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0992U -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0992U
CN205720992U CN201620260376.0U CN201620260376U CN205720992U CN 205720992 U CN205720992 U CN 205720992U CN 201620260376 U CN201620260376 U CN 201620260376U CN 205720992 U CN205720992 U CN 205720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ing element
wavelength changing
microlens array
main part
light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03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允军
李大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03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0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0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0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波长转换元件,包括主体材料、分散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量子点以及密封所述主体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元件减小了出光侧的入射角,降低了转换光射出时的全反射效应,提高了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率。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其在显示器件领域已经展示出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通过将量子点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量子点分散体,由此制备量子点膜片或者量子点玻璃管,是两种可产业化的实施方式。
然而,量子点分散体能受到全内反射效应和量子点自吸收问题的影响,导致出光率较低。如图1所示,由于量子点膜片导致量子点膜片中的光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反射或者全反射无法进入到出光。另一方面,量子点膜片中的光也有一部分返回到导光板中。上述情况造成出光率降低的问题。此外,多次的反射或者全反射也会导致量子点膜片内部温度升高,对量子点寿命产生影响。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对量子点膜片的制备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波长转换元件,能够减少波长转换元件出光侧的全反射效应,产生较高的出光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波长转换元件,包括主体材料和分散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或者入光侧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同时入光侧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的直径范围为1微米-2毫米。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的直径范围为100微米-1毫米。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形状为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间距为-100微米-100微米。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密封所述主体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入光侧的第一阻隔膜和位于出光侧的第二阻隔膜。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基底材料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环氧树脂、聚硅氧烷、丙烯酸类聚合物、玻璃、碳酸脂类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邻近于所述入光面的发光元件和如上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邻近于所述出光面。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模块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元件减小了出光侧的入射角,降低了转换光射出时的全反射效应,从而提高了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率。此外还能够减少波长转换元件发热,延长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光利用效率更高,出光更亮且能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波长转换元件出光侧的光路现象;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具体尺寸比例以说明书内容或者技术领域公知常识为准。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发光元件102、导光板104和波长转换元件106。导光板104具有入光面108和出光面110。发光元件102邻近于入光面108,波长转换元件106邻近于出光面110。发光元件102包括基板和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芯片。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元件106包括主体材料114和均匀分散在主体材料114中的量子点116。优选地,主体材料114中还包括扩散粒子。主体材料的优选厚度范围为1微米-1000微米。主体材料的更优选的厚度范围为50微米-200微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波长转换元件106附近的光学膜片,如增亮片和扩散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04背面的反射元件(图中未示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元件106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优选地,主体材料112的出光侧通过压印产生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
波长转换元件106中,量子点116收到入射光激发后产生的是以量子点112为中心的点光源,向四面发射转换光。通过在出光侧设置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可以总体上减小转换光从光密的主体材料向光疏的出光侧外部射出时的入射角,从而可以总体上降低转换光的全反射效应,使更多的转换光射出波长转换元件106,提高出光率。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避免被空气或者水汽的侵蚀导致量子点116寿命降低,波长转换元件106还包括设置在主体材料112表面的隔氧隔水的密封件118,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设置在密封件118的外表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元件 106四周边缘位置的主体材料114与密封件118之间设置有反光件,防止转换光从四周边缘位置射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118包括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主体材料位于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之间,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的边缘通过加热并热粘结或者密封胶粘结,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设置在第一阻隔膜119或者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上。
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直径范围可以为纳米级、微米级或者毫米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直径范围在1微米-2毫米。优选地,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直径范围在100微米-1毫米。优选地,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间距范围为-10微米-100微米。优选地,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填充因子为100%。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波长转换元件106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120。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设置在基底材料120上。基地材料120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材料。基地材料120与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底材料120设置在出光侧的密封件118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元件106的入光侧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通过在入光侧设置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可以总体上增大转换光从光密的主体材料向光疏的入光侧外部射出时的入射角,从而可以总体上增多转换光的全反射效应,使更少的转换光射出波长转换元件106返回到导光板104,从而提高波长转换元件106的出光效率。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设置在密封件118的外表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118包括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设置第一阻隔膜119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元件106的入光侧设置有透明的基底材料120,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设置在基底材料120上。基地材料120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材料。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底材料120设置在入光侧的密封件118表面。
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直径范围可以为纳米级、微米级或者毫米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直径范围在1微米-2毫米。优选地,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直径范围在100微米-1毫米。优选地,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间距范围为-10微米-100微米。优选地,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填充因子为100%。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波长转换元件106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同时入光侧也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材料114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单体、玻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地,主体材料114为丙烯酸类UV胶。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118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聚硅氧烷、丙烯酸类聚合物、玻璃、碳酸脂类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或者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压印法。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液态单体或者聚合物的固化成型产生微透镜阵列。
本实用新型中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二阻隔膜121的厚度,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凹深的尺寸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一阻隔膜119的厚度。优选地,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的凸起高度和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的凹深范围为1微米-1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模块和背光模组100。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发光元件102、导光板104和波长转换元件106。导光板104具有入光面108和出光面110。发光元件102邻近于入光面108,波长转换元件106邻近于110。波长转换元件106包括主体材料114、均匀分散在主体材料114中的量子点116以及密封主体材料114的密封件118。密封件118包括位于入光侧的第一阻隔膜119和位于出光侧的第二阻隔膜121。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压印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微透镜战列112的直径为200微米,间距50微米,形状为正六边形。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阻隔膜119的外表面压印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122,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经涂覆液态聚合物材料并固化形成基底材料120,压印基底材料120产生凸起的微透镜阵列112。其它同实施例1。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和/或变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显然的,都不能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实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波长转换元件,包括主体材料和分散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或者入光侧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凸起的微透镜阵列,同时入光侧设置有凹形的微透镜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直径范围为1微米-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密封所述主体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入光侧的第一阻隔膜和位于出光侧的第二阻隔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基底材料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环氧树脂、聚硅氧烷、丙烯酸类聚合物、玻璃、碳酸脂类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邻近于所述入光面的发光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波长转换元件,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邻近于所述出光面。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模块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20260376.0U 2016-03-30 2016-03-30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720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0376.0U CN205720992U (zh) 2016-03-30 2016-03-30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0376.0U CN205720992U (zh) 2016-03-30 2016-03-30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0992U true CN205720992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0376.0U Active CN205720992U (zh) 2016-03-30 2016-03-30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09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019A (zh) * 2016-03-30 2016-08-17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773290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73153A (zh) * 2018-07-18 2018-11-23 福州大学 基于量子点体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出光控制方法
CN10900193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019A (zh) * 2016-03-30 2016-08-17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773290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73290B (zh) * 2016-12-15 2020-02-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0193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08873153A (zh) * 2018-07-18 2018-11-23 福州大学 基于量子点体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出光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0992U (zh)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867019A (zh)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02340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69651B (zh) 导光板及其印刷方法和背光模组
CN101025517B (zh) 背光模组
CN105810718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U2011237540A1 (en) Laminate structure with embedded cavities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03658705U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484892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8156223U (zh) 一种高色域均匀性的功能扩散板
CN105700233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20012491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4287530U (zh) 一种用于导光板的油墨涂层结构
CN102879947B (zh)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249479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240403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7154C (zh) 光源扩散板及背光模块
CN20578720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210603C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1765415U (zh) 阵列基板和透反式液晶面板
CN208737151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62967U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导光板
CN205484893U (zh) 导光元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2413431A (zh) 一种mini LED灯板
CN208922017U (zh) 一种背光光源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