无裙边侧键按片的可视面1042凸出终端前壳101,用于用户按压;再从前壳101内部装配固定部件106,该固定部件106与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的连接部件105进行连接,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于前壳101上,解决了由于终端造型的原因需要将侧键10装配到前壳上101时,无法从终端内部装配侧键10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当面临的实际情况是避让孔103为完全对称结构,且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为非对称结构时,如图5所示,侧键10还包括:防呆凹槽107和防呆凸台108。所述防呆凹槽设置在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是用来确定正确的安装方向;防呆凸台108装配在前壳101避让孔103侧,与防呆凹槽107可以形成连接。
防呆凹槽107和防呆凸台108按照所述安装方向连接,会使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按照预设要求安装在前壳101上。
这里,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为非对称结构可以包括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上侧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下侧是一个倾斜的斜面,或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左侧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右侧是一个倾斜的斜面等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可视面1042是不对称结构的情况。通过防呆凹槽107和防呆凸台108的设置,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可按照预设要求(例如: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上侧高于下侧或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左侧高于右侧等)安装在前壳101上,避免出现反装的情况,从而达到结构防呆的目的。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按键102包括:侧键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1021、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和薄膜按键(Dome)开关1023。
所述侧键FPC1021用于触发所述按键102功能,所述侧键FPC1021固定在所述主控板上。
这里,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常常作为终端(特别是手机)内部电路板。
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用于补强侧键FPC机械强度,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上。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取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上。
这里,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就是用不锈钢片贴在侧键FPC1021相应的位置上,用来局部补强该区域的侧键FPC1021,使其不至于弯折的工艺。补强板又叫加强板,增强板,支撑板,保强板,加强筋。补强钢片主要用在建筑,石油管道,机工设备,电子终端等。在电子终端中FPC软性电路板中被广泛使用,补强板主要解决FPC的柔韧度性,提高插接部位的强度,方便电子终端的整体组装。
所述Dome开关1023受到按压时,中心点会下凹且触发所述侧键FPC,所述Dome开关1023经封装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靠近所述避让孔103侧。
这里,Dome开关1023是一块包含锅仔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片,用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FPC等线路板上作为开关使用,在用户与终端之间起到一个重要的触感型开关的作用。与传统的硅胶按键相比,Dome开关1023具有更好的手感、更长的寿命、也可以间接地提高使用导电膜的各类型开关的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Dome开关1023是金属弹片。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所述按键102还包括: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和螺钉1025;所述按键102还包括:定位洞1026和两个完全相同的螺钉孔1027。所述定位洞1026设置在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上;所述定位洞1026与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相套接,定位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位置;所述两个完全相同的螺钉孔1027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控板和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上;螺钉孔1027与螺钉1025咬合,将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于所述主控板上。
优选的,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结构是直角结构;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第一面通过点焊与侧键FPC1021的第二面相接触;侧键FPC1021的第一面与主控板接触;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第二面位于最上层;侧键 FPC1021的第一面和侧键FPC1021的第二面是背对的两个面;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第一面和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第二面是背对的两个面。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20,该终端的正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20可以包括:
实施例一所述的任一种侧键10。
该侧键10包括:前壳101、按键102、避让孔103、无裙边侧键按片104、连接部件105、固定部件106、主控板和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非可视面1041。
该终端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终端20在安装侧键10时,先将按键102通过螺钉固定在主控板上,并将它们都放在前壳101的内部;然后通过避让孔103从前壳101外侧按照由外向内的方向安装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非可视面1041穿过避让孔103,且与按键102接触;最后在前壳101内部装配固定部件106,使得该固定部件106与无裙边侧键按片104非可视面1041上的连接部件105连接,从而将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前壳101上,完成侧键外装。
这样一来,通过无裙边侧键按片上连接部件105和前壳上固定部件106的连接,使得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于前壳101上,不易轻易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10)包括:
设置在前壳(101)内部主控板上的按键(102);
设置在所述前壳(101)上的避让孔(103);
固定在所述避让孔(103)上,且凸出所述前壳(101)的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与所述按键(102)相接触;
设置在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上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
装配在所述前壳(101)内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一一连接的固定部件(106),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105)和对应的固定部件(106)连接时,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固定在所述前壳(1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103)为完全对称结构,且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为非对称结构,所述侧键10还包括:
确定安装方向的防呆凹槽(107),所述防呆凹槽(107)设置在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的非可视面(1041);
装配在所述前壳(101)避让孔(103)侧,与所述防呆凹槽(107)连接的防呆凸台(108);
所述防呆凹槽(107)和所述防呆凸台(108)按照所述安装方向连接,使所述无裙边侧键按片(104)按照预设要求安装在所述前壳(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106)是固定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1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前壳(101)的避让孔(103)侧,确定所述固定钢片位置的固定钢片定位结构(10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10)还包括:
将所述固定钢片粘接在所述前壳(101)上的固定钢片双面胶(1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02)包括:
触发所述按键功能的侧键柔性电路板FPC(1021),所述侧键FPC(1021)固定在所述主控板上;
补强所述侧键FPC机械强度的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上;
受到按压时,中心点会下凹且触发所述侧键FPC的薄膜按键Dome开关(1023),所述Dome开关1023经封装固定在所述侧键FPC(1021)靠近所述避让孔(103)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Dome开关(1023)是金属弹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02)还包括: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对应的定位洞(1026);螺钉(1025)和对应的至少一个螺钉孔(1027);
定位洞(1026)设置在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上,与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定位柱(1024)相套接,定位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螺钉孔(1027)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控板和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上的对应位置,与所述螺钉(1025)咬合,将所述侧键FPC补强钢片(1022)固定于所述主控板上。
9.一种终端(20),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20)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侧键(10)。
CN201620290841.5U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侧键和终端 Active CN205726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0841.5U CN205726733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侧键和终端
PCT/CN2016/085858 WO2017173730A1 (zh) 2016-04-08 2016-06-15 一种侧键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0841.5U CN205726733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侧键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6733U true CN205726733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0841.5U Active CN205726733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侧键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6733U (zh)
WO (1) WO20171737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587A (zh) * 2016-12-22 2017-04-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侧键组件和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5634A (zh) * 2018-06-23 2018-10-02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按键组件及智能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5394B2 (ja) * 2004-09-22 2010-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ートップ部品、操作キー及び電子機器
CN101471191B (zh) * 2007-12-24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2136382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30096078A (ko) * 2012-02-21 2013-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측면 키
CN203966894U (zh) * 2014-05-14 2014-11-26 宦苏明 移动产品组合式侧键
CN105120041A (zh) * 2015-08-28 2015-12-02 倪进革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侧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587A (zh) * 2016-12-22 2017-04-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侧键组件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3730A1 (zh)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6713B2 (en) Waterproof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57535B (zh) 電子裝置
JP2015005053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CN101599380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这种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01373865B (zh) 各向异性导电连接器及其连接结构
CN205726733U (zh) 一种侧键和终端
CN104272887A (zh) 电子设备中的用于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CN106604587B (zh) 一种移动终端侧键组件和移动终端
US20110083946A1 (en) Slide Switch
KR101112211B1 (ko) 전자부품용 택트 스위치
CN206004994U (zh) 侧键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EP3419174B1 (en) Capacitive touch assembly and control panel
CN204792556U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JP2008270022A (ja) タッチセンサを備えたスイッチ
CN208673950U (zh) 高寿命按键
US20090091488A1 (en) Input device and remote-control transmitter using the same
CN112887463A (zh) 电子设备
CN20201370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功能按键
CN217719399U (zh) 一种机械按键、控制器和家电设备
CN210200605U (zh) 按键结构及设备
WO2007111113A1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283009A (zh)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6122497U (zh) 一种侧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CN218631748U (zh) 按键防水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365121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