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9048U -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 Google Patents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9048U
CN205569048U CN201620174016.9U CN201620174016U CN205569048U CN 205569048 U CN205569048 U CN 205569048U CN 201620174016 U CN201620174016 U CN 201620174016U CN 205569048 U CN205569048 U CN 205569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d body
hole
adjustable angle
pitman
spher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40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生
周盛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NTAI BAI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NTAI BAI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NTAI BAI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NTAI BAID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740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9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9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90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成V字形结构,并且所述V字形结构被设置为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固定于椎弓根钉上,通过椎弓根钉‑可调角度连接棒的提拉作用可以产生向上的复位力量,使椎体峡部间牢固固定,防止椎体滑脱,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连接棒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方便地调节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之间的角度,因此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骨骼,极大地方便了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疗效。

Description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背景技术
腰椎弓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最狭窄处即峡部发生的崩裂,普通人群发病率在4%~6%,运动员多发,腰5节段好发,占82%~90%,其次为腰4,再向上一椎节发病率越低。腰椎弓峡部裂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有些腰椎弓峡部裂并没有临床症状,这些患者只是在偶然体检时被诊断。另一部分有症状的腰椎弓峡部裂最常见主诉是腰痛,有时也会伴有下肢放射痛。
对于青少年首发病例首选保守治疗。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或伴有进展的腰椎滑脱患者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方法分为单椎节、单节段、多节段固定和峡部修复融合方法。其中单节段和多节段固定指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椎节间融合,虽然融合后症状好转率在75%~100%,但融合后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增加,使术后由于邻椎病再次手术率增加。邻椎退变在青少年至成年阶段因为缺乏症状可以不被发现,但其远期邻近节段退变引起症状加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单椎节固定不融合椎间隙,不增加邻近椎间隙的负担,所以单椎节固定方式已被多数学者支持。
现在已见报道的单椎节固定方法有:峡部Buck螺钉固定、Nicol等报道了棘突和横突之间的钢丝固定峡部裂的椎节、Songer等临床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和钢丝或线缆内固定、还有Morscher等应用椎弓根螺钉以及钩系统固定的报道。单椎节经椎弓根钉棒固定最早见1999年Gillet治疗10例无滑脱的腰椎弓峡部裂,获得良好的疗效。申请人于2013年报道了21例单椎节万向椎弓根螺钉与“V”形棒结合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的连接棒使用的是原配套中的连接棒,经过术中特殊弯棒器进行折弯形成的,除了需要特殊工具外,折弯角度难以控制,往往需要多次调整,影响手术效率,而且由于人体骨骼差异和病损情况的差异,现有的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中的连接棒难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骨骼,造成了临床使用的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对不同类型的椎弓峡部进行有效固定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本实用新型利用椎弓根钉的提拉作用可以产生向上的复位力量,使椎体峡部间牢固固定,防止椎体滑脱,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连接棒基础上,使用椎弓根螺钉-可调角度连接棒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例,获得了良好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成V字形结构,并且所述V字形结构被设置为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棒体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棒体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活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成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为一球型接头,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为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的万向连接。优选地,所述球型接头表面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一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的内凹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碗型结构,所述第一棒体自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形接头嵌合在所述通孔的碗型结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棒体相对所述第二棒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上的螺纹孔和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优选地,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棒体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为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优选地,在所述通孔的侧壁具有凹口。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棒体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包括具有外螺纹的钉杆和膨大的底端,所述底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钉杆的直径,所述底端为恰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形接头相配合的内凹的球面,所述螺钉被设置为钉杆自所述通孔的内侧壁向外穿过所述螺纹孔,所述螺钉的底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棒体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为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所述内凹球面的最大内径处于所述通孔的中间部位,即所述通孔两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中间的内径,所述通孔的内径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从而使所述通孔形成内凹的球面。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型接头沿所述棒体轴向设有间隙缺口,所述间隙缺口将所述球形接头分为两个半部。在组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棒体自所述第二棒体的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穿过,由于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形接头具有间隙缺口,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球形接头的两个半部相互靠拢,从而嵌合在所述第二棒体的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内。
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还包括一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周面为球面,所述球面上设有外螺纹,并且所述垫圈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垫圈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垫圈的外周面相配合的内凹球面,所述第一棒体通过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二棒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包括一纵向的缺口,所述第二棒体的内凹球面上包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被设置为当所述垫圈的纵向缺口与所述限位槽相对时,在所述限位槽中插入一限位销即可实现限制所述第一棒体相对所述第二棒体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手术经双侧骶棘肌肌间隙入路显然峡部,无需剥离双侧骶棘肌,大大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治疗目的,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大大缩短手术后卧床时间
(2)双侧连接棒角度可调节性,大大方便了连接棒的安置,减少骶棘肌损伤,节省手术时间。
(3)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通过球面连接,具有万向功能,极大的增加了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相对运动的空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包括第一棒体1和第二棒体2,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连接成V字形结构,并且所述V字形结构被设置为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所述第一棒体1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所述第二棒体2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和所述第二棒体2的第二端部22活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连接成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为一球型接头,所述第二棒体2的第二端部22为与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相配合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通过球面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的万向连接。所述第二棒体2的第二端部22包括一通孔223,所述通孔223包括与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相配合的内凹球面。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3为碗型结构(即,所述通孔223的内径自下端面向内逐步变小,形成内凹的球面),所述第一棒体1自所述通孔223穿过,所述第一棒体1的球形接头嵌合在所述通孔223的碗型结构内。所述球型接头表面设有螺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所述第二棒体2的第二端部22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棒体1相对所述第二棒体2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棒体2的第二端部22上的螺纹孔221和与所述螺纹孔221相配合的螺钉222。所述螺纹孔221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22的端面,在通孔223的侧壁上。所述螺纹孔221具有内螺纹,所述螺钉22包括具有外螺纹的钉杆2221和膨大的底端2222,所述底端2222的直径大于所述钉杆2221的直径,所述底端为恰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形接头相配合的内凹的球面,所述螺钉被设置为钉杆自所述通孔223的内侧壁向外穿过所述螺纹孔,所述螺钉的底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的角度调节完毕后,可以拧紧所述螺钉222,所述螺钉222的膨大的底端2222抵向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的相对运动,增加了术后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所述通孔223的左右侧壁上具有凹口,通过该凹口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第一棒体1相对第二棒体2的运动空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所述第二棒体2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为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223,内凹球面的最大内径处于所述通孔223的中间部位,即所述通孔223两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223中间的内径,所述通孔223的内径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从而使所述通孔形成内凹的球面。
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的球型接头沿所述棒体1轴向设有间隙缺口121,所述间隙缺口121将所述球形接头分为两个半部。在组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棒体1自所述第二棒体2的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223穿过,由于所述第一棒体1的球形接头具有间隙缺口121,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球形接头的两个半部相互靠拢,从而嵌合在所述第二棒体2的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223内。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所述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还包括一垫圈3,所述垫圈3的外周面为球面,所述球面上设有外螺纹,并且所述垫圈3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二端部12具有与所述垫圈3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2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为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223(与实施例3中一致),所述第一棒体1通过所述垫圈3与所述第二棒体2连接。所述垫圈3包括一纵向的缺口31,所述第二棒体2的内凹球面上包括一限位槽224。所述缺口31使所述垫圈3具有弹性,从而使所述垫圈3能够置入通孔223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棒体1和所述第二棒体2的角度调整完毕后,将所述限位槽224与所述垫圈3的纵向缺口31相对,在所述限位槽224和所述纵向缺口31的相对空间中插入一限位销225即可实现限制所述第一棒体1相对所述第二棒体2运动,从而增加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棒体1的第一端部11和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一端部21固定于椎弓根钉上,通过椎弓根钉-可调角度连接棒的提拉作用可以产生向上的复位力量,使椎体峡部间牢固固定,防止椎体滑脱,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连接棒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方便地调节第一棒体1和第二棒体2之间的角度,因此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骨骼,极大地方便了腰椎弓峡部裂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疗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成V字形结构,并且所述V字形结构被设置为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棒体包括通过棒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活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连接成万向角度可调节的V字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为一球型接头,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为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一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的内凹球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碗型结构,所述第一棒体自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形接头嵌合在所述通孔的碗型结构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棒体的具有内凹球面的接头为具有内凹球面的通孔,所述内凹球面的最大内径处于所述通孔的中间部位,即所述通孔两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中间的内径,所述通孔的内径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从而使所述通孔形成内凹的球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棒体相对所述第二棒体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上的螺纹孔和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的球型接头沿所述棒体轴向设有间隙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还包括一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周面为球面,所述球面上设有外螺纹,并且所述垫圈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棒体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垫圈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棒体的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垫圈的外周面相配合的 内凹球面,所述第一棒体通过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二棒体连接。
CN201620174016.9U 2016-03-07 2016-03-07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9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4016.9U CN2055690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4016.9U CN2055690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9048U true CN205569048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401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90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90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138A (zh) * 2016-03-07 2017-01-25 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138A (zh) * 2016-03-07 2017-01-25 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CN106344138B (zh) * 2016-03-07 2019-03-01 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3132B (zh) 动态椎弓根螺钉植入物
US96227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global 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 of the curvatures of the spine
KR20090102834A (ko) 엉치뼈 재건 고정 장치
CN102551857B (zh) 一种可微动的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
CN203841856U (zh) 颈椎融合器
CN103876816A (zh) 腰骶前路钢板固定装置
CN103860246A (zh)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TWM456793U (zh) 一種線圈桿件連接脊椎連結裝置
Panico et al. The use of triangular implants to enhance sacropelvic fixation: a finite element investigation
CN205569048U (zh) 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EP3226789B1 (en) Bone implant having tether band
WO2021258546A1 (zh) 组配式颈椎钩椎关节融合器
CN106344138A (zh) 一种新型腰椎椎弓峡部裂固定可调角度连接棒
CN101612054B (zh) 脊柱体外撑开椎弓根钉棒支架
CN103445835A (zh) 髋关节矫形与股骨延长器
CN216221617U (zh) 脊柱骨折椎体解剖复位并椎体内植骨的内固定系统
CN106264695B (zh) 腰椎用棘突间撑开装置
CN207445023U (zh) 一种腰椎经关节螺钉连接器
CN107106212A (zh) 骨螺钉
CN205126396U (zh) 髂骨螺钉
CN104605903B (zh) 微创撑开加压器
CN208274609U (zh) 一种变径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107041800A (zh) 新型分体式人工椎骨装置
CN208243616U (zh)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102715943A (zh) 腰椎峡部动态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