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4091U -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 Google Patents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4091U
CN205584091U CN201620080532.5U CN201620080532U CN205584091U CN 205584091 U CN205584091 U CN 205584091U CN 201620080532 U CN201620080532 U CN 201620080532U CN 205584091 U CN205584091 U CN 205584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aid
plug
photovoltaic
floating
suppor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05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松
朱景兵
蒋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unte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05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4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4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4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布置在水面上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光伏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浮体采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制成,浮体呈X形,其具有四个叉臂;所述光伏板为四边形,光伏板一边低一边高倾斜设置,光伏板较高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浮体上其中两个叉臂的头端铰连,光伏板较低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支撑组件与浮体上另外两个叉臂的头端铰连。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光伏组件布阵需求,由该光伏模块组成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浮体能快速组装拆卸,具有抗风浪、耐腐蚀、耐冲撞、重量轻等优点。

Description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布置在水面上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的太阳能事业正面临一个矛盾:在土地辽阔阳光充足的西部建造光伏电站成本低发电量高,但离电力用户的距离长,输电成本高。在需要电力的中国东部,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宝贵,大面积建造地面光伏电站得不偿失,而屋面电站规模发展空间有限。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湖泊、水库来发展水上光伏电站,是一个解决上述矛盾的可行途径。由于水源的边上的城镇和工厂较多,水上光伏电站发出的电以分布式的方式传输到城镇使用,电的传输成本低。此外,水上光伏电站不占土地,发电量高,安装运输方便,可以比陆地电站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环境价值。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水面光伏电站,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布置在水面上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结构设计合理,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光伏组件布阵需求,由该光伏模块组成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浮体能快速组装拆卸,具有抗风浪、耐腐蚀、耐冲撞、重量轻等优点。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光伏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浮体采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制成,浮体呈X形,其具有四个叉臂;所述光伏板为四边形,光伏板一边低一边高倾斜设置,光伏板较高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浮体上其中两个叉臂的头端铰连,光伏板较低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支撑组件与浮体上另外两个叉臂的头端铰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镂空,所述镂空部分的体积根据浮体的制作材料进行设计,以使浮体的吃水位位于浮体中间高度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上的四个叉臂的宽度均是按照从尾部向头部先逐渐收窄再逐渐加宽的方式变化,叉臂的头部设为圆形,在叉臂圆形头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插孔周围设有高出浮体顶面的环形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顶面的周边设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中心围成一个X形凹槽,所述X形凹槽的四个端头延伸至四个叉臂上的竖插孔旁但不与竖插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四个叉臂头部的顶面上设有若干个在竖插孔周围均布的腰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四个叉臂头部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由浮体顶面延伸至浮体底面的竖向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顶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下端连通至浮体的镂空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采用密度为30~150千克每立方米的高密度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所述浮体表面覆设有防侵蚀保护层,所述防侵蚀保护层采用聚氨酯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插头、第二插头、杆筒、第三插头和固定板,所述第一插头下端插装在浮体上的竖插孔内,第一插头上端与第二插头下端用销钉铰连,所述第二插头上端插装在杆筒下端;所述第三插头下端插装在杆筒上端,第三插头上端铰连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光伏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相同或仅保留第一支撑组件中的第三插头和固定板,当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相同时,第二支撑组件中的杆筒长度应短于第一支撑组件中的杆筒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头下端为圆光杆,第一插头上端设有扁槽;所述第二插头下端设有与所述扁槽相匹配的扁头,安装时,第二插头下端的扁头置于第一插头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第二插头上端为圆光杆;所述第三插头的结构与第二插头相同,仅安装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板为带有扁头的T形,安装时,固定板上的扁头置于第三插头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光伏组件布阵需求,由该光伏模块组成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浮体能快速组装拆卸,具有抗风浪、耐腐蚀、耐冲撞、重量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浮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是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主要由浮体1、光伏板7、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组成;所述浮体1采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制成,浮体1呈X形,其具有四个叉臂1a;所述光伏板7为四边形,光伏板7一边低一边高倾斜设置,光伏板7较高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浮体1上其中两个叉臂1a的头端铰连,光伏板7较低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支撑组件与浮体1上另外两个叉臂1a的头端铰连。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1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镂空,所述镂空部分的体积根据浮体1的制作材料进行设计,以使浮体1的吃水位位于浮体1中间高度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加强风浪大时的浮体1稳定性,防止浮体1被掀翻。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1上的四个叉臂1a的宽度均是按照从尾部向头部先逐渐收窄再逐渐加宽的方式变化,叉臂1a的头部设为圆形,在叉臂1a圆形头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插孔1b。
如图1、图2、图7所示,所述竖插孔1b周围设有高出浮体1顶面的环形台阶1c。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是可以加强竖插孔1b的强度,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固定连接板8并有效降低和保护在有风浪的时候连接板8上下起伏时对支撑组件的推拉和冲击,保证部件之间的连接既牢固又不失灵活。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1顶面的周边设有加强凸筋1d,所述加强凸筋1d中心围成一个X形凹槽,所述X形凹槽的四个端头延伸至四个叉臂1a上的竖插孔1b旁但不与竖插孔1b连通。这样的加强筋结构可以增强浮体1前后左右横截面方向的抵抗冲击的能力,大大提高浮体1的结构强度,适应水上环境。所述浮体1四个叉臂1a头部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由浮体1顶面延伸至浮体1底面的竖向凹槽1f。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强浮体1的载重和抗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浮体1采用密度为30~150千克每立方米的高密度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所述浮体1表面覆设有防侵蚀保护层,所述防侵蚀保护层可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紫外线、无毒无味特性的材料,如采用聚氨酯漆等。这样可以保证浮体1耐腐蚀、耐酸碱、耐紫外线,具有超长使用寿命,在受到外界物体冲撞的时候具有缓冲的特性,甚至在冲撞后被击穿也不会漏水下沉,并可以保有原有的浮力来保证水上光伏组件的安全和正常工作。无毒无味的特性也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放心地使用在鱼塘、水库、湖泊、海洋等对材料的无毒无害无释出等要求高的地方。
如图1、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一插头2、第二插头3、杆筒4、第三插头5和固定板6组成,安装时,所述第一插头2下端插装在浮体1上的竖插孔1b内,第一插头2上端与第二插头3下端用销钉铰连,所述第二插头3上端插装在杆筒4下端;所述第三插头5下端插装在杆筒4上端,第三插头5上端铰连在固定板6上,所述固定板6固定在光伏板7上。所述第一插头2下端为圆光杆,第一插头2上端设有扁槽;所述第二插头3下端设有与所述扁槽相匹配的扁头,安装时,第二插头3下端的扁头置于第一插头2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第二插头3上端为圆光杆;所述第三插头5的结构与第二插头3相同,仅安装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板6为带有扁头的T形,安装时,固定板6上的扁头置于第三插头5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
如图1、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主要由第三插头5和固定板6组成,安装时,所述第三插头5下端插装在浮体1上的竖插孔1b内,第三插头5上端与铰连在固定板6上,所述固定板6固定在光伏板7上。另外,在实际安装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支撑组件相同,此时,第二支撑组件中的杆筒4长度应短于第一支撑组件中的杆筒4长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自由组合成不同数量和形状的水上光伏方阵,以适应不同的水面环境。方阵固定稳固,有宽敞美观便于行走的通道,可以方便安装调试维修,甚至可以成为可以景区观光的鱼光互补水上光伏项目。

Claims (11)

1.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1)、光伏板(7)、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浮体(1)采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制成,浮体(1)呈X形,其具有四个叉臂(1a);所述光伏板(7)为四边形,光伏板(7)一边低一边高倾斜设置,光伏板(7)较高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浮体(1)上其中两个叉臂(1a)的头端铰连,光伏板(7)较低一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支撑组件与浮体(1)上另外两个叉臂(1a)的头端铰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镂空,所述镂空部分的体积根据浮体(1)的制作材料进行设计,以使浮体(1)的吃水位位于浮体(1)中间高度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上的四个叉臂(1a)的宽度均是按照从尾部向头部先逐渐收窄再逐渐加宽的方式变化,叉臂(1a)的头部设为圆形,在叉臂(1a)圆形头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插孔(1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插孔(1b)周围设有高出浮体(1)顶面的环形台阶(1c)。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顶面的周边设有加强凸筋(1d),所述加强凸筋(1d)中心围成一个X形凹槽,所述X形凹槽的四个端头延伸至四个叉臂(1a)上的竖插孔(1b)旁但不与竖插孔(1b)连通;所述浮体(1)四个叉臂(1a)头部的顶面上设有若干个在竖插孔(1b)周围均布的腰形凹槽(1e)。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四个叉臂(1a)头部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由浮体(1)顶面延伸至浮体(1)底面的竖向凹槽(1f)。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顶部设有排水孔(1g),所述排水孔(1g)下端连通至浮体(1)的镂空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采用密度为30~150千克每立方米的高密度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所述浮体(1)表面覆设有防侵蚀保护层,所述防侵蚀保护层采用聚氨酯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插头(2)、第二插头(3)、杆筒(4)、第三插头(5)和固定板(6),所述第一插头(2)下端插装在浮体(1)上的竖插孔(1b)内,第一插头(2)上端与第二插头(3)下端用销钉铰连,所述第二插头(3)上端插装在杆筒(4)下端;所述第三插头(5)下端插装在杆筒(4)上端,第三插头(5)上端铰连在固定板(6)上,所述固定板(6)固定在光伏板(7)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相同或仅保留第一支撑组件中的第三插头(5)和固定板(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相同时,第二支撑组件中的杆筒(4)长度应短于第一支撑组件中的杆筒(4)长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2)下端为圆光杆,第一插头(2)上端设有扁槽;所述第二插头(3)下端设有与所述扁槽相匹配的扁头,安装时,第二插头(3)下端的扁头置于第一插头(2)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第二插头(3)上端为圆光杆;所述第三插头(5)的结构与第二插头(3)相同,仅安装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板(6)为带有扁头的T形,安装时,固定板(6)上的扁头置于第三插头(5)上端的扁槽内并用销钉连接。
CN201620080532.5U 2016-01-27 2016-01-27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Active CN205584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0532.5U CN205584091U (zh) 2016-01-27 2016-01-27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0532.5U CN205584091U (zh) 2016-01-27 2016-01-27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4091U true CN205584091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82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0532.5U Active CN205584091U (zh) 2016-01-27 2016-01-27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4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57503A1 (de) * 2021-03-11 2022-09-14 K2 Systems GmbH Verbinder für eine photovoltaikanordnung, photovoltaikanordnung und photovoltaik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57503A1 (de) * 2021-03-11 2022-09-14 K2 Systems GmbH Verbinder für eine photovoltaikanordnung, photovoltaikanordnung und photovoltaik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4820U (zh) 一种浮筒式漂浮光伏支架
WO2014177729A1 (es) Estructura sumergible de soporte activo para torres de generadores y subestaciones o elementos similares, en instalaciones marítimas
CN111021393A (zh) 漂浮式风机基础、风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4998723U (zh) 柔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安装系统
CN105577079B (zh)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
CN104093910A (zh) 轮胎组件及采用轮胎在海洋环境中建造支撑结构的方法
CN102639868B (zh) 海上风机整机
CN110155264B (zh) 海上风机复合筒基础拖航结构及拖航方法
CN114670977A (zh) 一种海上光伏漂浮式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19742B (zh) 一种混合型浮式海上风机平台及其复合材料边柱的设计构造方法
CN205584091U (zh)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
KR101739065B1 (ko) 수상 태양광발전용 부유체
CN205524858U (zh)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浮体
CN113086115A (zh) 一种设置抗垂荡立柱的浅海风电半潜平台
CN103863527A (zh) 组合式海上浮动平台
CN205647394U (zh) 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光伏模块间的连接板
CN216185899U (zh)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用的浮筒连接结构
CN115432129A (zh) 一种平台外扩的三立柱半潜式海上光伏支撑系统及安装施工方法
CN212373618U (zh) 中等深度水域的浮式风机装备
CN210235267U (zh) 海上风机复合筒基础拖航结构
CN208337453U (zh)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高电量供电系统
CN105129041A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一体式漂浮装置
CN204871507U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一体式漂浮装置
CN204871505U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型漂浮式装置
CN204871506U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