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5854U -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5854U
CN205645854U CN201620351092.2U CN201620351092U CN205645854U CN 205645854 U CN205645854 U CN 205645854U CN 201620351092 U CN201620351092 U CN 201620351092U CN 205645854 U CN205645854 U CN 205645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flection mirror
bragg reflection
cellular
mirr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1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立鹤
张永
陈凯轩
李俊贤
刘英策
陈亮
魏振东
吴奇隆
周弘毅
邬新根
黄新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angeligh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angeligh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angeligh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angeligh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51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5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5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58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涉及发光二极管生产技术领域。在衬底的一侧通过金属键合层连接布拉格反射镜层,在布拉格反射镜层的一侧通过刻蚀的沟槽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元胞,在沟槽内的金属层与N‑GaN层、量子阱层、P‑GaN层之间分别设置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所述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在沟槽内端与上述布拉格反射镜层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流的扩展能力,提高散热能力,增强光效,并在元胞侧壁形成DBR结构,可大大增强侧壁的光反射率,增强光效。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工业化生产的高压芯片是由多个正装芯片排列组合形成的,目前的芯片大部分是横向结构,这种结构在通较大电流的情况下会存在电流堵塞,散热差的缺点,这也是导致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光衰而不利于广泛应用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提高电流的扩展能力,增强光效,提高散热能力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在衬底的一侧通过金属键合层连接布拉格反射镜层,在布拉格反射镜层的一侧通过刻蚀的沟槽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元胞,各元胞分别由金属反射层、ITO层、P-GaN层、量子阱层和N-GaN层组成,所述各元胞的金属反射层、ITO层、P-GaN层、量子阱层和N-GaN层依次设置在布拉格反射镜层的同一侧;在所述元胞中的一个元胞的N-GaN层上设置N电极,在所述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的ITO层上设置P电极;每两个相邻的元胞之间通过中部设置在沟槽内的金属层相互串联,所述金属层的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的ITO层上,所述金属层的另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的N-GaN层上,其特点是:在沟槽内的金属层与N-GaN层、量子阱层、P-GaN层之间分别设置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所述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在沟槽内端与上述布拉格反射镜层相连。
本实用新型以上垂直结构的高压产品,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流的扩展能力,提高散热能力,增强光效,并在元胞侧壁形成DBR结构,可大大增强侧壁的光反射率,增强光效。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制作工艺:
1、在一临时衬底1的同侧依次外延生长形成缓冲层2、N-GaN层3、量子阱层4和P-GaN层5。
2、在P-GaN层5表面采用SPUTTER工艺溅射一层厚度为600 Å~900Å的ITO层6,然后再蒸镀8000 Å~10000 Å的金属反射层7,制成的外延片如图1所示。
3、采用黄光光刻工艺,利用感应偶和等离子(ICP)图形化地刻蚀掉部分金属反射层和ITO层,使各元胞之间以第一沟槽相互隔离,结果如图2所示。
4、在金属反射层7表面和第一沟槽中蒸镀第一布拉格反射镜层(DBR)8,结果如图3所示。在金属反射层7表面蒸镀的DBR厚度大约在30000Å~50000Å。
5、采用激光剥离技术剥离去除临时衬底1和缓冲层2,直至N-GaN层3完全暴露,再在第一布拉格反射镜层8的表面沉积厚度为10000 Å的金属键合层9,然后采用晶圆键合的方式将永久衬底10键合在金属键合层9的一侧,结果如图4所示。可采用的永久衬底如硅等材料。
6、在N-GaN层的表面通过黄光工艺,通过调节刻蚀气体BCl3 和Cl2的比例,刻蚀去除各元胞之间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直至露出各元胞的部分ITO层7和第一布拉格反射镜层8,使各元胞之间以第二沟槽相互隔离,结果如图5所示。
7、在相邻的元胞之间的第二沟槽中,于其中一个元胞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的同一侧蒸镀厚度大约为2000Å~3000Å的第二布拉格反射镜层11,结果如图6所示。
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在第二沟槽中的ITO层6、第一布拉格反射镜层8和第二布拉格反射镜层11及制有第二布拉格反射镜层11的元胞的N-GaN层3的外表面制作形成金属层12,使相邻的两个元胞形成串联。
8、采用常规方法,在各个串联的元胞的一个元胞的N-GaN层3上方制作N电极13,在另一个元胞的ITO层6上方制作P电极14。结果如图7所示。
二、产品结构特点:
如图7所示,在永久衬底10的一侧通过金属键合层9连接布拉格反射镜层8,在布拉格反射镜层8的一侧通过刻蚀的沟槽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元胞,各元胞分别由金属反射层7、ITO层6、P-GaN层5、量子阱层4和N-GaN层3组成,各元胞的金属反射层7、ITO层6、P-GaN层5、量子阱层4和N-GaN层3依次设置在布拉格反射镜层8的同一侧。
在一个元胞的N-GaN层3上设置N电极13,在另一个元胞的ITO层6上设置P电极14。
每两个相邻的元胞之间通过中部设置在沟槽内的金属层12相互串联,金属层12的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的ITO层6上,金属层12的另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的N-GaN层3上。
在沟槽内的金属层12与N-GaN层3、量子阱层4、P-GaN层5之间分别设置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11,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11在沟槽内端与布拉格反射镜层8相连。

Claims (1)

1.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在衬底的一侧通过金属键合层连接布拉格反射镜层,在布拉格反射镜层的一侧通过刻蚀的沟槽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元胞,各元胞分别由金属反射层、ITO层、P-GaN层、量子阱层和N-GaN层组成,所述各元胞的金属反射层、ITO层、P-GaN层、量子阱层和N-GaN层依次设置在布拉格反射镜层的同一侧;在所述元胞中的一个元胞的N-GaN层上设置N电极,在所述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的ITO层上设置P电极;每两个相邻的元胞之间通过中部设置在沟槽内的金属层相互串联,所述金属层的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的ITO层上,所述金属层的另一端连接在该两个相邻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的N-GaN层上,其特征在于:在沟槽内的金属层与N-GaN层、量子阱层、P-GaN层之间分别设置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所述侧向布拉格反射镜层在沟槽内端与上述布拉格反射镜层相连。
CN201620351092.2U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45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1092.2U CN205645854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1092.2U CN205645854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5854U true CN205645854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6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109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45854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58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246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31972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江门市奥伦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长条阵列式纳米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1517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12768583A (zh) * 2021-04-07 2021-05-07 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246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31972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江门市奥伦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长条阵列式纳米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1517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8281517B (zh) * 2018-01-26 2020-06-16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12768583A (zh) * 2021-04-07 2021-05-07 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n et al. Improvement of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flip-chip light-emitting diode by texturing the bottom side surface of sapphire substrate
CN205645854U (zh)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KR100682877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29947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textured active layer
TWI433353B (zh) 包含紋路化基板的裝置及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JP2003197967A (ja) 螺旋形電極を有するiii−ニトリドled
CN103996772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69422B (zh) 高出光率倒装结构led的制作方法
TWI816970B (zh)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2569541B (zh) 半导体发光芯片制造方法
KR20150138977A (ko)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200006595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579433A (zh) 具有底切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93031B (zh) 高压倒装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59851A (ja) 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1861662B (zh) 发光器件
US20120168797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762246B (zh)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26157A (zh) 一种大尺寸发光二极管制作工艺
JP5495061B2 (ja) 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5489722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37267B (zh) 金属光子晶体耦合增强nano-LED阵列及制造方法
KR20090001231A (ko) 수직형 발광 다이오드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발광다이오드
CN205428930U (zh) 一种高压led
TWI479691B (zh) 發光二極體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