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6472U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96472U CN205596472U CN201620251777.XU CN201620251777U CN205596472U CN 205596472 U CN205596472 U CN 205596472U CN 201620251777 U CN201620251777 U CN 201620251777U CN 205596472 U CN205596472 U CN 205596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ing gear
- sidepiece
- heat
- shell
- gas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包括一壳体及至少一气体驱动器,该壳体具有一底部、至少二侧部及至少一连接该气动驱动器的端口,该二侧部上贯穿有复数散热孔,且其与底部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气动驱动器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相对该端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对行动装置起到较佳散热效果及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行动装置之外壳,尤指一种可对行动装置强制散热及达到保护效果的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行动装置,如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或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行动装置的制造商除了不断在效能或功能上推陈出新外,也尽可能追求外观上的独特性或艺术性等。在此情形下,如何设计适用于行动装置,且兼具美观及保护功能的外壳,就成为业界所努力的目标之一。
一般目前用户套设于行动装置的外壳主要功用只是用来保护行动装置,如防止掉落于地面所带来的损害,或减少受到外物撞击带来的损害,进而就是对外壳上颜色及图案的变化来达到美观的效果;但由于目前行动装置的效能及执行速度不断提升,使得一般行动装置产生的热量都是透过自身的壳体以辐射方式散热,可是散热效果实在有限,所以当行动装置又套上外壳的话,反而会容易阻碍行动装置散热,以导致行动装置更容易因过热当机的情况,因此,使得业者纷纷朝外壳可提供散热功用的问题为努力的目标之一。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对行动装置有效达到绝佳散热效果,进而还有效达到保护功用的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为达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底部、至少二侧部及至少一端口,该二侧部系从该底部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其具有复数散热孔,该等散热孔系贯穿形成在该二侧部上,且该二侧部与该底部共同界定一连通该等散热孔之容设空间,该端口系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及至少一气体驱动器,系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相对该端口,并该气动驱动器系与相对的端口一端电性连接。
该底部开设有至少一装设口,该装设口系从该底部上贯穿所构成,且连通该容设空间与该等散热孔。
该气体驱动器系为一离心式风扇,其具有一入风侧及至少一出风侧,该入风侧系对接在相对该装设口上。
该等出风侧具有一第一出风侧、一第二出风侧及一第三出风侧,该第一、二出风侧系分别对应该二侧部的该等散热孔,该第三出风侧则位于该第一、二出风侧之间。
更包含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系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并该散热单元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系与相对的一行动装置的背面相贴触,该散热部系相对该气体驱动器与底部。
该散热单元系为一均温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
该容设空间内更容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系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其用以供应电源给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的一行动装置与气体驱动器。
该一侧部上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系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的该一侧部上,用以容纳该端口之另一端。
该等侧部具有一第一侧部、一相对该第一侧部之第二侧部、一第三侧部及一相对该第三侧部之第四侧部,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系从该底部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其上分别贯穿具有前述复数散热孔,该第三侧部与第四侧部则从该底部的相对另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该第三侧部的一端及另一端系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的一端,该第四侧部的一端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的另一端。
该等出风侧具有一第一出风侧、一第二出风侧及一第三出风侧,该第一、二出风侧系分别对应该第一、二侧部的该等散热孔,该第三出风侧则位于该第一、二出风侧之间,且相对该第四侧部。
更包含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系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并该散热单元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系与相对的一行动装置的背面相贴触,该散热部系相对该气体驱动器与底部。
该散热单元系为一均温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
该容设空间内更容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系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一端及气体驱动器,其用以供应电源给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的一行动装置与气体驱动器。
该第一侧部上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系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的该第一侧部上,用以容纳于前述容设空间内的端口之另一端。
该容设空间内容设有一行动装置,该行动装置系设置在相对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
该气体驱动器系为一压电风扇。
透过本创作此外壳的设计,得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以及具有保护功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行动装置与外壳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行动装置与外壳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E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0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0E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1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1E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2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2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3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3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3E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B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C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D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行动装置与外壳组合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外壳…1
壳体…11
底部…111
装设口…1111
侧部…113
散热孔…1136
端口…114
容设空间…115
气体驱动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请参阅第1A、1B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第2图示;该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1系套设(或装设)用于一行动装置4上,该行动装置4系为如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IPAD,且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智能型手机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另者前述外壳1系包括一壳体11及至少一气体驱动器13,该壳体11具有一底部111、至少二侧部113及至少一端口114,该二侧部113系从该底部111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其具有复数散热孔1136,该等散热孔1136系贯穿形成在每一侧部113(即该二侧部113)上,并该二侧部113与底部111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115,该容设空间115系连通所述该等散热孔1136,且用以容设该气体驱动器13、端口114及行动装置4,亦即该气体驱动器13系容设在相邻该外壳1一端的容设空间115内,该端口114设于相邻该外壳1之另一端的容设空间115内,且相对该气动驱动器13,该行动装置4则容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5内且位于所述气体驱动器13的上方处,且该行动装置4的背面(如背盖)系相对接触(或贴触)该气体驱动器13,其显示面系相反该背面;
但于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所述气体驱动器13与外壳1之端口114于容设空间115内的位置,是可以事先根据散热效果与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位置的需求,调整设计气体驱动器13与外壳1之端口114于容设空间115内的位置,如行动装置4的大部分发热组件(如处理器、绘图显示处理器)若集中于本体的中间位置,则调整气体驱动器13装设于容设空间115内的中间位置,或是该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是设于其自身的侧边(如左侧边或右侧边),则调整该外壳1之端口114设置在相邻该一侧部113的容设空间115内,合先陈明。
此外,于该较佳实施例之气体驱动器13系为一压电风扇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选择离心式风扇或其他风扇(如微小型轴流风扇)。
再者前述外壳1之端口114的格式系为USB格式、Micro USB格式、Mini USB格式、SATA格式、e-SATA格式及Dock格式其中任一相符之端口114,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USB格式的端口114做说明;并该端口114的一端系电性连接至相对的气体驱动器13,其另一端则用以供相对该行动装置4之端口相插接,所以当行动装置4套设外壳1时,使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会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114,令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与该外壳1的端口114电性连接,进而透过行动装置4上的电源提供电源给气体驱动器13,以驱使气体驱动器13运转。
续参阅第2图示,所以当压电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运转时,使该压电风扇上的叶片受振动而产生冷流体于该容设空间115内,使冷流体于该容设空间115内与行动装置4整体(或背面)上的热量做热交换散热,进而热交换后的热流体便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即底部111的另两相对侧边未形成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迅速排出去,以有效对行动装置4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第3A、3B图标,系显示本较佳实施例之另一态样的分解及组合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第3C图示;该本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主要是将该气体驱动器13改设计为以一离心式风扇做说明;而前述底部111开设有至少一装设口1111,所述装设口1111系从该底部111上贯穿所构成,且其连通容设空间115与该等散热孔1136,并于该较佳实施例之装设口1111系以1个做说明,但不并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于底部111其上该装设口1111的数量系匹配气体驱动器13的数量。
另者,前述气体驱动器13具有一入风侧131及至少一出风侧,该入风侧131系对接在相对该装设口1111上,且该等出风侧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3个出风侧做说明,亦即该等出风侧具有一第一出风侧133、一第二出风侧134及一第三出风侧135,该第一、二出风侧133、134系分别对应该二侧部113的该等散热孔1136,该第三出风侧135则位于该第一、二出风侧133、134之间;所以当气体驱动器13运转时,使一流体由该装设口1111经入风侧131导入该气体驱动器13内,藉由前述气体驱动器13内的扇轮将其内的流体由第一、二、三出风133、134、135侧排出,使排出的冷流体于该容设空间115内与行动装置4整体(或背面)上的热量做热交换散热,进而热交换后的热流体便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即底部111的另两相对侧边未形成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迅速排出去,以有效对行动装置4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
故透过本实用新型此外壳1装设有气体驱动器13的设计,使得除了透过该外壳1本身来达到保护行动装置4的效果外,进而还有效达到迅速帮行动装置4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第4A、4B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其中一侧部113上开设有一开口1137,该开口1137系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13的该一侧部113上,且容纳相对该端口114另一端,令所述端口114的另一端是透过一传输线5与套设于外壳1内的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相接。
参阅第4B、4C图标,若是该气体驱动器13为压电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套设外壳1时,传输线5一端插接相对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其另一端则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114,使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会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令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与该外壳1的端口114电性连接,进而透过行动装置4上的电源提供电源给压电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以驱使压电风扇振动而产生冷流体。
参阅第5A、5B、5C、5D图标,若是该气体驱动器13为离心式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套设外壳1时,传输线5一端插接相对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其另一端则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114,使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会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令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与该外壳1的端口114电性连接,进而透过行动装置4上的电源提供电源给离心式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以驱使离心式风扇运转。
请参阅第6A、6B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外壳1之容设空间115内更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3,该电源供应单元3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充电式的行动电源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使用抛弃式的电池或无线充电。
另者,前述电源供应单元3系位于相邻该外壳1之另一端的容设空间115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114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13,且其上具有一开关件(图中未示),该开关件系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该电源供应单元3提供电源,亦即若前述开关件被切换为开启时,该电源供应单元3便供应电源给容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5内的气体驱动器(如第6A图的压电风扇,或是第6B、6C图示的离心式风扇)13及对行动装置4,以驱使该气体驱动器13运转及对行动装置4进行电源补充(如对行动电源充电);若开关件被切换为关闭时,该电源供应单元3便停止供应电源给容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5内的气体驱动器13(如第6A图的压电风扇,或是第6B、6C图示的离心式风扇)及对行动装置4,使该气体驱动器13便停止运转及不对行动装置4进行电源补充(如对行动电源不进行充电)。
请参阅第7A、8A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外壳1更包含一散热单元2,该散热单元2系为一均温板、一热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均温板与散热器两种实施态样做说明;
其中第一实施态样如第7A、7C图标,该散热单元2是为散热器,且其容设于该容设空间115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13的上方处,换言之,就是所述散热器位于容设空间115内的气体驱动器13与行动装置4之间;并前述散热单元2具有一呈平面之吸热部21及一散热部22,该吸热部21系与相对前述行动装置4的背面相贴触,用以直接吸收该行动装置4上的热量,该散热部22系相对所述气体驱动器13与底部111,且其上具有复数散热鳍片221;
参阅第7A、7C图标,若是该气体驱动器13为压电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产生热量时,透过该散热器(即散热单元2)之吸热部21较大的吸热面积迅速吸收前述热量,并传送给散热部22,使该散热部22将接收的热量传送该等散热鳍片221上,以藉由该等散热鳍片221以辐射散热方式将热量由该等散热孔1136排出去,同时于该容设空间115内的压电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所产生的冷流体也会与该等散热鳍片221上的热量做热交换散热,进而热交换后的热流体便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迅速排出去,因此,使得有效达到对行动装置4达到较佳散热效果及保护之功用。
参阅第7C、7D图标,若是该气体驱动器13为离心式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产生热量时,透过该散热器(即散热单元2)之吸热部21较大的吸热面积迅速吸收前述热量,并传送给散热部22,使该散热部22将接收的热量传送该等散热鳍片221上,以藉由该等散热鳍片221以辐射散热方式将热量由该等散热孔1136排出去,同时于该容设空间115内的离心式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之第一、二、三出风侧133、134、135排出的冷流体也会与该等散热鳍片221上的热量做热交换散热,进而热交换后的热流体便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迅速排出去,因此,使得有效达到对行动装置4达到较佳散热效果及保护之功用。
第二实施态样如第8A、8B图标,该散热单元2为均温板,该散热单元2系容设于该容设空间115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13的上方处,换言之,就是所述均温板位于容设空间115内的气体驱动器13与行动装置4之间;并前述散热单元2具有一吸热部21、一相反该吸热部21之散热部22及一腔室(途中未示),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吸热部21系与相对前述行动装置4的背面相贴触,用以直接吸收该行动装置4上的热量,并该散热部22系相对所述气体驱动器13与底部111;
所以若是如第8A图标,该气体驱动器13为压电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产生热量时,透过该均温板(即散热单元2)之吸热部21较大的吸热面积迅速吸收前述热量,使于该腔室内的吸热部21的工作流体吸收热量而蒸发,以转换为汽态之工作流体朝散热部22方向流动,直到汽态之工作流体流动到于腔室内之散热部22上而受冷却凝为液态之工作流体,该液态之工作流体便透过重力或腔室内的毛细结构回流到吸热部21上继续汽液循环,来达到快速传热及均温散热的效果,同时于该压电风扇(即气体驱动器13)所产生的冷流体迅速将散热部22上的热量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迅速排出去,因此,使得有效达到对行动装置4达到较佳散热效果及保护之功用。
所以若是如第8B图标,该气体驱动器13为离心式风扇为例,当行动装置4产生热量时,透过该均温板(即散热单元2)之吸热部21较大的吸热面积迅速吸收前述热量,使于该腔室内的吸热部21的工作流体吸收热量而蒸发,以转换为汽态之工作流体朝散热部22方向流动,直到汽态之工作流体流动到于腔室内之散热部22上而受冷却凝为液态之工作流体,该液态之工作流体便透过重力或腔室内的毛细结构回流到吸热部21上继续汽液循环,来达到快速传热及均温散热的效果,同时该离心式风扇(气体驱动器13)之第一、二、三出风侧133、134、135排出的流体迅速将散热部22上的热量从该等散热孔1136及未设有侧部113方向朝外面排出去,以有效助加速散热部22冷凝的效果,因此,使得有效达到对行动装置4达到较佳散热效果及保护之功用。
此外,参阅第9A、9B、9C、9D、9E图示,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前述第一、二实施态样的容设空间115内可增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3,该电源供应单元3系为一充电式之行动电源或一抛弃式之电池,该电源供应单元3系位于相邻该外壳1之另一端的容设空间115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114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13,用以供应电源给行动装置4与气体驱动器13。
请参阅第10A、10B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五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并辅以参阅第10E图示,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该等侧部具有一第一侧部1131、一第二侧部1132、一第三侧部1133及一第四侧部1134,该第一侧部1131与第二侧部1132的结构及链接关系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二侧部113相同,为了方便叙述,该本较佳实施例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二侧部113分别称为第一侧部1131及第二侧部1132,亦即该第一侧部1131与第二侧部1132系从该底部111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其上分别贯穿具有所述复数散热孔1136。
另者前述第三侧部1133的一端及其另一端系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1131、1132的一端,该第四侧部1134的一端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1131、1132的另一端,令该第一、二、三、四侧部1131、1132、1133、1134共同界定所述容设空间115,该容设空间115系容设该气体驱动器13、端口114及行动装置4,亦即该气体驱动器13系容设在相邻该外壳1一端(即第三侧部1133)的容设空间115内,该端口114设于相邻该外壳1之另一端(即第四侧部1134)的该容设空间115内,该行动装置4则容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5内且位于气体驱动器13的上方处,且该行动装置4的背面系相对接触该气体驱动器13,其显示面系相反该背面。
再者气体驱动器13于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气体驱动器13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而该本较佳实施例之气体驱动器13的第三出风侧135系相对该第四侧部1134。
此外,请参阅第10C、10D图标,系显示本较佳实施例之另一态样的分解及组合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第10E图示;该本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主要是将该气体驱动器13改设计为以一离心式风扇做说明,且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之气体驱动器13与底部的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之气体驱动器13与底部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
故藉由本实用新型此外壳1装设有气体驱动器13,套设用于行动装置4上的设计,使得除了透过该外壳1本身来达到保护行动装置4的效果外,进而还有效达到迅速帮行动装置4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第11B、11D、11E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五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第一侧部1131上开设有一开口1137,该开口1137系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13(如第11A、11B图的压电风扇,或是第11C、11D、11E图示的离心式风扇)的该第一侧部1131上,且容纳相对于前述容设空间115内的端口114之另一端,令所述端口114的另一端是透过一传输线5与套设于外壳1内的行动装置4的端口相接。
所以当行动装置4套设外壳1时,传输线5一端插接相对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其另一端则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114,使所述行动装置4的端口会插接至对应该外壳1的端口114,令行动装置4的端口114与该外壳1的端口114电性连接,进而透过行动装置4上的电源提供电源给气体驱动器13,以驱使气体驱动器13运转。
请参阅第12B、12D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七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并辅以参阅第10B图示,该较佳实施例之壳体11与气体驱动器13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五较佳实施例之壳体11与气体驱动器13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而该本较佳实施例主要是前述外壳1之容设空间115内更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3,该电源供应单元3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充电式的行动电源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使用抛弃式的电池。
另者所述电源供应单元3系位于相邻该第四侧部1134的容设空间115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114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13,且用以供应电源给容设在该容设空间115内的行动装置4与气体驱动器13(如第12A、12B图示的压电风扇,或是第12C、12D图示的离心式风扇),并该电源供应单元3上具有一开关件(图中未示),该开关件系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该电源供应单元3提供电源。
请参阅第13A、13B、13C、13D、13E图标,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八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及组合立体图标,并辅以参阅第15A、15B图示,该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前述第五较佳实施例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外壳1更包含一散热单元2,该散热单元2系为一均温板、一热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于该较佳实施例系以均温板(如第13C图示的压电风扇,或是第13E图示的离心式风扇)与散热器(如第13A图示的压电风扇,或是第13D图示的离心式风扇)两种实施态样做说明,且均温板与散热器的结构及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均温板与散热器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
此外,参阅第14A、14B、14C、14D图示,并辅以参阅第15图示,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前述均温板与散热器两种实施态样中的容设空间115内可增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3,该电源供应单元3系为一充电式之行动电源或一抛弃式之电池,该电源供应单元3系位于相邻该第四侧部1134的容设空间115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114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13,用以供应电源给行动装置4与气体驱动器13(如第14A、14B图示的压电风扇,或是第14C、14D图示的离心式风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习知具有下列之优点:
1.具有达到迅速帮行动装置解热的效果;
2.具有达到保护行动装置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仅系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之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之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之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之权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包括:
一壳体,其具有一底部、至少二侧部及至少一端口,该二侧部从该底部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其具有复数散热孔,该等散热孔贯穿形成在该二侧部上,且该二侧部与该底部共同界定一连通该等散热孔之容设空间,该端口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及
至少一气体驱动器,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相对该端口,并该气动驱动器与相对的端口一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底部开设有至少一装设口,该装设口从该底部上贯穿所构成,且连通该容设空间与该等散热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气体驱动器为一离心式风扇,其具有一入风侧及至少一出风侧,该入风侧对接在相对该装设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等出风侧具有一第一出风侧、一第二出风侧及一第三出风侧,该第一、二出风侧分别对应该二侧部的该等散热孔,该第三出风侧则位于该第一、二出风侧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更包含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并该散热单元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与相对的一行动装置的背面相贴触,该散热部相对该气体驱动器与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散热单元为一均温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容设空间内更容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的一端及气体驱动器,其用以供应电源给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的一行动装置与气体驱动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一侧部上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的该一侧部上,用以容纳该端口之另一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等侧部具有一第一侧部、一相对该第一侧部之第二侧部、一第三侧部及一相对该第三侧部之第四侧部,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从该底部的相对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其上分别贯穿具有前述复数散热孔,该第三侧部与第四侧部则从该底部的相对另两侧边向上凸伸构成,且该第三侧部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的一端,该第四侧部的一端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相对的第一、二侧部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等出风侧具有一第一出风侧、一第二出风侧及一第三出风侧,该第一、二出风侧分别对应该第一、二侧部的该等散热孔,该第三出风侧则位于该第一、二出风侧之间,且相对该第四侧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更包含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并该散热单元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与相对的一行动装置的背面相贴触,该散热部相对该气体驱动器与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散热单元为一均温板或一由复数散热鳍片构成之散热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容设空间内更容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该端口一端及气体驱动器,其用以供应电源给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的一行动装置与气体驱动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第一侧部上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贯穿形成在远离该气体驱动器的该第一侧部上,用以容纳于前述容设空间内的端口之另一端。
15.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容设空间内容设有一行动装置,该行动装置设置在相对该气体驱动器的上方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其中该气体驱动器为一压电风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51777.XU CN205596472U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51777.XU CN205596472U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96472U true CN205596472U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692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5177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6472U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964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1878A (zh) * | 2016-03-29 | 2017-10-10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US20210400842A1 (en) * | 2018-01-09 | 2021-12-23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Wireless device charger with cooling device |
-
2016
- 2016-03-29 CN CN201620251777.XU patent/CN2055964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1878A (zh) * | 2016-03-29 | 2017-10-10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CN107241878B (zh) * | 2016-03-29 | 2021-03-26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US20210400842A1 (en) * | 2018-01-09 | 2021-12-23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Wireless device charger with cooling device |
US11632875B2 (en) * | 2018-01-09 | 2023-04-18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Wireless device charger with cooling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6311B1 (en) | Battery powered hairdryer | |
CN109892030B (zh) |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 |
CN205596472U (zh)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
WO2021129443A1 (zh) | 无线充电设备 | |
JP3219330U (ja) | 手持ち及び据置き両用扇風機 | |
US9622519B2 (en) | Air circling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 |
US20020057022A1 (en) | Fan motor | |
CN111526971A (zh) | 电动工具 | |
US7108051B2 (en) | CPU heat dissipating unit | |
CN211048631U (zh) | 一种可对手柄内置电池散热的吹风机 | |
CN215860873U (zh) | 挂脖风扇 | |
CN107241878A (zh) | 用于行动装置之具有散热及保护的外壳 | |
CN113932320A (zh) | 便携穿戴式空调 | |
CN220000379U (zh) | 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吹吸一体机 | |
CN102635900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0213941A (zh) | 用于游戏手机的散热风扇的通风口调节装置及游戏手机 | |
CN215819287U (zh) | 一种风冷式电磁屏蔽电源 | |
CN214371062U (zh) | 一种挂脖冷暖仪 | |
CN211925999U (zh) | 无叶冷风扇 | |
TWM528455U (zh) | 用於行動裝置之具有散熱及保護的外殼 | |
CN207886421U (zh) | 美容器 | |
JP3175871U (ja) | 放熱装置 | |
CN203799331U (zh) | 笔记本散热器 | |
CN203608316U (zh) | 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程控电话交换机 | |
CN209420205U (zh) |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