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8997U -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8997U
CN205658997U CN201620346686.4U CN201620346686U CN205658997U CN 205658997 U CN205658997 U CN 205658997U CN 201620346686 U CN201620346686 U CN 201620346686U CN 205658997 U CN205658997 U CN 205658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device
facebow
cap
composite head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466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家莉
陈琳
林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OMATOLOGIAL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3466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8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8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8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包括复合头帽、连接组件和矫正器;连接组件包括与复合头帽的两侧固定连接的面弓,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面弓位于使用者鼻部上方且贴近使用者面部;矫正器包括弹性部和J钩,J钩一端的第一迂回部可与使用者上前牙段弓丝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与所述面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J钩由上前牙的正上方对上前牙施加弹性牵引力,通过弹性部和面弓的作用可以有效将该弹性牵引力传递给复合头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提供的弹性牵引力与上前牙牙轴较为平行,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更大,减少上前牙压低时的唇倾度,使压低效果更理想,同时也避免口内植入种植钉支抗。

Description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深覆合的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矫治深覆合有不同的矫治方法,如压低前牙,伸长或直立后牙,唇倾前牙,或者压低前牙和伸长后牙相结合。在很多情况下,正畸医生只希望通过压低前牙来矫治深覆合,从而打开咬合,或者改善露龈笑。传统的压低前牙的方法有三段式片段弓技术、多用途弓技术、Begg细丝弓技术、J钩高位牵引等。近年来,微种植钉技术的发展使得微种植钉作为强支抗压低前牙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微种植钉具有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压低前牙,但属于有创的矫治方法,并可能出现种植钉炎症等反应。而除了J钩高位牵引外,其余传统技术都容易产生后牙升高,下颌合平面角加大,咬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等不良反应。
现有的成品J钩有大、中、小三种型号,J钩矫治器以高位头帽作为支抗部件,J钩在口角处缓冲弯制成J形,J钩多由不锈钢丝弯制而成,一端弯成与J钩成90°的小环圈钩,可挂在前牙段的主弓丝上或者弓丝的拉钩上,J钩通过拉簧与头帽连接,并通过调整头帽一端的连接孔来调整J钩的加力大小,内收和压低切牙时,通常每侧牵引力在100~150g。微种植钉支抗技术用于压低前牙时,常在上颌前牙区,特别是上颌中切牙间或中切牙和侧切牙间植入微种植钉,并通过橡皮链等加力来达到压低前牙的效果,每侧种植钉加力100~150g。虽然传统J钩高位牵引和微种植钉技术都能使前牙压低,但因为这两种牵引力方向都未能通过上颌前牙段阻抗中心,因此两种牵引力均会产生向后内收和向上压低的分力。所以,如何能结合传统J钩高位牵引技术及微种植钉技术的优势,研究出一种新型J钩矫正装置,对于压低前牙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可有效压低上前牙。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包括:
复合头帽;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复合头帽的两侧固定连接的面弓,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所述面弓位于使用者鼻部上方且贴近使用者面部;
矫正器,所述矫正器包括弹性部和J钩,所述J钩一端的第一迂回部可与使用者上前牙段弓丝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面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中,J钩一端通过弹性部与面弓连接,另一端通过其第一迂回部与使用者上前牙上的弓丝连接,面弓与复合头帽连接,使用时,J钩由上前牙的正上方对上前牙施加弹性牵引力,通过弹性部和面弓的作用可以有效将该弹性牵引力传递给复合头帽,该弹性牵引力与上前牙牙轴较为平行,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更大,能减少上前牙压低时的唇倾度,使压低效果更理想,同时也避免了口内植入种植钉支抗。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具有稳定的头帽支抗和可靠的弹性牵引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弓与矫正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钥匙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钥匙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1~6中:
1、复合头帽;11、头顶组件;12、枕部组件;13、颈部组件;2、连接组件;21、面弓;211、凹槽;22、调节杆;23、中间连接件;231、通孔;232、紧固螺丝;2321、多角锁槽;233、连接口;24、钥匙;3、矫正器;31、弹性部;32、J钩;321、第一迂回部;322、第二迂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宽度”、“顶”、“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包括:复合头帽1、连接组件2和矫正器3,连接组件2包括与复合头帽1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圆弧形的面弓21,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面弓21位于使用者鼻部上方且贴近使用者面部;矫正器3包括弹性部31和J钩32,J钩32一端的第一迂回部321可与使用者上前牙上的弓丝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部31与面弓21连接。本实施例中,矫正器3中的J钩32一端通过弹性部31与面弓21连接,另一端通过其第一迂回部321与使用者上前牙段弓丝连接,面弓21与复合头帽1连接,使用时,J钩32由上前牙的正上方对上前牙施加弹性牵引力,通过弹性部31和面弓21的作用可以有效将该弹性牵引力传递给复合头帽1,该弹性牵引力与上前牙牙轴较为平行,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更大,能减少上前牙压低时的唇倾度,使压低效果更理想,同时也避免了口内植入种植钉支抗。本实施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具有稳定的头帽支抗和可靠的弹性牵引力。
于本实施例中,复合头帽1采用宽度为20mm的低弹性纤维带制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面弓21邻近使用者鼻部对称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向下凹设的凹槽211,矫正器3至少包括两个J钩32,两个J钩32分别通过弹性部31与相对称的两个凹槽211连接。采用凹槽211可以有效固定弹性部31的位置,从而避免了J钩32受力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牵引矫正效果。通过采用至少两个J钩32,两个J钩32对称设置,可以使上前牙所受到的弹性牵引力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牵引矫正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面弓21邻近使用者鼻部对称且间隔设置有四个向下的凹槽211,左右各两个凹槽211,分别位于鼻部两侧,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中间两个凹槽211,或者同时使用最外侧的两个凹槽211,使用时简单、美观地避让了鼻部的高度。
于本实施例中,凹槽211之间的间距以及面弓21的长度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脸部的尺寸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部31为环形结构,J钩32远离第一迂回部321的一端具有第二迂回部322,第一迂回部321的开口与第二迂回部322的开口呈相对设置,且第一迂回部321与第二迂回部322的迂回方向相反,J钩32通过第二迂回部322与弹性部31连接。通过在J钩32远离第一迂回部321的一端设置第二迂回部322,第二迂回部322可以直接挂在环形结构的弹性部31上,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部31为橡皮圈。橡皮圈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而且通过选择不同型号的橡皮圈,可以实现对弹性牵引力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复合头帽1包括头顶部件11、枕部部件12和颈部部件13,头顶部件11的一端通过枕部部件12与颈部部件13连接;连接组件2还包括两个调节杆22,两个调节杆22对称设置于复合头帽1的两侧,调节杆22的两端分别与头顶部件11和颈部部件13固定连接,面弓21两端通过中间连接件23与调节杆22连接,中间连接件23在调节杆22上的位置可调。通过中间连接件23调节面弓21的高度,从而对弹性牵引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中间连接件23上设置有与调节杆22相配合的通孔231,以及与通孔231垂直的紧固螺丝232,调节杆22可沿通孔231滑动,紧固螺丝232延伸至通孔231内以通过紧固螺丝232固定中间连接件23,中间连接件2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面弓21连接的连接口233。如图1、3、5所示,调节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复合头帽1的头顶组件11和颈部组件13固定连接,调节杆22上套设有中间连接件23,中间连接件23可沿调节杆22上下滑动,中间连接件23上设置有与紧固螺丝232相配合的螺孔,当面弓21的高度位置调节好之后,再通过拧紧紧固螺丝232以进行固定。
紧固螺丝232远离通孔231的一端设置有多角锁槽2321,通过采用与多角锁槽2321相配合的钥匙24以实现紧固中间连接件23。采用多角锁槽2321和与其相配合的钥匙24可以方便紧固螺丝232的调节。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角锁槽2321和钥匙24均为六角结构。于本实施例中,紧固螺丝232不限于所述的多角锁槽232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开有一字型或十字型槽的锁槽,对应的钥匙的结构与之相配合。
为了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调节杆22位于使用者耳部的前方。
J钩32为直径为1.1~1.3mm的不锈钢丝。由于J钩32直接与口腔接触,因此需采用不锈钢丝;J钩32选用直径1.1~1.3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可以使其具有合适的强度而又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效果。本实施例中的J钩32为采用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丝弯制而成。
为了使面弓21和调节杆22使用时能保持一定的强度,面弓21和调节杆22均选用直径为1.4~1.6mm的钢丝。本实施例中的面弓21和调节杆22的直径均为1.5mm。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以适应不同年龄段或者不同头围的使用者需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中,J钩对上前牙所施加的压低力与上前牙牙轴较为平行,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更大,能减少上前牙压低时的唇倾度,使压低效果更理想,同时也避免力口内植入种植钉支抗。调节杆与面弓的连接靠调节杆上的调节螺丝来固定,并可上下移动面弓至理想高度,来避让使用者鼻部的高度以及避免干扰视野。当面弓固定在某种高度时,可通过选择橡皮圈的型号来调节J钩施加压低力的大小,从而实施最佳的压低上前牙动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头帽(1);
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与所述复合头帽(1)的两侧固定连接的面弓(21),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所述面弓(21)位于使用者鼻部上方且贴近使用者面部;
矫正器(3),所述矫正器(3)包括弹性部(31)和J钩(32),所述J钩(32)一端的第一迂回部(321)可与使用者上前牙段弓丝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部(31)与所述面弓(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弓(21)邻近使用者鼻部对称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向下凹设的凹槽(211),所述矫正器(3)至少包括两个所述J钩(32),两个所述J钩(32)分别通过所述弹性部(31)与相对称的两个所述凹槽(2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31)为环形结构,所述J钩(32)远离所述第一迂回部(321)的一端具有第二迂回部(322),所述第一迂回部(321)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迂回部(322)的开口呈相对设置,所述J钩(32)通过所述第二迂回部(322)与所述弹性部(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31)为橡皮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头帽(1)包括头顶部件(11)、枕部部件(12)和颈部部件(13),所述头顶部件(11)的一端通过所述枕部部件(12)与所述颈部部件(13)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2)还包括两个调节杆(22),两个所述调节杆(22)对称设置于所述复合头帽(1)的两侧,所述调节杆(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顶部件(11)和所述颈部部件(13)固定连接,所述面弓(21)两端通过中间连接件(23)与所述调节杆(22)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23)在所述调节杆(22)上的位置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23)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22)相配合的通孔(231),以及与所述通孔(231)垂直的紧固螺丝(232),所述调节杆(22)可沿所述通孔(231)滑动,所述紧固螺丝(232)延伸至所述通孔(231)以通过所述紧固螺丝(232)固定所述中间连接件(23),所述中间连接件(2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面弓(21)连接的连接口(2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丝(232)远离所述通孔(231)的一端设置有多角锁槽(2321),通过采用与所述多角锁槽(2321)相配合的钥匙(24)以实现紧固所述中间连接件(2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使用时,所述调节杆(22)位于使用者耳部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J钩(32)为直径为1.1~1.3mm的不锈钢丝。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弓(21)和所述调节杆(22)均为直径为1.4~1.6mm的钢丝。
CN201620346686.4U 2016-04-22 2016-04-22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Active CN205658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6686.4U CN20565899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6686.4U CN20565899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8997U true CN205658997U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6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46686.4U Active CN20565899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89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9128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四川大学 一种正畸口外牵引装置
CN111603292A (zh) * 2020-05-19 2020-09-01 河南大学 一种儿童鼻中隔偏曲矫正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9128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四川大学 一种正畸口外牵引装置
CN111603292A (zh) * 2020-05-19 2020-09-01 河南大学 一种儿童鼻中隔偏曲矫正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6791B1 (en) Removable orthodontic device
CN106073912A (zh) 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
JPH09508834A (ja) 歯科矯正装置
CN104921821B (zh)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CN203777076U (zh) 一种矫正锁颌的矫治器
CN110179560A (zh) 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JP2013505756A (ja) 歯科矯正機能ワイヤアーチおよび該機能ワイヤアーチを含む歯科矯正治療システム
CN205658997U (zh) 复合头帽牵引矫正装置
CN208435816U (zh) 一种正畸自动牵引加力装置
CN101019780B (zh) 上颌埋伏阻生牙导杆式矫治器
CN203935287U (zh) 改良式附舌侧不锈钢双曲弓丝活动保持器
CN201079454Y (zh) 一种改变磨牙位置的正畸装置
CN218686059U (zh)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CN108670455B (zh) 用于上颌腭扩大的自动加力功能性矫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56287B (zh) 一种牙齿矫正装置
CN201029946Y (zh) 上颌埋伏阻生牙导杆式矫治器
CN109806014A (zh) 舌侧前牙牵引器
CN207912822U (zh) 一种口腔肌肉功能训练矫正器
CN209059489U (zh) 前方牵引口内装置
KR200269058Y1 (ko) 다수의 훅을 이용한 치열 고정 장치
CN208784949U (zh) 一种多个后牙锁牙合矫正装置
CN209404976U (zh) 一种无托槽隐形牙齿矫正器
CN206473407U (zh) 一种用于牙齿正畸的单根前牙转矩簧
CN213310463U (zh) 一种口腔不良习惯矫治器
CN205924203U (zh) 正畸种植支抗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25

Address after: 510055 No. 56 Lingyuan We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he Stomatologial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0000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Zhongshan, No. two road, No. 74, the compound of the hospital, No.

Patentee before: Tan Jia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