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17780U - 一种模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板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17780U
CN205617780U CN201620359267.4U CN201620359267U CN205617780U CN 205617780 U CN205617780 U CN 205617780U CN 201620359267 U CN201620359267 U CN 201620359267U CN 205617780 U CN205617780 U CN 205617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frame
plate body
truss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92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景保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Chaoy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3592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17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17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177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架,所述模板架包括拱形或平板型的前板体C和支撑所述前板体C的桁架C,所述桁架C的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桁架C的侧壁C与所述的前板体C的夹角小于90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浇筑成型花瓣状内壁的地下筒式立体车库的竖井筒体,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其模板架的侧壁的角度设计,使浇筑完成后,模板架能够顺利拆除。

Description

一种模板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筒式立体车库的土建结构,具体为浇筑地下筒式立体车库的土建结构用的模板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常驻人口越来越多,而城市中的可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城市中人们居住的密集型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车辆越来越多,因此使得停车成为城市中困扰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难题。
为了缓解现在城市停车位不足和克服现有地下车库的弊端,专门设计了地下立体车库,如专利号为20141059606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一种筒式立体车库,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后期施工占用地上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筒式立体车库包括一个混凝土浇筑的车库竖井,该竖井四周为一个筒体,该筒体在浇筑过程中施工工序繁琐,尤其是其内径相对较小,深度相对较深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增加,另外,受到施工工艺和安全标准的限制,其造价较高,另外,先浇筑筒体,然后逐层浇筑停车楼板时,其施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改变竖井的结构,必须设计相应的模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浇筑地下筒式立体车库的竖井筒体用的模板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板架,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模板架包括拱形或平板型的前板体C和支撑所述前板体C的桁架C,所述桁架C的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桁架C的侧壁C与所述的前板体C的夹角小于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桁架C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C和底板C。
进一步的,所述的桁架C包括横向设置的前横梁C、后横梁C、立柱C和侧横梁C,多个前横梁C由上到下垂直分布设置,前板体C固定设置在前横梁C形成的面上,后横梁C的两端通过所述侧横梁C与所述前横梁C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由上至下设置的侧横梁C形成所述的侧壁C,相邻的前横梁C之间设置有立柱C,相邻的后横梁C之间也设置有立柱C。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组合能够浇筑成型花瓣状内壁的地下筒式立体车库的竖井筒体,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其模板架的侧壁的角度设计,使浇筑完成后,模板架能够顺利拆除,拆除一块以后,其他的模板架便可能更方便的拆除。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浇筑停车楼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A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A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B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C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模板架C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筒体、101外筒壁、102内筒壁、103筒体扩大部、200桩、300支撑楼板、400停车楼板、500进出口、600配重井;
10模板架A、1-1前板体A、1-2桁架A、1-3顶板A、1-4底板A、1-5侧壁A、1-21前横梁A、1-22后横梁A、1-23立柱A、1-24侧横梁A、1-25中部支撑A;
20模板架B、2-1前板体B、2-2桁架B、2-3顶板B、2-4底板B、2-5侧壁B、2-21前横梁B、2-22后横梁B、2-23立柱B、2-24侧横梁B、2-25中部支撑B;
30模板架C、3-1前板体C、3-2桁架C、3-3顶板C、3-4底板C、3-5侧壁C、3-21前横梁C、3-22后横梁C、3-23立柱C、3-24侧横梁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其包括混凝土浇制的筒体100、十二个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筒体100的筒壁中的桩200以及沿所述筒体100轴向垂直分布的一层以上的支撑楼板300。支撑楼板300的层数即停车楼板400的层数。
所述筒体100的内筒壁由十二瓣拱形壁构成,两瓣相邻的拱形壁的交结处形成筒体扩大部103,所述十二个桩200分别包裹在十二个筒体扩大部103中;参见图1和图3,筒体100的横断面中,其内筒壁102的轮廓为一个由12条弧线构成的花瓣形状。筒体100的内筒壁102为由上至下轮廓一致且为光滑面,所述筒体100的外筒壁101的截面外轮廓为不规则形状,并且其为十分粗糙的面,以保证整个筒体100与周围土方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楼板300与所述筒体100的筒壁一体成型,支撑楼板300整体呈环状,其内孔为正十二边形,其十二个边与十二瓣拱形壁一一对应。
如图1所示,所述拱形壁所在的圆C1的直径小于整个筒体内轮廓的内接圆C2的直径,十二个筒体扩大部103的顶点均位于所述内接圆C2上。筒体扩大部103的厚度L1大于桩的直径,由于采用拱形壁,其交结处形成的筒体扩大部103厚度较厚,而拱形壁会相对减小其拱形的弧顶与筒外壁101之间的厚度L2,同时也会相应的增加拱形的弧顶到支撑楼板300的内边沿之间的纵深距离L3,这样使停车位具有更大的空间,在后期施工时也会更加方便操作,可用于协助支撑模板、锚固钢筋等,停车楼板400浇筑完成后其作为停车楼板400的支撑座,增加停车楼板400承重能力。
如图3所示,在完成筒体100的施工后,可逐层在支撑楼板300上浇筑环状的停车楼板400,停车楼板400的中心为圆孔型的进出口500,共升降旋转平台垂直上下运行,停车楼板400上还预留有配重井600。
筒体1的壁厚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决定,如整个筒体的体量大小和相应的地质情况等。在施工过程中,整个筒体100分层浇筑,采用由上至下的沉井逆作法进行施工,每一层筒体的底部同时浇筑形成支撑楼板300,支撑楼板300的宽度较窄,能容一个人通过即可。浇筑完成一层筒体后向下取土,进行下一层筒体的浇筑,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的不同,由上至下逐层增加筒体的壁厚,以保证整个筒体100的稳定性,增加其底部的受力面积。
本实用新型即为浇筑上述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专门设计的。
如图4所示的一种模板架总成,其包括四个模板架组和四个模板架C30,相邻的两个模板架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模板架C30,两个相邻的模板架组通过模板架C30衔接拼合。四个模板架C30中,相邻的模板架C30之间间隔的圆心角为90度。
其中,一个所述的模板架组包括三个连续拼接的模板架,四个所述模板架组和四个模板架C30围成的模板架总成为一个外壁周圆闭合的筒状结构,在不考虑模板架C30的情况下,一共十二个模板架,形成的外壁呈12个拱形围成的花瓣状环形结构,与图1所示的筒体100的内筒壁结构一致,然而,进一步考虑到配重井600的成型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增加设置了4个模板架C30,4个模板架C30的位置和4个配重井600的位置相互对应。
所述模板架的外壁板体呈拱形,相邻的模板架的接点以及模板架和模板架C30的接点均位于同一个圆C01上,所述模板架的拱形板体所在的圆C02的直径小于所述圆C01的直径。模板架的拱形板体的两端位于C01和C02的交点上。
如图4,所述模板架组包括两个模板架A10和一个模板架B20,模板架B20设置在两个模板架A10之间,一个模板架组和一个模板架C30拼接形成的结构在所述圆C01上对应的圆心角为90度,所述模板架A10和模板架B20在所述圆C01上对应的圆心角相等,换言之,模板架A10和模板架B20的外壁拱形板体结构尺寸一致,区别在于支撑其外壁拱形板体的桁架结构不同。
如图5-7所示,所述模板架A10包括拱形的前板体A1-1和支撑所述前板体A的桁架A1-2,所述桁架A1-2的侧壁A1-5与所述的前板体A1-1上的弦的夹角a大于75度,优选大于90度,本实施例所述夹角a为109度。模板架A1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A1-2顶部和底部的顶板A1-3和底板A1-4,所述顶板A1-3用于成型所述支撑楼板300,所述底板A1-4用于将整个所述模板架A10支撑放置在土方上,防止下沉。
所述的桁架A1-2包括横向设置的弧形的前横梁A1-21、后横梁A1-22、立柱A1-23、侧横梁A1-24和中部支撑A1-25,前横梁A1-21呈弧形,与前板体A1-1一致,多个弧形的前横梁A1-21由上到下垂直分布设置,前板体A1-1固定设置在前横梁A1-21形成的拱形面上,后横梁A1-22与所述的前板体A1-1上的弦平行,后横梁A1-22的两端通过所述侧横梁A1-24与所述前横梁A1-21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由上至下设置的侧横梁A1-24形成所述的侧壁A1-5,前横梁A1-21和后横梁A1-22之间还设置有中间支撑A1-25,起到固定支撑和加强作用,相邻的前横梁A1-21之间设置有立柱A1-23,相邻的后横梁A1-22之间也设置有立柱A1-23,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为了表示桁架A的结构,在图4中未示出顶板A和底板A。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模板架B20包括拱形的前板体B20和支撑所述前板体B2-1的桁架B2-2,所述桁架B2-2的侧壁B2-5与所述的前板体B2-1上的弦的夹角b小于75度,优选夹角b小于60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b为43度。所述模板架B2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桁架B2-2顶部和底部的顶板B2-3和底板B2-4。
所述桁架B2-2与所述桁架A1-2的结构组成部分相同,区别在与,侧横梁B2-24所形成的侧壁B2-5是向内倾斜的,而侧壁A1-5是向外倾斜的。即后横梁B2-22的长度小于弧形的前板体B的两端的弦长,而后横梁A1-22的长度大于该弦长。
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模板架C30包括拱形或矩形的前板体C3-1和支撑所述前板体C3-1的桁架C3-2,所述桁架C3-2嵌置在两个模板架A1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架C30在圆C01上对应的圆心角B为6度,模板架A和模板架B在圆C01上对应的圆心角A均为28度。如图4,所述拱形的前板体A在其所在的圆C02上对应的圆心角C大于30度,所述拱形的前板体B在其所在的圆C02上对应的圆心角D大于30度。所述模板架C30的前板体C3-1如果是平板矩形结构,则模板架C30的俯视图轮廓为一个等腰梯形,其嵌置在两个模板架A10形成的间隙中,如果所述前板体C3-1为弧形,则其弧度较小,忽略不计的话,则模板架C30的俯视图轮廓也可以看做为一个等腰梯形。所述桁架C3-2的结构与所述桁架A1-2的结构组成部件区别在与少了中间支撑。
如图1和4,如果在图1中考虑到预留配重井600的空间和同时设置有模板架C所成型的位置的筒壁结构,则在图1中所示的圆C2应当与图4中所示的圆C01为同一个圆,图1中所示的圆C1应该与图4中所示的圆C02为同一个圆。
如图4所示,相邻的模板架的侧壁拼合对接,由于上述的模板架A、模板架B和模板架C的侧壁的角度的设计,使得模板架B和模板架C固定夹设在模板架A中间,而模板架A则容易向后拆除,这种设计一方面使得模板架的拆除较为方便,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模板架组的支撑固定。如果按照模板架A和模板架B结构一致的话,在浇筑完成以后很难将模板架拆除。
在图1-11中,虚线和点划线为辅助线。其中,前板体A、桁架A、顶板A、底板A、侧壁A、前横梁A、后横梁A、立柱A、侧横梁A、中部支撑A、模板架B、前板体B、桁架B、顶板B、底板B、侧壁B、前横梁B、后横梁B、立柱B、侧横梁B、中部支撑B、模板架C、前板体C、桁架C、顶板C、底板C、侧壁C、前横梁C、后横梁C、立柱C和侧横梁C,其中,其符号A、B和C没有实际的意义和限定作用,仅用于同类对象的区分,避免混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

1.一种模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架包括拱形或平板型的前板体C和支撑所述前板体C的桁架C,所述桁架C的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桁架C的侧壁C与所述的前板体C的夹角小于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C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C和底板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C包括横向设置的前横梁C、后横梁C、立柱C和侧横梁C,多个前横梁C由上到下垂直分布设置,前板体C固定设置在前横梁C形成的面上,后横梁C的两端通过所述侧横梁C与所述前横梁C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由上至下设置的侧横梁C形成所述的侧壁C,相邻的前横梁C之间设置有立柱C,相邻的后横梁C之间也设置有立柱C。
CN201620359267.4U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模板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17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9267.4U CN205617780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模板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9267.4U CN205617780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模板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7780U true CN205617780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2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926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17780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模板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17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8328U (zh) 一种箱梁四跨整体浇筑整体移动模架结构
CN107227685B (zh) 一种旋转卡扣拼接式桥墩结构的拼接方法
CN107905092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墩及其拼装施工方法
CN102296807B (zh) 管、槽圆弧形混凝土底板轻便滑模
CN108589535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方法
CN205617786U (zh) 一种模板架总成
CN107740350A (zh) 全预制桥梁架桥机的桥墩柱施工方法及其过孔方法
CN108442933A (zh) 盾构始发基座和盾构始发方法
CN205617780U (zh) 一种模板架
CN105178358B (zh) 一种逆作法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5617785U (zh) 一种模板架
CN106012851A (zh) 钢箱梁与混凝土墩柱同步施工方法
CN205894661U (zh) 一种模板架
CN103643798A (zh) 一种用于构造柱顶部和大截面梁柱收口的浇筑装置
CN103031918A (zh) 销式石膏模壳与混凝土组合密肋无梁楼盖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22059A (zh) 一种模板架总成
CN208219384U (zh) 一种叠合梁节段
CN107724244A (zh) 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617859U (zh) 一种立体车库竖井筒体结构
CN110629658A (zh) 一种波纹钢混凝土拱桥及其搭建方法
CN108086996B (zh) 顶管隧道构筑地下停车场的方法及构筑的地下停车场
CN106988344B (zh) 一种装配式车站现浇段拼装台车的施工方法
CN205711696U (zh) 一种拉索与拱组合体系的人行天桥
CN214579364U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管线支撑保护装置
CN208040384U (zh) 顶管隧道构筑地下停车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9

Address after: 050000 Room 303, unit 2, building 3, dormitory,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No. 32, huailing Road,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ng Chaoying

Address before: 050000 Hebei city of Shijiazhuang province Seattle District Jianguo Road 20-1-102

Patentee before: Wang Y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