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0635U -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60635U
CN205660635U CN201620581064.XU CN201620581064U CN205660635U CN 205660635 U CN205660635 U CN 205660635U CN 201620581064 U CN201620581064 U CN 201620581064U CN 205660635 U CN205660635 U CN 20566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ring
handheld division
installation portion
installation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10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建斌
肖永强
林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sheng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sheng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sheng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sheng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810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6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6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6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环装配工装,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手持部,还包括与手持部活动连接的安装部,以及与安装部相配合,实现卡环安装的压装部,所示安装部一端与手持部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向固定端相反方向延伸,所示压装部环设在安装部的外部,与手持部连接成一体,过与手持部连接成一体,环设在安装部外侧的压装部,与安装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卡合在安装部上的卡环,顺着安装部的一端,推向与安装部相配的固定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卡环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中经常通过卡环来限位,因缺少合适的工具,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通常卡环钳使卡环张开一定程度后进行安装,通过蛮力将卡环内径变大,然后塞入需要装配部位,由于卡环钳难以对卡环的张开程度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卡环张开程度过大,容易导致卡环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安装后无法起到定位作用;反之,如果张开程度不够,容易在安装过程中与轴肩发生干涉,且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容易伤手,使得装配过程对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装配时间长,装配效率低,又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方便、快捷、安全地将卡环安装到卡环槽中,而不损坏卡环在整个卡环装配工序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专利号CN201520042378.8,名称为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公开了如下方案:设置压装部和导向部,导向部分成内径不等的两端,在压装部的挤压作用下,卡环在导向部上,并最终安装在卡环槽位置,虽然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安装卡环的方便、便捷性,但是由于导向部为内部空心的圆体,导向部与轴配合端内径相同,在与轴配合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导向部与轴处于同轴状态下才能确保卡环能够顺利的安装,反之,极其容易导致卡环与轴之间的错位导致卡环的安装失败,进一步地损坏卡环,或者划伤轴的配合端面,直接影响安装的效率,如何解决卡环安装工装与轴之间安装定位难的问题,是卡环装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也构成了需要进一步改进卡环装配工装的设计,以图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环装配工装,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卡环装配,能够有效的解决卡环装配工装过程容易错位导致定位的难题,装配精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包括手持部,还包括与手持部活动连接的安装部,以及与安装部相配合,实现卡环安装的压装部,所示安装部一端与手持部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向固定端相反方向延伸,所示压装部环设在安装部的外部,与手持部连接成一体,过与手持部连接成一体,环设在安装部外侧的压装部,与安装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卡合在安装部上的卡环,顺着安装部的一端,推向与安装部相配的固定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一端套设于手持部的内部,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远离固定端延伸,以此避免手持部和安装部相对运动,反复迂回的过程中错位导致的错位问题;
进一步地,安装部同轴的内套在手持部的内部,确保其运动轨迹和手持部作用在安装部上的力共轴心,减少和抵消工装装配过程中的切向应力,实现直接、高效的传力,使得卡槽的安装和固定更加便捷和方便。
优选地,为了避免压装部在挤推卡环的过程中,受到外力后偏离安装部,出现对卡环不均匀的挤推,导致卡环变型而损坏的问题,所述压装部与手持部固定端还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环绕压装部的外侧与手持部固定。
优选地,为了避免安装部在手持部内部型腔自由的移动,影响整个卡环工装与其它部件的定位,还包括夹设在手持部和安装部之间,具有弹性形变和恢复能力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一端抵靠手持部的内部空腔侧壁,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抵靠在安装部收纳在手持部内部的端侧。
优选地,为了保证安装部能够精准的延其预设轨道在手持部内部相对运动,还包括贯穿手持部和安装部,将其连接成一体的定位销。
优选地,为了实现对固定在手持部内部的复位装置进行轴向定位校正,确保复位装置与手持部保持同轴的固定,避免挤压过程中的扭曲变形,还包括贯穿手持部非开口端设置的校正装置,所述校正装置贯穿手持部,与收纳在手持部内部的安装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持部包括本体,沿本体轴向延伸的内部空腔,和沿本体径向,贯穿其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所述内部空腔为一端开口的,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本体轴线延伸的盲孔,所述第一通孔和内部空腔近似垂直的布置,以此,用来容纳与之相对运动的安装部;较佳地,内部空腔的外径与安装部的外径相同,通过相配合的表面,确保安装部和手持部能够保持同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内部空腔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的端面上开设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内部空腔保持连通,方便对收纳在内部空腔内的安装部件进行调整。
优选地,为了方便固定压装部,所述内部空腔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联通成连续的内部通道,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径大于第一空腔。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主轴,和开设在主轴上的限位槽,以及卡环保持部,所述限位槽位于主轴的一端,所述卡环保持部设置在主轴远离限位槽的另外一端,通过卡环保持部能够便捷的对卡环进行定位,借用限位槽与其它限位部件的组合,实现在手持部内部自由的相对运动,以此来实现卡环的快速安装。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主轴远离限位槽的末端,将安装端夹设在中间的布置;包括保护部、限位凹陷,以及定位凸块,保护部的外径与工件安装部外径相同,限位凹陷开设在主轴的末端端面上,沿主轴的轴向凹陷设置,定位凸块设置在限位凹陷的内部,凸出限位凹陷的内表面设置,以此,通过限位凹陷,能够方便的与其它部件实现便捷的定位,并且,由于定位凸块的限制,避免了在卡环安装过程中,由于施加力的偏差导致与配合部件之间定位的错位,确保卡环装配工装能够快速、精准的实现与其它装配部件之间的配合定位,从而实现快捷、简单的卡环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环装配工装,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卡环装配,通过卡环装配工装巧妙的过度扩张圆的设计,以及内外圆柱滑动工作推力原理,以及工装端面与装配部件无缝配合,再加上卡环凹槽临时的定位卡夹,在卡环装配过程中,沿着配合端扩张卡环直径,直至推入安装的夹槽内,解决了卡环手动装配到卡环槽内时损坏卡环,以及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卡环装配工装过程容易错位导致定位的难题,装配精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另外一种卡环工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用于卡环工装的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适应于卡环工装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和卡环固定的截面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和卡环分离的截面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另外一种卡环工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用于卡环工装的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适应于卡环工装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和卡环固定的截面剖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和卡环分离的截面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工件300与配件200之间,通过卡环10实现固定,需要将卡环100卡抱在工件300上,抵靠配件200的外侧,以此将工件200限制、固定在工件300上,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卡环装配工装过程容易错位导致定位的难题,提供装配精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包括手持部10、与手持部10活动连接的安装部20,以及与安装部20相配合,实现卡环安装的压装部30,安装部20一端与手持部10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向固定端相反方向延伸,压装部30环设在安装部20的外部,与手持部10连接成一体,通过与手持部10连接成一体,环设在安装部20外侧的压装部30,与安装部20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卡合在安装部20上的卡环,顺着安装部20的一端,推向与安装部20相配的固定装置,以此,实现高效的卡环安装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卡环100的快速安装,安装部20一端套设于手持部10的内部,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远离固定端延伸,以此避免手持部10和安装部20相对运动,反复迂回的过程中错位导致的错位问题,较佳地,安装部20同轴的内套在手持部10的内部,确保其运动轨迹和手持部作用在安装部上的力共轴心,减少和抵消工装装配过程中的切向应力,实现直接、高效的传力,使得卡槽的安装和固定更加便捷和方便,进一步地,压装部30套设在安装部20的外侧,一端固定在手持部10上,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远离固定端延伸,与安装部20同轴的固定在手持部10上,与手持部10固定成一体的布置,以此,方便通过压装部30将套设在安装部20上的卡环100平稳的挤推至限制的固定位置,实现卡环的安装和固定。
较佳地,为了避免压装部30在挤推卡环100的过程中,受到外力后偏离安装部20,出现对卡环100不均匀的挤推,导致卡环100变型而损坏的问题,压装部30与手持部10固定端还设置有锁止部40,锁止部40环绕压装部30的外侧与手持部10固定,较佳地,锁止部40抵靠压装部30的外表面,套设在手持部10与压装部30固定的末端,以此,将压装部30同轴的与手持部10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压缩部在挤推卡环过程传力均匀的挤推力。
如图3中所示,手持部10整体为圆柱体,包括本体11,沿本体11轴向延伸的内部空腔12,和沿本体11径向,贯穿其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13,内部空腔12为一端开口的,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本体11轴线延伸的盲孔,第一通孔13和内部空腔12近似垂直的布置,以此,用来容纳与之相对运动的安装部20,较佳地,内部空腔12的外径与安装部20的外径相同,通过相配合的表面,确保安装部和手持部能够保持同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内部空腔12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的端面上开设的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与内部空腔12保持连通,方便对收纳在内部空腔12内的安装部件进行调整。
较佳地,为了方便固定压装部30,内部空腔12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空腔121和第二空腔122,第一空腔121和第二空腔122联通成连续的内部通道,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工的方便,同时,也便于收纳在内部空腔12其它部件的安装,第二空腔122的内径大于第一空腔121。
如图4中所示,安装部20整体为圆柱体,包括主轴21,和开设在主轴21上的限位槽22,以及卡环保持部23,限位槽22位于主轴21的一端,卡环保持部23设置在主轴21远离限位槽22的另外一端,通过卡环保持部23能够便捷的对卡环100进行定位,借用限位槽22与其它限位部件的组合,实现在手持部10内部自由的相对运动,以此来实现卡环100的快速安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限位槽22包括一端开口,沿主轴21轴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221,和沿安装部20径向贯穿的第二限位槽222,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221开设在主轴的端面,沿主轴21的轴向延伸,以此,便于确保收纳在第一限位槽内221的驱动部件能够平稳的提供沿轴向的推力,减少或者抵消推动过程中其它方向的剪切力,优选地,第二限位槽222截面为跑道外形的通孔,其长度沿主轴21的轴线延伸。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卡环保持部23包括环绕主轴21外表面,朝内凹陷的卡合槽231,以及与卡合槽231外径渐变连接的导向部232,卡合槽231靠近限位槽22的一侧沿主轴21的径向方向,从主轴21的外表面向中心延伸,远离限位槽22的另外一侧,从主轴21的外表面向中心外径渐减的设置,且卡合槽231的最小外径小于或者接近卡环100自由状态下的内径,以此,便于卡环100能够便捷的通过其自身的开槽,方便的卡嵌在卡合槽231的内部,进一步地,导向部232与卡合槽231圆弧光滑的连接,且从主轴的21的中心,延其径向方向外径渐增的设置,以此,方便卡环100从卡合槽内部朝向远离卡合槽231的方向推进过程中,卡环100的内径能够逐渐的涨开,直至与工件300安装限位处的外径相同,实现卡环100的卡合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部20还包括导向部24,导向部24设置在主轴21远离限位槽22的末端,将安装端23夹设在中间的布置,包括保护部241、限位凹陷242,以及定位凸块243,保护部241的外径与工件300安装部外径相同,限位凹陷242开设在主轴21的末端端面上,沿主轴21的轴向凹陷设置,定位凸块243设置在限位凹陷242的内部,凸出限位凹陷242的内表面设置,以此,通过限位凹陷242,能够方便的与其它部件实现便捷的定位,并且,由于定位凸块243的限制,避免了在卡环100安装过程中,由于施加力的偏差导致与配合部件之间定位的错位,确保卡环装配工装能够快速、精准的实现与其它装配部件之间的配合定位,从而实现快捷、简单的卡环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装部30为内部开设通孔的圆柱体结构作为示例性进行说明,关于压装部3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例如,与手持部10连接成一体的多个连续和/或不连续的延伸块共同构成,或者另外加设在卡环100上的其他附加制具,只需要满足能够平稳的将卡环100推出即可,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易于构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压装部30的定位和锁紧,锁止部40内设有螺纹,通过螺纹与手持部10紧固成一体,优选地,为了安装的方便,锁止部40为锁止螺母。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安装部20在手持部10内部型腔自由的移动,影响整个卡环工装与其它部件的定位,还包括夹设在手持部10和安装部20之间,具有弹性形变和恢复能力的复位装置50,复位装置50一端抵靠手持部10的内部空腔侧壁,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抵靠在安装部20收纳在手持部10内部的端侧,以此,通过复位装置50的作用,使得卡环装配工装非工装状态下,推动安装部20滑动到最前端位置;在卡环的装配过程中,将手持部10施加的推力平稳、缓慢的传递给安装部20,避免手持部10作用力过大,刚性传递给安装部20而容易导致卡环破损,或者失效的尴尬;同时,在作业完成后,使得安装部20能够自动复位到非工装状态。优选地,便于安装和检修的方便,复位装置50为复位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复位装置50一端收纳在第二空腔122内,抵靠内侧壁设置,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收纳在第一配合槽221内部设置,以此,确保能够将两者之间的力同轴的传递。
较佳地,为了保证安装部20能够精准的延其预设轨道在手持部10内部相对运动,还包括贯穿手持部10和安装部20,将其连接成一体的定位销60,具体地,定位销60穿过开设在手持部10上的第一通孔13,横贯位于安装部20上的第二配合槽222,通过定位销60的限位,既抵消了安装部20在受力不均匀情况下的其它剪切力,又避免了安装部20直接从手持部10的内腔中脱落,同时,第二配合槽222的长度很好的限定了定位销60前后的行程,以此,可以很好的控制安装部20和手持部10之间相对运动的前后行程。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固定在手持部10内部的复位装置50进行轴向定位校正,确保复位装置50与手持部10保持同轴的固定,避免挤压过程中的扭曲变形,还包括贯穿手持部10非开口端设置的校正装置70,校正装置70贯穿手持部10,与收纳在手持部10内部的安装部20顶端连接,具体地,校正装置70穿过第二通孔14,与安装部20的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卡环装配过程中:
当需要对卡环100进行装配时,将卡环100直接装配到安装部20的卡合槽231中,手握住手持部10施加作用力,压缩内部复位装置50,通过反作用力,挤推安装部20紧靠安装的工件300,同时,固定在手持部10的定位销60带动安装部20一起向安装工件300运动(图1中向下运动),带动与手持部10连城一体结构的压装部30与安装部20之间相对的运动,直至压装部30将卡环100推挤沿安装端23的外周面向下运动,再外径渐增的安装端23外表面作用下,卡环100的内径逐渐扩张,顺着配合端24,滑套至工件300的安装卡槽内,完成整个卡环100的安装,减少作用在手持部10上的作用力,在复位装置50的作用下,使得安装部20能够自动复位到非工装状态。
本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环装配工装,包括手持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手持部(10)活动连接的安装部(20),以及与安装部(20)相配合,实现卡环安装的压装部(30),所示安装部(20)一端与手持部(10)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向固定端相反方向延伸,所示压装部(30)环设在安装部(20)的外部,与手持部(10)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一端套设于手持部(10)的内部,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远离固定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部(30)与手持部(10)固定端还设置有锁止部(40),所述锁止部(40)环绕压装部(30)的外侧与手持部(10)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设在手持部(10)和安装部(20)之间,具有弹性形变和恢复能力的复位装置(50),所述复位装置(50)一端抵靠手持部(10)的内部空腔侧壁,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抵靠在安装部(20)收纳在手持部(10)内部的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手持部(10)和安装部(20),将其连接成一体的定位销(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手持部(10)非开口端设置的校正装置(70),所述校正装置(70)贯穿手持部(10),与收纳在手持部(10)内部的安装部(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0)包括本体(11),沿本体(11)轴向延伸的内部空腔(12),和沿本体(11)径向,贯穿其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13),所述内部空腔(12)为一端开口的,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本体(11)轴线延伸的盲孔,所述第一通孔(13)和内部空腔(12)近似垂直的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腔(12)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空腔(121)和第二空腔(122),所述第一空腔(121)和第二空腔(122)联通成连续的内部通道,所述第二空腔(122)的内径大于第一空腔(1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包括主轴(21),和开设在主轴(21)上的限位槽(22),以及卡环保持部(23),所述限位槽(22)位于主轴(21)的一端,所述卡环保持部(23)设置在主轴(21)远离限位槽(22)的另外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环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还包括导向部(24),所述导向部(24)设置在主轴(21)远离限位槽(22)的末端,将安装端(23)夹设在中间的布置。
CN201620581064.XU 2016-06-15 2016-06-15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Active CN20566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1064.XU CN205660635U (zh) 2016-06-15 2016-06-15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1064.XU CN205660635U (zh) 2016-06-15 2016-06-15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60635U true CN205660635U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5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1064.XU Active CN205660635U (zh) 2016-06-15 2016-06-15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60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1509B (zh) 流体连接装置
CN106194951A (zh) 一种定位块滑槽连接杆结构及其工艺方法
CN204700785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205660635U (zh) 一种卡环装配工装
CN105215904A (zh) 用于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内部装配的组合螺母扳手
CN204893842U (zh) 一种定位销的压装工具
JP2018118333A (ja) 自動工具交換装置
CA1237305A (en) Nut device having an automatic positive locking
AU2001270083A1 (en) Swage collar with internal sealing insert
CN106181857B (zh) 一种圈形弹性件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11473181B (zh) 带有保护装置的超高压气体管路快插接头及其操作方法
CN209140196U (zh) 一种单推力两级定位夹爪胀紧伸缩机构
JP4420503B2 (ja) 管継手
CN203594663U (zh) 一种侧面起重装置伸缩支腿锁紧机构
US20170254402A1 (en) Wave generator for a strain wave gear
CN2928339Y (zh) 锯片夹紧机构
JPS5841397Y2 (ja) 油圧緩衝器
CN210189156U (zh) 钻夹头及具有其的电钻
JP6959282B2 (ja) シールリング装着用器具
CN207914917U (zh) 变速器齿轮入箱装配工装
CN210965594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吊环孔堵头
CN115325020B (zh) 一种球关节装置及机械设备
US20150246420A1 (en) Alignment pin
CN220465998U (zh) 一种带弹性固定结构的治具
JP2001047322A (ja) 圧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