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19563U -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19563U
CN205619563U CN201620390221.9U CN201620390221U CN205619563U CN 205619563 U CN205619563 U CN 205619563U CN 201620390221 U CN201620390221 U CN 201620390221U CN 205619563 U CN205619563 U CN 205619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eating cylinder
barrel body
heating barrel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02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宪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POLY CHEMICAL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POLY CHEMICAL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POLY CHEMICAL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POLY CHEMICAL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02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19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19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19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容纳导热油的加热筒体、油泵、连接横管和连接竖管;每个加热筒体配一根U型电加热管,其供热体在加热筒体内,其接线头在加热筒体外且与电源连接;多个加热筒体并排层叠式分布,所有加热筒体一一连通构成单一通道;水平方向的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加热筒体以连接横管连通;竖直方向的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加热筒体以连接竖管连通;在顶部的单一通道一端的加热筒体上设出油口并与一供油管连接,供油管上设第一节流式截止阀;在底部的单一通道的另一端的加热筒体上设进油口并与一回油管连接,油泵设在回油管上,进油口和油泵之间设第二节流式截止阀。本实用新型不仅环保,而且有利于实际生产操控。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导热油,又称有机热载体或热介质油,作为中间传热介质在工业换热过程中的应用已有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导热油加热炉是一种以导热油为加热介质的新型特种锅炉,具有低压高温的工作特性。导热油在导热油加热炉加热完成后,作为热载体将热能输送给反应釜,在反应釜中被冷却后再返回导热油加热炉重新加热,如此周而复始,实现热量的连续传递,使被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以达到加热的工艺要求。因此,导热油加热炉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热油加热炉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应用。但是,当前很多的导热油加热炉中的导热油载体仍然使用煤进行加热,非常不利于环保。而且,煤加热也很难对导热油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不利于反应釜中的生产反应过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其不仅环保,而且有利于生产操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用于容纳导热油的加热筒体、油泵、连接横管和连接竖管;
每个所述加热筒体配置有一根U型电加热管,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供热体位于所述加热筒体的内部,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接线头位于所述加热筒体的外部以与外界电源呈电性连接;
多个所述加热筒体并排、层叠式分布,且所有所述加热筒体一一连通以构成单一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以所述连接横管进行连通;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以所述连接竖管进行连通;
位于顶部且位于所述单一通道的一端的一所述加热筒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一供油管连接,所述供油管上设有第一节流式截止阀;
位于底部且位于所述单一通道的另一端的一所述加热筒体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一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设在所述回油管上,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油泵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式截止阀。
进一步的,在竖直方向上,不以所述连接竖管进行连通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之间通过支承板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管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体的数量为15个,所述加热筒体以五行三列的结构形式进行分布,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数量对应为15根。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备外壳,所有所述加热筒体一一连通以构成的所述单一通道位于所述设备外壳内,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均伸到所述设备外壳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和所述加热筒体之间设有绝热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上设有可以监测导热油温度的温控系统,与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接线头呈电性连接的所述外界电源和所述温控系统呈电性连接,以控制调节导热油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的顶部设有吊耳,所述设备外壳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端部设有用于移动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的万向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将多个容纳导热油的加热筒体并排、层叠分布,并且将这些加热筒体连通且仅构成单一通道,油泵提供动力以使得导热油逆流而上,可以使得U型电加热管更充分地将热量传递到导热油热载体上,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在供油管和回油管上设置节流式截止阀以控制导热油的流动,可以使单一通道中的导热油总量与U型电加热管的传热量更加匹配,使得本实用新型对导热油的加热操控更为灵活,有利于避免能源浪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使用电加热方式替代传统的煤加热方式,以对该导热油加热装置中的导热油热载体进行加热,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符合现代工业对环保的要求。而且,电加热方式可提供的温度已能够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一般生产需求。此外,电加热方式更容易对导热油热载体的温度进行控制,其控制偏差较小,比如:传统的煤加热方式对导热油温度的控制偏差高达±20℃,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加热方式对导热油温度的控制偏差仅为±5℃,更加有利于对反应釜中的生产反应过程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的本体部分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的本体部分的右视图(省略油泵和第二节流式截止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的主视图(省略油泵和第二节流式截止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的俯视图(省略油泵和第一节流式截止阀)。
附图标记:
1、导热油加热装置的本体部分;11、加热筒体;12、油泵;13、连接横管;14、连接竖管;15、U型电加热管;151、U型电加热管的供热体;152、U型电加热管的接线头;16、出油口;17、供油管;18、第一节流式截止阀;19、进油口;110、回油管;111、第二节流式截止阀;112、支承板;2、设备外壳;3、绝热保温材料;4、温控系统;5、吊耳;6、支撑脚;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及数据研究后,发现:在当前的石油化工行业中,导热油加热设备的传热效率达到15万Kcal/h则已经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所以使用电加热方式对导热油进行加热成为一种可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多个用于容纳导热油的加热筒体11、油泵12、连接横管13和连接竖管14。每个加热筒体11配置有一根U型电加热管15;U型电加热管15的供热体151位于加热筒体11的内部,以向导热油进行传热;U型电加热管15的接线头152位于加热筒体11的外部以与外界电源呈电性连接,以向U型电加热管15进行供电。此外,设置多个加热筒体11以盛装导热油,可以在增大导热油总量的同时,传热面积也得以增加,使得U型电加热管工作时释放的热量能够更充分地被导热油吸收。
多个加热筒体11并排、层叠式分布,结构更为紧凑,有效地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筒体11的数量为15个,加热筒体11以五行三列的结构形式进行分布,相对应的,U型电加热管15的数量也为15根。
15个加热筒体11一一连通以构成单一通道;在水平方向上,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加热筒体11通过连接横管13进行相互连通;在竖直方向上,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加热筒体11通过连接竖管14进行相互连通。连接横管13和连接竖管14还起到支撑体的作用,以将15个加热筒体牢固连接成一体。此外,如图1~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不以连接竖管14进行连通的相邻两个加热筒体11之间通过支承板112相互连接,从而使得15个加热筒体整体更加牢固。
位于顶部且位于单一通道的一端的一加热筒体11上设有出油口16,出油口16与一供油管17连接,以将高温的导热油输送到反应釜伴管中,加快反应釜中的物料反应,供油管17上设有第一节流式截止阀18。位于底部且位于单一通道的另一端的一加热筒体11上设有进油口19,进油口19与一回油管110连接,油泵12设在回油管110上,以将反应釜中冷却下来的导热油输送到该导热油加热装置进行再加热,进油口19和油泵12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式截止阀111。其中,第一节流式截止阀18和第二节流式截止阀111的设置,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对导热油的流动进行灵活且合理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出油口16与供油管17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进油口19与回油管110也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便于设备检修时对零部件进行拆装。
基于上述的结构,该导热油加热装置的本体部分1得以形成,导热油在其中进行流动并充分吸收U型电加热管5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具体地,比如:当导热油在反应釜被冷却后,回到回油管110,然后油泵12提供动力,将导热油从进油口19导入到加热筒体11构成的单一通道内;通过热量传递,导热油吸收位于加热筒体11内的U型电加热管5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然后从出油口16流出,再通过供油管17流向反应釜伴管以对其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升温,从而加快反应釜内部的反应。其中,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即为加热筒体11构成的单一通道,也就是导热油流动的方向。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油加热装置还包括一设备外壳2,所有加热筒体11一一连通所构成的单一通道位于设备外壳2内,出油口16和进油口19均伸到设备外壳2的外部,以分别与供油管17和回油管110进行连接。其中,设备外壳2和加热筒体11之间设有绝热保温材料3,绝热保温材料3塞满设备外壳2和加热筒体11之间的缝隙,以尽可能减少单一通道内的导热油的热量不会散失到外部,从而减少能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设备外壳2上设有可以监测导热油温度的温控系统4,而且,与U型电加热管15的接线头152呈电性连接的外界电源和温控系统4呈电性连接。温控系统4通过温度、流量感应技术时刻监控加热筒体11内的导热油的温度和流量,然后对监控所得的导热油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对U型电加热管15的工作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控制调节导热油温度的目的。
其中,设备外壳2的顶部设有吊耳5,设备外壳2的底部设有支撑脚6,支撑脚6的端部设有用于移动该导热油加热装置的万向轮7,使得移动该导热油加热装更加省力、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吊耳5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设备外壳2顶部的四个角附近,用于生产过程中提放该导热油加热装置;支撑脚6的数量为4个(万向轮7的数量对应也为4个),分别位于设备外壳2底部的四个角附近。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吊耳5、支撑脚6(对应包括万向轮7)的数量以及对应的位置分布包括但不限于如本实施例所述和图3~4所示,其数量还可以设为3个或者更多(位置分布需做对应的调整),只要吊耳5、支撑脚6(包括万向轮7)的数量以及相应的位置分布能够保证该导热油加热装置可以平稳起吊、放置,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等效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加热装置,使用电加热方式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能够很好地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并且非常符合现代工业在环保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容易对导热油热载体的温度进行控制,则更加有利于对反应釜中的生产反应过程进行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石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用于容纳导热油的加热筒体、油泵、连接横管和连接竖管;
每个所述加热筒体配置有一根U型电加热管,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供热体位于所述加热筒体的内部,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接线头位于所述加热筒体的外部以与外界电源呈电性连接;
多个所述加热筒体并排、层叠式分布,且所有所述加热筒体一一连通以构成单一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以所述连接横管进行连通;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单一通道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以所述连接竖管进行连通;
位于顶部且位于所述单一通道的一端的一所述加热筒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一供油管连接,所述供油管上设有第一节流式截止阀;
位于底部且位于所述单一通道的另一端的一所述加热筒体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一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设在所述回油管上,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油泵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式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不以所述连接竖管进行连通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筒体之间通过支承板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管通过法兰配合形式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体的数量为15个,所述加热筒体以五行三列的结构形式进行分布,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数量对应为15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备外壳,所有所述加热筒体一一连通以构成的所述单一通道位于所述设备外壳内,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均伸到所述设备外壳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和所述加热筒体之间设有绝热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上设有可以监测导热油温度的温控系统,与所述U型电加热管的接线头呈电性连接的所述外界电源和所述温控系统呈电性连接,以控制调节导热油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的顶部设有吊耳,所述设备外壳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端部设有用于移动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的万向轮。
CN201620390221.9U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Active CN205619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0221.9U CN205619563U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0221.9U CN205619563U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9563U true CN205619563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2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0221.9U Active CN205619563U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195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404A (zh) * 2018-09-26 2019-02-19 怀化学院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9624486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404A (zh) * 2018-09-26 2019-02-19 怀化学院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9624486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辊
CN109624486B (zh) * 2018-12-19 2023-08-04 中山市优绿智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4857U (zh) 一种导热油控温系统
CN205619563U (zh) 一种导热油加热装置
CN104993189B (zh) 一种锂电池组液冷的热管理结构
CN205042164U (zh) 一种分子蒸馏设备的预热进料管
CN206145988U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
CN103991151B (zh) 一种加热速率可调、温度可控的模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81760U (zh) 控温恒风量热风循环固体蓄热装置
CN207698444U (zh) 一种沥青罐式集装箱加热系统
CN204059071U (zh) 一种合成革后处理用导热油加热器
CN201074827Y (zh) 重油燃烧供油加热系统
CN105403058A (zh) 热风炉废烟气余热利用设备及流程
CN204730465U (zh) 一种热水锅炉防腐蚀调节装置
CN104930710A (zh) 一种热水锅炉防腐蚀调节装置
CN205048727U (zh) 太阳能工业导热油加热系统
CN209859757U (zh) 一种移动式变压器油蒸汽加热装置
CN203177428U (zh) 多发热杯并联结构
CN105674722A (zh) 一种加热及烘烤装置
CN202317482U (zh) 预热装置
CN207599837U (zh) 一种低能耗水力平衡式供暖系统
CN202164275U (zh) 利用沥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
CN105972813A (zh) 电热锅炉
CN205897502U (zh) 电热锅炉
CN204240590U (zh) 热载体管内循环式加热器
CN204574484U (zh) 一种双翅片管高温高压气体加热器
CN203334028U (zh) 一种烫光机的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