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6871U -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6871U
CN205566871U CN201620380428.8U CN201620380428U CN205566871U CN 205566871 U CN205566871 U CN 205566871U CN 201620380428 U CN201620380428 U CN 201620380428U CN 205566871 U CN205566871 U CN 205566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trolled box
wall
fixed part
slid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804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明
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804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6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6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6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及净化设备,其中,电控盒内设有滑道和第一固定部;电器元件与滑道可滑动地相连,且第一固定部能够与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电器元件沿滑道滑动,使电器元件相对固定在安装空间内;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提供的电控盒中,用于稳定安装电器元件的滑道和第一固定部可为电控盒的一体式结构,其保证对电器元件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可以取缔现有产品中螺钉连接结构,以此避免在产品组装过程进行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以此降低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设备,因设置该电控盒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和一种具有该电控盒的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净化器的电控盒主要用于容纳和固定印制板、电容等电子元件,在现有的净化器的电控盒中设有多个螺纹配合结构,以通过螺钉固定这些电器元件,但此类产品中因要固定多个螺钉,而严重降低了产品的装配效率;也有的电控盒中采用尼龙间隔柱安装印制板,但其也相应地增加了安装尼龙间隔柱的工序、而导致产品的人工成本及材料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电器元件固定可靠,且安装工序简便、快捷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控盒的净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所述电控盒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且围成所述安装空间的壁面上设有滑道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电器元件与所述滑道可滑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与所述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电器元件沿所述滑道滑动,使所述电器元件相对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将电器元件装配到电控盒的滑道内后,利用滑道将电器元件的空间运动限制在沿滑道来、回滑动这两个方向上,基于此,本方案还设置第一固定部与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电器元件沿滑道滑动,从而实现对电器元件在空间内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对电器元件的稳定安装;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提供的电控盒中,用于稳定安装电器元件的滑道和第一固定部可为电控盒的一体式结构,其保证对电器元件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可以取缔现有产品中螺钉连接结构,以此避免在产品组装过程进行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降低产品成本。
当然,根据具体的安装强度需求,本设计中也可进一步利用螺钉对电器元件和围成安装空间的壁面进行固定,基于本方案中提供的结构,在实现对电器元件固定的基础上可相对减少螺钉的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控盒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壁面上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电器元件沿所述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且所述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所述止挡部抵靠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
在本方案中,将止挡部设在电器元件沿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以对电器元件进行安装定位,具体地,当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止挡部抵靠时,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刚好与安装空间内的第一固定部配合,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安装情况下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受到冲击的问题、相对确保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使用强度,以此保证组装后的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在所述电器元件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凸柱。
在本方案中,在电器元件沿滑道滑动到位时,电器元件上的固定孔刚好套装到凸柱上,以利用凸柱与固定孔孔壁之间的干涉作用来阻止电器元件沿滑道来、回滑动,从而实现对电器元件的稳定安装;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其可设置第一固定部为成型在安装空间的壁面上的固定孔,设置第二固定部为设在电器元件上的凸柱,或者,还可利用卡扣等结构来替换此处的凸柱;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实现限制电器元件沿滑道滑动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方案的保护范围。
其中,可进一步在凸柱上设置导向斜面,如此则使得电路板在滑动过程中更容易越过凸柱,以便于电路板上的固定孔套装到凸柱上,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组件,且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道;所述电器元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相背的两个板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道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两个第一滑道以用于分别容纳电路板的两个板边,这在实现对电路板可滑动安装的基础上,使得电路板上未处于滑道内的部分形成悬空结构,如此不仅可以减小电路板装配过程中的摩擦、磨损,且可利于电路板的散热,延长电路板的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槽筋,所述导槽筋上设有台阶;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台阶的台阶面相间隔设置,以限定出供所述电路板滑动的所述第一滑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壁面上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在所述支撑座的顶端;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
在本方案中,凸柱的中轴与电路板的滑动方向垂直,则电路板沿第一滑道滑动的过程中,从电路板与凸柱刚接触到电路板上的固定孔套装到凸柱上这一过程中,电路板与凸柱保持在抵靠状态,其中,电路板和/或凸柱会发生微量变形以使电路板得以继续运动,此处将凸柱设置在支撑座上,相对于凸柱直接设置在壁面上的情况而言,这样可以减小凸柱的悬臂长度,如此可以避免凸柱变形量过大而导致其无法主动配合到固定孔内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器元件包括电容;所述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分别设有朝向与之相对的另一所述支撑板延伸的压板,两个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壁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供所述电容滑动的第二滑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容包括电容主体及设在所述电容主体上的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电容主体位于一所述压板与所述壁面之间,所述凸耳位于另一所述压板与所述壁面之间,且另一所述压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的所述第一固定部。
在本方案中,将凸柱设置在压板上,在凸耳与凸柱相抵靠的过程中,可通过压板产生一定形变以使凸耳得以继续运动,如此可便于对电容的装配。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及用于负载所述电控盒的安装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滑槽和第一卡接部,另一个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在本方案中,使滑动配合部装入滑槽后,利用滑动配合部与滑槽配合,可将电控盒的空间运动限制在沿滑槽来、回滑动这两个方向上,基于此,本方案还使电控盒与安装壁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以限制电控盒沿滑道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控盒在空间内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对电控盒的稳定安装;相对现有技术中电控盒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壁上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在保证对电控盒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取缔了现有产品组装过程中的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以此降低产品成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滑动配合部包括设在所述电控盒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凸片;所述安装壁包括相连接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安装壁的侧壁上设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安装壁的底壁相对应且相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滑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盒座,所述盒座的边沿形成有支撑面;盒盖,位于所述支撑面上,且能够与所述盒座相盖合以围设出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盒盖上设有第二凸片;其中,所述盒座位于所述安装壁的底壁上,所述安装壁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且所述第一卡扣卡在所述第二凸片上,使所述盒盖与所述支撑面抵接。
在本方案中,利用第二凸片与第一卡扣配合,不仅能够间接实现盒盖与盒座之间的可靠连接,且第二凸片与第一卡扣之间相抵靠的作用力能够通过盒盖传递给盒座上,以形成将盒座压紧在安装壁上的作用,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对盒座的安装稳定性;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将盒座与盒盖直接相连,其具体可采用如铰接、枢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盒座的侧壁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缺口,以供所述电器元件滑入所述滑道内;所述盒盖上设有盖板,且所述盒座与所述盒盖相盖合时,所述盖板封盖所述缺口。
在本方案中,利用盖板封盖缺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控盒的封闭性,以利于对其内部电器元件的保护,另一方面,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发生配合松动的情况下,盖板能够与靠近电控盒边沿的电器元件抵靠,以阻止电器元件从缺口滑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在所述盒座上的连接板及设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壁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电控盒沿所述安装壁的滑动轨迹上,且能够与所述卡孔卡接。
可选地,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电路板为印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设备,所述净化设备上形成有安装壁,且所述净化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安装壁上;电器元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控盒,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盒座与电器元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控盒与安装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所示结构与安装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10电控盒,100盒座,110第一滑道,111导槽筋,1111台阶,1112端壁,112挡片,1121连接臂,1122挡臂,113支撑座,114第一凸柱,120第二滑道,1211第一支撑板,1212第二支撑板,1221第一压板,1222第二压板,123第二凸柱,131第一止挡部,132第二止挡部,133第三止挡部,140第一凸片,150支撑面,160缺口,170连接板,171卡孔,200盒盖,210第二凸片,220盖板,311第一电路板,312第二电路板,313第一固定孔,320电容,321电容主体,322凸耳,3221第二固定孔,020安装壁,021安装壁的侧壁,0211挡壁,0212第一卡扣,0213滑槽,022安装壁的底壁,0221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控盒010。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010,用于安装电器元件,具体地,电控盒010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且围成安装空间的壁面上设有滑道和第一固定部;电器元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滑道内,且第一固定部能够与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电器元件沿滑道滑动,使电器元件相对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010,如图3所示,将电器元件装配到电控盒010的滑道内后,滑道能够限制电器元件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运动,而使得电器元件在空间内仅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基于此,本方案还设置第一固定部与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电器元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电器元件在空间内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对电器元件的稳定安装;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提供的电控盒010中,用于稳定安装电器元件的滑道和第一固定部可为电控盒的一体式结构,其保证对电器元件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可以取缔现有产品中螺钉连接结构,以此避免在产品组装过程进行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以此降低产品成本。
当然,根据具体的安装强度需求,本设计中也可进一步利用螺钉对电器元件和围成安装空间的壁面进行固定,基于本方案中提供的结构,在实现对电器元件固定的基础上可相对减少螺钉的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滑道包括第一滑道110,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组件,且两个固定组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道110;电器元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相背的两个板边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道110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两个第一滑道110以用于分别容纳电路板的两个板边,这在实现对电路板可滑动安装的基础上,使得电路板上未处于滑道内的部分形成悬空结构,如此不仅可以减小电路板装配过程中的摩擦、磨损,且可利于电路板的散热,延长电路板的寿命。
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导槽筋111和挡片112。
具体地,导槽筋111上设有台阶1111;挡片112所在的位置高于台阶1111的台阶面,且挡片112与台阶1111的台阶面相间隔设置,以限定出供电路板滑动的第一滑道110;更具体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导槽筋111和多个挡片112,多个导槽筋111和多个挡片112沿电路板的滑动方向交替排布,如此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耗材量,且可便于产品一体成型过程中对挡片112位置处进行脱模,以此简化产品的生产工序;其中,优选两个固定组件为对称结构,在电路板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道110内时,相对设置的两个导槽筋111的台阶1111能够限制电路板在向下方向上的运动;两个导槽筋111上相对的端壁1112限制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挡片112包括连接臂1121和挡臂1122,挡臂1122与台阶1111的台阶面相对设置以限制电路板在向上方向上的运动。
其中,可进一步在台阶1111和/或挡臂1122上设置导向斜面,以对电路板在滑动装配过程中进行导向,这样可以降低对电路板的装配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壁面上设有支撑座113,第一固定部设在支撑座113的顶端;电路板支撑在支撑座113上,且电路板上的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配合;优选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在电器元件上的第一固定孔313,第一固定部包括与第一固定孔313配合的第一凸柱114。
在本方案中,第一凸柱114的中轴与电路板的滑动方向垂直,则电路板沿第一滑道110滑动的过程中,从电路板与第一凸柱114刚接触到电路板上的第一固定孔313套装到第一凸柱114上这一过程中,电路板与第一凸柱114保持在抵靠状态,其中,电路板和/或第一凸柱114会发生微量变形以使电路板得以继续运动,此处将第一凸柱114设置在支撑座113上,相对于第一凸柱114直接设置在壁面上的情况而言,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凸柱114的悬臂长度,如此可以避免第一凸柱114变形量过大而导致其无法主动配合到第一固定孔313内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其中,可进一步在第一凸柱114上设置导向斜面,如此则使得电路板在滑动过程中更容易越过第一凸柱114,以便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固定孔313套装到第一凸柱114上,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壁面上设有止挡部,止挡部位于电器元件相对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且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止挡部抵靠时,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配合;具体而言,如图3至7所示,电路板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且安装空间内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的两个第一滑道110和两个第一固定部,其中,在第一电路板311相对壁面的滑动轨迹上设有第一止挡部131,在第二电路板312相对壁面的滑动轨迹上设有第二止挡部132。
在本方案中,将止挡部设在电器元件相对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以对电器元件进行安装定位,具体地,当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止挡部抵靠时,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刚好与安装空间内的第一固定部配合,这样可以减少安装过程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受到的冲击,以此保证组装后的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电器元件包括电容320;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顶端分别设有朝向与之相对的另一支撑板延伸的压板,两个压板分别与壁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供电容320滑动的第二滑道120。
进一步地,两个支撑板分别为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第一支撑板1211和第二支撑板1212,第一支撑板1211上设有第一压板1221,第二支撑板1212上设有第二压板1222;电容320包括电容主体321及设在电容主体321上的凸耳322,凸耳322上设有第二固定部;电容主体321位于第一压板1221与壁面之间,第二压板1222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凸耳322位于第二压板1222与壁面之间,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配合;优选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在凸耳322上的第二固定孔3221,第一固定部包括设在第二压板1222上且与第二固定孔3221配合的第二凸柱123。
在本方案中,将第二凸柱123设置在第二压板1222上,在凸耳322与第二凸柱123相抵靠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二压板1222产生一定形变以使凸耳322得以继续运动,如此可便于对电容320的装配。
其中,可进一步在第二凸柱123上设置导向斜面,如此则使得电路板在滑动过程中更容易越过第二凸柱123,以便于电路板上的固定孔套装到第二凸柱123上,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优选地,如图4、图6和图9所示,滑道包括第二滑道120,安装空间内形成有两个用于安装电容320的第二滑道120,两个第二滑道120由三个相间隔设置的支撑板及其上的压板限定出,且位于中间的支撑板为共用的支撑板,以此可进一步降低产品的耗材量,且提高产品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壁面上设有止挡部,止挡部位于电器元件相对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且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止挡部抵靠时,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配合;具体而言,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在围成安装空间的壁面上设有第三止挡部133,第三止挡部133为长条形板,且该长条形板拦截在两个第二滑道120的末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组合应用到同一电控盒010中。
进一步地,如图1、图8和图9所示,用于负载电控盒010的安装壁020上设有滑槽0213和第一卡接部,电控盒010上设有滑动配合部和第二卡接部;滑动配合部与滑槽0213配合,以使电控盒010与安装壁020可滑动地相连;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以限制电控盒010相对安装壁020滑动,使电控盒010相对固定在安装壁020上。
在本方案中,使滑动配合部装入滑槽0213后,利用滑动配合部与滑槽0213配合,可将电控盒010的空间运动限制在沿滑槽0213来、回滑动这两个方向上,基于此,本方案还使电控盒010与安装壁020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以限制电控盒010沿滑道滑动,从而实现对电控盒010在空间内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对电控盒010的稳定安装;相对现有技术中电控盒010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壁020上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在保证对电控盒010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取缔了现有产品组装过程中的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以此降低产品成本。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在电控盒010上设置该滑动配合部和第二卡接部,在用于负载电控盒010的安装壁020上设有滑槽0213和第一卡接部。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滑动配合部包括设在电控盒010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凸片140;安装壁020包括相连接的安装壁的底壁022和安装壁的侧壁021,安装壁的侧壁021上设有挡壁0211,且挡壁0211与安装壁的底壁022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滑槽0213。
再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9所示,电控盒010包括:盒座100和盒盖200。
具体地,盒座100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凸片140和第一卡接部,盒座100的边沿形成有支撑面150;盒盖200能够与盒座100相盖合以围设出安装空间,且盒盖2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片210;其中,安装壁的侧壁021上设有与支撑面150相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0212;盒盖200的底面与支撑面150抵靠,且第一卡扣0212卡在第二凸片210的上表面上,以使盒盖与盒座相对固定。
在本方案中,利用第二凸片210与第一卡扣0212配合,不仅能够间接实现盒盖200与盒座100之间的可靠连接,且第二凸片210与第一卡扣0212之间相抵靠的作用力能够通过盒盖200传递给盒座100上,以形成将盒座100压紧在安装壁020上的作用效果,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对盒座10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将盒座100与盒盖200直接相连,其具体可采用如铰接、枢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盒座100的侧壁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缺口160,以供电器元件滑入滑道内;盒盖200上设有盖板220,且盒座100与盒盖200相盖合时,盖板220封盖缺口160。
在本方案中,利用盖板220封盖缺口160,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控盒010的封闭性,以利于对其内部电器元件的保护,另一方面,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发生配合松动的情况下,盖板220能够与靠近电控盒010边沿的电器元件抵靠,以阻止电器元件从缺口160滑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卡接部包括设在盒座100上的连接板170及设在连接板170上的卡孔171;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在安装壁020上的第二卡扣0221,第二卡扣0221位于盒座100相对安装壁020的滑动轨迹上,且能够卡入卡孔171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设备,所述净化设备上形成有安装壁020,且所述净化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控盒010,安装在所述安装壁020上;电器元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010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控盒01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净化设备可为空气净化器。
综上所述,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提供的电控盒中,用于稳定安装电器元件的滑道和第一固定部可为电控盒的一体式结构,其保证对电器元件稳定安装的基础上,可以取缔现有产品中螺钉连接结构,以此避免在产品组装过程进行打螺钉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以此降低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设备,因设置该电控盒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控盒,用于安装电器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且围成所述安装空间的壁面上设有滑道和第一固定部;
所述电器元件与所述滑道可滑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与所述电器元件上的第二固定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电器元件沿所述滑道滑动,使所述电器元件相对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上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电器元件沿所述壁面的滑动轨迹上,且所述电器元件滑动至与所述止挡部抵靠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在所述电器元件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凸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组件,且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滑道;
所述电器元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相背的两个板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导槽筋,所述导槽筋上设有台阶;
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台阶的台阶面相间隔设置,以限定出供所述电路板滑动的所述第一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上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在所述支撑座的顶端;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元件包括电容;
所述壁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分别设有朝向与之相对的另一所述支撑板延伸的压板,两个所述压板分别与所述壁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供所述电容滑动的第二滑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包括电容主体及设在所述电容主体上的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所述第二固定部;
所述电容主体位于一所述压板与所述壁面之间,所述凸耳位于另一所述压板与所述壁面之间,且另一所述压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的所述第一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及用于负载所述电控盒的安装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滑槽和第一卡接部,另一个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配合部包括设在所述电控盒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凸片;
所述安装壁包括相连接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安装壁的侧壁上设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安装壁的底壁相对应且相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滑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座,所述盒座的边沿形成有支撑面;
盒盖,位于所述支撑面上,且能够与所述盒座相盖合以围设出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盒盖上设有第二凸片;
其中,所述盒座位于所述安装壁的底壁上,所述安装壁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且所述第一卡扣卡在所述第二凸片上,使所述盒盖与所述支撑面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座的侧壁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缺口,以供所述电器元件滑入所述滑道内;
所述盒盖上设有盖板,且所述盒座与所述盒盖相盖合时,所述盖板封盖所述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在所述盒座上的连接板及设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卡孔;
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壁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电控盒沿所述安装壁的滑动轨迹上,且能够与所述卡孔卡接。
14.一种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设备上形成有安装壁,且所述净化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安装壁上;
电器元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内。
CN201620380428.8U 2016-04-29 2016-04-29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Active CN205566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0428.8U CN205566871U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0428.8U CN205566871U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6871U true CN205566871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0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80428.8U Active CN205566871U (zh) 2016-04-29 2016-04-29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68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9866A (zh) * 2016-10-24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电器盒结构
CN109275303A (zh) * 2018-10-17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09275303B (zh) * 2018-10-17 2024-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9866A (zh) * 2016-10-24 2017-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电器盒结构
CN109275303A (zh) * 2018-10-17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09275303B (zh) * 2018-10-17 2024-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0196B (zh) 防水门扣及其自动调压式塞件组
CN104266441B (zh) 冰箱顶盖装配结构
TW200715939A (en) Computer case retention assembly
CN205566871U (zh) 电控盒及净化设备
CN209265593U (zh) 移动电源租赁柜的防水结构和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CN206421294U (zh) 一种电脑硬盘安装托架
CN205144341U (zh) 接水盒固定装置及锅
CN208571238U (zh) 一种电源配电箱
CN205645696U (zh) 接触器的侧挂辅助触头模块
CN207118833U (zh) 烹饪器具
CN106837081B (zh) 家用电器的门体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05104162U (zh) 显示屏后盖锁固结构
CN205052032U (zh) 固定结构
CN204748579U (zh) 一种新型工具箱抽屉
CN207674814U (zh) 主控板盒及安装有该主控板盒的冰箱
CN208258212U (zh) 一种底部可调式机柜
CN207526284U (zh) 异向联动吊轮装置及异向联动门
CN204902388U (zh) 后盖装配组件以及具有该后盖装配组件的冰箱
CN206559076U (zh) 充电宝及装有该充电宝的行李箱和拎包
CN106388339A (zh) 一种光盘收纳柜
CN205860149U (zh) 灶具
CN208820168U (zh) 插座模组及插座组件
CN209323807U (zh) 一种吊顶电器安装调节结构
CN209658876U (zh) 一种拼接组合式电缆分支箱
CN213605338U (zh) 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的装置及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