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02019U -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2019U
CN205602019U CN201620308414.5U CN201620308414U CN205602019U CN 205602019 U CN205602019 U CN 205602019U CN 201620308414 U CN201620308414 U CN 201620308414U CN 205602019 U CN205602019 U CN 205602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ank
bracket
bearing pin
clutch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084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irwhe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Airwhe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Airwhe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Airwhe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084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2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2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20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连接装置,包括托架、并列安装在托架上的两个离合销轴、与所述两个离合销轴分别可枢转地连接的两个枢转件,所述离合销轴与托架轴向活动连接,离合销轴上设有限制枢转件相对托架枢转的枢转限位部,所述托架与枢转件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枢转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离合销轴在枢转件相对托架可枢转与固定之间离合切换。该折叠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折叠连接装置采用具有离合功能的销轴,简化了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折叠连接装置的可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与上述两个枢转件分别连接的第一分体、第二分体,电动车折叠后,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对齐相对,折叠后车架展开时的占用空间减半。

Description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及其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动车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状态。目前电动车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总体上都存在车体较大、较沉重、不便存放等问题,所以折叠电动车应运而生。但折叠电动车,折叠后车轮的安放通常是设计的难点。因此,车轮在车体折叠的位置是研发的重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车架折叠使用的折叠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连接装置,包括托架、两个离合销轴、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离合销轴与托架连接的两个枢转件,离合销轴上设有限制枢转件相对托架枢转的枢转限位部及自枢转限位部一端延伸的轴部,所述托架与枢转件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枢转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离合销轴贯穿两限位孔且可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离开枢转件的限位孔,枢转件可相对托架转动;在第二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同时位于枢转件的限位孔及托架的限位孔内,枢转件相对托架固定。
进一步,所述离合销轴同时贯穿托架和枢转件,所述离合销轴包括轴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第二销体上分别设有限制离合销轴轴向移动幅度的限位台阶,所述枢转限位部位于第一销体上,所述轴部、第一销体的限位台阶分别位于枢转限位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销体从具有限位孔的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从相对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销体为轴套,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螺栓轴向固定连接轴套与第一销体。
更进一步,所述离合销轴还包括套装在第一销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轴套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枢转件或托架抵接且使得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更进一步,所述离合销轴的一端设有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手柄。
一种折叠连接装置,包括托架、一个离合销轴、分别通过所述离合销轴与托架连接的两个枢转件,离合销轴上设有限制枢转件相对托架枢转的枢转限位部及自枢转限位部一端延伸的轴部,所述托架与枢转件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枢转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离合销轴贯穿两限位孔且可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离开枢转件的限位孔,枢转件可相对托架转动;在第二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同时位于枢转件的限位孔及托架的限位孔内,枢转件相对托架固定。
进一步,所述离合销轴同时贯穿托架和枢转件,离合销轴包括轴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第二销体上分别设有限制离合销轴轴向移动幅度的限位台阶,所述枢转限位部位于第一销体上,所述轴部、第一销体的限位台阶分别位于枢转限位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销体从具有限位孔的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从相对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为轴套,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螺栓轴向固定连接轴套与第一销体;所述离合销轴还包括套装在第一销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轴套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枢转件或托架连接且使得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离合销轴的一端设有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手柄。
进一步,当所述离合销轴从与两个限位孔限位配合的起始状态枢转90度,枢转限位部可再次与两个限位孔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折叠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折叠连接装置采用具有离合功能的销轴,简化了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上述折叠连接装置设计了一种车架可折叠对齐的可折叠电动车,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与车架可枢转地连接的方向控制件、安装于方向控制件上的前轮、安装于车架上的后轮,所述车架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及上述的折叠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分别与折叠连接装置的两个枢转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分体上设有用以容置前轮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二分体上设有用以容置后轮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分别通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与所述折叠连接装置的两个枢转件固定连接,电动车折叠后,前轮位于第一框体内,后轮位于第二框体内。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前支杆,前支杆位于折叠连接装置的相对侧。
所述方向控制件包括与前支杆可枢转地连接的转向部、与转向部上端固定连接用以控制方向的把手部,与转向部下端固定连接的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的前轮架,前轮安装在前轮架上,前轮可随前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之间设有限制前轮架枢转的前锁止机构,前轮架上设有用以在前轮处于折合位置时与第一框体限位配合的前避让凹槽。
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后支杆,所述后支杆位于折叠连接装置的相对侧,所述后支杆下端设有后轮架连接部,后轮架连接部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轮架,后轮安装在后轮架上,后轮可随后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后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之间设有限制后轮架枢转的后锁止机构,后轮架上设有用以在后轮处于折合位置时与第二框体限位配合的后避让凹槽。
更进一步,所述前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连接部均为L形。
更进一步,所述前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之间的前遮罩挡板、设置在前遮罩挡板上的前锁止孔、设置在前轮架上用于配合前锁止孔的前第一孔和前第二孔、用于连接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或前第二孔的锁止件,前轮处于撑地位置时,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前轮处于折合位置时,前锁止孔与前第二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前锁止孔与前第二孔。
所述后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之间的后遮罩挡板、设置在后遮罩挡板上的后锁止孔、设置在后轮架上用于配合后锁止孔的后第一孔和后第二孔、用于连接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或后第二孔的锁止件,后轮处于撑地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后轮处于折合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二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后锁止孔与后第二孔。
更进一步,所述的锁止件为螺栓。
进一步,所述第一框体的下侧安装有可向上折叠的脚踏。
进一步,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均为圆形框体,电动车折叠后,第一框体、第二框体折合于托架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动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车架包括可折叠的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折叠后车架的长度几乎减半,有效地增加了折叠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设有放置车轮的框架,折叠后车轮位于框架内,消除了车轮占用的空间。
再进一步地,两收容车轮的框架为圆形,形状与车轮一致,增加了车体的协调性及美观性。
更进一步地,轮架采用相对枢转轴异面固定的锁止机构,锁止效果好;同时采用避让凹槽的设计,很好的配合了第一、第二框体,实现折叠与限位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轮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止机构沿图3所示A-A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止机构沿图5所示B-B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连接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连接装置沿图5所示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与车架可枢转地连接的方向控制件、安装于方向控制件上的前轮5、安装于车架上的后轮6。所述车架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及连接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的折叠连接装置3;第一分体包括可容置前轮5的圆形第一框体21,第二分体包括可容置后轮6的圆形第二框体22,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于折叠连接装置3上。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分别可向折叠连接装置3的同一侧旋转成相对折合的位置,使得车架重合折叠,车架的长度减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框体均为圆形的框体,形状与车轮一致,增加的车体的美观性、协调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框体也可以设置为方形、椭圆形、三角性等其他形状,只要可以放置车轮即可。
第一分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框体21的前侧沿切线方向的前支杆24,该前支杆24用以安装方向控制件。前支杆24为轴向导通的空心结构。第一框体21的后侧可枢转地连接折叠连接装置3。第一框体21的下侧安装有可向上折叠的两个左右分置的脚踏7,脚踏7折叠之后,脚踏7展开所占用的空间被消除。
方向控制件用于控制电动车的前进方向,其包括可枢转地套装在前支杆24上的转向部12、插接并锁紧固定在转向部12上端的把手部11、插接并锁紧固定在转向部12下端用于安装前轮架4的向后折弯的L形的前轮架连接部13、与该前轮架连接部13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的前轮架4,前轮5安装在该前轮架4上,前轮5可随前轮架4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前支杆24的两端与转向部12之间设有轴承用以轴向固定转向部12,前轮5可随前轮架4转向,从而实现对电动车的方向控制;前轮架4上设有前避让凹槽41,L形的前轮架连接部13用于适配前轮5的安装位置,使得前轮5随前轮架4处于折合位置时,前轮5恰好可以翻转嵌入第一框体21内,前避让凹槽41恰好可以与第一框体21的边限位配合,前轮5展开所占用的空间被消除。前轮架连接部13与前轮架4之间设有前锁止机构,该前锁止机构可分别在前轮5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对前轮架4进行锁定。
第二分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框体22的后侧沿切线方向的后支杆23,该后支杆23的上端安装座体部8、下端固定有向前折弯的L形的后轮架连接部,后轮架连接部上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有后轮架,后轮6安装在后轮架上,后轮6可随后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后轮架上设有后避让凹槽,L形的后轮架连接部用于适配后轮的安装位置,使得后轮6随后轮架处于折合位置时,后轮6恰好可以翻转嵌入第二框体22内,后避让凹槽恰好可以与第二框体22的边限位配合,后轮6展开所占用的空间被消除,美观紧凑。后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之间设有后锁止机构,该后锁止机构可分别在后轮6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对后轮架进行锁定,提高骑行与携带时的结构稳定性。
后支杆23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座体部8插接于空心结构锁紧即可。第二框体22的前侧通过枢转轴连接所述折叠连接装置3。
座体部8包括插接于后支杆23上的连接杆、基本垂直于连接杆延伸的支撑杆、安装于支撑杆上的两盘形座垫,该两盘形座垫可折叠地安装于支撑杆上。当两座垫展开时,共同支撑骑行者;两座垫可以向下折叠,有利于降低高度,且彼此对称,增加了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22上,且位于后支杆23的前侧。该电源模块用以给电动车提供动力。
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前锁止机构用于前轮5在折合位置与撑地位置时对前轮架4进行锁定,后锁止机构用于后轮6在折合位置与撑地位置时对后轮架进行锁定。
前锁止机构包括:设在前轮架连接部13上用以限制前轮架4枢转角度的前遮罩挡板14,前遮罩挡板14用于保护前轮架4的枢转轴、定位前轮架4,使得前轮5可随前轮架4在撑地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在该前遮罩挡板14上、基本垂直于前轮架4相对前轮架连接部13枢转的轴线的方向开有用以锁定前轮架4的前锁止孔,在前轮架4上设有与前锁止孔配合使用的前第一孔47、前第二孔45和前锁止螺栓48,前轮5处于在撑地位置时,前第一孔47与前锁止孔对齐并通过前锁止螺栓48固定连接;前轮5在折合位置时,前第二孔45与前锁止孔对齐并通过前锁止螺栓48固定连接,因而实现锁止功能。前锁止螺栓48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徒手操作的前梅花形把手42,该前梅花形把手42通过一前螺丝43与前锁止螺栓48固定连接,该前梅花形把手42可以提供合适的抓持部分,便于徒手操作。本实施例中前第一孔47、前第二孔45的轴线与前轮架4相对前轮架连接部13枢转的轴线基本垂直,加工方便,锁止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第一孔47、前第二孔45的轴线与前轮架4相对前轮架连接部13枢转的轴线不必垂直,只需要能够实现对前轮架4锁定,使其不能相对前轮架连接部13枢转即可。前轮架连接部13相对前轮架4枢转的枢转轴包括前润滑轴套46,前润滑轴套46通过一前第二螺栓44固定在前轮架连接部13上,前润滑轴套46可以降低摩擦,提高使用寿命;前第二螺栓44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
后锁止机构与前锁止机构结构相同,其包括:设在后轮架连接部上用以限制后轮架枢转角度的后遮罩挡板,后遮罩挡板用于保护后轮架的枢转轴、定位后轮架,使得后轮6可随后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在该后遮罩挡板上、基本垂直于后轮架相对后轮架连接部枢转的轴线的方向开有用以锁定后轮架的后锁止孔,在后轮架上设有与后锁止孔配合使用的后第一孔、后第二孔和后锁止螺栓,后轮在撑地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对齐并通过锁止螺栓固定连接,后轮在折合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二孔对齐并通过锁止螺栓固定连接,因而实现锁止功能。后锁止螺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徒手操作的后梅花形把手,该后梅花形把手通过一后螺丝与后锁止螺栓固定连接,该后梅花形把手可以提供合适的抓持部分,便于徒手操作。本实施例中后第一孔、后第二孔的轴线与后轮架相对后轮架连接部枢转的轴线基本垂直,加工方便,锁止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第一孔、后第二孔的轴线与后轮架相对后轮架连接部枢转的轴线不必垂直,只需要能够实现对后轮架锁定,使其不能相对后轮架连接部枢转即可。后轮架连接部相对后轮架枢转的枢转轴包括后润滑轴套,后润滑轴套通过一后第二螺栓固定在后轮架连接部上,后润滑轴套可以降低摩擦,提高使用寿命;后第二螺栓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
如图7和图8所示,折叠连接装置3用于连接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折叠连接装置3包括托架31、并列设置在托架31上的两个离合销轴、与两个离合销轴分别可枢转地连接的两个枢转件32,两个枢转件32分别与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焊接固定,离合销轴同时贯穿托架31和枢转件32,离合销轴包括轴向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第一销体上设有限制枢转件32和托架31相对枢转的枢转限位部38、沿枢转限位部向下延伸的轴部、设置在枢转限位部38上端的第一限位台阶39,限制第一销体向下移动幅度,枢转限位部38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托架31的一侧设有与枢转限位部38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孔3B,枢转件32上与第一限位孔3B的同侧设有与枢转限位部38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孔3A,第一销体从第一限位孔3B的一侧插入托架31和枢转件32中。第二销体包括轴套35、轴向固定连接第一销体与轴套35的第一螺栓36,轴套35上设有限制轴套35轴向向上移动幅度的第二限位台阶37,第二销体从相对第一限位孔3B的另一侧插入托架31与枢转件32中,方便装卸。在本实施例中,枢转限位部38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枢转限位部38可以是十字形、八边形等,托架31和枢转件32上设有与枢转限位部38形状匹配的第一限位孔3B和第二限位孔3A,只要枢转限位部38在与第一限位孔3B和第二限位孔3A限位配合的起始状态下枢转90度后可再次与第一限位孔3B和第二限位孔3A限位配合即可。离合销轴同时作为枢转轴与离合件使用,一件多用,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离合销轴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38离开枢转件的第二限位孔3A,枢转件32可相对托架31枢转;在第二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38同时位于枢转件32的第二限位孔3A及托架的第一限位孔3B内,枢转件32相对托架3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连接装置3采用了两个并列的离合销轴,相互之间不干涉,安装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连接装置3可以采用单个离合销轴,节约空间和物料。
离合销轴还包括套装在第一销体上的弹簧34,该弹簧34一端与轴套35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枢转件32轴向抵接,并使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枢转件32内设有与弹簧34的端面抵接的内台阶。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4的一端是与枢转件32轴向抵接,可以实现离合销轴自动复位到第二状态,方便实用,而且,弹簧34处于压缩的状态可以防止离合销轴意外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34的另一端可以直接与托架31抵接,只要能为离合销轴提供一个轴向的预紧力即可,并且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离合销轴处于第二状态即可;弹簧34也可以替换成具有弹性复位等同功能的弹性件。
在第一销体的上端安装有操作手柄33,通过提拉该操作手柄33,离合销轴克服弹性力由第二状态逐步切换到第一状态,松开操作手柄33,离合销轴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逐步恢复到第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33安装在第一销体的上端,方便徒手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手柄33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销体的下端,通过按压实现离合销轴由第二状态逐步切换至第一状态。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车架设有放置车轮的框架,折叠后车轮位于框架内,消除了车轮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可折叠的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折叠后两者重合对齐,车架的长度几乎减半,有效地增加了折叠效果。再进一步地,两收容车轮的框架为圆形,形状与车轮一致,增加了车体的协调性及美观性。再进一步地,折叠连接装置采用具有离合功能的销轴,简化了结构,方便离合切换控制。更进一步地,轮架采用相对枢转轴异面固定的锁止机构,锁止效果好;同时采用避让凹槽的设计,很好的配合了第一、第二框体,实现折叠与限位配合。

Claims (14)

1.一种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两个离合销轴、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离合销轴与托架连接的两个枢转件,离合销轴上设有限制枢转件相对托架枢转的枢转限位部及自枢转限位部一端延伸的轴部,所述托架与枢转件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枢转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离合销轴贯穿两限位孔且可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离开枢转件的限位孔,枢转件可相对托架转动;在第二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同时位于枢转件的限位孔及托架的限位孔内,枢转件相对托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销轴同时贯穿托架和枢转件,所述离合销轴包括轴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第二销体上分别设有限制离合销轴轴向移动幅度的限位台阶,所述枢转限位部位于第一销体上,所述轴部、第一销体的限位台阶分别位于枢转限位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销体从具有限位孔的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从相对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销体为轴套,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螺栓轴向固定连接轴套与第一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销轴还包括套装在第一销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轴套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枢转件或托架抵接且使得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体的一端设有位于限位孔外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手柄。
6.一种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一个离合销轴、分别通过所述离合销轴与托架连接的两个枢转件,离合销轴上设有限制枢转件相对托架枢转的枢转限位部及自枢转限位部一端延伸的轴部,所述托架与枢转件的一侧分别设有与枢转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离合销轴贯穿两限位孔且可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离开枢转件的限位孔,枢转件可相对托架转动;在第二状态下,离合销轴的枢转限位部同时位于枢转件的限位孔及托架的限位孔内,枢转件相对托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销轴同时贯穿托架和枢转件,离合销轴包括轴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第二销体上分别设有限制离合销轴轴向移动幅度的限位台阶,所述枢转限位部位于第一销体上,所述轴部、第一销体的限位台阶分别位于枢转限位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销体从具有限位孔的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从相对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托架与枢转件中;所述第二销体为轴套,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螺栓轴向固定连接轴套与第一销体;所述离合销轴还包括套装在第一销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轴套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枢转件或托架连接且使得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离合销轴的一端设有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手柄。
8.一种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与车架可枢转地连接的方向控制件、安装于方向控制件上的前轮、安装于车架上的后轮,所述车架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分别与折叠连接装置的两个枢转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上设有用以容置前轮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二分体上设有用以容置后轮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分别通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与所述折叠连接装置的两个枢转件固定连接,电动车折叠后,前轮位于第一框体内,后轮位于第二框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前支杆,前支杆位于折叠连接装置的相对侧;
所述方向控制件包括与前支杆可枢转地连接的转向部、与转向部上端固定连接用以控制方向的把手部,与转向部下端固定连接的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的前轮架,前轮安装在前轮架上,前轮可随前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之间设有限制前轮架枢转的前锁止机构,前轮架上设有用以在前轮处于折合位置时与第一框体限位配合的前避让凹槽;
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后支杆,所述后支杆位于折叠连接装置的相对侧,所述后支杆下端设有后轮架连接部,后轮架连接部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轮架,后轮安装在后轮架上,后轮可随后轮架在撑地位置与折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后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之间设有限制后轮架枢转的后锁止机构,后轮架上设有用以在后轮处于折合位置时与第二框体限位配合的后避让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连接部均为L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前轮架连接部与前轮架之间的前遮罩挡板、设置在前遮罩挡板上的前锁止孔、设置在前轮架上用于配合前锁止孔的前第一孔和前第二孔、用于连接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或前第二孔的锁止件,前轮处于撑地位置时,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前锁止孔与前第一孔,前轮处于折合位置时,前锁止孔与前第二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前锁止孔与前第二孔;
所述后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轮架连接部与后轮架之间的后遮罩挡板、设置在后遮罩挡板上的后锁止孔、设置在后轮架上用于配合后锁止孔的后第一孔和后第二孔、用于连接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或后第二孔的锁止件,后轮处于撑地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后锁止孔与后第一孔,后轮处于折合位置时,后锁止孔与后第二孔对齐,且锁止件插入后锁止孔与后第二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件为螺栓。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均为圆形框体,电动车折叠后,第一框体、第二框体折合于托架的同一侧。
CN201620308414.5U 2016-04-13 2016-04-13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02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08414.5U CN205602019U (zh) 2016-04-13 2016-04-13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08414.5U CN205602019U (zh) 2016-04-13 2016-04-13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2019U true CN205602019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7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0841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02019U (zh) 2016-04-13 2016-04-13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2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6020A (zh) * 2016-04-13 2016-08-10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106627930A (zh) * 2016-10-26 2017-05-10 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6020A (zh) * 2016-04-13 2016-08-10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105836020B (zh) * 2016-04-13 2018-07-10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106627930A (zh) * 2016-10-26 2017-05-10 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37898U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
CN205059873U (zh) 折叠电动车前轮机构
CN105836020A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205602019U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205872313U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及其可折叠的轮架
CN103407471A (zh) 组合式折叠拖车
CN106394631A (zh) 一种具有联接机构的四轮折叠式拖车
CN106005195A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及其可折叠的轮架
CN103407470B (zh) 用于组合式折叠拖车的后车架组件
CN210310731U (zh) 一种折叠式车辆竖管结构
CN211685456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折叠车
CN105691517A (zh) 电动车
CN205602017U (zh) 电动车
CN205632626U (zh) 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CN105923090B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
CN205769867U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
CN113085988A (zh) 婴儿车架
CN206719294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CN103407478A (zh) 用于折叠式拖车的连接件
CN205022789U (zh) 便于折叠的儿童三轮车
CN205769868U (zh) 可折叠的电动车及其车架
CN217260488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17227618U (zh) 一种可折叠聚拢的拖车
CN208053423U (zh) 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
CN114620111B (zh) 折叠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