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9162U -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89162U CN205589162U CN201620198580.4U CN201620198580U CN205589162U CN 205589162 U CN205589162 U CN 205589162U CN 201620198580 U CN201620198580 U CN 201620198580U CN 205589162 U CN205589162 U CN 2055891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art
- vehicle
- bolster
- installation portion
- buffer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前缓冲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夹设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缓冲块之间;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且所述支撑部向斜前方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被碰撞物为行人时,可以对行人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该前缓冲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行人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车辆安全法规机构的重视,车型开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车辆碰撞行人时的安全性。车辆的前保险杠与前防撞梁之间通常会设置前保险杠缓冲块,在车辆的前部碰撞行人时,前保险杠缓冲块用于吸收冲击,以减轻对行人的伤害。
相关技术中,车辆仅仅设置前保险杠缓冲块,车辆对行人的支撑较为单一,使得行人的腿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较大,特别是对于SUV车辆,SUV车辆的离地高度高,而且通过性要求更高,那么势必不利于前保险杠区域对行人腿部碰撞时的安全保护。在保险杠的下参考线的离地高度大于425mm时,需要对SUV车辆进行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但是相关技术中SUV车辆的前部仅仅设置前保险杠缓冲块,大腿难以得到较好地支撑,大腿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较大,SUV车辆难以通过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吸收冲击能量的前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缓冲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夹设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缓冲块之间;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且所述支撑部向斜前方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被碰撞物为行人时,可以对行人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且有助于SUV车辆顺利通过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上部相连,且朝前上方延伸;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下部相连,且朝前下方延伸。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构造为与所述前防撞梁的前表面形状一致的板状,所述上支撑部构造为从所述安装部的上沿朝前上方延伸的板状,所述下支撑部构造为从所述安装部的下沿朝前下方延伸的板状。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部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上翻边,所述下支撑部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下翻边。
可选地,所述上翻边的前端、所述下翻边的前端和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平齐。
可选地,所述上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a,所述下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b,所述上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c,所述下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下翻边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e,且满足:12mm≤a≤20mm,12mm≤b≤20mm,40mm≤c≤80mm,40mm≤d≤80mm,250mm≤e≤300mm。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上设有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上均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前防撞梁;前保险杠缓冲块,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与所述前防撞梁相连;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前缓冲件,所述安装部夹设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之间。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前缓冲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前防撞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缓冲件的侧视图(示出了前防撞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缓冲件安装到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进行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大腿冲击模块11,前缓冲件100,安装部110,支撑部120,上支撑部121,下支撑部122,通风孔123,加强筋124,上翻边131,下翻边132,前防撞梁200,螺柱201,前保险杠缓冲块300,
上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a,下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b,上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c,下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上翻边与下翻边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参照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的前缓冲件100,如图1-图4所示,车辆10的前缓冲件100包括安装部110和支撑部120。
其中,安装部110适于夹设在前防撞梁200与车辆10的前保险杠缓冲块300之间,支撑部120与安装部110相连,且支撑部120向斜前方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前保险杠缓冲块300固定在前防撞梁200的前方,前缓冲件100的安装部110也安装在前防撞梁200上且夹设在前防撞梁200与前保险杠缓冲块300之间,支撑部120的后部与安装部110相连,且支撑部120向斜前方延伸,即支撑部120可以朝前上方延伸,也可以朝前下方延伸,这样,支撑部120与安装部110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在车辆10发生碰撞时,车辆10的前保险杠缓冲块300可以吸收冲击能量,支撑部120支撑被碰撞物,支撑部120发生变形,特别是支撑部120可以相对于安装部110发生弯曲,从而,前缓冲件100可以吸收冲击能量。
如图4所示,在SUV车辆进行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时,大腿冲击模块11(模拟被碰撞物)可以受到前保险杠缓冲块300的支撑,还可以受到前缓冲件100的支撑,大腿冲击模块11受到的冲击力较为分散,且弯矩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的前缓冲件100,在车辆10发生碰撞时,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被碰撞物为行人时,可以对行人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且有助于SUV车辆顺利通过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部110和支撑部120可以一体成型,由此,前缓冲件100的制造简单。
可选地,前缓冲件100可以为塑料件,塑料件的质量轻,有助于车辆10实现轻量化,且塑料件的弹性好,前缓冲件100的吸能效果好。
具体地,前缓冲件100可以为聚甲醛(POM)制成,聚甲醛的强度高、刚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其力学性能优异,比强度可达50.5MPa,比刚度可达2650MPa,使用聚甲醛制得的前缓冲件100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吸能效果好,且质量轻。
如图1所示,安装部110和支撑部120上可以均设有加强筋124,加强筋124可以增强前缓冲件100的强度。
可选地,加强筋124的高度可以位于12mm-20mm之间,如图1所示,加强筋124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24可以沿车辆10的横向间隔开设置,具体地,加强筋124的数目可以大于八个,比如十个等。由此,前缓冲件100的强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20可以包括上支撑部121和下支撑部122。其中,上支撑部121可以与安装部110的上部相连,且上支撑部121可以朝前上方延伸,下支撑部122可以与安装部110的下部相连,且下支撑部122可以朝前下方延伸。
也就是说,上支撑部121的前端可以位于前保险杠缓冲块300的上方,下支撑部122的前端可以位于前保险杠缓冲块300的下方,前缓冲件100可以对被碰撞物形成上下间隔开设置的两处支撑,加上中部的前保险杠缓冲块300,车辆10的前部对被碰撞物至少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的三处支撑,由此,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较为分散,且弯矩较小。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部110可以构造为与前防撞梁200的前表面形状一致的板状,上支撑部121可以构造为从安装部110的上沿朝前上方延伸的板状,下支撑部122可以构造为从安装部110的下沿朝前下方延伸的板状。
由此,前缓冲件100易于安装固定,且制造简单,吸能效果好。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安装部110可以通过焊接在前防撞梁200上的螺柱201固定在前防撞梁200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部120上可以设有通风孔123。由此,有利于车辆10前部的通风散热,且通风孔123还有利于支撑部120吸能。
可选地,如图1所示,通风孔123可以为多个,且上支撑部121和下支撑部122上均可以设有多个通风孔123,优选地,通风孔123可以至少为三个。具体地,上支撑部121上可以设有四个通风孔123,下支撑部122上可以设有四个通风孔123。由此,前缓冲件100的通风效果好,有利于车辆10前部的通风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支撑部121的前端可以设有朝前延伸的上翻边131,下支撑部122的前端可以设有朝前延伸的下翻边132。在车辆10的前部发生碰撞时,上翻边131和下翻边132可以起到支撑被碰撞物的作用,并将碰撞冲击传递给上支撑部121和下支撑部122,使上支撑部121和下支撑部122发生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翻边131的前端、下翻边132的前端和前保险杠缓冲块300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可以平齐。
也就是说,上翻边131的前端、下翻边132的前端和前保险杠缓冲块300的前表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大致重合。由此,在车辆10的前部发生碰撞时,上翻边131、下翻边132和前保险杠缓冲块300可以同时支撑被碰撞物,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瞬时冲击力和弯矩。
如图2所示,上翻边1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a,下翻边1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b,上支撑部1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c,下支撑部1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上翻边131与下翻边132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e,且满足:12mm≤a≤20mm,12mm≤b≤20mm,40mm≤c≤80mm,40mm≤d≤80mm,250mm≤e≤300mm。
优选地,a、b、c、d可以满足:a=b,c=d。
优选地,上翻边131可以与安装部110垂直,上翻边131可以与安装部110垂直,上支撑部121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夹角介于140°-160°之间,下支撑部122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夹角介于140°-160°之间。具体地,上支撑部121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夹角为150°,下支撑部122与安装部110之间的夹角为150°。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缓冲件100,在车辆10发生碰撞时,可以提供多处支撑,并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冲击能量,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且前缓冲件100的弹性和强度好,吸收冲击能量的效果好,被碰撞物为行人时,可以对行人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且有助于SUV车辆顺利通过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包括前防撞梁200、前保险杠缓冲块300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种前缓冲件100,前保险杠缓冲块300与前防撞梁200相连,且安装部110夹设在前防撞梁200与前保险杠缓冲块30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提供多处支撑,并吸收较多的碰撞冲击能量,以降低被碰撞物受到的冲击力和弯矩。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为SUV车辆。由此,SUV车辆可以顺利通过大腿冲击前保险杠测试,且安全性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夹设在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缓冲块之间;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且所述支撑部向斜前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上部相连,且朝前上方延伸;
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下部相连,且朝前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构造为与所述前防撞梁的前表面形状一致的板状,所述上支撑部构造为从所述安装部的上沿朝前上方延伸的板状,所述下支撑部构造为从所述安装部的下沿朝前下方延伸的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上翻边,所述下支撑部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下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的前端、所述下翻边的前端和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a,所述下翻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b,所述上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c,所述下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下翻边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e,且满足:
12mm≤a≤20mm,12mm≤b≤20mm,40mm≤c≤80mm,40mm≤d≤80mm,250mm≤e≤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有通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上均设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防撞梁;
前保险杠缓冲块,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与所述前防撞梁相连;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缓冲件,所述安装部夹设在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险杠缓冲块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8580.4U CN20558916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8580.4U CN20558916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89162U true CN205589162U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692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98580.4U Active CN20558916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891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96698A (zh) * | 2018-11-13 | 2021-06-18 | 宝马股份公司 | 型材支撑件、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型材支撑件 |
-
2016
- 2016-03-15 CN CN201620198580.4U patent/CN2055891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96698A (zh) * | 2018-11-13 | 2021-06-18 | 宝马股份公司 | 型材支撑件、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型材支撑件 |
CN112996698B (zh) * | 2018-11-13 | 2023-12-22 | 宝马股份公司 | 型材支撑件、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型材支撑件 |
US11952043B2 (en) | 2018-11-13 | 2024-04-0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Profiled brace,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72827U (zh) | 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 | |
CN102730075B (zh) | 车身前部构造 | |
JP5337123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104044550A (zh) | 用于机动车辆前端的对行人有益的结构 | |
CN103158652A (zh) | 用于车辆的缓冲梁组件 | |
JP5249723B2 (ja) |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 |
JP5994321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103124656A (zh) | 车辆用碰撞盒 | |
JP2009527407A (ja) | 運転室のフロントマウントを備えたトラック | |
WO2012073621A1 (ja) | 車両の前端部構造 | |
CN205589162U (zh) | 车辆的前缓冲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12515684A (ja) | 中心補強体を備える自動車の保護用前部成形体 | |
CN101596887A (zh) | 一种汽车后部保护装置 | |
CN112193203B (zh) |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 | |
KR20140008030A (ko) | 에너지 흡수율을 향상시킨 복합 재료 범퍼 백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범퍼 | |
KR20100010167A (ko) | 차량의 스티프너 마운팅 구조 | |
JP2011246040A (ja) |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 |
CN201405816Y (zh) |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 |
JP6444824B2 (ja) |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 | |
JP4905678B2 (ja) | 車両前部の車体構造 | |
CN204527323U (zh) | 一种车架 | |
KR101393550B1 (ko) | 전방 차체 구조 | |
CN202847636U (zh) | 车辆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 |
JP2014184811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205499064U (zh) | 车辆的前防撞横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2 Address after: 102606 Beij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Caiyu mining and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BJEV Address before: 100021 Beijing Shun Road, No. 25, Shunyi District, 5 Patentee before: BAIC MOTOR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