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3228U - 污水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3228U
CN205653228U CN201520938763.0U CN201520938763U CN205653228U CN 205653228 U CN205653228 U CN 205653228U CN 201520938763 U CN201520938763 U CN 201520938763U CN 205653228 U CN205653228 U CN 205653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tank
biologic packing
packing material
sew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87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乔良
孙海唯
孙海凌
孙海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yi Wate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yi Wat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yi Wate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yi Wat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87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3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3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32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所用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曝气池和填充在所述曝气池内部的多个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能够允许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所述曝气池能够由下到上向其内部吹入气体。设置生物填料,从而增加了曝气池内的生物种类,而且,生物填料受到气体的推动力时,会碰撞污水中的气体气泡,从而使气体气泡更细更小,增加气泡的数量,以增加氧气的利用率,采用上述设置,就能够较为彻底的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所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是指受到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水,污水内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耗氧污染物、厌氧污染物、植物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等。
污水处理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等;其中一级处理是利用初沉池,通过重力原理去除一定质量的大颗粒的杂物;二级处理为生物处理,即,利用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大分子污染物,常用的设备有曝气池,从曝气池内流出的液体,进入后续处理工艺继续处理;三级处理一般为物理、机械化学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曝气池,气泡体积较大、数量较少,而且氧气利用率较低,而且曝气池内主要有好氧菌株,之外没有更多的生物种类用来净化去除有机大分子物质,因此,不能达到较好的较彻底的污水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曝气池,气泡体积较大、数量较少,而且氧气利用率较低,而且曝气池内除了氧气之外,没有其它生物种类用来净化去除有机大分子物质,因此,不能达到较好的较彻底的污水净化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曝气池和填充在所述曝气池内部的多个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能够允许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所述曝气池能够由下到上向其内部吹入气体。
进一步,所述生物填料的形状为球形,且所述生物填料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用于使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
进一步,多个所述隔板呈网状交叉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在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形成多个腔室。
进一步,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形成的生物料层的最下层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曝气池吹气口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曝气池包括下床架和上床架,且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均为网状结构,所述下床架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曝气池的吹气口所在的平面;
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的端面均与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连接,且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还包括排沫泵,所述排沫泵漂浮设置在所述污水上方,所述排沫泵用于吸出污水表层上的泡沫。
进一步,所述曝气池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及污泥加入口。
进一步,在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蛇形的廊道,污水从所述廊道内流通。
进一步,所述曝气池包括多个曝气头、曝气管和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曝气管连通,多个所述曝气头与所述曝气管连通设置,且多个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所述曝气池内部靠下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曝气池和多个生物填料,且多个生物填料填充在曝气池的内部,能够充分吸附和分解污水内的有机污染物,且曝气池能够由下到上向曝气池的内部吹入气体;设置生物填料,从而大大增加了曝气池内的有效生物总量及种类,而且,生物填料受到气体的推动力时,会主动碰撞挤压污水中的气体气泡,从而使气体气泡更细更小,增加气泡的数量,以增加氧气交换的利用率,采用上述设置,就能够较为彻底的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池中生物填料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曝气池; 2-生物填料; 3-上床架;
4-下床架; 5-曝气头; 6-曝气管;
7-送风机。
2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池中生物填料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曝气池1和填充在曝气池1内部的多个生物填料2,生物填料2能够允许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曝气池1能够由下到上向其内部吹入气体。
曝气池1就是不断地把空气打入污水中,或者利用机械搅拌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污水中,因此,凡是能够起到上述作用的构件,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曝气池1。
生物填料2能够吸附和分解污染物,厌氧污染物、兼氧污染物和好氧污染物依次在生物填料2的内层、中层、外层形成生物膜,从而达到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的作用,因此,凡是能够实现上述作用的填料,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生物填料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可选择密度接近于水或者小于水的生物填料2,因为在曝气的时候,该生物填料2与水呈半悬浮混合状态,此时,即使轻微搅拌也可以使生物填料2随水自由运动,具有有效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于吸附粘贴生长的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吸附着床和降解污染物;而且,每个生物填料2的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一般地,由内到外依次生长厌氧菌、兼氧菌和好氧菌。
需要说明的是,在曝气池1内部除了填充生物填料2外,还可以放置多种微生物细菌,例如: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氧菌,等等;曝气池1能够向其内部吹入气体,其中的其是指曝气池1本身。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直接在曝气池1内部放置MBBR(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生物膜反应器)流化床,MBBR流化床内部悬浮设置有载体,该载体上可生长附着有各类细菌,可以用于去除有机物;而且悬浮的载体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增加污染物与载体接触的机会,从而更加有效地净化污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曝气池1和多个生物填料2,且多个生物填料2填充在曝气池1的内部,能够吸附和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且曝气池1能够由下到上向曝气池1的内部吹入气体;设置生物填料2,从而增加了曝气池1内的生物种类,而且,生物填料2受到气体的推动力时,会在污泥中滚动碰撞挤压污水中的气体气泡,从而使气体气泡更细更小,大大增加了气泡的数量,以增加氧气的利用率,采用上述设置,就能够较为彻底的净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上述有机污染物可以是:COD、BOD氨氮、亚硝酸盐等各类型的有机污染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生物填料2的形状为球形,且生物填料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球形相对于其它形状,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积最大,因此,球形的生物填料2增加了与污染物接触的几率,从而更加有效地吸附降解污染物。
在生物填料2上设置通孔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污水能够进入生物填料2的内部,从而使生物填料2的内部也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而且,还可以使污水和气体在生物填料2的内部流通,增加污水和气体的流通空间,并可让自然死亡的老微生物膜体脱落而自动流出,避免因老死的生物数量较多,而阻碍污水和气体的循环流动。
空心的带有通孔的生物填料2,也可以减轻生物填料2的质量,使其可以随着气体的吹动,而在水中随意移动,从而增加生物填料2碰撞和剪切融入污水中的空气气泡的几率,使空气气泡更细、更小、数量更多,增加氧气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生物填料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21,多个隔板21均用于使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
生物填料2的内部设置隔板21,该隔板21的作用与生物填料2的作用相同,从而进一步增加生物填料2的表面积,以使其能够吸附较多的污染物。
将隔板21设置在生物填料2内部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例如:插接、一体连接,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具体地,多个隔板21呈网状交叉设置在生物填料2的内部,在生物填料2的内部形成多个腔室。
将生物填料2的内部设置成上述特殊的结构,使生物填料2的内部由外之内依次形成好氧层、兼氧层和厌氧层,三层的菌株协同作用,从而更加有效而全面地吸附降解各类型的复杂污染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多个生物填料2形成的生物料层的最下层所在的平面高于曝气池1吹气口所在的平面。
生物填料2在吸附了较多的污染物之后会形成生物膜,当生物膜较厚时,会增加生物填料2的重量,当重量大于污水对其的浮力时,生物填料2会落在曝气池1的底部,处在曝气池1底部的生物填料2就成了死球或者死膜,从而无法移动,此后,仅能吸附较少量的污染物甚至无法在吸附污染物,从而使这部分的生物填料2无法再净化污水。
由于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使生物料层的最下层位于曝气池1吹气口的上方,这就能够确保生物填料2始终受到气体的吹力,以使生物填料2始终漂浮在污水中,这样就阻止了死球、死膜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料层的最下层是指生物填料2所能处于的最低的位置,即使附着了大量生物膜开始向下飘落时,也仅能落在该位置,不能落在比此位置更低的其它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曝气池1包括下床架4和上床架3,且上床架3和下床架4均为网状结构,下床架4所在的平面高于曝气池1的吹气口所在的平面;上床架3和下床架4的端面均与曝气池1的内侧壁连接,且生物填料2设置在上床架3和下床架4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设置下床架4,阻止生物填料2向下飘落,且曝气池1的吹气口位于下床架4的下方;设置上床架3,当气体吹力较大时,防止生物填料2从上部被吹出曝气池1。
下床架4和上床架3均设置成网状的结构,不会阻碍污水、气体的流通,有利于污水和气体的湍流;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状结构,网孔的直径小于生物填料2的直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还包括排沫泵,排沫泵漂浮设置在污水上方,排沫泵用于吸出污水表层上的泡沫。
在污水净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而这些泡沫会漂浮在水面的上方;若泡沫量过大,曝气池1在由下到上吹气时,有可能将泡沫吹到曝气池1的外部,从而污染环境;而且,大量的泡沫漂浮在水面上,也会降低曝气池1的透气性,使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CO2、N2等气体不容易排出,而CO2、N2等气体溶解在水中会降低水质的PH值;因此,在污水上方设置排沫泵,以及时将产生的泡沫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曝气池1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及污泥加入口。
生物填料2吸附污染物后,会在生物填料2上形成耗氧、兼氧以及厌氧三类不同菌株的生物膜,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碰撞之后,上述生物膜会老化死亡,然后从生物填料2上脱落下来,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会沉积到曝气池1的底部,形成污泥,此时,在生物填料2上又会形成新的生物膜。
当污泥量过多时,会影响曝气池1内气体的流通,因此,需要在曝气池1的底部设置污泥排出口,以便于排出污泥;在污泥排出口上可以连接管道,将排出的污泥排入污泥储存池中,留作后续使用或滤干压饼去除干污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在曝气池1内设置有蛇形的廊道,污水从廊道内流通。
在曝气池1内设置廊道以增加污水与污泥流通的通道从而延长污水与活性污泥在曝气池1内的停留时间,因为,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净化的越彻底、净化效果也越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曝气池1包括多个曝气头5、曝气管6和送风机7,送风机7与曝气管6连通,多个曝气头5与曝气管6连通设置,且多个曝气头5设置在曝气池1内部靠下的位置。
送风机7能够向曝气管6内输送气体,多个曝气头5均与曝气管6连通设置,因此,每个曝气头5都可以向曝气池1的内部喷出气体;向曝气池1的内部通入空气一方面可以搅拌污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污水中的含氧量得以氧化还原污染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和填充在所述曝气池内部的多个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能够允许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所述曝气池能够由下到上向其内部吹入气体;
所述生物填料的形状为空心的球形,且所述生物填料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均用于使微生物吸附着床、分解污水内的污染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板呈网状交叉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在所述生物填料的内部形成多个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形成的生物料层的最下层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曝气池吹气口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包括下床架和上床架,且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均为网状结构,所述下床架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曝气池的吹气口所在的平面;
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的端面均与所述曝气池的内侧壁连接,且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上床架和所述下床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沫泵,所述排沫泵漂浮设置在所述污水上方,所述排沫泵用于吸出污 水表层上的泡沫。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的下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及污泥加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蛇形的廊道,污水从所述廊道内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包括多个曝气头、曝气管和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与所述曝气管连通,多个所述曝气头与所述曝气管连通设置,且多个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所述曝气池内部靠下的位置。
CN201520938763.0U 2015-11-20 2015-11-20 污水处理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53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8763.0U CN2056532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污水处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8763.0U CN2056532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污水处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3228U true CN205653228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35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87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532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污水处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32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7783A (zh) * 2020-08-19 2020-11-24 徐张 一种含铬离子废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7783A (zh) * 2020-08-19 2020-11-24 徐张 一种含铬离子废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853B (zh) 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TW311130B (zh)
US7691268B2 (en) Waste gas/waste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treating waste gas/wastewater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101538102A (zh) 一种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臭氧-生物滤池系统
CN103112991B (zh)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及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CN103979732B (zh) 甲烷与含硫含氮废水协同处理的膜生物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01337739A (zh) 无曝气水处理装置
CN104150698B (zh) 一种m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KR20120005857A (ko) 수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11391A (zh)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mbr的方法与装置
CN206127067U (zh) 集装箱式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7043196A (zh) 一种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
CN207483440U (zh) 一种河道水体净化用膜生物床
CN201751397U (zh) 臭氧与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
CN205653228U (zh) 污水处理池
CN206720966U (zh) 一种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
CN111517570B (zh) 一种仿海浪的船舶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回用系统及方法
CN102531150A (zh) 生物气浮处理装置
CN209024379U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装置
CN202063766U (zh) 顶端级配式颗粒污泥净化床
CN105254013A (zh) 污水处理池
CN201154935Y (zh)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
CN208200514U (zh) 零排放型三组式循环水养殖用生物过滤系统
JP2009172469A (ja) 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水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