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35068U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35068U
CN205635068U CN201620468746.XU CN201620468746U CN205635068U CN 205635068 U CN205635068 U CN 205635068U CN 201620468746 U CN201620468746 U CN 201620468746U CN 205635068 U CN205635068 U CN 205635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xle center
tank
sphere
aer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87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娟
胡乔初
雷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water affai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687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35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35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35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未封口的箱体和顶部带孔盖板围成的污水处理内腔,其内设有竖向隔板将其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各池体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沉淀池侧顶部设有进水口,二级沉淀池侧顶部设有出水口;沉淀池进水侧设有围隔;一级、二级曝气池内分别设有生物填料球;污水处理内腔内还设有横向格网和底网;一级、二级曝气池内设有下沉曝气装置;厌氧池、一级、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的顶部设有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与下沉曝气装置共用一套增氧泵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配合专用生物填料球载体,在相同体积的处理设备内具有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低能耗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其中: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属于生物化学转化技术;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属于化学转化技术;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属于物理化学分离技术。生物膜法是一种固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一样,都是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使废水接触生长在固定支撑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降解或转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发展十分迅速,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一些特有优势。例如: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用性强;处理效果好并具有良好硝化功能;污泥量小且易于固液分离;动力费用省等。
CN105174623A公开了一种MBR污水处理机,包括一体化依次相连接的厌氧池、MBR膜池和消毒池;厌氧池远离所述MBR膜池的侧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厌氧池的池壁上设有弹性填料,厌氧池内间隔竖向设有两排厌氧池隔板,两排厌氧池隔板交错固定在所述厌氧池的顶盖上和底壁上;MBR膜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MBR膜池底部远离厌氧池处连接有回流泵,回流泵的出水口连接至厌氧池的污水进水口;消毒池连接有消毒器,消毒池内竖向间隔设有两排消毒池隔板,两排消毒池隔板交错固定在消毒池的顶盖上和底壁上。
CN104016474B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风机、水泵、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污水进口、排气口,污水进口下方的罐体内部固定Z形隔板,Z形隔板包括上隔板、竖隔板、下隔板,Z形隔板将罐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上隔板上开有多个回流孔,回流孔上安装有防逆流咀,防逆流咀防止上隔板上方的水流向上隔板下方;膜组件固定于上隔板的下方,挂膜填料组件固定于下隔板的上方;左曝气装置固定于膜组件的下方,左曝气装置与罐体外的风机通过供气管道连接;罐体外的水泵的进水口与膜组件的膜组件出水总管通过水管连接,供气管道、水管上安装阀件。
CN104548684A公开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池体为斗状,池体内设置数层过滤层,每个过滤层的外周与池体的外周配合,池体的上部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管口在最下层的过滤层的下部,进水管的管口在最上层过滤层的上部,出水管上设置水泵。通过本对比文件中的污水处理池将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污水能够达到要求。
上述对比文件中的污水处理池都存在污水处理效率不高,且能耗偏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未封口的箱体和顶部带孔盖板,箱体外壁与顶部带孔盖板围成的内腔为污水处理内腔,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设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包括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所述隔板将污水处理内腔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各池体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沉淀池的侧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二沉净化池的侧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进水侧设有围隔,起到污泥收集且便于清理的作用;
所述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球;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还设有横向格网和底网,起到限制生物填料球活动区域的作用,以便保证连通气顺畅和曝气均匀且不受阻;
所述一级曝气池和二级曝气池内设有下沉曝气装置;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顶部设置有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与下沉曝气装置通过管路连接,两者共用一套增氧泵动力系统。
进一步地,
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上方下圆形,上部方形便于种植根系发达的地表植物,下部圆形能增强箱体的受力结构。
进一步地,
所述顶部带孔盖板的上方覆盖有一层生物透气膜,所述生物透气膜能利于池内气体进入地表耕植土并被植物根系吸收,加快植物生长,以便植物根系早日进入系统内部水体,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氨、氮,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
所述顶部带孔盖板的厚度为8-10cm,便于植物根系能够更短时间进入处理系统内部水体;
并采用内侧加肋拱形结构,提高盖板及总体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
所述出水口顶部距离带孔盖板顶部不超过10cm,有效利用池体空间和便于植物根系进入池内。
进一步地,
所述生物填料球具有非面对称叶轮式结构,即填料球的任意过球心的截面,将填料球分成的两部分均不以该截面形成面对称,所述填料球主要由若干叶片组成,包括球面叶片、轴心叶片、切向叶片和径向叶片;
所述球面叶片包括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所述轴心叶片包括上、下半球轴心叶片;上、下半球球面叶片分别围绕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等间隔设置;上、下半球轴心叶片之间呈角度错开设置;
所述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上分别设有若干通水孔,相邻的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之间交错搭接;径向叶片沿相邻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搭接处设置并连接上、下半球球心叶片;
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均为三叉型叶轮式结构,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三条叉分别对应一弧形连接片,对应的球面叶片、径向叶片通过对应的弧形连接片与轴心叶片连接;
所述切向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径向叶片之间,所述切向叶片与相邻的径向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不同。
进一步地,
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错开30°-45°设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相等,且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均为填料球半径R的0.7-1倍。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不相等,且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之和为填料球半径R的1.5-2倍。
优选地,
所述切向叶片与相邻两径向叶片中的其中一片垂直设置;所述填料球中各切向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
优选地,
所述切向叶片的高度为填料球半径R的1.2-1.8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填料球上半球球面叶片与下半球球面叶片的数量均为六片,相邻的上半球球面叶片与下半球球面叶片之间交错搭接;
所述填料球的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错开30°;
所述径向叶片的数量为十二片,切向叶片的数量为十二片,切向叶片与相邻两径向叶片中的其中一片垂直设置,各切向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
所述切向叶片的高度为填料球半径R的1.5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经初步沉淀后的污水通过导流管进入厌氧池,利用厌氧池中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之后污水部分通过导流管导入一级曝气池,一级曝气池内设置有生物填料球,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尽量多的溶于水中,使附着在生物填料球表面的微生物快速增长,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生化反应,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提高水的纯净度;经过一级曝气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导流管进入一级曝气池,进行进一步处理,处理原理同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处理完的污水通过导流管进入二沉净化池进行净化处理,再从出水口流出。同时通过下沉污泥回流系统收集的各池体中的污泥被回流收集至沉淀池的沉淀筒中,以便统一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内设有专用的生物填料球,其采用非面对称的叶轮设计,填料球的任意过球心的截面,将填料球分成的两个部分都不会形成面对称,因此填料球在受到水流及曝气气泡的冲击均会产生力偶。因为填料球处在水中的姿态随机,所以产生的旋转方向也是随机,因此在处理容器的内部能产生丰富的紊流,而紊流让填料球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而又均匀接触氧气,因此处理效果更加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合理的工艺及结构设计,包括集成化整体设计、上方下圆的横截面结构、带孔的薄型顶部盖板、合理的进出水口标高控制、专用的生物填料载体,使整个一体化设备高效,但是能耗低,而且整个污水处理工艺集成在一个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完成,也大大地节约了占地面积。
2、本实用新型中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与下沉曝气装置通过管路连接,两者共用增氧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唯一能耗装置为微型下沉曝气装置的增氧泵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各池体之间采用导流管连通,导流管为一种自溢连通系统,不需要外部动力,为整个设备的运行节省了能耗。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方下圆的横截面结构,上部方形便于种植地表植物,下部圆形利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箱体的受力。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横截面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且多为封闭式设计,既不能在表面种植植物,封闭式设计还不方便进行设备的检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箱体为顶部未封口设计,再使用带孔盖板盖住箱体顶部,可以在箱体顶部种植地表植物。
4、本实用新型由于科学的空间尺寸控制:使所述顶部带孔盖板的厚度尺寸为8-10cm,出水口顶部距离带孔盖板顶部不超过10cm,便于植物根系能够更短时间进入处理系统内部水体,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5、通常,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工艺通常要采用砌体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存在施工难度较大、防渗处理不可控、工程造价高的缺点。同时砌体工程施工各处理池的尺寸不可控,造成处理效果失控。绿化与污水处理施工的分离,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常规盖板技术施工空间尺寸较大,水生植物根系难以进入系统水体,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化的产品设计,无渗漏风险,有效防止了污水的二次污染;减小了结构的空间尺寸,特别是顶部带孔盖板的厚度、进水口、出水口的标高控制,更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根系进入系统水体的几何尺寸,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的带孔盖板方便根系发达的植物根系进入设备内的水体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氨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而且在带孔盖板的表面覆盖一层生物透气膜,增加植物根系的透气性,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植物吸收污水中氨氮的能力,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带孔盖板采用内侧加肋拱形处理,能保证较薄的盖板能具有较大的承受力。
8、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填料球采用非面对称叶轮式设计,由若干叶片组成,过球心的任意截面将球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均不以该截面形成对称:切向叶片与两片相邻的径向叶片之间夹角不同,形成非对称布置之一;上半球球面叶片与下半球球面叶片交错搭接布置,形成非对称布置之二;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之间错开一定角度布置,形成非对称布置之三。
由于具有上述非面对称的叶轮式结构,能让填料球在受到水流或曝气气流的作用下,在任意截面不会形成对称,从而产生有效旋转。且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每个填料球的受力均不完全相同,产生的运动方式也极为随机,因此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将较难产生固定通道,水流在设备内部将形成更多有效的紊流,能增加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因此能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9、本实用新型中的填料球没有采用固定的过水管道,而采用可分离的上下叶片,更加便于对填料球的清洗;其次,填料球通过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搭接实现连接,可以减少采用诸如圆环等连接件带来的阻力,阻碍填料球的旋转;且在成型时采用一次成型,也不会存在填料球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能进一步节约了综合成本;此外,整个填料球采用叶片设计,增加了整个填料球的比表面积,尤其是整体增加了切向叶片,使球体比表面积增加,能极大地提高处理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为污水处理采用生物膜技术的一种高效低能耗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配合专用生物填料球载体,在相同体积的处理设备内具有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同时结合特有的结构形式,防止污水在处理器内的渗漏造成的二次污染,湿地植物的合理布置,将处理池与湿地技术合二为一,科学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同时达到绿化与产品的完美结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侧向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部带孔盖板的内侧加肋拱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填料球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填料球的AA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填料球的BB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填料球的工作状态原理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填料球的工作状态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进水口;2、导流管;3、下沉曝气装置;4、生物填料球;5、下沉污泥回流系统;6、出水口;71、底网;72、横向格网;8、顶部带孔盖板;9、生物透气膜;10、根系发达的地表绿色植物层;11、根系发达的植物;
101、隔板一;102、隔板二;103、隔板三、104、隔板四;105、围隔;
41、上半球球面叶片;411(421)、通水孔;42、下半球球面叶片;43、上半球轴心叶片;44、下半球轴心叶片;45、切向叶片;46、47径向叶片;48、弧形连接片;
∠a、∠b分别为切向叶片与两相邻径向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未封口的箱体和顶部带孔盖板8,箱体外壁与顶部带孔盖板8围成的内腔为污水处理内腔,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设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包括隔板一101、隔板二102、隔板三103、隔板四104,所述隔板将污水处理内腔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所述沉淀池的侧顶部设有进水口1,所述二沉净化池的侧顶部设有出水口6;所述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围隔105,起到污泥收集且便于清理的作用;
所述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球4;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还设有横向格网72和底网71,起到限制生物填料球活动区域的作用,以便保证连通气顺畅和曝气均匀且不受阻。
所述沉淀池、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导流管属于自溢连通系统,不需要外部动力,为整个设备的运行节省了能耗。
所述一级曝气池和二级曝气池内设有下沉曝气装置3;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顶部设置有下沉污泥回流系统5;下沉污泥回流系统5与下沉曝气装置3通过管路连接,两者共用一套增氧泵的动力系统;本实施例的唯一能耗装置为微型下沉曝气装置的增氧泵动力系统;
如图2所示,
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上方下圆形,上部方形便于种植根系发达地表植物,下部圆形能增强箱体的受力结构。
顶部带孔盖板8的上方覆盖有一层生物透气膜9,生物透气膜9能利于池内气体进入地表耕植土被植物根系吸收,且加快植物生长,以便早日植物根系进入系统内部水体,更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氨、氮,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顶部带孔盖板8的厚度为8-10cm,便于植物根系能够更短时间进入处理系统内部水体;并采用内侧加肋拱形结构,能提高盖板及总体的承重能力。
出水口6顶部距离顶部带孔盖板8的顶部不超过10cm,有效利用池体空间和便于根系进入池内。
如图4-6所示,
本实施例中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内设置的生物填料球,其具有非面对称叶轮式结构,其任意过球心的截面,将填料球分成非面对称的两部分。
填料球主要由若干叶片组成,包括球面叶片、轴心叶片、切向叶片和径向叶片,所述球面叶片包括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所述轴心叶片包括上、下半球轴心叶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填料球包括:
上半球轴心叶片43和对应的下半球轴心叶片44,上半球轴心叶片43与下半球轴心叶片44错开30°设置(如图5所示);上半球轴心叶片43、下半球轴心叶片44均为三叉型叶轮式结构,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三条叉分别对应一段弧形连接片48;
填料球还包括六片上半球球面叶片41、六片下半球球面叶片42,上、下半球球面叶片分别围绕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等间隔设置;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上分别设有若干通水孔411、421,球面叶片上的通水孔411(421),使水流能够从球体中通过,通水孔的大小在设计时,需能保证通水的顺畅的前提下也尽量使球面的表面积大;相邻的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之间交错搭接;
所述填料球还包括十二片径向叶片,径向叶片沿相邻上半球球面叶片、下半球球面叶片搭接处设置并连接上、下半球球心叶片;
如图5所示,对应的球面叶片、径向叶片通过对应的弧形连接片48与轴心叶片连接;本实施例中,上半球轴心叶片三条叉对应三条弧形连接片,每两片上半球球面叶片与四片径向叶片连接到弧形连接片上,实现球面叶片、径向叶片与轴心叶片的连接。
切向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径向叶片之间,所述切向叶片与相邻的径向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不同,以切向叶片45为例,切向叶片45与相邻两径向叶片46、47之间形成的夹角分别为∠a、∠b,∠a不等于∠b,其中切向叶片45与径向叶片47垂直设置,即∠b=90°;本实施例中各切向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填料球的半径R=5cm,如图3所示,上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相等,都为填料球半径R的0.9,为4.5cm;切向叶片5的高度为半径R的1.5倍,为7.5cm。
本实施例中上述填料球,上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还可以设置成不相等,宽度一致,若填料球半径为5cm,实施例中采用的填料球的尺寸为:
上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为填料球半径R的0.6倍,即上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为3.0cm;
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为填料球半径R的1.2倍,即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为6.0cm;
切向叶片的高度为半径R的1.8倍,为9.0cm。
如图7、8所示,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填料球采用非面对称的叶轮式设计,其填料球的任意过球心的截面,将填料球分成的两个部分都不会形成面对称,因此填料球在受到水流及曝气气泡的冲击均会产生力偶。因为填料球处在水中的姿态随机,所以产生的旋转方向也是随机,因此在处理容器的内部能产生丰富的紊流,而紊流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理想状态,因此处理效果更加理想。
而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填料球,由于结构较为对称,其径向和水平方向界面在水流作用下的旋转力偶皆为0,容易在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形成固定的水流通道,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填料球具有上述非面对称的叶轮式结构,能让填料球在受到水流或曝气气流的作用下,在任意截面不会形成对称,从而产生有效旋转。且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每个填料球的受力均不完全相同,产生的运动方式也极为随机,因此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将较难产生固定通道,水流在设备内部将形成更多有效的紊流,能增加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因此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摒弃了通道式设计,没有采用固定的过水管道,而采用可分离的上下叶片,更加便于对填料球的清洗;本实施例中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之间交错搭接并一体成型,既不会影响填料球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又能节省连接上、下半球球面叶片的连接部件,进一步节约综合成本。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叶片设计,增加了整个填料球的比表面积,尤其是整体增加了切向叶片,使球体比表面积增加,能极大地提高处理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填料球是一种具有非面对称叶轮式结构的、比表面积大、便于清洗、且污水处理效果更好、成本低的生物膜法填料球。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合理的工艺及结构设计,包括集成化整体设计、上方下圆的横截面结构、带孔的薄型顶部隔板、合理的进出水口标高控制、专用的生物填料球,使整个一体化设备高效,但是能耗低,而且整个污水处理工艺集成在一个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完成,也大大地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本实施例结合特有的结构形式,防止污水在处理器内的渗漏造成的二次污染,湿地植物的合理布置,将处理池与湿地技术合二为一,科学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同时达到绿化与产品的完美结合。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技术范围,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未封口的箱体和顶部带孔盖板,箱体外壁与顶部带孔盖板围成的内腔为污水处理内腔,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设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包括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所述隔板将污水处理内腔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各池体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沉淀池的侧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侧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进水侧设有围隔;所述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球;所述污水处理内腔内还设有横向格网和底网;
所述一级曝气池和二级曝气池内设有下沉曝气装置;厌氧池、一级曝气池、二级曝气池及二沉净化池的顶部设置有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下沉污泥回流系统与下沉曝气装置通过管路连接,两者共用一套增氧泵动力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横截面为上方下圆形,上部方形便于种植根系发达的地表植物,下部圆形能增强箱体的受力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带孔盖板的上方覆盖有一层生物透气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带孔盖板的厚度为8-10cm,且采用内侧加肋拱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口顶部距离顶部带孔盖板的顶部不超过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填料球具有非面对称叶轮式结构,即填料球的任意过球心的截面,将填料球分成的两部分均不以该截面形成面对称,所述填料球主要由若干叶片组成,包括球面叶片、轴心叶片、切向叶片和径向叶片;
所述球面叶片包括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所述轴心叶片包括上、下半球轴心叶片;上、下半球球面叶片分别围绕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等间隔设置;上、下半球轴心叶片之间呈角度错开设置;
所述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上分别设有若干通水孔,相邻的上、下半球球面叶片之间交错搭接;径向叶片沿相邻上、下半球球面叶片搭接处设置并连接上、下半球球心叶片;
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均为三叉型叶轮式结构,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三条叉分别对应一弧形连接片,对应的球面叶片、径向叶片通过对应的弧形连接片与轴心叶片连接;
所述切向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径向叶片之间,所述切向叶片与相邻的径向叶片之间形成 的夹角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错开30°-45°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相等,且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均为填料球半径R的0.7-1倍;
或者,所述上半球轴心叶片与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不相等,且所述上、下半球轴心叶片的高度之和为填料球半径R的1.5-2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向叶片与相邻两径向叶片中的其中一片垂直设置;所述填料球中各切向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向叶片的高度为填料球半径R的1.2-1.8倍。
CN201620468746.XU 2016-05-20 2016-05-2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5635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8746.XU CN20563506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8746.XU CN20563506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35068U true CN20563506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5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8746.XU Active CN20563506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350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6547A (zh) * 2016-05-20 2016-07-20 湖南正源金山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90057A (zh) * 2019-08-30 2019-12-20 佛山市大新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6547A (zh) * 2016-05-20 2016-07-20 湖南正源金山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5776547B (zh) * 2016-05-20 2019-02-15 湖南正源金山水务有限公司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90057A (zh) * 2019-08-30 2019-12-20 佛山市大新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9143U (zh) 一种有动力玻璃钢材料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4787963B (zh) 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自充氧生物滤床
CN104710078A (zh)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9970199B (zh) 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及其方法
CN204474503U (zh) 一种农村污水滴滤生态渠处理系统
CN2046254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4556378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0469259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5635068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52959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CN206512058U (zh)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4661512U (zh)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202144465U (zh) 一种水体净化及增氧系统
CN209906448U (zh) 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
CN202968255U (zh) 生态景观浮岛
CN108483649A (zh) 一种处理农村废水的Orbal/MBR一体化反应器
CN205973972U (zh) 一种立体式生物转盘滤池
CN107162191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5776547B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562380U (zh) 一种无动力污水复合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5011569U (zh) 一种人工湿地装置
CN208532366U (zh) 一种折流式布水反应器
CN109516639B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系统
CN208345968U (zh) 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光催化集成处理装置
CN205917068U (zh) 一体化sbr/mbbr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1

Address after: 410000 Room 101, 3 building, Tianxin Jiayuan 168, Tianxin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Hunan

Patentee after: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water affairs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Tianxin Jiayuan 3, 101, Xin Yao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Hunan, China 101

Patentee before: HUNAN ZHENGYUAN JINSH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